车辚辚 [1] ,马萧萧 [2] ,行人弓箭各在腰 [3] 。
耶娘妻子走相送 [4] ,尘埃不见咸阳桥 [5] 。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6] 。
道旁过者问行人 [7] ,行人但云点行频 [8] 。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9] 。
去时里正与裹头 [10] ,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 [11] ,武皇开边意未已 [12] 。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13] ,千村万落生荆杞 [14] 。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 [15] ,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 [16] ,役夫敢申恨 [17] ?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18] 。
县官急索租 [19] ,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20] 。
生女犹得嫁比邻[21] ,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22] 。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23] 。
【解读】
《兵车行》,是杜甫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元稹《乐府古题序》云:“近代唯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丽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倚傍。”史载:玄宗天宝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六万讨南诏(今云南一带),全军陷没。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士卒未战而死者十之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遂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强征入伍。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震野。又玄宗连年用兵吐蕃,死伤甚众。杜甫亲见征人服役惨状,遂作此诗。
这是杜甫最著名的诗篇之一。以目击者的身份,纯用客观叙述的表现手法,设为问答之辞,真实而深刻地揭露了唐玄宗穷兵黩武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全诗摹写真切,句法错综,抑扬顿挫,惊心动魄,悲愤之情溢于言表,读来催人泪下。《唐宋诗醇》卷九评此诗曰:“此体创自老杜,讽刺时事,而记为征夫问答之词。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小雅》遗音也。篇首写得行色匆匆,笔势汹涌如风潮骤至,不可逼视。以下接出点行之频,指出开边之非,然后正说时事,末以惨语结之。词意沉郁,音节悲壮,此天地商声,不可强为者也。”
三月三日天气新 [1] ,长安水边多丽人 [2] 。
态浓意远淑且真 [3] ,肌理细腻骨肉匀 [4] 。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5] 。
头上何所有?翠微㔩叶垂鬓唇 [6] 。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7] 。
就中云幕椒房亲 [8] ,赐名大国虢与秦 [9] 。
紫驼之峰出翠釜 [10] ,水精之盘行素鳞 [11] 。
犀箸厌饫久未下 [12] ,鸾刀缕切空纷纶 [13] 。
黄门飞鞚不动尘 [14] ,御厨络绎送八珍 [15] 。
箫鼓哀吟感鬼神 [16] ,宾从杂遝实要津 [17] 。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18] 。
杨花雪落覆白苹[19] ,青鸟飞去衔红巾 [20] 。
炙手可热势绝伦 [21] ,慎莫近前丞相嗔 [22] 。
【解读】
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十一月,权相李林甫死,杨贵妃从兄杨国忠为右相。诗云“慎莫近前丞相嗔”,当是天宝十二载春作。
杨贵妃为唐玄宗宠妃,杨国忠为贵妃从兄,即所谓“国舅”,贵妃三姊皆封国夫人,诸杨得宠,势倾朝野。这帮无耻之徒,过着骄奢淫佚的生活,时人为之侧目。《新唐书•后妃列传上•杨贵妃传》载:“虢国素与国忠乱,颇为人知,不耻也。每入谒,并驱道中,从监、侍姆百余骑,炬蜜如昼,靓妆盈里,不施帏障,时人谓为‘雄狐’。”杜甫巧借曲江游春这一特定事件,先用铺张扬厉的手法描绘了长安丽人的丰姿靓态,然后“就中云幕椒房亲”笔锋一转,着力描写杨氏姊妹的穷奢极欲、嚣张气焰,与前所写“丽人”相比,她们特有的并不是外表的美丽,而是恃宠骄纵,贪婪地追求口腹之欲和声色之娱,实际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后来鞍马”一句,又把镜头对准杨国忠一人,用比兴含蓄的手法,揭露他的丑行,更是禽兽不如。最后“慎莫近前丞相嗔”一句,直指丞相,真有画龙点睛之妙。通篇皆似铺张作赞,却句句是贬,作者的讽刺艺术是很高明的。正如浦起龙所说:“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读杜心解》卷二之一)施补华也说:“《丽人行》,前半竭力形容杨氏姊妹之游冶淫逸,后半叙国忠之气焰逼人,绝不作一断语,使人于意外得之,此诗之善讽也。”(《岘傭说诗》)
少陵野老吞声哭 [1] ,春日潜行曲江曲 [2] 。
江头宫殿锁千门 [3] ,细柳新蒲为谁绿 [4] ?
忆昔霓旌下南苑 [5] ,苑中万物生颜色 [6] 。
昭阳殿里第一人 [7] ,同辇随君侍君侧 [8] 。
辇前才人带弓箭[9] ,白马嚼啮黄金勒 [10] 。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11] 。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12] 。
清渭东流剑阁深 [13] ,去住彼此无消息 [14] 。
人生有情泪沾臆 [15] ,江水江花岂终极 [16] !
黄昏胡骑尘满城 [17] ,欲往城南望城北 [18] 。
【解读】
此诗为至德二载(757)春,杜甫陷贼长安时作。江,指曲江,在长安东南,当时为游赏胜地。安史乱前,唐玄宗与杨贵妃常游幸曲江。今玄宗幸蜀,杨妃缢死,诗人身陷贼中,旧地重游,抚今追昔,哀思有感,遂作此诗。
此诗写春日潜行曲江而感玄宗与杨贵妃生离死别事,词婉而雅,意深而微,讽而含情,极尽开阖变化之妙。哀江头,哀杨妃也,哀玄宗也,哀国破之痛也,可谓白居易《长恨歌》之滥觞。黄生曰:“此诗半露半含,若悲若讽。天宝之乱,实杨氏为祸阶。杜公身事明皇,既不可直陈,又不敢曲讳,如此用笔,浅深极为合宜。善述事者,但举一事,而众端可以包括,使人自得其于言外。若纤悉备记,文愈繁,而味愈短矣。《长恨歌》今古脍炙,而《哀江头》无称焉。雅言之不谐俗耳如此。”(《杜诗说》卷三)黄氏评《哀江头》甚确,但褒杜贬白,视《长恨歌》为文繁味短,则未为公允。前人多有将《哀江头》与《长恨歌》相轩轾者,甚至极斥“《长恨歌》在乐天诗中为最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完全是出于偏见。《唐宋诗醇》卷九曰:“白氏《长恨歌》乃因《长恨传》而追叙其事,委曲凄断,自成一家,正不得沾沾比勘也。”此论极是。诗人各有独到之处,正不必强出一途,强求一律,更不宜妄加轩轾也。
长安城头头白乌 [1] ,夜飞延秋门上呼 [2] 。
又向人家啄大屋 [3] ,屋底达官走避胡 [4] 。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 [5] 。
腰下宝玦青珊瑚 [6] ,可怜王孙泣路隅 [7] 。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8] 。
已经百日窜荆棘 [9] ,身上无有完肌肤 [10] 。
高帝子孙尽隆准 [11] ,龙种自与常人殊 [12] 。
豺狼在邑龙在野 [13] ,王孙善保千金躯 [14] 。
不敢长语临交衢 [15] ,且为王孙立斯须[16] :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17] 。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18] 。
窃闻天子已传位 [19] ,圣德北服南单于 [20] 。
花门剺面请雪耻 [21] ,慎勿出口他人狙 [22] 。
哀哉王孙慎勿疏[23] ,五陵佳气无时无 [24] 。
【解读】
王孙,此指李唐宗室子弟。据史载:天宝十五载(756。七月,肃宗即位,改元至德元载)六月九日,潼关失守,京师大骇,玄宗将谋幸蜀。十二日凌晨,玄宗独与贵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孙、杨国忠及亲近宦官、宫人出延秋门,亲王、妃、主、皇孙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长安沦陷。七月十五日,安禄山使孙孝哲杀霍国长公主及王妃、驸马等八十余人,又害皇孙及郡、县主二十余人,王侯将相扈从入蜀者,子孙兄弟虽在婴孩之中,皆不免于刑戮,挖心剔首析肢,流血满街衢,手段极其残忍。时杜甫身陷贼中,得见幸存王孙惨状,有感而作。观“昨夜东风吹血腥”句,诗当作于至德二载(757)春。
安史叛军攻破长安,大肆杀戮李唐宗室,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王孙们的悲惨遭遇是值得同情的。诗人亦陷贼中,感同身受,故对王孙的处境体贴入微,再三叮嘱其“善保千金躯”、“慎勿出口”、“慎勿疏”,并以唐室中兴有望,劝勉处于绝境的王孙不要丧失信心。而对玄宗的仓卒逃蜀,弃王孙于不顾,哥舒翰的军败降贼,则给予了委婉而辛辣的讽刺。所以,身历南宋亡国之痛的刘辰翁评曰:“忠臣之盛心,仓卒之隐语,备尽情态。”(《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卷三)身经明亡之惨的王嗣奭亦曰:“忠义肝肠,抒以心血,至今未干,必非取办于笔舌者。……通篇哀痛顾惜,潦倒淋漓,似乱而整,断而复续,无一懈语,无一死字,真下笔有神。”(《杜臆》卷二)
[1]辚(lín)辚:众车声。
[2]萧萧:马长嘶声。
[3]行人:出征之人,唐人诗中亦称征人,即后所云“役夫”。
[4]耶:同“爷”。
[5]咸阳桥:在咸阳西南渭水上,汉时名便桥。
[6]干:冲犯。此句犹言哭声震天。
[7]过者:过路人,实即杜甫自己。
[8]点行:即按丁籍强制征调。频:频繁,即指下“防河”、“营田”等事。“但云”以下,皆行人答语。借问答:就行人口中说出苦情,甚真甚脱。
[9]十五、四十:皆指年龄言。防河:是时吐蕃侵扰河右,曾征召陇右、河西、关中、朔方诸军防秋,故云“防河”。营田:屯田。无事则耕,有事则战,寓兵于农。《新唐书•食货志三》:“唐开军府以捍要冲,因隙地置营田,天下屯总九百九十二。”
[10]里正:唐以百户为里,每里设里正一人,负责里中事务。裹头:古以皂罗三尺裹头曰头巾。因年小从军,故里正为之裹头。按:唐之丁中制,人有黄、小、中、丁之分。开元二十六年,“诏民三岁以下为黄,十五以下为小,二十以下为中”。“天宝三载,更民十八以上为中男,二十三以上成丁”(见《新唐书•食货志一》)。诗言十五防河,是当时兵役征发,已及于丁、中以下十五岁之少年。
[11]边庭:边疆,边境。
[12]武皇:本指汉武帝。武帝喜开边,唐玄宗亦好开边,犹似武帝,当时不便直斥,故比之武帝。唐人多如此。意未已:意犹未尽,指一味穷兵黩武。故《新唐书•杨炎传》云:“玄宗事夷狄,戍者多死。”
[13]山东:指崤山或华山以东,亦称关东,因在函谷关以东。二百州:《钱注杜诗》卷一引《十道四蕃志》:“关以东七道,凡二百一十一州。”曰二百,实已尽天下矣。
[14]落:人聚居之地。荆杞:因连年战争,兵乱地荒,遂尽生荆棘枸杞。
[15]秦兵:即关中之兵。耐苦战:即能苦战。岑参《胡歌》:“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16]长者:行人对杜甫之尊称。
[17]敢伸恨:不敢伸说怨恨,即所谓“敢怒而不敢言”。敢:岂敢。《旧唐书•杨国忠传》载:征南诏,“其征发皆中国利兵,然于土风不便,沮洳之所陷,瘴疫之所伤,馈饷之所乏,物故者十八九。凡举二十万众,弃之死地,只轮不还,人衔冤毒,无敢言者”。可见实录。
[18]关西:指函谷关以西。诗前言“山东”,后言“关西”,表明无处不用兵也。
[19]县官:指朝廷,亦专指皇帝。《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庸知其盗买县官器。”司马贞《索隐》:“县官,谓天子也。所以谓国家为县官者,夏官王畿内县即国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曰县官也。”
[20]信知:诚知。《水经注•河水》引杨泉《物理论》:“秦始皇使蒙恬筑长城,死者相属。民歌曰: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餔。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二句本此。
[21]比邻:犹近邻。邻为当时基层组织单位之一。《旧唐书•职官志二》:“四家为邻,五邻为保。”
[22]青海:古名鲜水、西海,北魏时始名青海,在今青海省境内。唐高宗龙朔三年,青海为吐蕃所并。玄宗开元中,王君奂、张景顺、张忠亮、崔希逸、皇甫惟明、王忠嗣等先后破吐蕃,皆在青海西,死者甚众。天宝间,哥舒翰攻吐蕃石堡城,拔之,唐士卒死者数万,故下云“新鬼”、“旧鬼”。白骨无人收:语出梁鼓角横吹曲《企喻歌》:“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
[23]啾啾:即唧唧,呜咽声。李华《吊古战场文》:“往往鬼哭,天阴则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