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长卿(714?—790?),字文房,排行八,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州(今属安徽),洛阳(今属河南)人。至德间进士及第,授长洲(今江苏吴江)尉,摄海盐(今属浙江)令。乾元元年(758),贬南巴(今广东电白东)尉。广德间,官殿中侍御史。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为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犯赃,贬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马。后迁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晚年流寓江淮间,约贞元六年(790)前后卒。刘长卿为中唐前期著名诗人,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他作诗自许为“五言长城”,诗歌内容比较广泛,风格工秀邃密而又委婉多讽。卢文弨谓其“含情悱恻,吐辞委婉,绪缠绵而不断,味涵咏而愈旨”(《刘随州文集题辞》)。丁仪曰:“长卿诗务质实,尚情性,尤善使事,格高气劲,自然沉着。古诗句法,犹袭齐、梁,而无秾纤之敝。近体五七言,无杜老(杜甫)之峻峭,过白傅(白居易)之高雅。其绝句则于江宁(王昌龄)、太白(李白)之外,独树一帜者也。”(《诗学渊源》卷八)现存诗五百余首,有《刘随州文集》行世。
古台摇落后 [1] ,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 [2] ,寒磬满空林 [3] 。
惆怅南朝事 [4] ,长江独至今。
【解读】
或将题注“寺即陈将吴明彻战场”九字作大字并入正题。吴公台,原为南朝刘宋时沈庆之攻竟陵王刘诞所筑弩台,后南朝陈将吴明彻围北齐东广州刺史敬子猷,加以增筑,以射城中,因称吴公台。在扬州城西北蜀冈上,今尚有遗迹可寻。刘长卿大历中曾任转运使判官,驻扬州,诗当作于此时。
此为怀古思乡之作。通过秋日登台远眺所见荒凉萧条景象,抒发了深沉的沧桑兴衰之感。首联点明时、地,照应题目;颔联上句近景,下句远景,情景相生;颈联两句,今昔对比,融情于景:残阳如血,旧垒鏖战,依稀可想;叶落林空,寒磬悠扬,充耳可闻。昔日战场,今成净地,巨大的反差,不禁引人惆怅之思。尾联二句,“南朝事”,照应题中“吴公台”,又与“古台”、“旧垒”相关连,切地切事,章法严密,而以浩浩长江衬托惆怅怀古之情,大有往事难再、江流依旧之叹。“独至今”三字,悲慨极深,结得有力,令人回味无穷。
流落征南将 [1] ,曾驱十万师 [2] 。
罢归无旧业 [3] ,老去恋明时 [4] 。
独立三边静 [5] ,轻生一剑知 [6] 。
茫茫江汉上 [7] ,日暮欲何之 [8] 。
【解读】
诗题一作《送李中丞之襄州》。李中丞,生平不详。中丞为御史中丞之省称。汉阳,唐属沔州汉阳郡,后并入鄂州江夏郡,今属湖北武汉市。别业,别墅。李以御史中丞罢归汉阳别业,长卿作诗送行,当为任鄂岳转运留后时作。
诗以首起“流落”二字统领全篇,通过今昔对比,为英雄罢归惋惜,为贤才不终其用鸣不平。一、三两联写李中丞昔日的威武显赫:“征南将”,点明武将身份;统兵十万,威震三边,英勇善战,极力渲染当年的赫赫声威和卓越功勋。二、四两联写英雄今日的凄凉与穷而不堕素志的可贵品格:“无旧业”,平日不治家产,可见其廉;“恋明时”,罢归无怨,可见其忠。其人其行其品,可钦可敬,而今罢归,令人扼腕。故末联对其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茫茫江汉流不尽,沉沉暮色使人悲。最后“欲何之”三字,与开头“流落”二字遥相呼应,全篇语意连成一片,令人思绪翻滚,寻味无穷。此篇与王维《老将行》立意及写法颇有相似之处,风格悲壮激昂,胡应麟谓其“不减盛唐”,或以指此。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1] 。
飞鸟没何处 [2] ,青山空向人 [3] 。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4] 。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5] 。
【解读】
此为送别诗,似亦作于任鄂岳转运留后时。饯别,设宴送行。王十一,姓王,排行十一,生平不详。南游,观诗意,王当南游洞庭湖一带。
此诗全借景物来写离别之情,手法新颖,耐人寻味。喻守真评曰:“妙在全诗不见离别的字面,只写出饯送时的风景,将一片离情,完全融入于景中,所谓即景生情和情景兼融。”(《唐诗三百首详析》)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1] 。
白云依静渚 [2] ,芳草闭闲门 [3] 。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 [4] ,相对亦忘言 [5] 。
【解读】
诗题一作《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又作《寻常山南溪道士隐居》。这里所谓“道士”、“道人”,是指僧人。宗密《盂兰盆经疏》卷下:“佛教初传此方,呼僧为道士。”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晋、宋间佛学初行,其徒犹未有僧称,通曰道人。”
这是一首寻人不遇的诗,但因所寻之人为佛门中人,故诗写得颇有禅趣。喻守真评曰:“本诗题眼在一‘寻’字,全诗就得从‘寻’字着想:首二句是一路寻来;三句是远望;四句是近看,是寻到了道士隐居之处,而道士不在,用‘闭门’来表示;五、六句是道士既不遇,看松寻源,亦有别趣,这是推开一层的说法。……末句以见溪花之自放,而悟禅理之无为,将寻不见的意义,尽情结出。”(《唐诗三百首详析》)此诗与卷一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卷七贾岛《寻隐者不遇》二诗,都写寻人不遇,而各具特色,可以互参。
乡心新岁切 [1] ,天畔独潸然 [2] 。
老至居人下 [3] ,春归在客先 [4] 。
岭猿同旦暮 [5] ,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 [6] ,从今又几年。
【解读】
至德三年(即乾元元年,758)春,刘长卿因事由长洲尉贬南巴(今广东电白东)尉,秋冬之际始达贬所,此诗当为乾元二年元旦思乡作。卷六有七律《长沙过贾谊宅》,为元年秋过长沙作,可参看。
刘长卿因谤而被贬岭南荒远之地,其忧愤之情可以想见。又适逢新年,思归心切,更增无限凄怆。整首诗全从首句“乡心新岁切”生出:三、四写老居人下,春归人前,正见归心之“切”;五、六写旦暮与岭猿相为伴,与江柳共风烟,以“同”字、“共”字与次句“独”字形成鲜明对比,其天畔流落孤苦之状,宛然如见,更增思乡之“切”;末以贾谊自比,抒写迁谪之感,用典妥帖,含情委婉;结句“从今又几年”,照应首句,岁月蹉跎,时不我待,益见思归之“切”。全篇巧密浑成,哀切深至,堪称佳作。
[1]摇落:零落,指秋寒草木凋落。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2]旧垒:古堡垒,指吴公台。
[3]磬:打击乐器,一般用玉或石制成。佛教的打击乐器,用铜制成。俞陛云曰:“六句言平林叶脱,时闻磬声,用一‘满’字,正以状秋林之空。”(《诗境浅说•甲编》)
[4]南朝:指宋、齐、梁、陈。南朝事:特指南朝宋沈庆之、陈吴明彻等与吴公台有关之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