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钱起(715?—780年后),字仲文,行大,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开元二十六七年(738—739)间,曾游荆州,与被贬荆州长史的张九龄相唱和。天宝九载(750,或十载)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乾元二年(759),任蓝田县尉,与王维过从甚密。约在广德二年(764),入朝任职。大历中,历祠部员外郎、司勋员外郎。官终考功郎中,世因称“钱考功”。钱起有诗名,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又与郎士元并称“钱郎”。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选大历诗人诗,以钱起为首,并评其诗曰:“员外诗,体格新奇,理致清赡。越从登第,挺冠词林。文宗右丞(王维),许以高格,右丞没后,员外称雄。芟齐、宋之浮游,削梁、陈之靡嫚,迥然独立,莫之与群。”有《钱考功集》十卷传世,《全唐诗》据之编为四卷,共录诗五百三十一首,其中混入他人诗作不少,已考出为其曾孙钱珝诗的,就多达一百二十一首。
上国随缘住 [1] ,来途若梦行 [2] 。
浮天沧海远 [3] ,去世法舟轻 [4] 。
水月通禅寂 [5] ,鱼龙听梵声 [6] 。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7] 。
【解读】
此诗为送日本僧人归国而作,作年莫考。题一作《送僧归日东》。
因所送者为日本僧人,又是乘舟远渡重洋回国的,故诗紧扣佛法和渡海二者写意,全用佛家语,将沧海喻法海。沧海浮天,喻佛法无边。南朝梁简文帝《庄严旻法师成实论义疏序》云:“慧门深邃,入之者希;法海波澜,泛之者未易。”而这位日本僧人,佛法精深,故能沧海远航,法舟去轻,水月、鱼龙皆通法缘,可谓法灯高照,佛法无边,慈航远渡,万里平安。但日僧由日本初来中国时,却是“若梦行”,而离开中国回日本时,已是“万里眼中明”,这完全是他在中土修行的结果。全诗充满海趣禅机,虚实相映生辉,深情厚谊,颂扬得体,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泉壑带茅茨 [1] ,云霞生薜帷 [2] 。
竹怜新雨后 [3] ,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僮扫萝径 [4] ,昨与故人期 [5] 。
【解读】
谷口,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当泾水出山之口,故名。相传西汉郑朴(字子真)耕隐于此,不应征聘,志行高洁,名震京师,人称谷口郑子真。补阙,官名。杨补阙,名不详。钱起有《山中酬杨补阙见过》诗,所写当为同一人,诗写春天景色,当为次年春作,正与“昨与故人期”相应。诗云:“青琐同心多逸兴,春山载酒远相随。却惭身外牵缨冕,未胜杯前倒接䍠。”是时钱起尚在朝为官,未曾归隐,或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或钱起书斋不实在谷口,只是仰慕谷口郑子真高行,故称谷口书斋。钱起诗中屡屡提到谷口,《暮春归故山草堂》云:“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故山草堂,疑即谷口书斋。又《过沈氏山居》云:“酒酣出谷口,世网何羁束。”《赠东邻郑少府》云:“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题玉山村叟屋壁》云:“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陆沉。”可见谷口并非实指,乃是喻称。
此诗前七句都写书斋内外景色,宛然一幅清新静谧的雨后秋景图。尤其是颔联二句,以拟人手法写景,一近一远,将雨后翠竹妩媚之姿与夕照青山绚丽之景相映成趣,活现目前。末句点题,盼望友人践约前来共赏美景,景为情设,画龙点睛,全诗顿活。
[1]上国:指唐帝国。随缘:随其机缘不加勉强。
[2]来途:指从日本到中国之路。
[3]“浮天”句:谓乘舟往大海远处而去,水天相接,若浮于天际。沧海:大海。
[4]去世:离开尘世。法舟:语义双关,既指乘舟渡海,又喻佛法无边,普渡众生。《宋书•夷蛮列传•天竺迦毗黎国传》:“无上法船,济诸沉溺。”李绅《题法华寺》:“任觉超真境,依游渡法船。”
[5]水月:语义双关,即实指海上明月,空明澄澈,又喻世事空幻,如水中之月。禅寂:意犹禅定,指僧人坐禅寂定,此指参禅、禅理。
[6]梵声:指诵经之声。佛经亦称梵经,梁武帝《和太子忏悔诗》:“缭绕闻天乐,周流扬梵声。”
[7]惟怜:只爱。一灯:双关语,一指舟灯,一指法灯,喻佛法如灯,普照幽暗。《华严经》二:“如来法王出世间,能然照世妙法灯。”刘孝绰《栖隐寺碑》:“欲使法灯永传,胜因长久。”二句祝愿日僧凭佛法保佑渡海万里平安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