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许浑(788?—858?),字用晦,一作仲晦,行七,郡望安陆(今属湖北),籍贯洛阳(今属河南),寓居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丁卯涧,并自名其集为《丁卯集》,故人称“许丁卯”。大(太)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后授当涂县尉,转令,移摄太平县令。大中初,为监察御史,以疾辞官东归,起为润州司马。后官虞部员外郎、分司东都,历睦、郢(一云郢、睦)二州刺史,世称“许郢州”。许浑为晚唐重要诗人,与杜牧关系甚密。诗歌题材广泛,感时伤事、怀古咏史、登临题咏、田园风光、寓兴抒怀,多所吟唱。韦庄曰:“江南才子许浑诗,字字清新句句奇。”(《题许浑诗卷》)所作诗全为近体,无一首古体,田雯谓:“声律之熟,无如浑者。”(《古欢堂集•杂著》卷三)现存诗约五百首,《全唐诗》编录十一卷,多混入杜牧及他人作品。许浑诗误入杜牧集者亦不少。有《许用晦文集》。
红叶晚萧萧 [1] ,长亭酒一瓢 [2] 。
残云归太华 [3] ,疏雨过中条 [4] 。
树色随关迥 [5] ,河声入海遥 [6] 。
帝乡明日到 [7] ,犹自梦渔樵 [8] 。
【解读】
诗题一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赴阙,犹言赴京。阙,宫阙,代指长安。潼关,地处长安以东,在今陕西境内。驿楼,驿站的楼馆。此诗当是许浑首次赴长安应举过潼关时作。
许浑五律多达二百余首,此首最好。吴汝纶曰:“高华雄浑,丁卯压卷之作。”(《唐宋诗举要》卷四引)中间两联,写秋雨后潼关四周的景色,残云、疏雨、名山、大河、树色、水声,苍茫雄浑,宛然一幅泼墨山水,而“归”、“过”、“随”、“入”四字,顿使画面活现眼前,产生一种动感,犹如身临其境。喻守真曰:“这诗虽是晚唐的诗,但是看他格调,却可直追初盛。中间两联,语气的阔大,声调的铿锵,练字的遒劲,对仗的工稳,处处和盛唐诗不相上下。”(《唐诗三百首详析》)此诗三、四两句,和许浑另一首《秋霁潼关驿亭》三、四句完全相同,一字不差。二诗所写时令、地点、景色又几乎相同,孰先孰后,抑或同时所作,甚或他人之作混入,尚难遽定。何以致此,亦颇费解。
遥夜泛清瑟 [1] ,西风生翠萝 [2] 。
残萤栖玉露 [3] ,早雁拂金河 [4] 。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 [5] ,自觉洞庭波 [6] 。
【解读】
原题三首,此为第一首。诗写早秋景色,作年不详。
题为“早秋”,诗则句句扣紧早秋景色着笔。首联,写早秋萧瑟凄清气氛。中二联,则从上下远近各个不同角度,描绘早秋之景,俯察仰观,近看远眺,昼夜早晚,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全是秋声秋色。末联用典浑成,亦是点早秋,且叶下、波涌,又与首联西风相照应。针线细密,疏朗有致,写景逼真,宛然一幅早秋立体图画。
[1]红叶:枫叶经秋而色变红。萧萧:风吹树叶声。此句一作“南北断蓬飘”。
[2]长亭:古有长亭送别之说。此送魏扶东归,故饮酒饯别。瓢:盛酒器。
[3]太华:即西岳华山,因其西有少华山,故又称太华,在潼关西。
[4]中条: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山狭而长,西有华山,东接太行山,此山居中,故曰中条。许浑有《下第归蒲城墅居》诗,据考此蒲城即蒲州,在今山西永济县西。许浑此次应举,是由蒲城赴长安,故曰“过中条”。
[5]关:指潼关。迥:深远。
[6]河:指黄河。
[7]帝乡:指长安。
[8]梦:有留恋意。渔樵:指隐居山林。末二句,一作“劳歌此分手,风急马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