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皎然(720—800?),俗姓谢,字清昼,一说法名昼,唐、宋人又称皎公、霅昼、昼公、昼师、然公,湖州长城卞山(今浙江长兴)人。自称是谢灵运后裔。五代又有名皎然者,为福州长生寺僧,为另一人。皎然于开元末、天宝初曾干谒侯门,应试未第。中年后皈依佛门,在杭州灵隐寺受戒出家。大历以后居湖州,往来于西山东溪草堂和杼山妙喜寺。皎然为有名诗僧,与当时文士名流交游酬唱,过从甚密。赞宁《唐湖州杼山皎然传》谓其“于篇什中,吟咏情性,所谓造其微矣。文章隽丽,当时号为释门伟器哉”。“观其文也,亹亹而不厌,合律乎清壮,亦一代伟才焉”。权德舆称:“吴兴长老昼公,掇六义之清英,首冠方外。”(《送灵澈上人庐山回归沃州序》)严羽盛赞:“释皎然之诗,在唐诸僧之上。”(《沧浪诗话•诗评》)存诗五百余首,有《杼山集》(又名《皎然集》)传世。皎然尚著有诗歌理论著作《诗式》和《诗评》,辛文房谓其“皆议论精当,取舍从公,整顿狂澜,出色骚雅”(《唐才子传》卷四)。
移家虽带郭 [1] ,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2] 。
扣门无犬吠 [3] ,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 [4] ,归来每日斜 [5] 。
【解读】
陆鸿渐,名羽,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肃宗至德元载(756),避乱居湖州,与皎然为忘年交。著有《茶经》,为世界第一部论茶著作,人称“茶圣”。作者另有一首《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诗。此诗具体作年难以确定。
唐诗写寻人不遇者甚多,此篇可为佼佼者。全诗紧扣题目,前四句写“寻”,后四句写“不遇”。此诗有两个特点:一是平仄合律,但全不讲对仗,所谓“通体俱散”。唐人五律有此一格,如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即为显例。二是寻陆鸿渐虽未遇,但通过环境景物的描写,其人情趣个性,可以想见,高人逸士的形象,呼之欲出。俞陛云曰:“此诗之潇洒出尘,有在章句外者,非务为高调也。”(《诗境浅说》甲编)
[1]带郭:谓家离城不远,犹言近郊。
[2]未著花:未开花。
[3]扣门:即叩门。犬吠:狗叫。
[4]报道:回答说。
[5]每:常。末句一作“归来日每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