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刘长卿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生涯岂料承优诏 [1] ,世事空知学醉歌 [2] 。
江上月明胡雁过 [3] ,淮南木落楚山多 [4] 。
寄身且喜沧洲近 [5] ,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 [6] ,愧君犹遣慎风波 [7] 。

【解读】

刘长卿任长洲尉期间,因“傲其迹而峻其政”,遭谤入狱,后遇赦出狱。乾元元年(758)春,诏贬南巴尉,“会同谴有叩阍者,天子命宪府杂鞫,且廷辨其滥,故有后命,俾除馆豫章(即洪州,今江西南昌)俟条奏也”(独孤及《送长洲刘少府贬南巴使牒留洪州序》)。让其赴洪州待命,途经江州(今江西九江),有《江州留别薛六柳八二员外》诗;经鄱阳(今江西波阳),遇李嘉祐,有《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诗;至余干(今属江西),遇李白,有《将赴南巴至余干别李十二》诗。后回苏州重推,长卿有《恩敕重推使牒追赴苏州次前溪馆作》诗;重推后,仍贬南巴,又有《重推后却赴岭外待进止寄元侍御》、《却赴南邑(巴)留别苏台知己》等诗。秋赴南巴,又途经江州,遂作此诗与薛六柳八重别。六、八为二人排行。员外,为员外郎之省称。或谓薛六,即薛弁,时为水部员外郎;柳八,即柳浑,时检校祠部员外郎。尚待详考。

高仲武谓“长卿有吏干,刚而犯上”(《中兴间气集》卷下),因此遭谤而被贬,内心自然悲愤难平。但碍于政治,又不便直泻无余,所以这首诗写得委婉深曲,反语寄讽,意在言外。颔联写北雁南飞,秋摧木落,情景兼融,寄慨身世之衰飒,凄婉清切。末联照应题目,珍重友情,明写途经风波,暗喻宦海险恶,意味深长。屈复评曰:“唐七律,随州词藻清洁,抑扬反复,有味外之味,最耐人吟诵。”(《唐诗成法》)当指此类。

【注释】
[1]生涯:生活。优诏:优渥的诏敕,指恩敕重推。《恩赦重推使牒追赴苏州次前溪馆作》云:“且喜怜非罪。”《将赴岭外留题萧寺远公院》云:“此去播迁明主意。”
[2]空知:徒然晓得。
[3]江:指长江。胡雁:北来之雁。时当秋季,北雁南飞,故云。
[4]淮南:九江汉时为淮南国,属楚地。
[5]沧洲:滨海之地,隐者所居,此指贬所南巴,濒临南海,故云。《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白首看长剑,沧洲寄钓丝。”
[6]龙钟:潦倒失意貌。
[7]君:指薛、柳二员外。遣:教。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 [1] ,万古惟留楚客悲 [2] 。
秋草独寻人去后 [3] ,寒林空见日斜时 [4] 。
汉文有道恩犹薄 [5] ,湘水无情吊岂知 [6] ?
寂寂江山摇落处 [7] ,怜君何事到天涯 [8] !

【解读】

贾谊,西汉杰出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人。少富才学,汉文帝召为博士,一年中超迁至太中大夫。为大臣排挤,贬长沙王太傅。《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五•潭州》:“贾谊宅,在(长沙)县南四十步。”刘长卿于乾元元年(758)被贬南巴(今广东电白东)尉,秋经长沙,过贾谊宅,为作此诗,借凭吊贾谊,抒发迁谪之感。

此诗凄怆忧愤,深悲极怨。一、二直陈其事;三、四运典无痕;五、六议论有致;七、八含蓄蕴藉。正所谓:“全是言外有作诗人在,过宅人在。”(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八)怜贾谊正所以自怜,悲贾谊正所以自悲。笔法顿挫,寄慨深长。

【注释】
[1]三年:贾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谪宦:即贬官。此:指贾谊宅。栖迟:居住。
[2]楚客:指贾谊。长沙:古属楚地。
[3]人去后:贾谊在长沙,有鸟(俗名猫头鹰)飞入谊舍,止于坐隅,作 鸟赋》,中有“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语,此用其字面。
[4]日斜时:用《 鸟赋》“庚子日斜兮 集予舍”字面。
[5]汉文:西汉文帝。文帝为有道之君,他和景帝统治时期,史称“文景之治”,为汉代盛世。但文帝并未重用贾谊,故云“恩犹薄”。文帝对贤才尚且如此,他人可知。
[6]“湘水”句:《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谊)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即有名的《吊屈原赋》。屈原为楚名臣,自沉于汨罗江,江入湘水,故云“湘水无情”。
[7]摇落:凋谢,零落,特指秋寒叶落。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8]君:指贾谊,亦包含自己。沈德潜曰:“谊之迁谪,本因被谗,今云何事而来,含情不尽。”(《唐诗别裁集》卷十四)

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源中丞

汀洲无浪复无烟 [1] ,楚客相思益渺然 [2] 。
汉口夕阳斜渡鸟 [3] ,洞庭秋水远连天 [4] 。
孤城背岭寒吹角 [5] ,独树临江夜泊船 [6] 。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7] 。

【解读】

夏口,原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即黄鹤山),三国吴黄武二年(223),筑夏口城于其上,为军事要塞。唐属鄂州。鹦鹉洲,原在武汉市武昌城外长江中,详参前崔颢《黄鹤楼》诗注。岳阳,今属湖南,濒临洞庭湖。源中丞,一作“阮中丞”、“元中丞”。《全唐诗》题作《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是。按:源中丞,即源休,《旧唐书》有传。上元二年(761),曾任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后官御史中丞,因事配流溱州(今重庆綦江县南),久之移岳州(即岳阳)。时刘长卿任鄂岳转运留后,驻鄂州,巡行岳州,得与源休往还,归至夏口,作此诗以寄。大约在大历六年(771)至十年间。

刘长卿对贾谊可谓情有独钟,在《新年作》、《长沙过贾谊宅》和这首诗中,接连三次提到贾谊被贬长沙的史实,真可谓是念念不忘,三致意焉。所以如此,盖由同病相怜。此诗以贾谊喻源休,实亦自喻。怜贾谊,怜源休,亦自怜。“古今怜”三字,下得沉痛,直令古今被贬失意人凄然涕下。金圣叹曰:“‘夕阳度鸟’,写为时既已无及;‘秋水连天’,写为地又颇不近。然则,但好相思,不好相过,固不待更说者也。妙写‘望’字、‘寄’字也。”(《选批唐才子诗》卷二)全诗写渺然两地相思相怜,绵婉悠长,凄恻动人。

【注释】
[1]汀洲:指鹦鹉洲。
[2]楚客:作者自谓。鄂州属楚地,故以自称。
[3]汉口:汉水入长江之口,在夏口西,隔江相对。
[4]洞庭:指源休所在。
[5]孤城:指夏口。角:军中吹乐器。
[6]树:一作“戍”。
[7]“长沙”句:贾谊曾多次上书汉文帝,评论时政,主张削弱地方诸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但不被重用,贬谪长沙王太傅。此以贾谊比源休,故曰“古今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