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附会》篇专门论述文章的附辞会义问题。王元化在《文心雕龙创作论》中也说:“大体说来,所谓附会也就是指作文的谋篇命意,布局结构之法。”
附会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总文理”,即总括文章的内容条理,使文义得到清晰的表现;二是“统首尾”,使之上下相连,前后呼应;三是“定与夺”,即决定事料和章句的取舍,做到“绳墨之外,美材既祈”;四是“合涯际”,即把叉章中的各个部分紧密地衔接起来,使之天衣无缝,浑然一体。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在写作实践中都做到了,就能够有机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内容、章节虽然丰富而繁多,却能紧紧地围绕着文章的中心,即所谓“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
刘勰以“缀思之恒数”概括附会的规律,即作者在写作实践中命意谋篇所必须遵循的法则,并主张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情志为神明”,即要把思想感情作为作文构思的“灵魂”,或者说是“中枢神经“,让它在文章中起着支配一切的作用,又成之后,它即转而成为文章的主题思想。二是“事义为骨髓”,即把各种事料、理据加以整理,“造义按部”,使之成为文章中的主干,它对于思想感情的表达,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三是“辞采为肌肤”,即把语言辞溪加以修饰,使之在文章中具有充分显示主旨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所谓“肌肤”,喻指文章的外部表现形式,它应当是丰满、华美的。四是“宫商为声气”,即以声律作为文章的韵调和气息,以增强文童的气势和韵味。诸如句式的长短,用韵的方法,以及后来所谓的平仄,都包括在“宫商”范围之内。“情志”与“事义”结合起来,构成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它是文章的“灵魂”和“主干”,居于统帅地位,起着决定性的支配作用。“辞采”与“宫商”结合起来,构成了文章的表现形式,它居于从属地位,是为表现和强化文章的内容服务的。刘勰认为,把上述各个方面综合起来,作为一个过程来看,它就是”缀思之恒数”了。
关于附会的基本方法,即刘勰所说的“附会之术”和“命篇之经略”。综合起来有以下三点:一是“务总纲领”,即一定要把握住文章的中心和主干。二是“学具美之绩”,即要有全局观念,宁可为表现整体而舍弃局部,也决不能因小而失大。三是“制首以通尾”,即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做统一的考虑和安排。亦即“赞曰”中所说的“原始要终,疏条布叶”。
综观《附会》全篇,它较少思想认识方面的局限,它对附会内容和作用的概括,对附会规律的论述,以及对附会基本方法的阐发,都是很实际的,《附会》篇对后世影响直接而又广泛。
【原文】
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若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矣。夫才童学文,宜正体制∶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然后品藻玄黄,攡振金玉,献可替否,以裁厥中:斯缀思之恒数也。
凡大体文章,类多枝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干。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扶阳而出条,顺阴而藏迹,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此附会之术也。夫画者谨发而易貌,射者仪毫而失墙,锐精细巧,必疏体统。故宜诎寸以信尺,枉尺以直寻,弃偏善之巧,学具美之绩:此命篇之经略也。
夫文变无方,意见浮杂,约则义孤,博则辞叛,率故多尤,需为事贼。且才分不同,思绪各异,或制首以通尾,或尺接以寸附。然通制者盖寡,接附者甚众。若统绪失宗,辞味必乱;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夫能悬识凑理,然后节文自会,如胶之粘木,石之合玉矣。是以驷牡异力,而六辔如琴,驭文之法,有似于此。去留随心,修短在手,齐其步骤,总辔而已。
故善附者异旨如肝胆,拙会者同音如胡越。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此已然之验也。昔张汤拟奏而再却,虞松草表而屡谴,并事理之不明,而词旨之失调也。及倪宽更草,钟会易字,而汉武叹奇,晋景称善者,乃理得而事明,心敏而辞当也。以此而观,则知附会巧拙,相去远哉!
若夫绝笔断章,譬乘舟之振楫;会词切理,如引辔以挥鞭。克终底绩,寄深写远。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郁湮,馀风不畅。此《周易》所谓“臀无肤,其行次且”也。惟首尾相援,则附会之体,固亦无以加于此矣。
赞曰∶
篇统间关,情数稠迭。原始要终,疏条布叶。
道味相附,悬绪自接。如乐之和,心声克协。
【译文】
什么是“附会”?就是说要总括文章的内容条理,贯通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决定材料与章句的取舍,衔接上下文意,组合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使其内容丰富、章节交织而又不游离于中心。这就像建筑房屋必须打好基础树起间架,裁剪了衣料需要缝合在一起一样。有才气的年轻人学习写文章,应当正确地树立文章的整体规范,一定要以思想感情作为文章的灵魂,以事料文义作为文章的躯干,以辞藻文采作为文章的肌肤,以语言的韵调作为文章的声音和气息;然后品评鉴用各种辞藻色彩,发挥声韵的作用,选用恰当的,舍弃不合适的,以便使之裁定得恰到好处:这就是为文用思的常规。
凡是篇制宏大的文章,都类似树木有些枝条和河流有些分支,整治支流要依循本源,修剪枝条要顺从主干。因此连缀文辞、会合文意,务必把握住文章的纲领,综合各种思路同归一途,归纳各种思虑趋向一致,做到文理虽然丰富,却没有前后颠倒的毛病,各种言辞虽然繁多,却也不像无绪之丝那样杂乱;有时要像向阳的枝条滋生那样正面阐发,有时则要像背阴处的枝叶敛迹那样含蓄表现;使全篇文章从头到尾周密圆合,形式与内容浑然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附会的基本方法。如果画师只精心地画头发,而把人的面貌画得变了样子,射箭的人只对准微小之处而失掉大目标,把精力用在细琐小巧之处,那么就必定会疏失于整体和大局。所以应该屈寸而伸尺,舍尺而直寻,放弃局部的细巧,学习驾驭整体的功夫:这就是布局谋篇的经纶和要略。
文章的变化没有定规,作者的见解也浮泛而驳杂,简要者不免文义孤单,广博者往往文辞离散;草率成篇难免出现毛病,反复推敲则会贻误事情。况且作者的才能天赋不同,作文的思路也不一样,有的能从头至尾通盘考虑,有的则一句一段地去衔接;但是能有通盘考虑的较少,片片断断拼接的却相当多。如果文章的头绪条理失去中心,文辞的意味必定杂乱;文章脉络不通,那就会使文章半体瘫痪。只有深知文章的条理脉络,然后文章中的章节文辞才能自然会合成体,就像用胶水粘接木块,石头中蕴含着美玉那么紧密无罅。因此,四匹马的气力虽有不同,六条马缰却能像琴弦那样整齐和谐;车子之所以进退驰驱,是因为三十辐共一毂:驾驭文章写作的方法,与此大致同理。或取或舍全由作者支配,或长或短都任凭作者调理,要统一马匹的步伐,掌握好马缰绳就行了。
所以善于附辞的,能够把不同的意思结合得如同肝胆一样紧密,不善于会义的,却往往把相同的音调弄得像北胡与南越那样遥远。修改一章比完成一篇不易,更换一字比变易一句更难,这是已经证实了的经验。从前张汤起草奏章一再被退回,虞松草拟章表屡次受到谴责,都是由于没有把事理说明白,而文辞与文义也没有结合好。及至倪宽替张汤修改了草稿,钟会为虞松更易了几个字,于是汉武帝称赞,晋景帝说好,这乃是由于说理恰当、事义明白,心思灵敏、措辞贴切。由此看来,就能知道附会的巧妙与笨拙,其差别是很大的了!
至若一篇文章的收尾和一个章节的结句,就好比乘船要用力摇桨;连缀文辞切合事理,则像是骑马要拉缰挥鞭。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功效,寄托深意,写出情味。如果开头写得漂亮,而结尾枯瘦无力,就会使文章余势受阻而湮没,余留的韵味也不会通畅。这就像《周易》所说的“臀部没有肌肤,走路就很困难了”。只要首尾呼应,密切相连,那么附辞会义的作用,也就没有比它更重要的了。
综括而言:全篇文章要统一于主旨,因为内容情理的变化是非常复杂的。追溯开头联系结尾,把枝叶条理都疏布恰当。文章的情理义味会合在一起,各种思绪就自然地连贯起来。像乐曲必须和谐那样,作者借以表达心思的文章也应当是协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