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侯正卿(一首)


【作者简介】 侯正卿,名克中,号“艮斋先生”,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生卒年不详。幼小失明,听人读书记诵。其散曲作品仅存套数二、残曲一,《太和正音谱》列于“词势非笔舌可能拟,真词林之英杰”的“杰作”中。

套数〔正宫〕菩萨蛮--客中寄情

镜中两鬓皤然矣 [1] ,心头一点愁而已。清瘦仗谁医?羁情只自知。

〔月照庭〕半纸功名,断送关山,云渺渺,草凄凄。小楼风,重门月 [2] ,应盼人归。归心急,去路迷。

〔喜春来〕家书端可驱邪祟 [3] ,乡梦真堪疗客饥。眼前百事与心违,不投机,除赖酒支持。

〔高过金盏儿〕举金杯,倒金杯,金杯未倒心先醉,酒醒时候更凄凄。情似织,招揽下相思无尽期,告他谁?

〔牡丹春〕忽听楼头更漏催,别凤又孤栖。暂朦胧枕上重欢会,梦惊回,又是一别离。

〔醉高歌〕客窗夜永岑寂,有多少孤眠况味。欲修锦字凭谁寄?报与些凄凉事实。

〔尾〕披衣强拈纸与笔,奈心绪烦多书万一。欲向芳卿行诉些憔悴,笔尖头陶写哀情,纸面上敷陈怨气。待写个平安字样,都是俺虚脾拍塞 [4] 。一封愁信息,向银台畔读不去也伤悲 [5] 。蜡炬行明知人情意 [6] ,也垂下数行红泪。

【注释】

[1]皤(pó)然:头发、胡须变白的样子。

[2]重(chóng)门:此处指内院房屋的门。唐人耿湋《秋夜》:“寂寞重门掩,无人问所思。”

[3]邪祟(suì):祸害人的邪恶鬼怪。

[4]虚脾:虚情假意。拍塞:充满。

[5]银台:银制蜡烛台座。五代尹鹗《拨棹子》:“银台蜡烛滴红泪,醁酒劝人教半醉。”

[6]行:蜡炬行的“行”字,与人称词后的“行”字意义一样,指这边、那边,或者这里、那里。

【评析】

羁旅愁情,是诗词曲中常见的主题。为了求取功名,长年奔波在关山旅途中。途中景物令人神伤,不禁思念家乡的妻子,她一定在盼望游子归来。游子只能依靠家书安抚精神,偶尔做个回乡的梦,勉强慰藉愁怀。家书与乡梦,毕竟不是天天有,漫漫旅途、孤寂时光,只能靠酒来打发。一旦酒醒了,滋味更难受。

披衣而坐,勉强拈起纸笔,要写封家书,向妻子倾诉一下自己的憔悴与无奈,心绪如此烦乱,恐怕只能表达出万分之一。写来写去,都是哀怨。即使写几行字报个平安,都是假装的轻松快乐。在烛光下,看这满载着愁怨的书信,悲从中来,连蜡烛似乎都感知到了人的心情,也流下了同情的烛泪。末尾化用了唐人杜牧《赠别》的诗句“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首曲子采用了铺陈手法,一笔笔细致展开,将诗人的心理与行为,描绘得细腻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