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是记述了太宗选择贤臣来规谏教育太子李承乾的事迹。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长子。武德九年(626)十月,太宗刚刚即位,便将年仅八岁的李承乾立为太子。幼年的李承乾聪明伶俐,太宗对他很是喜欢,并选择德高望重的大臣做他的老师,严格教导。他们引经据典,以古为鉴,谆谆教诲,忠直忘私,得到了唐太宗的支持和褒奖。一开始,李承乾积极上进,能识大体,颇得太宗和朝廷大臣的好评。但由于李承乾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自幼养尊处优,喜好声色,沉溺于畋猎,慢慢地沾染了不少坏习惯,生活日益荒唐颓废。李百药、孔颖达、张玄素、于志宁等大臣,恪尽职守,用历史上许多经验和教训屡屡直言规劝太子,可惜的是这些规谏不被太子李承乾所采纳。太宗的期望变成了失望,太子李承乾渐被疏远,最终酿成政变阴谋,被废黜至死。太子是一国的储君,是皇位的法定继承人,贤良与否,事关重大。李承乾虽因不听规劝终遭废黜,但贞观君臣对教戒太子的高度重视还是值得称道的。
【译文】
贞观五年(631),李百药任太子右庶子。当时,太子李承乾对“五典”、“三坟”等古代典籍兴趣浓厚,然而在悠闲的时候,却嬉游过度。于是,李百药就写了一篇《赞道赋》来劝喻太子。赋中说:
“下臣听说过前代圣贤的格言,浏览过古代典籍的遗训。自天地开辟,皇王建立国家,就有人伦纲纪,用来帮助树立言论和德行。实行它就能成就道德,违背它就可能走向邪路。看国家的兴废如同顺从天意,观人事的吉凶如同缠绕联结。于今我大唐国君承受天命,胸怀明道,君临天下。必须按照万物的规律办事,要以百姓的利益作为根本。体察天地运行的规律,纵览古今的历史经验。要孜孜不倦地日夜做善事,勤劳治政,珍惜光阴。因此能让瀚海中的冰雪融化,让边远寒冷的蹛林变为阳春。让海内百姓都欢欣喜悦,让天下都传颂皇帝的美好名声。
【注释】
(1〕灵命:犹天命。
(2〕运:运气。钟:逢。
(3〕三善:指臣事君、子事父、幼事长的三种道德规范。
(4〕祗(zhī):敬。四德:《易》以元、亨、利、贞为四德。《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子夏传》曰:“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言乾禀纯阳之性,故能首出庶物,各得元始、开通、和谐、贞固,不失其宜。是以君子法乾而行四德。”
(5〕諟(dì):细察,详审。天文:此处意同圣旨。
(6〕迈观乔而望梓:意谓奉行父子之道。迈,行。乔、梓,《尚书大传·梓材》曰:“伯禽与康叔见周公,三见而三笞之。康叔有骇色,谓伯禽曰:‘有商子者,贤人也。与子见之。’乃见商子而问焉。商子曰:‘南山之阳有木焉,名乔。二三子往观之。’见乔实高高然而上,反以告商子。商子曰:‘乔者,父道也。南山之阴有木焉,名梓,二三子复往观焉。’见梓实晋晋然而俯,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梓者,子道也。’”乔木高,梓木低,比喻父位尊,子位下,后因以“乔梓”比喻父子。
(7〕元龟:比喻可资借鉴的往事。晋刘琨《劝进表》云:“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元龟也。”
(8〕大道:这里指最高的治世原则,包括伦理纲常等。革:变革。
(9〕三辰:谓日、月、星。
(10〕群后:指众诸侯王。
(11〕匕鬯(chànɡ):《易·震》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王弼注:“匕,所以载鼎实;鬯,香酒。奉宗庙之盛也。”后因代指宗庙祭祀。这里指代宗庙,转指国家政权。
(12〕前星:《汉书·五行志下》:“心,大星,天王也。其前星,太子;后星,庶子也。”后因以“前星”指太子。
(13〕少阳:东宫,太子所居。后以此指太子。
(14〕休咎(jiù):吉与凶,祸与福。
(15〕则哲:《尚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后以“则哲”谓知人。垂谟:垂视法则。
(16〕鬻(yù)狱:受贿而枉断官司。
(17〕斁(dù):败坏。彝伦:指伦常。
【译文】
“显赫繁盛的大唐,崇高的天命,当创业的开始,上圣遇上了好机运。皇太子天资聪明,根基牢固,心地纯正;机智深远,英姿照人。念‘三善’而必弘扬,敬‘四德’而为之实行。每每经过中庭听从父王关于礼仪的教诲,常常问候起居以表敬爱。依照圣人的训导来待人接物,细察圣人的旨意发扬光大。遵行父子之道,作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和借鉴。自从大道变革,礼教兴起,端正了君臣之间的道义,笃厚了父子之间的情义。君臣之间的礼法和父子之间的亲情,充满情义而达到极点,但能否弘扬大道,完全在于个人。怎么能说夏启和周诵这样的贤太子与丹朱和商均这样的不肖之子一样呢?所以要精雕细刻,温故知新。只要拥有忠、敬、孝、仁,就可以下照四海,上耀日月星三辰。过去三王教育子弟,按照年龄、四季顺序就学;将让太子出宫就位,就要先以礼乐教化。乐可以移风易俗,礼可以安定社稷、教化百姓。学乐并不是为了听钟鼓之音,而是为了抒发心志、和悦精神。不是为了吝啬玉帛,而是要用礼来克制私欲,保全自身。生长在深宫之中,位处于诸王之上;未曾深思过帝业的艰难,不能珍惜自己的国家。反而认为富贵荣华来于自然,自恃地位崇高而骄矜自大。一定会放纵骄横,动则丧失礼让。轻视师傅,简慢礼仪,亲近奸邪而放纵淫逸。这样,太子的光辉就会遽然隐没,德行就会受到影响。虽然太子以天下为家,但遭遇的安危却有所不同。有的会因为才德兼备而升登帝位,有的会遭到谗言诋毁而被废黜。这些完全可以从中看出吉凶,祸福,成败,得失。……要想朝政处理得当,天下安定,必须先得人才才能兴盛。帝尧知人并能成为后世典范,文王以人才众多而为后人传颂。从正直的人中选拔人才,用‘灵镜’来加以鉴别。衡量他们的才能,审查他们的德行。一定要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来分派职务,不可违反制度使其参政。如果被传闻所迷惑,没有看清人的本性,就会造成有道德有本领的人受冤屈,而卑鄙无能之人一定会得逞。这样一来,那些善于谄谀的人竞相溜须拍马,游手好闲的人不请自来。那些直言诤谏的人士,会因为忠信而获罪;那些卖官枉法的不良之辈,就会因为贿赂而受到亲近。于是就会毁坏法度,败坏伦常。国家就会败亡在奸人的手中,百姓就会盼望我来安抚而归于仁义。天生万物,只有人最为贵。”
【注释】
(1〕三驱:古王者田猎之制。谓田猎时须让开一面,三面驱赶,以示好生之德。一说,田猎一年以三次为度。
(2〕汤罗一面,天下归仁:意谓汤张布罗网仅止一面,天下都归服于他的仁义。据《史记》记载,商汤出猎时,见四面张网,恐禽兽被杀绝,于是就命令撤去三面之网,并祷告说:“想往左就往左,想往右就往右,不听话的就进入罗网。”商汤因仁慈而赢得天下之心。
(3〕无恒:无常。这里指没有节制。
(4〕学不师古,匪说攸闻:意谓在学习上不师法古代圣贤,我还不曾听说过。语出《尚书·商书·说命》。原文为:“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匪,同“非”。攸,所。
(5〕顾问:咨询。
(6〕耽惑:犹迷惑。
(7〕渐:慢慢地,一点一点地,一步一步地。
(8〕嘉猷:治国的好规划。这里指好的德行。
【译文】
贞观十三年(639),太子李承乾因为常常打猎荒废学业,太子右庶子张玄素上书规谏说:
“臣听说,苍天对人不分亲疏,只佑助有德之人,如果有人违背天意,人和神都要抛弃他。古代对打猎所规定的‘三驱’之礼,不是教人嗜杀,而是要为百姓除害。所以商汤打猎时,张布罗网仅止一面,天下都归服于他的仁义。如今殿下在宫苑里打猎玩乐,名义上虽然和出外游猎有所区别,但是如果没有节制,终究有伤您儒雅的气度。况且傅说曾经说过:‘在学习上不师法古代圣贤,我还不曾听说过。’既然如此,弘扬道德就应该学习古礼,而学习古礼必须依靠师傅的训导。既然已经奉圣上恩诏,令孔颖达为太子讲解经书,就希望殿下常常能以事咨询,万一有所不足可以弥补。还应该广泛选择一些有德行的饱学之士,早晚侍读。可以多学习些圣人的遗教,经常审查自己以往的言行,每天都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每个月不忘自己学会的东西,这样就会尽善尽美了。夏启、周诵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作为君主,没有不愿意追求美德的,只是因为有时理智不能克制情欲,沉溺迷惑才造成昏乱。如果沉溺迷惑得厉害了,就会听不进忠言,因此臣下随意附和,国君之道就会逐渐亏损。古人曾说过:‘不要因为过错很小就不去改正,也不要因为善事很小就不屑去做。’因此要知道祸福的发生,都是从小事慢慢地开始的。殿下身居太子的地位,应当广泛建树好的德行。已经养成嗜好游猎的毛病,将来如何担起主持朝政的重任?谨慎从事,至终如始,尚且担心有时会慢慢地懈怠,如果一开始就不慎重,又怎能保持到最后!”
【注释】
(1〕典坟:是“五典”、“三坟”的简称,夏商之前的古文献资料,已失传。这里借指各种古代文籍。
(2〕闲宴:悠闲安逸。
(3〕讽:指用含蓄的话批评或劝告。
(4〕伊:用在某些词语前面,表示加强语气。玄造:犹造化。
(5〕人纪、人纲:人之纲纪。指立身处世的道德规范。
(6〕履:实行,执行。率性:尽情任性。成道:成就道德。
(7〕罔念:谓不思为善。忒(tè):差错。这里指走向邪路。
(8〕从钧:顺从天意。钧,上天。
(9〕纠纆(mò):绳索。这里引申为缠绕联结。
(10〕受图膺箓(lù):承受天命。图,河图。膺,受。箓,符命。图、箓都是古代天子将兴的符应。
(11〕握镜:执持明镜。喻帝王受天命,怀明道。
(12〕大仪:太极。指形成天地万物的混沌之气。潜运:悄悄运转。
(13〕瀚海:蒙古大沙漠的古称。
(14〕蹛(dài)林:匈奴秋社之处。匈奴土俗,秋社绕林木而会祭,故称。这里借指匈奴。蹛,绕,环绕。
(15〕穹(qiónɡ)壤: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