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果部(03)
楂子
释名 |
木桃、和圆子 |
气味 |
酸、涩、平、无毒。 |
主治 |
断痢,去恶 心咽酸。煮汁饮,治霍乱转筋,功与木瓜相近。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榲柏
释名 |
|
气味 |
酸、甘、微温、无毒。 |
主治 |
温中,下气,消食,止渴,散酒气。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山楂
释名 |
赤瓜子、鼠楂、猴楂、茅楂、羊还球、棠球子、山里果。 |
气味 |
酸、冷、无毒。 |
主治 |
- 食肉不消防车。用山楂肉四两,水煮食,并饮其汁。
- 偏坠疝气。用山楂肉、茴香(炒)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白开水送下。
- 老人腰痛及腿痛。用山楂、鹿茸(炙),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一天服二次。
- 肠风下血。用山楂(已干)研为末,艾汤调下,甚效。
- 痘疹不快。用干山楂研为末,开水送服。疹即出。又方:用山楂五个,酒煎,加水温服。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林檎
释名 |
来禽、文林郎果。 |
气味 |
酸、甘、温、无毒。 |
主治 |
- 水痢不止。用林檎半熟者十枚,加水二升,煎成一升,连林檎一起吃下。
- 小儿下痢。用林檎、构子同捣汁,任意饮服。
- 小儿闪癖(头发竖立,发黄,全身瘦弱)。用干林檎脯研为末和醋涂患处。
|
附方 |
林檎即现在通称的花红。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柿
释名 |
|
气味 |
烘柿:甘、寒、涩、无毒。 白柿、柿霜:甘、平、涩、无毒。 乌柿:甘、温、无毒。 柿蒂:涩、平、无毒。 |
主治 |
烘柿:
- 肠风下血。用白柿烧灰,水送服二钱。
- 小便血淋。有干柿三枚,烧存性,研为末,陈米汤送服。
- 热淋涩痛。用干柿、灯心等分,水煎,每日饮服。
- 小儿秋痢。有以粳米煮粥,熟时加入干柿末,再煮开两,三次吃下。
- 反胃吐食。用干柿三枚,连蒂捣烂,酒送服,甚效。不能同时服其他药物。
- 痰嗽带血。用大柿饼饭上蒸熟,批开,每用一枚掺青黛一钱,临卧时服,薄荷汤送下。
- 耳聋鼻塞。用干柿三枚,细切,以粳米三合、豆豉少许煮粥。每日空心服下。
- 臁疮。用柿霜、柿柿蒂等分,烧过,研末敷涂。甚效。
- 中桐油毒。吃干柿饼可解。
乌柿:杀虫,疗刀伤火伤,生肉止痛。服药口苦及呕逆乾,食少许即止。
柿蒂:呃逆不止。用柿蒂、丁香各二钱,生姜五片,水煎服。或将两药研不还想,开水冲服亦可。此方名“济生柿蒂散”。一方:再加人参一钱。一方:再加良姜、甘草等分。一方:再加工厂青皮陈皮。一方:再加半夏生姜。
柿木皮:
- 下血。用柿木皮晒、焙,研末,米汤送服二钱。两服可止。
- 汤火疮。用柿木皮烧灰,调油敷涂。
柿:涩下焦,健脾胃,消宿血。
柿根:血崩、血痢、下血。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请购本书或者其他图书请点击
https://buy.quanxue.cn或者微信联系袁老师:13138640099
联系方式:微信、手机:13711206674,或者QQ:43093713、email:43093713@qq.com;
劝学网建立了5个微信群:儒家、佛家、道家、易经、中医。需要加群时,请先加微信号:quanxue_cn
南怀瑾全集 |
论语 |
老子 |
韩非子 |
鬼谷子 |
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