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木部(19)


猪苓
释名 地乌桃。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1. 伤寒口渴。用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一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每服七合。一天服三次。此方名“猪苓汤”。
  2. 通身肿满,小便不利。用猪苓五两,研为还想,每服一匙,熟水送下。一天服三次。
  3. 妊娠肿渴(郐、腹皆肿,小便不利)。治方同上。
附方 猪苓是真菌类多孔菌科植物猪苓菌的菌核,常寄生于枫树、柞树、桦树、椴树等的树干或根部。李时珍说“猪苓淡渗透.....利不便与茯苓同功,但入补药,不如茯苓也。”
图片

点击
放大

释名  
气味 竹叶(堇竹叶):苦、平、无毒;
竹叶(淡竹叶):辛、平、大寒、无毒;;
竹叶(苦竹叶):苦、冷、无毒。;
竹茹(淡竹茹):甘、微寒、无毒;
竹沥(淡竹沥):甘、大寒、无毒。
主治 竹叶
  1. 上气发热(急热之后饮冷水所引起)。用竹叶三斤、桔皮三两,加水一斗,煮成五升,细细饮服。三天服一剂。
  2. 时行发黄。用竹叶五升(切细)、小麦七升、石膏三两,加水一斗半,煮取七升,细细饮服。服尽一剂可愈。
  3. 牙齿出血。用淡竹叶煎浓汁含漱。
  4. 脱肛不收。用淡竹叶煎浓汁热洗。
  5. 小儿头疮、耳疮、疥癣。用苦竹叶烧为还想,调猪胆涂搽。
竹茹
  1. 伤寒劳复,卵肿股痛。用竹茹一升,加水三升,煮沸几次后,服汁。
  2. 妇女劳复(病初愈因过劳复发,热气冲胸,手足抽搐,状如中风)。用淡竹茹半斤、栝楼二两、加水二升,煎成一升,分二次服下。
  3. 妇女损胎(孕八、九月时,或跌伤,或惊伤,心痛)。用竹茹五两,加酒一升,煎成五合服下。
  4. 月经不净。用竹茹微炙,研为末。每服三钱,加水一碗煎服。
  5. 小儿热痛,口噤体热。用竹茹三两、加醋三升,煎成一升。每服一合。
  6. 跌打内伤(血在胸背,胁中刺痛)。用竹茹、乱发各一团,炭火炙煎为末,加酒一升,煮开三次服下。三服可愈。
竹沥
  1. 中风口噤。用竹沥、姜汁等于发,每日饮服。
  2. 产后中风、口噤、身直、面青,手足反张。以竹沥饮一、二升,即苏。
  3. 小和伤寒。用淡竹沥、葛根汁各六合,令慢慢饮服。
  4. 小儿狂语,夜后便发。用竹沥夜服二合。
  5. 妇女胎动(妊娠为房事所动,因绝)。用竹沥一程式,饮服立愈。
  6. 消渴尿多。频饮竹沥,数日可愈。
  7. 咳嗽肺痿(咳逆短气、胸中有声、吐脓痰,有臭味)。有淡竹沥一合服下。一天服三、五次,以愈为度。
  8. 产后虚汗。用淡竹沥三合,温服。过一会,再服一次。
  9. 目赤 痛。眼不得开。用苦竹沥五合、黄连二分,棉裹浸一宿,频频点眼,令热泪出。
  10. 突然牙痛。用苦竹烧一头,另一头出汗,取汁涂痛处。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竹黄
释名 竹膏。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小儿惊风发热。用竹黄二钱、雄黄、牵牛(研末)各一钱,共研匀,加面糊成丸子,如粟米大。每服三至五丸,薄荷汤送下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雷丸
释名 雷实、雷矢、竹苓。
气味 苦、寒、有小毒辣。
主治
  1. 下寸白虫(绦虫)。和雷丸,水浸,去皮,切细,焙为末。五更时,吃炙肉少许,随即以稀粥送服药末一匙,上半月服药,效果轻好。
  2. 小儿出汗,有热。用雷丸四两,研为末,加粉半斤,拌匀扑身上。
附方 雷丸是真菌类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菌核,对于驱杀绦虫,疗效很好。现在说用劲治蛔虫病和钩虫病。
图片

点击
放大

桑上寄生
释名 寄屑、寓木、宛童、鸢。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1. 膈气。用生桑寄生捣汁一碗服
  2. 胎动腹痛。用桑寄生一两半、阿胶(炒)半两、艾叶半两,加水一碗半,煎成一碗,去渣温服。去艾叶亦可。
  3. 毒痢脓血。脉搏弱。用桑寄生二两,防风、川芎各二钱半、炙甘草三钱,共研为末。加水一碗,煎至八成。连渣服下。
  4. 下血后元所虚乏、腰膝无力。用桑寄生为末。每服一钱,开水冲下。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