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草部(25)
箬
释名 |
箬,音若。亦名辽叶。 |
气味 |
(叶)甘、寒、无毒。 |
主治 |
- 咽喉闭痛。用箬叶、灯心草,烧灰,等分吹喉部,有效。
- 肺壅、流鼻血。用箬叶(烧灰)、白面各三钱,研匀,清水冲服二钱。
- 月经不止。用箬叶灰、蚕纸灰,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 肠风便血。用箬叶烧存性,每次服三匙,空心服,糯米汤送下。药中加少许麝香亦可。
- 小便不通。用干箬叶一两,烧灰,加滑石半两,研为末。每服三钱,米汤送下。
- 妇女吹乳。用端阳节包粽子的箬叶烧灰,每服二钱,酒送下。累效。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芦
释名 |
亦名苇、葭。花名蓬 ,笋名 (音拳)。初生的苇叫葭,未开花时叫芦,长成后叫苇。 |
气味 |
(根)甘、寒、无毒。(笋)小苦、冷、无毒。(茎、叶)甘、寒、无毒。(蓬 )甘、寒、无毒。 |
主治 |
- 骨蒸肺痿(肺结核)。用芦根、麦门冬、地骨皮、生姜各十两,梧皮、茯苓各五两,加水二斗,煮成八升,去渣。分五次服。得汗即愈。
- 心膈气滞,烦闷不下食。用芦根五两,锉小,加水三大碗,煮取二碗,去渣,温服。
- 反胃上气。用芦根、茅根各二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 霍乱烦闷。用芦根三钱、麦门冬一钱,水煎服。又方:芦叶一把,水煎服。
- 吐血不止。用芦苇茎外皮烧灰(存性),研细,加蚌粉少许,拌匀。每服一、二钱,麦门冬汤送下。三服见产。
- 肺壅咳嗽,微热。用芦苇茎(切小)二升,加水二斗,煮成五升,再加桃仁五十枚,薏苡仁、瓜瓣各半升,煮成二升服下,吐出脓血即愈。此方名“苇茎汤”。
- 背疮溃烂。用陈芦叶为末,先以葱椒汤洗净患处,然后把药末敷上。
- 中鱼、蟹毒。用芦根煮汁服。
- 诸般血病。用芦花、红花、槐花、白鸡冠花、茅花等分,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甘蕉
释名 |
亦名芭蕉、夭苴、芭苴。 |
气味 |
甘、大寒、无毒。 |
主治 |
- 一切肿毒。用芭蕉根捣烂涂患处。
- 流动性红色风疹。治方同上。
- 风火牙痛及虫牙痛。用芭蕉根取汁一碗,煎热含漱。
- 消渴,骨节烦热。用芭蕉根捣汁,随时饮一、二合。
- 血淋涩痛。用芭蕉根、旱莲草等分,水煎服。一天服两次。
- 肿毒初发。用芭蕉叶烧存性,研末,和生姜汁涂搽。
- 心痹痛。用芭蕉花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盐汤送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防葵
释名 |
房苑、梨盖、利茹。 |
气味 |
(根)辛、寒、无毒。 |
主治 |
- 肿病。用记葵开为末,每服少许,温酒送下。
- 癫狂邪疾。治方同上。
- 伤寒动气(伤寒汗下后,脐左有动气)。用防葵一两,木香、黄芩、柴胡各半两。各药混合后,每取半两加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温服。此方名“防葵散”。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蓑荷
释名 |
亦名覆菹、 草、 苴、 苴、嘉草。 |
气味 |
(根)辛、温、有小毒。(叶)苦、甘、寒、无毒。 |
主治 |
- 喉舌疮烂。用 荷根泡酒半日,取汁含漱。
- 吐血、痔血。用 荷根一把,捣汁三升内服。
- 月经不调。用 荷根,切细,加水煎取二升,再加一点酒,空心服。
- 受寒声哑。用 荷根二两,捣烂取汁,加酒一碗,和匀,细细饮服。
- 伤寒时症(温病初起,头痛,发热,脉盛)。用 荷根、叶一起捣烂,榨汁服三至四升。
- 杂物入目。用白 荷根取心捣出汁,取汁滴入目中,杂物自出。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请购本书或者其他图书请点击
https://buy.quanxue.cn或者微信联系袁老师:13138640099
联系方式:微信、手机:13711206674,或者QQ:43093713、email:43093713@qq.com;
劝学网建立了5个微信群:儒家、佛家、道家、易经、中医。需要加群时,请先加微信号:quanxue_cn
南怀瑾全集 |
论语 |
老子 |
韩非子 |
鬼谷子 |
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