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草部(29)
蜀葵
释名 |
戎葵、吴葵。 |
气味 |
(苗)甘、微寒、无毒、滑。(花)咸、寒、无毒。(子)甘、冷、无毒。 |
主治 |
- 小便淋痛。和蜀葵根洗净、锉细,加水煎开几次,服之极效。
- 小便尿血用蜀葵茎研累,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 肠胃生痈(即内痈。败血腥秽,脐腹冷痛)。用单叶红蜀葵根、白芷各一两,白枯矾、白芍药各五钱,共研为末,加溶化了的黄蜡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此方名“怀忠丹”。脓血排尽后,宜服“十宣散”补养身体。
- 诸疮肿痛。用蜀葵根去黑皮,捣烂,加水调稠贴患处。
- 二便不通。用蜀葵花一两,捣烂,加麝香半钱,水一大碗煎服。用根代花亦可。
- 妇女带下(脐腹冷痛,面色萎黄)。用蜀葵花一两,阴干为末,每服一小匙,空心服,温酒送下。治赤事宜和红花,治白带用白花。
- 酒 赤鼻。用蜀葵花研末,加猪油调匀,晚上敷涂,白天洗去。
- 痈肿不穿头。用蜀葵子为末,水调敷患处,即穿。
|
附方 |
黄蜀葵瑟蜀葵不同种,但气味与功用则与蜀葵相同。治淋疾,催生,医恶 疮,消痈肿,涂汤火伤。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龙葵
释名 |
苦葵、苦菜、天茄子、水茄、天泡草、老鸦酸浆草、老鸦眼睛草。 |
气味 |
(苗、茎、叶、根)苦、微甘、滑、寒、无毒。 |
主治 |
- 去热少睡。用龙葵菜同米煮稀饭吃。
- 小便不通。用龙葵根与木通、胡荽煎汤服。
- 坠伤。用龙葵茎、叶捣汁服,以渣敷伤处。
- 火焰丹毒。用龙葵叶加醋研为细末敷涂,能消红肿。
- 背痈。用龙葵一两,研为末,加入麝香一分,研匀敷痈上。又方:用是蟆一个,同龙葵茎、叶捣烂敷痈上。
- 诸疮恶肿。用龙葵茎叶捣烂,酒送服;另以药渣敷患处。
- 天泡湿疮,用龙葵苗叶捣敷。
- 吐血不止。用龙葵苗叶半两、人参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亲朋汲水送下。
- 除蚤虱。用龙葵叶铺席下,次日脐虱尽死。
|
附方 |
天葵的功用是清热解毒,散结,利尿。近年来在临床上常用本品治疗癌肿。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酸浆
释名 |
醋浆、革针、苦耽、灯笼草、虎弁草、天泡草、王母珠、洛神珠。 |
气味 |
(苗、叶、茎、根)苦、寒、无毒。(子)酸、平、无毒。 |
主治 |
- 热咳咽痛。用酸浆草为末,开水送服。此方名“清心丸”。同时还以醋调药末敷喉外。
- 痔疮。用酸浆叶贴疮上。
- 肠胃伏热。用酸浆果实五两、苋实三两,马蔺子(炒)、大盐榆白皮(炒)各二两、柴胡、共同芩、栝楼根、闾茹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木香汤送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紫花地丁
释名 |
箭头草、独行虎、羊角子、米布袋。 |
气味 |
苦、辛、寒、无毒。 |
主治 |
- 黄疸内热。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 痈疽恶疮。用紫花地丁(连根)、苍耳叶等分,捣烂,加酒一杯,搅汁服下。
- 痈疽发背。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捣碎,和白面,放醋中泡一夜,贴疮上,极有效。
- 疔疮肿毒。用紫花地丁草捣汁服。又方:用紫花地丁草、葱头、生蜜一起捣烂贴患处。又方:用紫花地丁根、去粗皮,同白蒺藜共研为末。加油调匀涂患处。
- 喉痹肿痛。用紫花地丁叶,加酱少许,研成膏,点入喉部。取吐为效。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蜀羊泉
释名 |
羊泉、羊饴、漆姑草。 |
气味 |
苦、微寒、无毒。 |
主治 |
- 黄疸。用蜀羊泉的把,捣汁和酒服,三、五次之后,即可见效。
- 漆疮。用蜀羊泉捣烂涂搽。漆姑之名,由此而来。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请购本书或者其他图书请点击
https://buy.quanxue.cn或者微信联系袁老师:13138640099
联系方式:微信、手机:13711206674,或者QQ:43093713、email:43093713@qq.com;
劝学网建立了5个微信群:儒家、佛家、道家、易经、中医。需要加群时,请先加微信号:quanxue_cn
南怀瑾全集 |
论语 |
老子 |
韩非子 |
鬼谷子 |
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