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草部(35)
蓼
释名 |
|
气味 |
(实、苗、叶)辛、温、无毒。 |
主治 |
- 霍乱烦渴。用蓼子一两、香豉二两,每服二凶,水煎服。
- 胃冷不能饮食,冬卧脚冷,秋日取蓼晒干,用六十把,加水六石煮成一石,去滓,拌米饭造酒。酒熟后,每日饮适量。十天以后,眼明气壮。这样制成的酒,称为“蓼汁酒”。
- 肝虚转筋,吐泻。用蓼茎、叶泻。用蓼茎、叶切三合,加水一碗、酒三合煎成四合,分二次服。
- 小儿冷痢。用蓼叶捣汁服。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荭草
释名 |
游龙、石龙、天蓼、大蓼。 |
气味 |
(实)咸、微寒、无毒。 |
主治 |
消渴、去热、明目益气、亦治瘰疬、痞块。荭草的花能散血、消积、止痛。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水蓼
释名 |
虞蓼、泽蓼。 |
气味 |
(茎、叶)辛、无毒。 |
主治 |
- 蛇咬伤。用水蓼茎、叶捣敷。
- 脚气肿痛成疮。用水蓼汁搽洗。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马蓼
释名 |
大蓼、墨记草。 |
气味 |
(茎、叶)辛、温、无毒。 |
主治 |
杀肠中寄生虫。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闾茹
释名 |
离娄、掘据、白色者名草闾 茹。 |
气味 |
(根)辛、寒、有小毒。 |
主治 |
- 痈疽肿痛。用闾 茹一两,研为末,每服一匙,温水送下。
- 疥疮。用闾 茹研为末,加轻粉、香油调匀敷涂。
- 伤寒咽痛(毒气上攻发肿)。用指甲大小的闾 茹一块,放口中嚼汁咽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请购本书或者其他图书请点击
https://buy.quanxue.cn或者微信联系袁老师:13138640099
联系方式:微信、手机:13711206674,或者QQ:43093713、email:43093713@qq.com;
劝学网建立了5个微信群:儒家、佛家、道家、易经、中医。需要加群时,请先加微信号:quanxue_cn
南怀瑾全集 |
论语 |
老子 |
韩非子 |
鬼谷子 |
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