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谷部(01)
胡麻
释名 |
巨胜、方茎、狗虱、油麻、脂麻。叶名青蓑,茎名麻皆。 |
气味 |
甘、平、无毒。 |
主治 |
- 腰脚疼痛。用新胡麻一升,熬香后,捣烂。每日吞服适量,以姜汁、蜜汤、温酒送下均可。
- 手脚酸痛,微肿。用胡麻熬熟,研强烈,取五升加酒一升,泡一夜后随意饮用。
- 偶感风寒。用胡麻炒焦,乘热2捣烂泡酒饮用。饮后暖卧,以出微汗为好。
- 热淋。用胡麻子、蔓菁子各五合,炒黄,装袋中,以水三升浸泡,每饭前取服一钱。
- 疔肿恶疮。用胡麻(烧灰)、针砂,等分为末,加醋调敷患处。
- 痔疮肿痛。用胡麻子煎汤洗 。
- 坐板疮疥。用生胡麻嚼烂敷涂。
- 妇女乳少。用胡麻炒过,研细,加盐少许服下。
- 汤火伤。用胡麻生研如泥,涂搽伤处。
- 痈疮不合。用胡麻炒黑。捣烂敷涂。
- 漏胎难产(血干涩,胎儿不能下)。用麻油半两,蜜一两,同煎开多次,温服,胎滑即下。他药无益。
- 眉毛不。用胡麻花阴干,研为末,泡麻油中,每日取擦眉部。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大麻
释名 |
火麻 、黄麻、汉麻。雄者牡麻,雌者名苴麻、苎麻。花名麻麻勃。麻勃即大麻的花。 |
气味 |
麻勃:辛、温、无毒。 麻:辛、平、有毒。 大麻叶:辛、有毒。 |
主治 |
麻勃(大麻的花):
- 记忆力衰退。用初秋收取的麻勃一升、有参二两,共研为末,蒸透。每临星时服一小撮。
- 瘰疬初起。用初秋收取的麻花、中夏收取的艾叶各等分,作炷灸患处百壮。
- 刀伤病麻木。用麻勃一两、蒲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小匙,酒送下。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
- 风病麻木。用麻花四两、草乌一两(炒存性),共研为末,加炼蜜调成膏。每服三分,开水送下。
麻(麻子连壳的总称,大麻的果实):
- 大便秘,小便数。用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厚朴一尺,大黄、枳实各一斤,杏仁一升,一起熬研,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浆水帝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麻仁丸”。
- 月经不通(或两、三月,或半年一次)。用麻子仁二升、桃仁二两,研匀,熟酒一升中沁一夜,每天服药一升。
- 消渴(日饮数斗,小便赤涩)。用秋麻子仁一升,加水三升,煮开三四次。饮汁。
- 血痢不止。用麻子仁汁煮绿豆空心吃,极效。
- 刀伤瘀血腹中。用大麻仁三升、葱白十四枚,捣烂,加水九升煮成一升半,一次服完,血出即愈。不尽时可再次服药。水九升煮成一升半,一次服完,血出即愈。不尽时可再次服药。
- 发落不生。用麻仁汁煮粥常吃。
- 小儿头疮。用麻仁五升,研细,水绞取汁,蜜调搽疮上。
大麻油:熬黑敷头上,治发落不生。
大麻叶:
- 下蛔虫。用大麻叶捣汗服五合。
- 疟疾。用大麻叶,炒香,过一会,研为末,临发病前用茶或酒送服适量。
大麻的茎或茎皮:治破血,通小便,跌打损伤。
大麻根:带下崩中,热淋下血,跌打瘀血。
沤麻汁:消渴、瘀血。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小麦
释名 |
|
气味 |
小麦(小麦的果实):甘、微寒、无毒。 浮麦:甘、咸、寒、无毒。 面粉:甘、温、有微毒。不能消热止烦。 麦粉:甘、凉、无毒。 面筋:甘、凉、无毒。 糗:甘、微寒、无毒。 麦苗:辛、寒、无毒。 |
主治 |
小麦(小麦的果实):
- 老人淋。用小麦一升、通草二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饮服。
- 项瘿。用小麦一升,在醋一升中泡过,晒干为末,加海藻(洗净,研为末)三两,和匀,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 白癜风。用小麦摊上,烧铁物压出油,搽涂患处。
- 汤火伤。用小麦炒黑,研为末,加腻粉,调油涂伤处。勿接触冷 水。
- 头疮。用小麦烧丰存性,研为末,调油敷患处。
浮麦: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
麦麸:
- 产后虚汗。用小麦麸、牡蛎,等分为末加猪肉汁调服二钱。一天服二次。
- 身上瘢痕。春夏用大麦麸,秋冬用小麦麸,筛粉,调油敷涂。
- 小便尿血。麦麸炒香,以肥猪肉蘸食。
- 热疮,汤火伤。用醋拌麦麸熨贴。
面粉:
- 内伤吐血。用面粉略炒,以京墨汁或藕节汁调服二钱。
- 大出血(口、耳、鼻都出血)。用白面加盐少许,冷水调服三钱。
- 泄痢。用白面一斤,炒焦黄,每天空心服一、二匙,温水送下。
- 咽喉肿痛,不能吞食。用白面和醋调匀,涂喉外肿处。
- 乳痈不消。用白面半斤,炒黄,加荆煮成糊敷涂,即消。
- 刀伤血出。用生面干敷,五、七日即愈。
- 远行脚上起泡。水调生涂上,一夜即消。
- 火烧成疮。用炒面加栀子仁末,调油涂搽。
- 防止受孕。用白面一升、酒一升,煮沸去渣,分三次服下(来月经的头一天晚上,第二天黎明及大明以后各服一次)。
- 一切疔肿。用猪油调面封患处,有效。
麦粉:痈疽发背,地铭肿毒。用陈年麦粉,久炒成黄黑色,冷定后,研为末,加陈醋调成糊,熬如黑漆,收存瓷罐中。同时摊纸上,剪孔贴患处,疼痛渐消。以后肿毒亦消,此方屡试屡验,药易得而功极显。
面筋:解热和中。
糗:消渴止烦。
麦苗:消酒毒,解时疾狂热,退胸膈热2,利小肠。
麦取:阳毒、温毒、热极发狂,大渴及温热。
麦秆:烧灰加在去疣痣、蚀恶肉的药膏中。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大麦
释名 |
牟麦。 |
气味 |
咸、温、微寒、无毒。 |
主治 |
- 食饱烦胀。用大麦面熬香,每服一匙,开水送下。
- 蠼螋尿疮。用大麦嚼敷,一天三次。
- 汤火伤。用大麦炒黑,研为末,搽伤处。
- 小便不通。用陈大麦秸煎浓汁一次服。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雀麦
释名 |
燕麦、杜姥草、牛星草。 |
气味 |
甘、平、无毒。 |
主治 |
(米)充饥滑肠,(苗)胞衣不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请购本书或者其他图书请点击
https://buy.quanxue.cn或者微信联系袁老师:13138640099
联系方式:微信、手机:13711206674,或者QQ:43093713、email:43093713@qq.com;
劝学网建立了5个微信群:儒家、佛家、道家、易经、中医。需要加群时,请先加微信号:quanxue_cn
南怀瑾全集 |
论语 |
老子 |
韩非子 |
鬼谷子 |
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