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谷部(02)
荞麦
释名 |
翘、乌麦、花荞。 |
气味 |
甘、平、寒、无毒。 |
主治 |
- 咳嗽上气。用荞麦粉四两、茶末二钱、生蜜二两,加水一碗,搅于极匀,饮服。引气下降,即愈。
- 水肿气喘。用生大戟一钱、荞麦面二钱,加水作饼炙熟为末,空心服,茶送下。以大小便通畅为度。
- 赤白带下。用荞麦炒焦为末,加鸡蛋白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 禁口痢疾。每服荞麦面二钱,沙糖水调下。
- 痈疽发背。用荞麦面、硫磺各二两,共研为末,加水作成饼,晒干收存,每取一饼磨水敷疮。
- 汤火伤。用荞麦面炒黄,研末,水调敷伤处,有特效。
- 瘰养成围颈。用荞麦(炒,去壳)、海藻、白僵蚕(炒,去丝),等分为末,白梅浸汤取肉,取一半和药末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后临卧时米汤送下。一天服五次。若与淡菜同服更好。
- 绞肠沙。用荞麦面一撮,炒黄,水煎服。
- 小肠疝气。用荞麦仁(炒,去尖)、胡卢巴(酒浸、晒干)各四两、小茴香(炒)一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酒送下。
- 腹痛微泻。用荞麦作饭。连食三、四次,即愈。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稻
释名 |
杜、糯。(本草所指的稻,去指糯而言)。 |
气味 |
淘糯米水:甘、凉、无毒。 稻米:苦、温、无毒(一说味甘)。 |
主治 |
稻米:
- 霍乱烦渴。用糯米三合、水五升、蜜一合,研汁分服。或煮汁服。
- 消渴饮水。治方同上。
- 下痢禁口。用糯谷一程式,炒出白花,去壳,以姜汁拌湿,再炒为末。每服一匙,开水送下。三服即可止痢。
- 鼻血不止。用糯米微炒黄,研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同时海外侨胞末少许入鼻中。此方名“独圣散”。
- 自汗不止。用糯米、小麦麸同炒,研为末。每服三钱,米汤送下。或煮猪肉蘸末食。
- 白带。用糙糯米、花椒等分,炒为末,加醋、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饭前服,醋汤送下。
- 胎动不安,下黄水。用糯米一合,黄芪、芎穷各五钱,加水一升煎成八合,分次服。
- 腰痛虚寒。用糯米二升,炒热装袋中,拴靠在腰痛处。另以八角茴香研酒内服。
淘糯米水:益气,止烦渴霍乱,解毒。
糯稻花:阴干后供擦牙、乌须的配方使用。
稻秆:
- 消渴饮水。取稻秆中心烧灰,每以开水泡灰一合,澄清后饮下。
- 喉痹肿痛。用稻草烧取墨烟,醋调吹鼻中或灌入喉中,吐出痰涎即愈。
- 下血成痔。用稻秆烧灰淋汁,热2浸洗三、五度,可愈。
- 汤火伤。用稻秆灰冷水中淘七遍,带湿摊伤处,药干即换。若是湿疮,则将稻秆灰淘后焙干,加油调涂。三、五次可愈。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粳
释名 |
|
气味 |
粳米:甘、苦、平、无毒。 淅二泔:甘、寒、无毒。 |
主治 |
粳米:
- 霍乱吐泻,烦渴欲绝。用粳米二合,研成粉,加水二碗,再研成汁,和淡竹沥一合,一次服下。
- 自汗不止。有粳米粉代扑粉,经常扑身上,有效。
- 心气痛。用粳米一升加水六升煮开六、七次服下。
- 胎动腹痛。用粳米五升、黄芪六两,加水七升煎成二升,分四次服下。
- 疔肿。用粳米粉熬黑,调蜜敷涂。
淅二泔:清热,止烦渴,利小便,凉血。
炒米汤:益胃,除湿。
粳谷奴:走马喉痹。取粳谷取烧、研,以酒冲服一匙,立效。
禾秆:解砒毒。用禾秆烧灰,淋汁滤清,冷服一碗,能将毒排出。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籼
释名 |
占稻、早稻。 |
气味 |
甘、温、无毒。 |
主治 |
温中益气,养胃和脾,除湿止泄。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稷
释名 |
粢。 |
气味 |
甘、寒、无毒。 |
主治 |
- 补中益气, 用羊肉一脚,熬汤,加稷米、葱、盐,煮粥吃。
- 背痈。用稷米粉熬黑,加鸡蛋白调匀,涂布上,剪孔贴患处,药干即换。极效。
- 心气痛。用稷根煎汤温服。
- 难产。用稷根阴干,烧存性,研为末,以酒冲服二钱。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


请购本书或者其他图书请点击
https://buy.quanxue.cn或者微信联系袁老师:13138640099
联系方式:微信、手机:13711206674,或者QQ:43093713、email:43093713@qq.com;
劝学网建立了5个微信群:儒家、佛家、道家、易经、中医。需要加群时,请先加微信号:quanxue_cn
南怀瑾全集 |
论语 |
老子 |
韩非子 |
鬼谷子 |
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