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 赤黍名门、糜,白黍中芑,黑黍中季节距,一稃二米名痞。 |
气味 | 黍米:甘、温、无毒。久食令人多热烦。 丹黍米:甘、微寒、无毒。 黍茎和根:辛、热、有小毒。 |
主治 | 黍米:烧灰和油涂跌打伤,能止痛,不作瘢;嚼浓汁,涂小儿鹅口疮,有效。 丹黍米:止咳嗽,退热,亦治泄痢鳖瘕。 黍茎和根:利小便,止喘,去浮肿。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释名 | 蜀秫、芦 、芦粟、木稷、荻粱、高粱。 |
气味 | (米)甘、涩、温、无毒。 |
主治 | (蜀黍米)温中,涩肠胃,止霍乱。(根)利小便,止喘满。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放大 |
释名 | 玉高粱。 |
气味 | (米)甘、平、无毒。 |
主治 | (玉蜀黍米)调中开味,(根、叶)治沙淋。 |
附方 | 玉蜀黍,理在亦通称“玉米”,其花柱及柱头称为玉米须近年临床上用来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胆道结石、鼻炎及哮喘等症。 |
图片 点击 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