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解剖】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
【主治】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
【配伍】配太阳治目赫肿痛,配阳白治口眼歪斜。
【刺灸】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一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附注】足阳明经、阳跷、任脉交会穴。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解剖】在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有面神经分支,当眶下神经处。
【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配伍】配阳白,地仓,颊车,合谷治口眼歪斜;配攒竹治眼睑(目闰)动。
【刺灸】直刺或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解剖】浅层为上唇方肌,深层为犬齿肌;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鼻衄,齿痛,唇颊肿。
【配伍】配合谷治齿痛;配地仓,颊车治口歪。
【刺灸】斜刺或平刺0.3—0.5寸。
【附注】足阳明胃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和眶下神经分支,深层为颊肌神经的末支。
【主治】口歪,流涎,眼睑(目闰)动。
【配伍】配颊车、合谷、治口歪、流涎。
【刺灸】斜刺或平刺0.5—0.8寸。
【附注】手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
【定位】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解剖】在咬肌附着部前缘;前方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颊神经。
【主治】口歪,口噤,颊肿,齿痛。
【配伍】配颊车治齿痛。
【刺灸】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解剖】在下颌角前方,有咬肌;有咬肌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
【主治】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
【配伍】配地仓治口眼歪斜。
【刺灸】直刺0.3—0.5寸,平刺0.5一l寸。
【定位】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解剖】当颧弓下缘,皮下有腮腺,为咬肌起始部;有面横动、静脉,最深层为上颌动、静脉;正当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最深层为下颌神经。
【主治】耳聋,耳鸣,聤耳,齿痛,口噤,口眼歪斜。
【配伍】配翳风治耳疾。
【刺灸】直刺0.5一l寸。
【附注】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解剖】在颞肌上缘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布有耳额神经的分支及面神经额颖支。
【主治】头痛,目眩,口痛,流泪,眼睑(目闰)动。
【配伍】配合谷治头痛;配太冲治目眩。
【刺灸】平刺0.5一l寸。
【附注】①足阳明、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②《甲乙》禁不可灸。
【定位】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解剖】有颈阔肌,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与甲状软骨接触部;有甲状腺上动脉;当颈内、外动脉分歧处,有颈前浅静脉,外为颈内静脉;布有颈皮神经,面神经颈支,深层颈动脉球,最深层为交感神经干,外侧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
【主治】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
【配伍】配大椎、太冲治高血压。
【刺灸】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
【附注】①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②《甲乙》:禁不可灸。
【定位】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解剖】有颈阔肌,在甲状软骨外侧,胸锁乳突肌与肩胛舌骨肌上腹的交叉点;外侧为颈总动脉;布有颈皮神经,深层为交感神经发出的心上神经及交感干。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气喘。
【配伍】配天突治咳嗽、气喘。
【刺灸】直刺0.3—0.8寸。
【定位】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解剖】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起始部;有颈前浅静脉,深部为颈总动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舌下神经的分支。
【主治】咽喉肿病,气喘,呃逆,瘿瘤,瘰疬,颈项强。
【配伍】配水突治瘿瘤。
【刺灸】直刺0.3—0.5寸。
【附注】本经气舍至乳根诸穴,深部有大动脉及肺、肝等重要脏器。不可深刺。
【定位】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在锁骨上窝之中点,有颈阔肌,肩胛舌骨肌;上方有颈横动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深层正当肩丛的锁骨上部。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
【配伍】配肺俞治咳嗽。
【刺灸】直刺或斜刺0.3—0.5寸。
【附注】《图翼》:孕妇禁针。
【定位】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在锁骨下方,胸大肌起始部,深层上方的锁骨下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外上方为锁骨下静脉;为锁骨上神经,胸前神经分支分布处。
【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胁支满,胸痛。
【配伍】配肺俞治咳喘。
【刺灸】斜刺或平刺0.5—0.8寸。
【定位】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在第一肋间隙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肩峰动、静减及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主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痛。
【配伍】配屋翳治胸肋胀痛。
【刺灸】斜刺或平刺0.5—0.8寸。
【定位】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在第二肋间隙,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肩峰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主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肋胀痛,乳痈。
【配伍】配天宗治乳痈。
【刺灸】斜刺或平刺0.5—0.8寸。
【定位】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第三肋间隙,有胸大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肋胀痛,乳痈。
【配伍】配屋翳治乳痈。
【刺灸】斜刺或平刺0.5—0.8寸。
【定位】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附注】本穴不针不灸,只作胸腹部腧穴的定位标志。
【解剖】在第五肋间隙,胸大肌下部,深层有肋间内、外肌;有肋间动脉,胸壁浅静脉;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深层为肋间神经干。
【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痛,乳痈,乳汁少。
【配伍】配少泽、膻中治乳痈;配少泽、足三里治乳少。
【刺灸】斜刺或平刺0.5—0.8寸。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探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七肋间神经分支处。
【主治】呕吐,胃病,食欲不振,腹胀。
【配伍】配中脘治胃病。
【刺灸】直刺0.5—0.8寸。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布;当第七肋间神经分支处。
【主治】胃痛,吐血,食欲不振,腹胀。
【配伍】配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直刺0.8一l寸。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处(右侧深部当肝下缘,胃幽门部)。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配伍】配梁丘、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直刺0.8一1.2寸。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
【主治】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
【配伍】配足三里、水分治肠鸣腹泻。
【刺灸】直刺0.8—1.2寸。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其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
【主治】胃病,心烦,癫狂。
【配伍】配中脘治胃痛。
【刺灸】直刺0.8—1.2寸。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主治】胃痛,呕吐,癫狂。
【配伍】配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直刺0.8一1.2寸。
【定位】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
【配伍】配足三里治腹胀肠鸣;配气海治绕脐痛;配上巨虚,下巨虚治便秘、泄泻。
【刺灸】直刺l—1.5寸。
【附注】(l)大肠的募穴;(2)《千金》孕妇不可灸。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布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主治】腹痛,疝气,痛经。
【配伍】配子宫、三阴交治痛经。
【刺灸】直刺l—l.5寸。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早泄。
【配伍】配中极、次髎治小便不利。
【刺灸】直刺 l—1.5寸。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二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不孕,疝气。
【配伍】配三阴交、中极治痛经、不孕。
【刺灸】直刺 l—1.5寸。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在腹直肌外缘,有腹内斜肌,腹横肌腱膜;外侧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
【主治】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白带,阴挺。
【配伍】配大敦治疝气;配三阴交、中极治月经不调。
【刺灸】直刺 l—l.5寸。
【定位】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在耻骨结节外上方,有腹外斜肌腱膜,在腹内斜肌、腹膜肌下部;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外壁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
【主治】肠鸣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萎,阴肿。
【配伍】配气海治肠鸣腹痛。
【刺灸】直刺0.5一l寸。
【附注】冲脉所起。
【定位】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髋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解剖】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之间;深层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腰痛膝冷,痿痹,腹痛。
【配伍】配伏免治痿痹。
【刺灸】直刺l一2寸。
【定位】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解剖】在股直肌的肌腹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腰痛膝冷,下肢麻痹,疝气,脚气。
【配伍】配髀关、阳陵泉治下肢痿痹。
【刺灸】直刺 l一2寸。
【定位】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
【解剖】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腿膝痿痹,屈伸不利、疝气,腹胀腹痛。
【配伍】配足三里、阳陵泉治腿膝痿痹。
【刺灸】直刺 l—l.5寸。
【定位】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解剖】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血尿。
【配伍】配足三里、中脘治胃痛。
【刺灸】直刺l—1.2寸。
【附注】足阳明经郄穴。
【定位】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解剖】在髌韧带外缘;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总神经关节支。
【主治】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
【配伍】配阳陵泉、足三里治膝痛。
【刺灸】向后内斜刺0.5一l寸。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解剖】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
【配伍】配中脘、梁丘治胃痛;配内关治呕吐;配气海治腹胀;配膻中、乳根治乳痛;配阳陵泉、悬钟治下肢痹痛;常灸天里可养志保健。
【刺灸】直刺1—2寸。
【附注】①足阳明经所人为“合”。②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参考】1、据报道,针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和手三里,观察发现胃弛缓时针刺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
2、据报道,针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儿的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可使原来低下的胃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
3、据报道:针刺人及家兔的足三里,发现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也能灭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人增加17.85单位,兔增加62.1单位,两者均在针后12小时增加最显。
4、据报道:针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推”可使其调理素明显增加,从而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增强其免疫能力。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解剖】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下肢痿痹,脚气。
【配伍】配足三里、气海治便秘、泄泻。
【刺灸】直刺l一2寸。
【附注】大肠经下合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解剖】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转筋,跗肿,肩臂痛。
【配伍】配肩髃、肩髎、治肩臂痛。
【刺灸】直刺l—1.5寸。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解剖】在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深层为胫长伸肌;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浅神经分支,深层为腓深神经。
【主治】小腹痛,泄泻,痢疾,乳痈,下肢痿痹。
【配伍】配天枢、气海治腹痛。
【刺灸】直刺l—1.5寸。
【附注】小肠经下合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解剖】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
【主治】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痛,下肢痿痹。
【配伍】配风池治眩晕;配膻中、肺俞治痰多咳嗽。
【刺灸】直刺l—1.5寸。
【附注】足阳明经络穴。
【定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解剖】在拇长伸肌膜与趾长伸肌胫之间;有胫前动、静脉;浅部当腓浅神经,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配伍】配阳陵泉、悬钟治下肢痿痹。
【刺灸】直刺0.5一l寸。
【附注】足阳明经所行为“经”。
【定位】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解剖】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当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本干处,深层为腓深神经。
【主治】口眼歪斜,面肿,齿痛,癫狂痫,胃病,足痿无力。
【配伍】配大椎、丰隆治癫狂痫。
【刺灸】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
【附注】足阳明经所过为“原”。
【定位】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解剖】有第二跖骨间肌;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
【主治】面目浮肿,水肿,肠鸣腹痛,足背肿痛。
【配伍】陷谷、上星、囟会、前顶、公孙、治卒面肿。
【刺灸】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足阳明经所注为“输”。
【定位】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解剖】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腓浅神经足背支。
【主治】齿痛,咽喉肿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
【配伍】配合谷治齿痛;配地仓颊车治口歪。
【刺灸】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足阳明经所溜为“荥”。
【定位】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有趾背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腓浅神经的足背支。
【主治】鼻衄,齿痛,咽喉肿痛,腹胀,热病,多梦,癫狂。
【配伍】配内关、神门治多梦。
【刺灸】浅刺0.1寸。
【附注】足阳明经所出为“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