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的人们都鲠直可爱,很少奸佞之人,除了楚国的费无极大哥是个例外。就在公子光、专诸一伙人请吴王僚吃血腥大餐的那一年,费无极也撺掇“伯郤宛”请楚国令尹吃饭。
“预备点什么酒菜好呢?”伯郤宛问。
“令尹对吃饭没什么讲究,就喜欢甲胄兵器,越精良他越喜欢收藏。”费无极说。
伯郤宛不知费无极要害他,于是傻乎乎地翻出家中全套甲胄、兵器,合计五副,堆在院子里等令尹来吃饭时欣赏。令尹“囊瓦”如期造访了,院里甲光闪烁,杀气层层,喔靠,要造反啊,令尹吓得抱头逃窜。费无极赶紧添油加醋说伯郤宛对政府不忠,蓄谋造反已久,是吴国的特务。令尹命令攻杀伯郤宛全家,把家宅烧为了平地。国人都不答应了,因为伯郤宛家族颇有正直名望,谁敢攥一把草放在老伯家门口放,立刻被热爱伯隙宛的群众抢走,不许放火。这还了得,证据更确凿了,煽动群众造乱耶。令尹更怒了,强制执行命令,士兵们杀光了老伯家上下,以及异姓朋党,伯隙宛伏剑自杀。费无极乐了。
费无极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佞臣,这主要跟楚国一贯强化君权专制有关系。有强权的专制君主,就会有趋炎附势的佞臣。专制君主往往喜欢佞臣,就是二者有目标上一拍即合的地方。伍子胥父兄一家,伯郤宛一家,无罪而被灭,固然和费无极的谗言有关,也体现了楚王有意识地打击异姓家族的心态。伍氏家族是四代老臣,势大位重,伯郤宛在国人中享有盛誉,这都让王权感觉不安。楚王自己跟异姓家族斗,显得身单力薄,还得寻求几个信得过的帮手,于是费无极这种小人就脱颖而出了。这就跟后代皇帝为了维护皇权专制,信用宦官而斗大臣,是一个道理。虽然后者人品性差、素质低,但不怕干各种昧良心的坏事,去疯狂咬那些威胁君权的重臣大族正合适,所以一样得到信用。专制君主总是与佞臣在历史上派对出现。而北方的“多家族联合体执政”,较少君主专制色彩,所以整个春秋时旗,还是显得人心质朴,鲜有奸佞。
但是佞臣往往也没有好下场,君主借他的手斗完异姓家族,往往把他当作替罪羊杀掉。没过一年,“正直人的克星”费无极,淹没于国人的怒讨声浪中,楚国统治者为了取悦于国人,觉得异姓家族也灭的不少了,目的基本达到,就传令屠灭费无极全家,开脱自己的责任。费无极算是圆满无极了。
伯郤宛的儿子伯嚭(读匹),在家族惨案中侥幸脱逃,撒腿一千五百里,向东越过安徽,跑到东边吴国去了。伍子胥接见了这位满怀深仇大恨的青年,在盛大的宫宴上,伍子胥把伯嚭推荐给春秋第七大蜥蜴——吴王阖庐(公子光)。
吴王阖庐刚刚主宰吴国,正缺捧场的人呢,于是他诚恳地说:“伯嚭,寡人的吴国老偏僻的。听讲侬阿爸被谗害,在楚国死脱了。侬好可怜。今朝侬不嫌寡人国家僻远,投奔来哉,有啥可以教给寡人的啦?”
伯嚭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我不过是楚之一介亡虏。先人无罪,横被暴诛。听说大王收留了穷厄亡命的伍子胥,所以不远千里,归命大王。大王有什么需要我效力的,万死不辞!”
阖庐听罢,颇为伤叹,当即任命伯嚭为大夫,跟伍子胥一起图谋国事。当时陪宴在场的吴大夫被离,对伯嚭很不放心,告诫伍子胥说:“您以为伯嚭可信吗?”伍子胥神色庄重:“我与伯嚭怨仇相同,我们老伍家也是被费无极给害得灭了门。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没什么说的。”
“可是我看伯嚭之为人,鹰视虎步,有专功擅杀之性,不可亲也。您对他得限制使用。”
“复仇男神”伍子胥对个人权益不关心,只想伯嚭是个人才,可以帮我杀回楚国复仇。伯嚭此时还是外来户,资历没法跟伍子胥比,更谈不上争宠夺利。两人朝夕训练吴师,倒也配合默契。
当时,吴国的主力部队,缺少战车而主要是步兵。按理说,步兵没什么了不起,一直是战车兵的影子,仿佛象棋里的卒子,一拱一拱,像尺蠖一样慢,装备、素质、训练、兵源,都没什么大讲究,有两条腿就行。其实不然,江苏地区水网密布,不适合战车转战。而且,随着正统的“观兵”战逐渐向残酷的歼灭战转型,步兵以其便于近身肉搏的极具杀伤力的优势,日益受兵家注目。诸侯各国开始狠抓步兵建设,吴国也创建了一支“轻甲利剑”为武器的步兵先锋队。它由五百名大力士和三千名善于奔走的勇士组成,善于长途奔袭,尾追攻击,经常把楚国战车队追打得无处喘息,是吴人的看家部队。能训练出这样一支著名步兵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伍子胥请来的著名的兵家圣祖——孙武。
孙武的祖上也是阔气过的,是陈国的大家族,在家族与家族的斗争中失败,跑到齐桓公那里避难,叫做田氏,担任国家技术总监(“工正”)一职,搞技术改造工作,同时还兼管迷信占卜。有一次齐桓公喝酒喝到天黑,就让陈工正占卜,预测未来的命运走向。陈工正说:“我卜其昼,未卜其夜。”意思是白天的事好预测,晚上的事可没准,夜里喝酒容易闹矛盾,弄不好打起来就会出人命。齐桓公赞赏地罢了酒。
田工正的后代在齐国越混越牛(直至最后夺取了齐国君位),孙武就是田氏之一脉,在十几岁时,他爷爷讨伐莒国有功而封得采邑,赐姓孙。十八岁那年,孙武风华正茂,怀着久高不下的豪情,暗藏舍我其谁的意气,眼明心亮,崭新得象黎明空气里一只清脆的鸟啼,偶尔为丝丝屡屡的青春心烦意乱,但基本上健康如初,合家欢乐。不想,齐国发生崔杼、庆封之乱,嘴上刚长出小仁丹胡的孙武一家也被卷了进去,被迫举家逃亡到吴国,飞黄腾达的梦一下子灭了,只好到吴国当三无人员。
孙武跋涉一千多里,在苏州市郊买了一块稻子地,每天抱着罐子浇水,同时观察蚂蚁打仗,思索晚上的兵书创作。
孙武虽然没打过仗,但爷爷爸爸是齐国战将,对于打仗他耳熟能详,据说他还长于击剑,最难得的是笔头子好,善于写文章,(跟司马相如一样,他的字也是字“长卿”)。暮色四合了,安宁的村子里点缀着淡黄的光,孙武从箱子底下翻出姜子牙的《军政》、《军志》、《司马法》,结合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商汤与夏桀的鸣条之战、周武与殷纣的牧野之战、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等等古今战例,上升到战略高度地写他的十三篇,就是如今被全世界军事院校列为学习材料的《孙子兵法》。
不要太多,一卷书一卷春天足矣。孙武拿起毛笔,在竹板上写下了“道、天、地、将、法”五个字,提出战争的五要素。而将者的素质就是智、信、仁、勇、严。下面就该怎么打仗了。“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为了凑字数,孙武继续写道:“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用现代话说,不打无准备仗,自然而然得出结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美军海湾战争时期军官必备的SunZi, the Art of War,把这句话译为:Thus, thr best policy in war is to attack the enemy's strategy, the second best way is disrupt his alliance through diplomatic means. The next best method is to attack enemy in the field. The worst policy is to attack walled city.
总之,上边是说战前谋划至关紧要——“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To subdue the enemy without fighting is the supreme excellence)有点儿意思!孙武喜得急忙搓手。接下来是如何打仗了。平静如梦的青石道上,偶尔三三两两迟归的人,顶着青笠,匆匆而过。雨耐心得很,在屋椽上的滴的滴作响。孙武捏着毛笔,奋笔疾书,写下战争进行中的最高境界:“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孙武想了想,一是“任势”,二是“诡道”。任势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诡道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同时也得用奇变诈谋。“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就是“任势”(按客观规律办事)。如果你任势,就会仿佛转动石头于千仞之岗,砸下来势如破竹——Thus the energy developed by good fighting men is as the momentum of a round stone rolled down a mountain thousands of feet in height. 那么,诡道呢?兵者,诡道也——all warfare is based on deception. 孙武为自己破天荒的观点兴奋不已。以前打仗都讲明着来,讲奥林匹克精神。现在孙武不要了,他根据城濮之战、崤之战等用诈的战例,总结出“以正合,以奇胜”的伟大思想:堂堂正正的正规战固然必不可少,但诈谋和出奇手段起到致胜关键作用。这个朴素的道理,放之四海皆准。比如指导现在的商战,你想卖设备,产品功能质量不要比别人的差,但没点幕后手段,也难以得到订单。“以正合,以奇胜”是整个《孙子兵法》的核心精华,我们一想起孙武,就想起这句话来就是了。这也是对传统正规战的一场革命。礼崩乐坏了嘛,孙武彻底否定作战以礼而创造性地把兵不厌诈列入军事典籍:“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隐藏自己的行军作战企图,制造敌人的错觉,从而attack where they are not prepared(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终于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传,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翻译成现代汉语:使战争形势朝着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方向发展。
接着,用间、火攻、游击这些正规战所不齿的损招也出来了。用间就是利用敌人的老乡、军官做卧底,派双重间谍散布假情报。火攻,则把敌人的军需辎重,仓库粮道都烧掉。孙武还提醒我们注意:放完火,不要从下风发起攻击,免得烧了自己。而“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则是游击运动战的境界,用速度优势突袭敌人,一旦成功了就给敌人以爆发式的重大打击;不成功的话就利用速度优势快速逃跑。这就是游击。
从前,宋襄公泓水之战讲求“不二次伤害受伤者,不抓老年敌人,不利用险要地势,不打尚未排好阵列的敌人”,表示出泱泱君子之风。因为那时还没有礼崩乐坏,人们深受“礼乐”文明的熏陶,讲求奥林匹克精神。而孙武时代,已经没有过多的传统包袱,在他看来,战争中不允许有任何温情,只要能达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战争的手段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于是乎“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是正当途径,“堕其城,毁其国”是应有做法,“兵以诈立”,往往在取得战争胜利的同时,也促使战争手段变得越来越残酷,战争破坏程度越来越骇人。所谓“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后来白起长平坑降卒四十万,项羽新安杀俘虏二十万,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孙武那种战争效益观的逻辑结果。这个责任固然不应由孙武来承担,但是君子之风日去、小人之气竞长,打仗越来越不择手段是不争的事实。在兵书中首倡此意的孙武若地下有知,也会感到不安吧。
如今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进化,道德因素对战争的规范越显突出,宋襄公的思想再度被现代人拣出来,绝对战争向可控性战争过渡。所谓精确打击、外科手术等等,正其实是对宋襄公“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做法的否定之否定。
外边隐隐的有人在说着软语呢喃的梦话,夜来人声模糊。孙武最后说:You wish to fight, You must count the cost first. 关于战争成本,曹操后来再给孙武做注说:“从国内运送二十钟粮食到前线,最后只能有一钟抵达,因此,从敌国征集一钟粮,我国就可以少支出二十钟。”虽然江南河网水运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与物资损耗,但不管怎么样,“兵贵胜,不贵久”,时间打久了,给养消耗不起,成本太大。所以孙武一贯主张速战速决,也反对围城作业。然而到了未来战国时期,运输水平提高了,孙膑因此扬弃了孙武“兵贵神速”的主张,支持打旷日持久的围城战,一围就是一两年。
静以修身,简以养德的孙武,刻苦地实现着自己光明的事业:思考、进步、耕垦、著书立说、带剑封候。看看这个传世兵典写了大半,惬意之极的孙武打个哈欠,就丢下毛笔去睡觉。有人认为他应该是丢下刻刀。错!竹简上的字都是毛笔写上去的,而不是刀刻。刀子只用于把竹简刮平以便书写。对于写错的字,也用刀子刮掉,起到橡皮的作用。竹简一片片地用绳连成册,叫简策,用毛笔蘸着墨往简策上写,就是了。这个书写方法从商朝就开始了。春秋时代笔、墨、纸、砚早已俱全,就缺纸了。
次日清晨,孙武他起个绝早,洗洗脸,洗洗手上的墨迹。出门呼吸新鲜空气,扑面而来的空气中荡漾着春意,星星点点的花骨朵儿禁不住一夜细雨的引逗,将一丝一缕的粉黄揉入深深浅浅的碧绿中。这接踵而来的一天孙武无比珍惜,作为兵家奇才的他看着庭前的芍药花开了。这时候,一个白头发的年轻人,出现在他家的篱笆门外,正是伍子胥。
伍子胥大哥声如巨钟:“先生,My name is Wu Zixu, and I am here on behalf of ......。算了我还是说中文吧,我是伍子胥,我是来请先生出山的,先生千万不要推辞。先生善为兵法,妙手著作,我一天之内曾经七次向吴王推荐您。吴王闻一善若惊,得一策若赏,立刻请您出山。跟我走吧,以您的高才,取富贵如拾草芥尔。”
孙武不愿意去:“我孙武隐居偏僻,意旷神闲。家有两室一厅,仰俯随意,乐得无事。早起打开鸡窝门,悠然抬头可见南山,富贵于我何加焉?”
“可是,您不出山,如何周济天下苍生?我的仇又如何得报啊!”
“咦,这位白胡子年轻人,我不出山跟你报不报仇有何关系!”
“我伍子胥跟楚国有血仇宿恨,国人尽知。吴王却不肯为我报仇,他一言不发,登上高台,迎南风长啸,心事重重。我看,吴王嫌我是楚人,不愿意把举国之兵付与我。所以我特请先生出山伐楚。先生别忘了两肩担道义啊。”
于是二十几岁的孙武驮着书,跟伍子胥大哥跑到苏州去碰运气。吴王阖庐逐篇拜读孙武的十三篇。五千九百字真言,气势恢宏、论说精辟,令人耳目一新,不知不觉赞叹出声来。但是,就像现代企业招聘一样,光看简历是不够的,还要搞出个“情景测试”。阖庐派出宫中美女三百人,交由孙武指挥,测测他的实战能力。
三百苏州美女操剑持盾,披甲顶盔,立好了。(甲是皮的,比较轻,盔却是青铜的——脑袋值钱啊——沉甸甸像顶着个西瓜,小姐们又好气又好笑。)孙武把这些女兵分成两队,派吴王爱妃两人做队长,命她们握戟。孙武下令说:“小姐们,请安静一下,请安静一下——你们知道心、背、左右手吗?”
小姐们回答:“知道。会绣花的是右手。”
“好。向前,就是朝着心的方向走;向左,就是朝着左手的方向走;向右,就是朝着右手的方向走;向后,就是朝着后背方向退。都要随我的鼓声。知道了吗?”
“好地哇!——嘻嘻,哈哈。”
“现在开始练耳目。战场广阔,既不可能听见将帅的声音,也不可能看到书面的命令,每个队伍、每个战士都只能听金鼓的声音,看指挥旗的招动(现代海军还在看旗语哩)。倘若鼓声不停,前面就是有水有火也得往前边跳。倘若鸣锣,前面就是金山银山也都给我回来。总之一句话,大家共用一双眼睛,一双耳朵,一个心。听到了吗?”
“是!——元帅!”小姐们不无讥笑地对这个应聘者讲。
孙武宣布:“击鼓,向右——”
不知是击鼓官可笑,还是孙武可笑,还是谁吃错了什么药,众宫女们都不向右,反倒嘻嘻哈哈暴笑起来,你冲我扮个鬼脸儿,我向你吐个舌头,有的干脆抛了兵器捂肚子,“哎哟——啊哟”。孙武说:“不许笑。对不起,我忘了告诉这个规定了,不许笑。规定不明,号令不熟,是我将帅的罪过。”于是他三令五申,把各种规定重述明白(“三令五申”成语出处):“大家注意了,一声鼓响,振作兵器;二声鼓响,鼓噪前进;三声鼓响,列成战形。好!擂鼓——”
小姐们又嘻嘻哈哈大笑起来,有的干脆伴着鼓点,开始蹦迪扭屁股。孙武把旗子一撇,喝叫:“音乐停下!来人,把左右队长拉出去斩了!”
众人没听明白,孙武又重复了一遍:“来人,把左右队长拉出去斩了!”全场惊诧,扭屁股的也不扭了,宫女们吓得大气不敢喘,击鼓官也忘了击鼓。爱姬尖叫连连,被拖出队伍。吴王阖庐在高台上看见,大吃一惊,赶紧派人飞跑下去,传:“寡人已经晓得侬善于用兵了,好了,排练可以结束了。寡人倘若没了这两个妃子,食不甘味,夜不安寝,千万给我留下。”
孙武回话:“将在军中,君虽有令,臣不受之。传令——斩!”
两个美女浑身打颤,面无血色,被按在砧板上,看见铿锵有力的大斧子对准了她们美丽的脑袋,一个吓死过去,一个拼命叫唤。当斧子挥下,一切嘎然而止,世界突然寂静。阖庐腾地站起来,武士们已经拎着美女头走着示众了。Goodbye, State Wu's roses!(女子应该用绞刑,此处杀头,是把他们当作男子对待。)
刚刚捧腹大笑的小姐们再不觉得打仗是什么新奇好玩的事了,很多年以后她们回想起这个血腥场面时依旧小便失禁。在孙武的调教下,她们捏着武器进退、回旋、起跪,中规中矩。两队寂然,回头的都不敢有。孙武使人报告吴王:“大王,队伍已经训练齐肃,大王可以下来看看,任凭大王怎么用它,赴汤蹈火都可以!”
大王垂头丧气,脸色铁青:“阿拉用不了将军这样的大贤!你还是回花果山去吧!去做隐士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吧。”
孙武垂下令旗:“原来大王徒好其言而不敢用其实。”
伍子胥赶紧上来劝:“大王,兵法云,‘杀贵大’,要杀就杀领头的。死人是常有的事,死个爱姬不算什么,楚国漂亮姑娘有的是,我们可以去抢。大王虔心思士,招揽人材,没有孙武这样的大将,谁能逆淮河、逾泗水,越千里而斗强楚,佐您兴兵以霸天下呢?”
阖庐一听称霸,立刻像服用兴奋剂似的蓬勃起来,遂拜孙武为将。孙武初出茅庐,牛刀小试,与伍子胥一起,向西攻破楚之属国钟吾、舒国,出奇制胜,夺得一些战略要塞,杀吴王僚的两弟弟于被占领区,又围击楚师于豫章,俘获楚公子繁,灭楚之强友徐国。徐国是东夷诸侯中最强的一个,江苏北部。阖庐得报喜不自胜,看来招孙武招对人了,赶紧命令吴军长驱直入,向西千里克郢。孙武却以为不可:“楚军乃天下第一劲旅,非舒国和钟吾国可比。我军人马疲劳,暂时等待时机为好。”这就是孙武的慎战思想,打仗最好通过伐谋、伐交达到“兵不顿而利可全”的最佳效果。
在伍子胥建议下,吴国三分吴军,轮番袭扰楚人,使楚军疲于奔命,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吴人六年之中,使楚国先后丧失许、舒、六、潜、巢、弦、豫章等附属国(都在安徽省)。楚之四郊多垒,烽火连天,而国内盗贼横行,民无所归。楚国这个曾经所向披靡的大恐龙、大蜥蜴,如今
最终,孙武等人以三万精兵长驱千里深入楚境,节节克敌,五战及郢,破袭郢都(详情报道,请见下节,击败楚国大军二十万。孙武横行天下,以少胜多,表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成为我国最杰出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兵圣孙武子,大名垂宇宙,书篇显诸侯!
楚国现任的大王,是楚平王(杀伍子胥父兄者)和秦国美女(那个蒙娜丽莎)生下来的小孩,叫做楚昭王,只有十岁出头。小家伙从即位起“无岁不有吴师”,饱受骚扰,好在他的监护人叔叔子西、子期,没有野心,尽力辅佐。楚昭王七年,虚岁满十四,准备过生日。河南上蔡地区的蔡国领导人(蔡昭侯)来觐见,献给虚岁十四的楚昭王一件美丽的狐裘和一串高级佩玉(挂在裙子前面,结成好几组,几组构成吉祥图样,玉上还嵌着珍珠彩瑙,金银雕镂)。同样的狐裘、佩玉,蔡昭侯还有一件,自己穿在身上跟楚昭王宴饮交接,动起来珠鸣玉响,羡煞了旁边的看客。
楚令尹“囊瓦”也想有这么一件宝贝狐裘。好的狐皮裘价值不菲,李白所谓“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不光狐狸,水貂、紫貂,黄鼠狼也都可以做皮裘。其他如水獭、旱獭、毛丝鼠、银鼠、飞鼠、竹鼠、獾,这些啮齿类小动物,生来都是为了被人类剥皮的。周朝专门有负责制皮裘的“裘官”,以官职为姓,形成了裘姓(后人比如裘千仞。)楚令尹“囊瓦”想,我如果能有一件上等皮裘,日日摸索不厌,半夜睡觉也穿着,该多爽啊。于是他找到蔡昭侯,索要老蔡身上的狐狸皮。老蔡不乐意了:“我抓了一只国色天香的狐狸,做了统共两件狐裘。一件给了你们大王,一件我自己穿用。你跟我要,那我穿什么?你这算不算政府公务人员利用职权索贿?我能助长贪污腐败吗?我不能。”
囊瓦恼羞成怒,把蔡昭侯软禁起来,不许归国,一关就是三年。蔡昭侯也是要财不要命的人,宁肯坐牢也不交出狐狸皮。同时,在这次生日会上,楚国的另一个小尾巴唐国(湖北北部随县附近)献上两匹号称“肃爽”的宝马,“肃爽”其实是白颈大雁的名字,以象征宝马的俊逸神速。贪娈成性的令尹囊瓦同样伸手要马。唐侯不同意,也被扣押,跟隔壁的老蔡一样,一关也是三年。
到了楚昭王虚岁十七的时候,唐国人实在过不惯没有国君的日子了。他们偷出老唐的宝马,献给囊瓦,才把老唐赎回来。老唐还不乐意呢,谁教你们给他马了。蔡国人也仿效唐人办法,另准备一份狐狸皮和佩玉,喂给了囊瓦,才把老蔡赎回来。老蔡穿着自己敝旧了的狐狸袍子,渡过汉水回中原南部时,把佩玉投入水中,立誓报仇。他联络了唐侯想打楚国,以雪三年牢狱之辱。但是,唐、蔡的力量怎么够呢?两国领导人想了想,就一齐去找吴国,希望联合吴人共同伐楚。
孙武紧紧抓住这个难得机遇对吴王阖庐说:“从前,我们从长江下游,向上攻打中游的楚国,连年纠缠不休,虽有成功,但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徒事消耗,您知道为什吗?”
“因为我们是逆流作战,吃亏。”
“不惟如此。还因为楚国的重兵都在其东部江淮要塞驻守,所以我们很难突破。我建议修改战略,改从北方进攻楚国。楚国北方的唐、蔡两国如今想要投奔咱们,这就使楚国北方门户洞开。如果我们从那里迂回奔袭,南下攻击楚国,避实就虚,必能直捣郢都。”
当年冬天(公元前506年),孙武、伍子胥督导三余万吴军,实行深远的战略迂回,绕过楚国布置在其东侧安徽地区的重兵,兜了大圈子,坐船绕到楚国东北部边境(临近南部中原),与等待在那里的蔡、唐两国联军汇合。然后孙武要求放弃战船,从陆路南下。
伍子胥问孙武:“南下进攻是对的。但为什么不继续坐船顺汉水南下。我们是‘一日不可废舟楫’的国家。我们的战士习于水性,善于水战。Why give up our advantage?”
孙武说:“We are not so much strong as Chu State。要想破楚,必须速战,快速穿过楚国北部薄弱地区,打它郢都一个措手不及。如果我们坐船去的话,速度迟缓,绕来绕去,弄不好还得用纤夫拉纤,还没人走快呢。楚军必然乘机调动其东部重兵,赴其北方补充防御,那我们就很难南下破敌了。”说得伍子胥连连点头称是。
孙武以敏捷善跑的五千步兵为前锋(一说三千五百人),身穿轻甲,手执利器,连续攻破大隧、冥阨、直辕三关险隘(均在楚国北部地区,今湖北北部,号称义阳三关,非常险峻,可惜没有重兵把守)。吴人越关南下五百里,行动果敢迅速,直插楚国纵深。由于进攻方向选择正确,沿途楚国防御薄弱,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吴军抢在敌人重兵调来堵截之前,已抵达汉水东岸的柏举地区。(汉水为南北流向,向南注入长江,将楚国北部领土劈为左右两半儿。吴军一直在汉水右侧穿插南下。而郢都——湖北江陵,在汉水左侧。楚边防军赶紧在汉水左侧调集主力设防。汉水上空战云弥漫,吴楚两军在这里要展开了知名的“柏举之战”。两军作战序列如下:
吴军 | 楚军 | |
---|---|---|
统帅 | 吴王阖庐(公子光) | 令尹囊瓦 |
总参 | 伍子胥 | 左司马沈尹戍 |
大将 | 孙武 | 遽射 |
后勤 | 伯嚭 | 史皇 |
步兵先锋 | 将领夫概 | 武城黑公子山 |
兵力 | 三万余人 | 约十万人 |
突然看见浪潮样的大量吴军凶猛涌现在国土腹地,楚左司马“沈尹戍”并不慌张。他是个将才,与昏聩的上司——大贪官“令尹囊瓦”达成作战协议:把楚军一分为二,西部军沿江机动防御,由囊瓦率领,与对岸的吴军周旋;东部军在吴人身后迂回牵制,由我沈尹戍率领,负责堵塞吴军已然跃过的北方大隧、直辕、冥阨三关,破坏淮河舟船,以断吴军的来路,避免其从本土获得补充战斗人员,切断其给养线与归路(来个闭门捉鸡,好狠!)。你一定要等我得手之后,你率领的西部军再渡过汉水东进,我则从东北方攻吴军身后,东西夹进,给吴人以歼灭性的打击。好厉害,如果此计划得到严格执行,不知道孙武如何应对。
囊瓦听了以后,也很赞赏,同意了。但是等“沈尹戍”分兵走了以后,他老先生又变卦了——害怕沈尹戍夺了头功——这是中国人最常犯的毛病,如果老沈的计划胜算了,我这上司岂不没了面子。于是令尹囊瓦抢先行动,抛弃汉水天险的有利凭依,令楚军渡过汉水,去跟对岸的吴军硬碰硬,孤注一掷地打一场,根本不待“沈尹戍”摸到吴人身后。
于是,破空的箭雨声、人仰车翻声、肃杀的战鼓声中,吴、楚两股宽大的洪流猛烈碰撞在一起。吴兵驰骋疆场,突刺、拦啄、闪避,与楚人进行全线厮杀。轮碾声、蹄踏声、马嘶人喧混为一片烈岚。汉水东岸柏举地区拧起一条苦痛的蛟龙(今湖北麻城县东)。楚军虽然是吴军兵力的三倍,但楚人和列国诸侯一样只注重战车兵的选拔和训练,步兵只依附在战车前锋和左右翼,作为战车的下属兵种,在素质选拔、训练和装备上都不怎么投入,属于劣质兵种。但吴国孙武却把训练步兵当作战略任务来抓,他训练出来的精锐步兵与楚国步兵比较起来,就有职业军人与民兵的不同。他们在战场上把近身肉搏的杀伤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楚国步兵无以抗衡,噗哧噗哧被纷纷砍倒。而楚战车兵虽然装备精良,素质一流,但对付起吴国步兵却是有劲使不出来,就像坐着轮椅的人试图捉住一只屋里乱蹿的猫。于是,楚国的劣质步兵们成千上万地倒在吴国优质步兵的剑下(而楚国优质步兵哪去了?答:还没有训练出来)。吴国步兵的剑,更是一宝。虽是短兵器,但削金如泥,吹风断发,工艺在列国中最精良。他们直杀得剑把上都沾满了鲜血,以至于手握上去都滑,需要缠绕上麻绳,继续砍杀。血肉搅拌着尘土,染红了汉水东岸。
囊瓦躲在指挥车上看看表,打了半天,身边都是死人。囊瓦的斗志,在黎明上升,在白昼降下,对吴军无计可施,对春风力不从心,干脆想弃军逃走。他的部将力劝:“临阵脱逃,是死罪。死战而逃,即使败了,也许大王还能饶您。”于是囊瓦又硬着头皮斗了一阵,觉得抵挡得差不多了,说得过去了,对得起大王了,遂撇下大军而走。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部将史皇说:“您往北走,I cover you,我掩护。”史皇掩护囊瓦向北逃往中原郑国,自己力战而死。
囊瓦一贯为祸于同僚,他曾杀死伯郤宛,又贪污索贿逼反了唐、蔡两国。饶是楚卒精悍,遇上这样畏死、贪财、狭隘与狠毒的统帅,十万楚国子弟兵,在三万吴人的利剑下,一样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囊瓦不像是春秋时代的人,倒可与清朝末年丧权辱国之辈媲美。一般贤能的人,会遭到专制君主的忌惮,担心他威胁君权,所以君主专制久了,提拔起来的高官,多是囊瓦这样尸位素餐的爷,无能而位高。
在柏举之战的同时,有大批楚军奉命前来援助,他们抵达战场后,因其统帅与囊瓦先生从前互相看不起,竟未参加会战而自行撤离。唉!这帮撤退的援军,以及囊瓦溃军,一齐向郢都方向南撤,导引着后边的吴人南下追赶。楚军南撤到清发河水畔(湖北安陆县),集结在渡口,准备过河。吴军的先锋队已经跟踪追击而来。这些先锋队都是飞毛腿,力大脚快,战斗意志旺盛,是吴国的看家部队,一路撵着楚军战车的屁股。步兵跑快乐,比战车还快。但是这些步兵也有缺点,就是装备简易(否则跑不快),人数也少,不足五千,跟数万楚军斗起来,必定吃亏。
于是“夫概”按住先锋队,说:“敌人众多,阿拉人少,又都是短武器,所谓困兽犹斗(成语出处),硬拼起来,阿拉没戏(他也懂得孙武”归师莫厄,穷寇勿追“的道理啊)。所以阿拉要放他们楚国一些人过河,后面的人羡慕前面的人,就会不顾一切争先渡河,楚人必定大乱。阿拉再上去砍杀,那就跟切菜一样easy啦。”这个“夫概”是吴王阖庐的弟弟。
于是,吴军先锋队停止进击,蹲在岸边“傻傻”地看楚军过河。楚军硬着头皮在吴人的注视下渡过一半人马,突然吴军站起身来,挥剑发起进攻,扑向渡口猛杀。楚军争渡大乱,虽然人多势众,但惊慌无主。过了河的算是拣了条命,正在河中的同志还需努力,而剩在这边渡口上的人,伸脖子等船,惊慌无主,干脆全部投降。近万名楚军轻易被几千吴军俘获。
其实,夫概这么干也不算很高明。楚军溃败,指挥体系混乱,军心涣散,如果吴兵选择别的渡河地点一同渡河,渡河之后作平行追击,在超越楚军之后作返身兜头而杀,则敌人崩溃得将更加迅速。几次下来,可将其歼灭一空。我们解放军在南方追国民党军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叫做超越追击。
不管怎么样,楚军在清发河丢下一批俘虏,残部渡水后穿着湿衣裳落荒而行,在湖北京山地区停军造饭,饭刚熟,妈呀吴军又来了,赶紧弃食奔逃。吴先锋步兵吃完楚军做的大米饭,打着饱嗝继续追赶——但这不是平行追击,是尾追,杀伤力不大。楚人则继续逃跑,连饭都干脆免了,不敢吃了——有曹操从“赤壁”向“华容道”旅行之风啊。
我们再说一下楚左司马“沈尹戍”(就是建议分兵东西夹击吴军的那位爷)。他听说主力军违约出战,已经在汉水东岸覆灭,连声跌足大恨。恨完了,只好率领所部车马驰救,正好遇上楚军残部,看看已是溃不成形。不等说话,吴军夫概的先锋部队又追上来了。沈尹戍不顾吴军强大,当即挥动本部兵车分数路进攻,迎击夫概,掩护楚军败退。沈尹戍是个将才,战法高明,很快击破夫概。
夫概吃了败仗,带着先锋队逃窜的路上撞见随后赶到的吴军主力,遂同伍子胥、孙武、伯嚭调头,往回迅速推进,将沈尹戍包围。沈尹戍奋勇力战,三次接战,三次负伤,见大势已去,命令属下割掉自己的首级,回报楚昭王(宁死不屈,舍身报国,有张自忠之风!佩服!)。沈是楚国北方一个小国的名字,被楚国兼并后成为一个县,县长就称“沈尹”。沈尹戍就是叫“戍”的沈县县长。
由于沈尹戍的英勇抵挡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楚军残部得以向郢城继续撤退,沿途不断续抗击吴军。这些残兵败将收集起来,成为未来战略反攻的基本力量。至此,吴军从江苏苏州出发,逆淮河一千里西行,在湖北北部登陆,陆地疾行五百里,闪电一般南下插入湖北腹地,赶在楚兵增防之前,迅速通过三大险关,并在柏举大破楚主力,又追在残军屁股后连揍四次,前后不到十几天时间,五战及郢,攻破了似乎不可能被攻破、也从来不曾被攻破的庞然大物——楚国的本土腹心,彻底体现了孙子“攻其所不备”的奇谋和“兵贵神速”的战术,这是春秋战争史上的创举,是伟大的孙子兵法的成功实践,使楚国这个几百年间不曾遭遇强敌来犯的郢都第一次面临灭顶之灾。《史记》说:“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吴王阖庐五战及郢,兵临郢城(湖北腹心的江陵,南靠长江)。郢城风声鹤唳,人心动荡。十七岁的楚昭王主张弃城逃跑,监护大臣子西、子期坚决反对。也许逃跑是明智的。一般国都附近都要有一道高山作为屏障,比如北京城外就有太行山、燕山蜿蜒曲折,互相联系,以为西部、北部天险。长安更有“四塞之固”,易守难攻。但郢都(即湖北江陵)南靠长江,还算可以防范,但向北则是地势低下的江汉平原,一马平川,被北方攻击者所鸟瞰。北方的入侵者倘若撑着竹竿加一段助跑,一撑就能跳进城里来。好在十年前楚平王临死修了城墙,不过楚昭王还是小腿哆嗦,不顾全城军民的生死存亡,带了心爱的妹妹出城而逃。
子西、子期正在城上战斗,听说大王先跑了,子期赶紧抽出部分精兵去追赶保护,子西则继续指挥一帮群龙无首、士气消沉的士兵往下扔石头。未经太大战斗,吴军即踩着云梯进占郢都。
吴军进占郢都以后的表现,使人联想起了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南京后的奸淫杀掠。按《左传》记载,春秋第八大蜥蜴吴王阖庐,进驻楚王王宫,强占了楚昭王卧室,强迫楚昭王的媳妇跟他睡在一起(楚昭王才十七岁,他媳妇当然更年轻)。接着,阖庐命令,吴国臣僚将士按官阶大小进驻楚国相应级别的大臣家里,睡主人的大床,娶主人的妻子(其实就是没客拉夫)。没客拉夫(make love)完了,叫她真老公出来像奴仆那样端着饭菜,送到床上来给吴国将官吃。
东汉人写的《吴越春秋》里面甚至点名道姓地说:伍子胥、孙武、伯嚭这三个人,也参加了与楚国最高行政长官“令尹囊瓦”及司马的wife们睡觉的行列。旷世兵圣孙武也未能面俗!这倒并非不可信。既然上边领导安排大家去睡,这就是政治任务,当然要完成。不单单因为楚国美女秀色可贪,还是为了打击楚民族一贯优越的主子感觉——从前总拿我们吴国人当附庸,当奴才,当蛮夷!现在奴才要骑在主子头上啦。这就跟把地主小老婆分配给村里最穷的光棍一样,一个道理。
阖庐甚至把爪子搭在楚昭王的漂亮妈妈身上(当初的秦国公主,陕西的蒙娜丽莎,本来预备嫁给太子建,却被楚平王娶了的)。按刘向《列女传》的说法:吴军入郢,昭王逃,阖庐把后宫佳丽全部睡遍,按顺序睡到了秦国公主。秦国公主持刀曰:“妾闻天子者,天下之表也;公侯者,一国之仪也。是以明王之制,使男女不亲授受,坐不同席,食不共器,异巾栉,所以远之也……今君王弃仪表之行,纵乱亡之欲,犯诛绝之事,何以行令训民?”于是吴王阖庐惭愧而退,放了伯嬴的名字一把。伯嬴作风顽强、勇保贞洁,因此上了《列女传》的光荣榜。(伯嬴是秦国公主的名字,嬴是秦国的姓,伯表示她是大女儿——当时女孩的名字真简单啊。)
有人从上边带头,下边吴军将士遂肆无忌惮,奸污抢劫,无所不用其极,摧毁文化遗产更是其能事。对这个楚文王、楚成王、庄王、共王、灵王、平王等历代知名恐龙、蜥蜴所盘踞过的,有着两百年经营历史的名城,极尽蹂躏破坏之能事,把楚国的宗庙(祭祀祖先用的)、楚国的社稷(祭祀土地用的)全部拆毁(相当于绝了人家香火),楚庄王、共王等知名大王的灵位,全部砸倒。
跟楚国有仇的蔡、唐两国领导人——老唐和老蔡,也随军到达,除了强奸以外,这两个守财奴和铁公鸡,更一头扑进了囊瓦家里,找到囊瓦的珍宝堆,乐得直抽风。名义是索回当年的皮裘和宝马,实际搬走了全部细软珍宝。接下来,阖庐的弟弟——先锋官夫概,为了抢占囊瓦的宫邸,跟阖庐的太子“公子山”动武,夫概得胜,入住令尹宫(这叔侄俩实际是在抢未来吴国的继承权)。
“复仇男神”伍子胥则干了一件最为出名的事,他跑到郊外掘开楚平王芳草萋萋的大坟,把平王的body挖出来,鞭尸三百,进行泄愤,报了父兄的大仇(他的“大仇”真是牵动了两千五百年来所有中国人的心啊,如今在吴楚之地的农村,不论贤愚,都喜闻乐道伍子胥之事)。伍子胥一脚踩在楚平王肚子上,一手抠下楚平王眼睛,说:“你个独夫,撒旦!听信费无及谗言,杀害我父兄,你也有今天!”
更有严重的说法是,伍子胥甚至“戮尸”:把楚平王脑袋割下来,当灯笼提着到处走。还有较轻的说法,伍子胥带领六千士卒,用鞭子抽打楚平王之坟,但并没有开坟。不管怎么样,伍子胥都有了轻微精神病之嫌,虽属报仇,但矫枉过正,兼以吴军上下奸污烧杀的暴行遂激起楚国民愤,以及诸侯各国的警惕,在政治上使吴国陷于孤立。
吴国毕竟起步晚,经济文化落后,官僚团队整体素质也不高,只知道搞破坏。打完胜仗,连搞一次国际会盟确立自己的霸位都不知道。吴国攻打楚国,带有蛮族进攻先进文明的色彩,所以就以掠夺和破坏为能事,如同匈奴、大金兵、蒙古兵抢掠中原一样。以往的春秋诸侯间的兼并战争,是军队间的斗法,对平民伤害不大,目的不在于摧毁文明,而是在兼并政权与国土,客观上形成最终的统一,所以是进步的战争。
暴露在楚国原野的楚卒尸骸,混同柯莽,一直没有人收埋,这对于相信人死为鬼的楚国人,是莫大的不敬。楚国上下都隐忍着,等待大王回来号召他们。这时候的大王——楚昭王正在向北逃跑(而不是跨长江南下湖南,因为湖南刚刚在春秋时代接受楚人的开发,是流放人的地方。两百年后屈原流放去了湖南,他诗中的湖南到处是猴子和大森林)。因为是向北逃跑,楚昭王当然遭遇了吴军,但他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了一伙大象,把燧木(古代的火柴棍儿)绑在大象尾巴上,大象惊了,直冲吴军。吴军从来没见过这种甩着大鼻子的肉体坦克,纷纷被踩在脚下,吴人抱头鼠窜。楚昭王夺路而逃,暂时脱险。
(遇上大象,最好使用廉价的猪来对抗。把猪尾巴点着火,猛冲象群。受惊的大象看见短鼻子“小象”,乱作一团,自相践踏。希腊跟波斯之间就是这么打过)
楚昭王一路遭受吴人追赶,跑得鞋子都掉了,可是他每每跑回去拣鞋子。左右问他:“鞋子有这么值钱啊?您的命不值钱吗?”十七岁的楚昭王说:“楚国再穷,也不会缺这个鞋。之所以要拣它回来,是我希望有一天,能够穿着这双鞋回到郢城。”楚昭王的话,教育和鼓舞了被占领区群众,大家都以楚昭王为榜样,死伤相扶,互不相弃,共度危难。这种精神流传下来,成为楚文化中的一种民族凝聚精神。即便280年后楚国最终为秦所灭,但国灭精神不灭,楚人喊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并通过西楚霸王项羽的手,最终实现了这一口号。
楚昭王接着逃入云梦泽,却受到盗贼攻击,脑袋被戈凿伤。他裹着纱布继续往北逃跑,途中,他的同胞妹妹实在跑得没力气了,就叫侍卫钟建背着她跑。小妹妹名叫“季芈畀我”(名字很性感,念做“季米必我”,芈是楚国王族的姓,季表示她是老四),这位芈四小姐长相随她的秦国妈妈,漂亮得要命。钟建背着芈四小姐的时候,背后听见吹来慌张的兰气,耳鬓厮磨之中,感到小妹妹怀中的小鹿砰砰乱撞,小妹妹耳根都红了。钟建觉得背着美女妹妹跑,比自己光身跑起来还轻快。
后来,可爱的小四妹“季芈畀我”也到了出嫁的年龄。哥哥楚昭王给她介绍男朋友,他都不要。最后她说:“就钟建吧。咱逃跑的时候,钟建一直背着我,我好喜欢好喜欢他!”
哈哈。这段美好姻缘在儒教史学家的笔下,却变了模样,愣把芈四小姐的话改说成:“所以为女子,就是和男人授受不亲,钟建背了我,我被他背了,所以我必须嫁他了。”好一派道学家的口吻,从一而终的意思。其实楚国不是性压抑的国度,哪有这多矫情。这帮老道学真会以己度人。其实“季芈畀我”是在被背着的时候,萌动了少女情怀,暗恋上了傻乎乎的钟建。于是,漂亮的妹妹就嫁给了猪八戒背媳妇的钟建。
最后,楚昭王跑到了楚国北部的随国,就是“随珠弹雀”的地方,出产明珠,是楚国的附庸国。楚昭王第一次来视察自己的殖民地,却是以亡国国君的身份,他在随国组建流亡政府,不提。而国内他的叔叔子西,则组建了伪政府,摆出楚王车马旗帜,以安定楚国人心,到处收编游击队。楚国大夫申包胥则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他昼驰夜趋,往西北徒步一千余里,去秦都雍城搬救兵。
申包胥一路惨透了,衣裳全给划破,途中估计还遇到老虎,只好扔了随身携带的肉包子砸它。申包胥用了七天七夜时间走完一千里路,脚后跟、脚底板儿全部开裂,终于携带着一只饿瘪了的肚子来到秦国雍城(在陕西凤翔市),向秦哀公递书求援说:“吴人贪得无厌,简直是封豕长蛇(贪心不足蛇吞象)。今天吴国吞了楚国,明天就要吞您秦国。况且,我们国君的妈妈,还是您的女儿哩,我们的国君是您的外孙。您不救我们可以,不能不救您外孙啊!”
秦国自从秦穆公以后,一百二十年来胸无大志,偏安一隅,沉湎安乐,几乎不参加诸侯事务。所以秦哀公笑咪咪地说:“申大夫,你的事我都知道啦,请先入馆驿休息吧。您看您蓬头垢面的。”
申包胥说:“寡君此刻身处草莽,却是无处休息,下臣何敢安歇。”于是,凄怆绝望的申包胥就开始了他那著名的“哭秦庭”,立在大殿上长哭不止。申包胥在“哭秦庭”期间,创造了三项吉尼斯世界记录:
第一项是,绝食绝水。
从前齐桓公也绝过食绝过水,但不是自愿的,最终被活活饿死,试验失败。申包胥米水不打牙,“勺饮不入口”,七天七夜不吃不喝,却是自发的,创造了当时的世界记录。
第二,申包胥创造了单腿站立时间最久记录,长达七天七夜(168小时)。他倚靠着墙壁,单腿而立,形如枯树,哀愤两集。为了防止夜里困的时候栽倒,他从破衣服上撕下一块布缠住膝盖,像鹤那样单腿儿立着,表示期待(鹤独立水边,期待鱼儿)。这家伙跟伍子胥一样,十分的倔。他跟伍子胥从前是好朋友,虽然政见不同,但倔劲儿一样。
第三个记录是,拉长音比赛。现在电视台不都有拉长音比赛吗?申包胥“昼吟夜哭,口不绝声”,一连七天七夜,拉着长音不断。他还编了大段大段儿俚词儿酸曲儿数落秦哀公,实在没词儿的时候,童年儿歌都上来了。第一天唱的时候,没有人听他,终于到了晚上有一个工作人员拎着钥匙串儿过来理他了:“申先生?申先生?请您出来一下。”
申包胥睁开眼,以为有信儿了:“贵主公要出兵啦?”
“不是,我是说,我这儿要锁门儿了。”
“啊?”
“您要唱出去唱吧。”
申包胥抬眼一看,秦哀公一大帮人早跑了,下朝了。原来,秦哀公惹不起躲得起,命令大伙全部放假了(当时的官员十天放一天假。秦哀公让大家连放三天)。申包胥不在乎,从大殿晃下来,换到庭院里边,摆出鹤的姿势,单腿儿靠着墙,继续哭唱:(叫板)
大王,我主!大王啊!
思想起楚国事好不伤怀。
楚王爷据郢都相传数代,
劫宋盟争霸业各国征裁。
传到了平王爷纲纪衰败,
误用了囊瓦贼贪鄙庸才。
嬴秦国与子建婚期有待,
费无极媚君宠巧计安排。
金顶轿更换了银顶轿盖,
孟嬴女改做了马氏裙钗。
父纳了子的妻伦常败坏,
老伍奢直言谏杀身祸来。
狗奸贼奏一本把他残害,
圣旨下到午门外,(哪儿和哪儿啊,有午门吗?)
可怜他世代忠良,三百余口,绑到法场,
一刀一个,尸骨堆山,无处葬埋。
那伍子胥投吴国借兵自带,
领雄师直杀到楚国而来。
实可恨我国兵连连打败,
君臣们出郢都好不悲哀!
为大臣我岂能坐观成败,
我主爷呀!
悔昔日纵子胥惹下祸灾。
可怜我望祖国社稷何在?
可怜我盼吾主不能回来,
可怜我恨伯嚭牙根咬坏,
可怜我怨子胥鞭王尸骸,
可怜我一片心忠良臣宰,
可怜我日夜行走鞋破难捱,
可怜我盼秦师登山涉水,
戴月披星,千辛万苦,
一步一步,雍门而来。
我主爷呀……
婚姻国不扶救甚是不该。
息馆驿食壶浆抛弃天外,抛弃天外,
秦哀公佯不理好不伤怀。
哭七天连七夜泪变血块,
怕的是精力竭命赴泉台。
唉呀,大王啊!
三天以后,大臣们回来上班,一听申包胥还在连哭再唱呢,偶尔细听还不错,再听一听,越听越上瘾。最后秦哀公也来了,一听,越听越感动,被申包胥的忠贞赤诚感动得一塌糊涂。第七天头上,实在受不了了,秦哀公也哼着秦腔跟着唱了!俩人两眼垂泪,戏子相惜。秦哀公拉着申包胥的手,答应派出兵车五百乘,出师救楚。
申包胥终于露出幸福的笑容,连连顿首九次(按常礼两次就够了,不过老申什么都喜欢创记录,所以顿了九次首)。秦哀公赋了一首《诗经》里的《无衣》,送申包胥和大秦军出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好句子啊!后来收在《诗经。秦风》里,慨然有力。
公元前505年的夏天恼羞成怒地来了,太阳圆滚滚的,象个二流子,冒着火焰。楚国人六神无主的日子,背时的日子,快要熬到头了吧。
吴王阖庐这时候,放浪形骸于郢都奢华的殿宇和后宫honey之中,已经七个月之久了,享尽了占领者的荣耀。天天在王宫里泡妞作乐。阖庐不知道,是阖庐变成了蜜蜂呢,还是蜜蜂变成了阖庐。总之,他呆在花里采蜜就是了。中间唯一的讨厌是,趁着阖庐远行入郢,狗日的越国居然偷袭了他的老窝吴国。越国从南边的浙江跑来,在江苏苏州骚扰一通,又自行撤去。阖庐追也来不及了,就继续呆在郢都玩儿。这时候,阖庐的弟弟——在楚国北部从事扫荡工作的夫概,突然遭遇了地平线上冒出的大秦兵。
这五百乘大秦兵在申包胥引导下,从陕西进入楚国北境,以战车为主体,第一次看见吴国兵,都都是步兵,有点不习惯,就像人第一次看见螃蟹,不知道如何下嘴。为了摸清吴国步兵打仗的路子,秦国的战车兵命令楚人打头阵,对吴人发起火力侦察。楚人和吴人打得正酣,秦国兵大叫一声跳将出来,出其不意地揍败了夫概,地点是在河南正阳附近。
接着,大秦兵又在楚国伪政府领导人子西所率领的楚国游击队配合下,在湖北随县西南,干掉了一大拨吴军。具体过程是这样:吴大夫伯嚭贸然指挥万余名吴军冲向秦楚联军。秦军从正面穿插直击,把伯嚭军分裂为几段,楚人子西的游击队则从左右两侧发动钳形攻势,压迫伯嚭,伯嚭陷入包围圈,形势十分危急。幸亏伍子胥援军及时赶到,笨蛋伯嚭才率部突出,但其所属兵力已损失大半。接着,秦军在湖北北部佯动,伺机灭掉了吴国的盟国——唐国,斩断了吴军后援进入楚国的道路,把吴人封锁在楚国领土上。
这倒奇怪了,大秦兵居然所向无敌了,连吴国军都打不过他们。其实,从战斗力上看,秦军根本达不到吴楚的档次,但忙于强奸的吴国领导人已经放弃使用大脑,而改用下身思考了,导致战场应变不利。他们没有吞灭楚国的大志与治理占领区的计划,除了给伍子胥报仇以外,他们失去军事行动的下一个目标。吴军更是激起广大楚人同志的恶感。吴人杀人父子,淫人妻女,烧高府之粟,破九龙之钟,鞭平王之墓,舍昭王之宫。楚人愤怒已极,同仇敌忾,竞起而逐之。楚国的大地像一张巨大的布告,被通缉的吴国人在上边无处可逃,三万吴军陷入楚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吴王阖庐看看连败两仗,赶紧重新布署,亲自调动主力,要给秦国人点儿颜色看看。不料,他弟弟夫概(先锋官)野心勃勃,趁着乱,拉了自己的队伍秘密返回吴国,在吴国自立为王,关起门来当“皇帝”。阖庐不敢怠慢,老窝要紧,只好火速带兵回国,把弟弟夫概从宝座上打跑了。
阖庐已经带兵回国了,伍子胥还不肯回去呢!(不抓着楚昭王,誓不罢休。)于是他和孙武、伯嚭重新约束吴军,在京山地区把楚军胖揍了一顿,但由于疏于防备,立刻又被突然蹿出的秦军所击败。接着,子西领导的伪政府和楚昭王的流亡政府汇合,在湖北襄樊放火,烧了吴兵一把(但是不厉害)。但是,焦头烂额的吴军在转移途中又被痛创一次(这次厉害,是“大败”)。
看来,已不足三万的失去后援的吴军根本无法肃清楚国广袤疆域中不断偷袭他们的敌人。吴人今天被啃掉一点儿,明天被啃掉一点儿,晕头转向,动辄挨揍,陷入汪洋大海,持续下去,三万人恐怕全要打光了。
经过孙武婉言劝说,伍子胥的精神分裂症才略微见好,不得不放弃捕捉楚昭王的幻想,他说:“自古以来,人臣复仇者,未有能如我这样的呢。”(亏他还知道!)伍子胥结束了这场虎头蛇尾的战役,引兵回去。正是他的极端复仇手段,失去了被占领区的人心,吴军只好撤出楚境,与一场本来唾手可得的战略全局胜利失之交臂,留下吴王的千古之恨。
吴人破楚后,很快由胜转败,不得不退出,究其原因,一是从吴国总体力量看,是不可能独吞楚国的,楚国毕竟是历史悠久、经久不衰的大国强国;二是吴入楚后,面临楚、秦、越等国的反攻与打击,腹背受敌;三是吴国内部不和,如夫概有异志,阴谋篡位,竟闹到内部火并程度。所以,尽管有杰出的军事家孙武、伍子胥在指挥,也无法避免失败的命运。
楚国人九个月的恶梦结束了。
十八岁的楚昭王在阔别王宫九个月之后,终于在游击队的簇拥下回到郢都,得到人民群众的夹街欢迎。插说一句,如果这期间晋国趁机入楚,击楚人,那么楚国就彻底完了,被晋、秦、吴瓜分。晋国努一努力,甚至可以一统华夏。不过晋六卿只知道保养私家势力,互相窝里斗,谁也不愿意对外消耗,居然在整个过程中未见任何动静。
楚昭王回到郢都,收容难民,清理地雷,他率领大家重建家园。但郢都已经残破不堪了,像一只被老鼠啃过的破鞋子。于是,楚昭王迁都到二百五十里以北的“鄀城”(湖北钟祥西北)。但是楚国人很倔,他们不管走到哪里,都一直把自己的国都叫“郢都”,大概是为了表示对先人的忠诚吧(当然这就给考古带来了困难)。
楚昭王于其盛年三十五岁,不幸殇亡了。临死时,他正出兵附属国陈国,抗击在那里的吴军。楚昭王在军中病倒,看见两朵红色的云彩夹着太阳而飞。占卜的人说:“如果把令尹和司马杀了,献祭给上帝,您的病就能好。”楚昭王说:“我是国家的胸肋,令尹、司马是国家的肱股,我活着,但他俩死了,对楚国有什么好处呢?”遂不听神汉意见,不杀人祭祀,于是他旋即去世。这时候正在周游列国的孔子称赞道:“楚昭王通大道矣。”
楚昭王甚至还见过孔子,两人的思想很容易沟通。当初孔子从鲁国下岗后周游列国,在陈、蔡交境被恐怖份子围攻,多亏楚昭王发使者救了他们。孔子进入楚国以后,被一个叫接舆的“疯子”嘲笑,随及楚昭王要重用孔子,封给孔子25乘以700户人家(25个书社,每个700户人家)。令尹“子西”却诘难楚昭王说:“大王,您手下的臣子,有比得上子贡那么能言善辩的吗?”
“应该没有。”
“您手下的文臣有比得上大贤人颜回的吗?”
“肯定没有。”
“您的武将有比得上子路的吗?”
“可能也没有。”
“是啊。如果孔子扎根楚国,又带着这么一帮厉害徒弟,我恐怕楚国的未来就是他们的了。”楚昭王遂收回发给孔子的offer letter(聘书)。孔子被迫离开楚国。后来,孔子在被人采访时谈到子西,孔子不愿意多加议论,只是无奈地、不怀好意地讲:“彼哉!彼哉!”(他这个人呀!他这个人呀!)。“彼哉!彼哉!”及其它采访资料,都被收入了《论语》。子西是怕孔子夺了他的令尹权位,才鼓动楚昭王撵走老孔的——这是以小人之心来揣度他。用君子之心来想的话,也许是子西怕孔子瓦解分化楚国社稷。他们经过吴秦磨难,已经怕极了老外了。
楚昭王临死,让二弟、三弟接班。二弟、三弟硬是请昭王自己的儿子即位。这种礼让的作风在一贯骨肉相残的楚王之中,非常难得。楚昭王是个不错的国君,我们且不说他在流亡的时候捡回鞋子激励楚人,临死不杀令尹、司马来祭天等可贵品格,光从个人素养来看,他还是一位音乐家:“昭王垂涕深知琴曲之情”,并且他很疼爱他的老婆。一次楚昭王带着夫人到山里边玩,让夫人在离宫里等他。不料发了大水,楚昭王赶紧派仆人来接夫人。但楚夫人说:“我跟丈夫有约定,没有‘符’我不能离开这里,虽然这样我会被淹死。”
等仆人返身取来“符”,楚夫人已经被淹死在宫中了(这是一个女中“尾生”。蛮夷的楚人重信义,也一至于此)。楚夫人因此也上了《列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