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掌柜陈云》3.5 财经分散,收支脱节


财经分散,收支脱节,财政概算有被冲破的危险。

陈云疾呼:防止物价大波动关键在统一财经、整顿收支

对投机资本的战斗取得决定性胜利,使得全局性的物价暴涨危险性大大降低。同时,除西藏外,中国大陆全部解放,军事费用这项最大、最难以控制的财政负担得到极大缓解。这样,彻底消除通货膨胀、稳定物价的最大障碍,就是财经分散、收支脱节。这一状况使得中央财政收入无法切实掌握,支出无法切实控制,财政收支不平衡,为弥补赤字不得不搞财政发行,导致物价继续上涨,甚至有剧烈波动的危险。

陈云认为,这个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但是,多年来习惯于各搞一摊的地方财经干部,对统一财经想不通。一说要统一,就强调一大堆的困难。什么不能及时保证下级的开支啦,影响下级干部积极性啦,等等。陈云感到,必须引导大家从大局来看问题,充分认识统一财经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解决大家心中的疑惑。

1950年2月13日至25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财政会议在北京召开。13日,陈云在会议上讲话,提出要统一财经。

陈云说,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收支机关脱节,收入主要在省县两级,中央收不到东西,支出主要靠发行货币,继续下去将天下大乱!

会议期间,陈云还分别找各大区财委领导谈话,做工作。他首先找的是华东财委的干部,直截了当地问他们,统一是先统富的还是先统穷的?华东是全国比较富裕的地区,但解放初期在稳定物价的斗争中,他们接受全国的支援也最多,对财经统一的重要性有很深的感受。陈云此前也做过他们的工作,因此,他们毫不犹豫地表示:当然是先统富的。

富的地区首先赞成统一,穷的地区就更好做工作了。因此,会议在统一全国财经工作方面顺利地统一了认识。会议决定节约支出,整顿收入,统一管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以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和金融物价稳定。

会后,陈云为政务院起草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3月3日,政务院第22次政务会议讨论通过。

《决定》最主要的措施是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物资调度和现金管理,重点在于统一财政收入,即国家的主要收入,如公粮、税收及仓库物资的全部,公营企业的利润和折旧金的一部分,统归国库,以保证国家收入的统一使用。

财经体制这样巨大的变动,必然引起各级财经干部的思想震动和疑虑。为此,陈云于3月10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为什么要统一财政经济工作》的社论,答复人们心中的疑问。

陈云断定,只要严格实行统一财经的决定,熬过几个月的困难,财政情况就能逐渐好转。而实际上,财经情况好转的速度,大大超乎陈云的预料。在财经统一管理的基础上,财经部门整理收支,缩小赤字。国家财政收入急剧增加(全年收入比原概算增加31.7%),支出相对减少,1950年4月就出现了全国财政收支接近平衡的新局面。

在中共中央的领导支持下,经过财经部门的艰苦努力,全国财经形势出现重大转折。1950年6月6日,毛泽东宣布,“我们现在在经济战线上已经取得的一批胜利,例如财政收支接近平衡,通货停止膨胀和物价趋向稳定等等,表现了财政经济情况的开始好转。”

毛泽东对这场战役和战役领导人陈云给予了很高评价。薄一波回忆说:“到1950年4月,全国经济状况开始好转,出现收支接近平衡、市场物价趋向稳定的可喜现象。记得有一次我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说到陈云同志主持中财委工作很得力,凡看准了的事情总是很有勇气去干的。毛主席听后说,哦,过去我倒还没有看出来。我又重复讲了一遍。毛主席听了,没有说话,他顺手拿起笔来,在一块纸上写了一个‘能’字。我问道,你写的这个‘能’字,是否指诸葛亮在《前出师表》里叙述刘备夸奖向宠的用语:‘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毛主席点了点头。后来,毛主席还说过,平抑物价、统一财经,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