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传》61章 炮击金门


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三日下午五时三十分,猛烈的炮火震动了金门,也震动了整个世界。近三万发炮弹从福建前线猛轰金门国民党军阵地,金门全岛顿时淹没在浓烟烈焰之中。这是不是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开始?蒋介石摸不着头脑,美国人也慌了手脚。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一下子从中东转向台湾海峡。

作出炮击金门决策的,正是毛泽东。这一决策绝非心血来潮,是经过长时期的考虑、酝酿和斟酌的。

炮击金门一役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毛泽东的决策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自从一九五五年四月万隆亚非会议以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逐步确立了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这一努力遭到美国的阻挠。一九五七年十二月起,美国先是中断中美大使级会谈,继而纵容台湾蒋介石集团对大陆沿海骚扰破坏,使台湾海峡再次出现紧张局势。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抓住时机决心发动炮击金门的斗争。毛泽东这时的决策,包括了通过炮击迫使蒋介石集团从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撤走的意图。随着金门炮击的进一步发展,美蒋在金门、马祖撤军问题上发生了分歧,美国企图逼迫蒋介石接受“划峡而治”,实现“一中一台”的图谋。在这个关头,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作出继续将金门、马祖留在蒋介石集团手上、金马台澎最终一起解决的决策,利用美蒋矛盾,挫败了美国搞“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的阴谋。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逐步形成了后来被周恩来概括为“一纲四目”的祖国统一构想,对海峡两岸关系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一直是毛泽东的一个夙愿,也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就决定由粟裕负责解放台湾的筹划准备工作。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爆发朝鲜战争,同年六月二十七日美国派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一九五三年七月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中共中央军委也曾考虑准备攻打金门,但因国内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大量经费等原因,这项计划被搁置下来。

一九五四年日内瓦会议前后,出现了美国进一步插手台湾事务、美蒋联手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严重事态。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领导进行保卫领海领空主权的斗争,反对美台订立《共同防御条约》的斗争,并取得了解放浙东沿海岛屿的重大胜利。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①(①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于1954年12月2日签订,1955年3月3日生效。)显露出美国长期霸占台湾的企图,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希望中美两国坐下来谈判以和缓台湾海峡紧张局势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一九五五年四月二十三日,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亚非会议期间郑重宣布:“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②(②1955年4月24日《人民日报》。)这个声明,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泛欢迎,使中国赢得了主动。

四月二十七日,毛泽东在北京会见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苏尔丹乌丁.阿哈默德时,也表达了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愿意同美国人坐下来谈判的意愿。

美国一直拒绝承认中国政府,也始终拒绝同中国进行外交谈判。但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也不得不做出某种表示。四月二十六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发表声明,表示不排除同中国进行双边谈判。七月十三日,美国通过英国向中国政府转达以下口信:中美双方各派一名大使级代表,在日内瓦举行会谈。①(①《当代中国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3月版,第99页。)

中美大使级会谈的举行,是由国际上各种复杂因素促成的,也是一九五四年以来东南沿海斗争的一个成果。

一九五五年八月一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正式开始,起初进行得比较顺利。到九月十日,在第十四次会谈中就两国平民返回本国的问题达成协议,发表了有关协议的声明。一时间,国际舆论普遍关注中美会谈,负责会谈的两国大使也成了新闻记者追逐的对象。然而,人们不久就看出,这将是一次“马拉松”式的、很难有什么结果的会谈。根本原因,就是美国当局除遣返国民问题外,并不想就其他实质性问题(包括台湾问题在内)展开认真的讨论,有意进行拖延。它的真实意图,是想把台湾海峡两岸分裂的状况在事实上永久固定下来。

一九五六年一月,中国政府公布日内瓦会谈情况,并通过印度向美国表示,如果再不解决问题,中国将另作打算。②(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7月版,第349页。)为了打破僵局,同年八月,中国政府还宣布一项重大决定:取消不让美国记者进入中国的禁令,并向美国十五家新闻机构发出邀请,请它们派记者来华作一个月的访问。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出乎美国的意料,使美国政府很被动。一些美国记者评论说,中国领导人成功地让美国新闻界反对美国国务院。①(①王炳南《中美会谈九年回顾》,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3月版,第64页。)

美国采用拖延的办法不成,又变换手段。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在第七十三次中美大使级会谈中,美方代表、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约翰逊通知中方说,他已经调任驻泰国大使,美国政府已经委任他的副手马丁参赞为美方代表。这是美国设置的一个障碍,想通过单方面降低中美大使级会谈的级别,使会谈陷于停顿。在多方挽回无效的情况下,中国外交部在一九五八年四月十二日发表声明,公布了大使级会谈长期陷于停顿的经过。②(②1958年4月13日《人民日报》。)

从讨价还价到借故拖延,再到中断会谈,暴露出美国政府根本无意通过谈判解决台湾问题,而想把“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固定化、合法化的企图。

美国在拖延会谈的同时,正逐步扩大对台湾的卷入程度。一九五五年三月三日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生效以后,美国加强在台湾的军事指挥系统,派出美军协防台湾司令,美军驻台军事顾问团扩大到两千六百人,美空军第十三特种航空队进驻台湾。一九五七年五月,美军公开宣布在台湾部署了可携带核弹头的斗牛士导弹和电导导弹,增强了国民党当局的防卫和进攻能力。蒋介石叫嚷反攻大陆的气焰更加嚣张。

尽管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中有限制蒋介石集团反攻大陆的条款,但是从一九五七年起,美国对国民党当局向中国大陆和沿海的骚扰破坏持纵容态度。一九五七年四月二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在一定情况下我们将会去防守沿海岛屿;那就是,如果这些岛屿的防守看来同台湾和澎湖的防守有关。”①(①《杜勒斯言论选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6月版,第285、292、314页)摆出在必要时将把共同防御的范围扩大到金门、马祖等岛屿的姿态。

美国对华政策从稍有松动到重新强硬,在一定程度上,同一九五六年下半年波匈事件发生后美国调整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有关。一九五七年四月二十二日,杜勒斯在一次演说中提出:要让社会主义阵营的人民知道,“他们并没有被忘记,我们永远不会做出任何牺牲他们的利益的政治协议,随着他们进一步获得自由,衷心的欢迎和新的机会在等待着他们”。②(②《杜勒斯言论选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6月版,第285、292、314页)同年六月二十八日,他在旧金山发表对华政策演说,声称:“我们可以有信心地把这样一种假设作为我们的政策的根据:国际共产主义的强求一致的统治,在中国和在其他地方一样,是一种要消逝的,而不是一种永久的现象。我们认为,尽一切可能使这种现象消逝,是我们自己、我们的盟国和中国人民的责任。”③(③《杜勒斯言论选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6月版,第285、292、314页)美国重新强调原先的错误判断,即中国政府是一个没有人民支持的、很快要崩溃的政府。同时,毫不掩饰地道出它打算消灭一切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图谋。

台湾海峡局势从一九五七年开始,重新紧张起来。在美国对华政策的鼓励下,国民党军的飞机深入大陆内地达到云南、贵州、四川、青海等地,空投特务,散发传单,甚至出动飞机到福建沿海轰炸。蒋介石还在金门、马祖一线增加兵力,到一九五八年夏季,金门、马祖的国民党军达到十万人,占其地面部队总数的三分之一。

面对这样一种形势,毛泽东和中国政府不能不适当调整对美政策,从争取和平协商到加强对美斗争。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六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召开会议,讨论外交问题。参加会议的,除中央政治局常委和部分政治局委员外,还有外交部负责人和部分驻外大使。毛泽东说:和美国接触的问题,在日内瓦会议时我也说过,可以有所接触。事实上美国也不一定愿意接触。同美国闹成僵局二十年,对我们有利。一定要美国梳妆打扮后送上门来,使他们对中国感到出乎意外。你不承认,总有一天你会承认的。一百零一年你一定会承认的。①(①毛泽东关于国际形势的讲话记录,1958年6月16日。)

毛泽东决定对美斗争采取针锋相对,以文对文,以武对武,先礼后兵的做法。

一九五八年六月三十日,中国政府发表《关于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声明》。在这之前,中方曾在一月十四日和三月二十六日再次催促美国政府派大使级代表恢复会谈。美国都不理睬,却故作姿态,似乎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断的责任是在中国方面。这种情况迫使中国政府不能不发表一个“最后通牒”式的声明。《声明》提出:“中国政府要求美国政府在从今天起的十五日以内派出大使级代表,恢复会谈。否则,中国政府就不能不认为美国已经决心破裂中美大使级会谈。”②(②1958年7月1日《人民日报》。)

美国不能无视中国政府这个声明,但又不愿认真对待。六月三十日,先由国务院新闻发布官怀特发表谈话。第二天又由杜勒斯亲自出面,就中国政府声明发表谈话。他宣布,如果中国同意改变会谈地点,美国将指派它的驻波兰大使参加会谈。但他又说,美国不会向中国限期指派大使级代表恢复会谈的“最后通牒”低头。③(③转引自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评杜勒斯关于中美大使级会谈的谈话,1958年7月2日。见1958年7月3日《人民日报》。)这种妄自尊大自相矛盾的态度,使美国政府又一次错过了和缓台湾海峡紧张局势的机会。

这时,经过多年准备,大规模炮击金门的条件已经具备。

早在半年以前,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由铁道兵承建的鹰(潭)厦(门)铁路正式通车,极大地提高了福建前线的国防运输能力。与此同时,毛泽东提出空军人闽的问题,十二月十八日,作出批示:“请考虑我空军一九五八年进入福建的问题。”①(①毛泽东对彭德怀转来的副总参谋长陈赓1957年12月9日关于台湾飞机侵入大陆活动情况和加强内地防空作战部署的报告的批语,手稿,1957年12月18日。)一九五八年七月二十四日,中央军委命令组建福州军区空军司令部,由原志愿军空军司令员聂凤智担任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七月下旬,尽管连降暴雨,空军部队仍然顺利完成了人闽转场任务。国民党军得到情报,立即派飞机频繁骚扰,企图趁我空军立足未稳,先发制人。人闽空军果断迎击,在七月二十九日到八月十四日击落击伤美制国民党军飞机九架,取得了福建沿海地区的制空权。

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前线的后勤运输保障和制空权,一直是影响沿海岛屿作战和解放台湾的两大难题。如今得到相当程度的解决,为大规模炮击金门创造了条件。

中国政府要求美国派出大使级代表、恢复会谈的十五天期限到了,却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正式答复。正在这时,七月十五日发生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附近登陆的事件。一九五八年七月十四日伊拉克爆发革命,第二天美国就以此为借口对黎巴嫩进行武装干涉,同时宣布在远东的陆海空军进入戒备状态。美国的行径成为众矢之的,在世界舆论中激起一片反对声。中东事件虽然引起台湾海峡局势进一步紧张,但是这一事件毕竟分散了美国的注意力,降低了它对台湾海峡的反应能力。而蒋介石却想趁火打劫,伺机扩大事态,在七月十七日宣布国民党军处于特别戒备状态。①(①③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七十年》,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第480页。)同时加紧军事演习和空中侦察,摆出反攻大陆的姿态。

毛泽东抓住这个时机,果断地作出炮击金门的决策。

中东事件发生后,毛泽东从七月十五日到十八日连续四个下午召集会议,分析情况,研究对策。在认真分析中东事件和国际动向的基础上,中共中央正式作出炮击金门的决定。

七月十八日晚,毛泽东召集军事部门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对炮击金门作出明确指示。他说:金门炮战,意在击美。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不能仅限于道义上的,还要有实际行动的支援。他说:金门、马祖是中国领土,打金门、马祖,惩罚国民党军,是中国的内政,敌人找不到借口,但对美帝国主义有牵制作用。他设想,以地面炮兵实施主要打击,准备打两三个月;以两个空军师于炮击的同时或者稍后,转场南下,分别进驻汕头、连城。②(②《当代中国丛书.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卷,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3月版,第193页。)当晚,中央军委召开会议,对炮击金门作战作出部署。③(③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七十年》,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第480页。)

七月二十日,毛泽东在游泳池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军准备问题。到会的有政治局委员和军委成员,共四十四人。

经中央军委批准,组成以叶飞为首的福州军区前线指挥所,还分别组成以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为首的空军前线指挥所和以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彭德清为首的舰队前方指挥所。七月十九日,叶飞一行赶到厦门,指挥部署炮击金门的作战行动。

尽管福建连降罕见的暴雨,一部分公路桥梁被冲垮,部队集结遇到极大困难,但是炮击金门的准备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就在炮击金门作战即将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决定推迟发起战役的时间。

七月二十七日上午,他写信给彭德怀、黄克诚,说:“睡不着觉,想了一下。打金门停止若干天似较适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势。”“中东解决,要有时间,我们是有时间的,何必急呢?暂时不打,总有打之一日。彼方如攻漳、汕、福州、杭州,那就最妙了。这个主意,你看如何?找几个同志议一议如何?政治挂帅,反复推敲,极为有益。一鼓作气,往往想得不周,我就往往如此,有时难免失算。你意如何?如彼来攻,等几天,考虑明白,再作攻击。以上种种,是不是算得运筹帷幄之中,制敌千里之外,我战则克,较有把握呢?不打无把握之仗这个原则,必须坚持。如你同意,将此信电告叶飞,过细考虑一下,以其意见见告。”①(①毛泽东给彭德怀、黄克诚的信,手稿,1958年7月27日。)

促使毛泽东推迟炮击金门,有各种因素。其中一个因素,是“长波电台”和“共同核潜艇舰队”的事件。毛泽东和其他中共领导人不能不分出精力,来处理中苏关系中的这一重大事件。

苏联在中国沿海建立“长波电台”和中苏两国建立“共同核潜艇舰队”的要求,是七月二十一日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在中南海游泳池向毛泽东提出的,当即遭到毛泽东的拒绝。毛泽东把这个事件看作是苏联企图控制中国的一个严重步骤。二十二日毛泽东约见尤金,历数苏联对待中国的老子党作风和大国作风。参加这两次谈话的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彭德怀、陈毅等。毛泽东的态度,使赫鲁晓夫感到问题严重,立即动身,秘密来华向毛泽东解释。从七月三十一日到八月三日,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举行了四次会谈,最后以赫鲁晓夫收回要求而告平息。

毛泽东在和赫鲁晓夫会谈期间,只字未提炮击金门的计划。不过,赫鲁晓夫秘密访华,引起美国种种猜测。八月三日《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会谈公报》公布后,外电议论纷纷。美国当局注意到,中苏两国国防部长参加了这次首脑会谈。也注意到《公报》里有这样一段话:“双方就目前国际形势下两国所面临的在亚洲方面和欧洲方面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充分地交换了意见,并且对于反对侵略和维护和平所应采取的措施达成了完全一致的协议。”①(①1958年8月4日《人民日报》。)

美国一直拖到七月二十八日,才将派驻波兰大使参加中美会谈的决定,通过它的驻英使馆正式通知中方代表王炳南。这时,离中国政府声明规定的期限已经过了十二天。八月六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得到确切情报,中共想对沿海岛屿再次发起攻击。他很自然地把这一情况同赫鲁晓夫秘密访华联系在一起。②(②[美]艾森豪威尔《白宫岁月》(下),三联书店1977年7月版,第327、328页)也正在这一天,台湾当局宣布,台澎金马进入紧急备战状态。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一年后,毛泽东同赫鲁晓夫会见的时候,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

那时他们做得不对,不应该把兵舰调来调去。美国人没有多大本领。他们以为我们(指中苏双方。——引者注)在炮打金门问题上达成了协议。其实,那时我们双方并没有谈这个问题。当时所以没有跟你们谈,是因为我们有这种想法,但是还没有最后决定。我们没有想到打炮会引起这么大的风波,只是想打一下,没曾想他们调动这么多的兵舰。你们走了以后,我们在八月中旬才决定打。因为八月二十、二十一号联合国要通过美国扩军的决议,所以,我们八月二十一号没打,二十三号才打。美国人在黎巴嫩总是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生怕别人打他。美国人没有立刻弄清楚我们的目的,以为我们要打台湾,就把他们的军队从地中海、太平洋、西太平洋、日本、菲律宾调来。等到地中海舰队开到新加坡的时候,一看没什么事情啦,就在新加坡停下来啦,引起了印尼的恐慌。我们一骂,他们就退回到菲律宾去了,住了两个礼拜。可以看得出来,美国人这次部署很慌很乱。”①(①毛泽东同赫鲁晓夫谈话纪要,1959年9月30日。)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决定采取“战争边缘”政策,企图用恐吓的办法迫使中国政府改变炮击金门的决心。八月十日,关于伊拉克新政权,杜勒斯发表措词严厉的声明,表示“要不遗余力地促使这一短暂政权的完结”。美国国务院还向驻外使团发出《关于不承认共产党政府的备忘录》,并提出要警惕苏中联盟的危险性。②(②美国《国务院公报》第36期,1958年11月3日,转引自苏格《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6月版,第295页。)八月八日和二十二日,美国国务院两次召开会议,研究台湾海峡局势,作出三项决定:一、增派航空母舰和战斗机,向台湾提供登陆艇、响尾蛇导弹、火炮和军需。这是“”的一手。二、通过杜勒斯复函美国众议院外委会主席摩根,向中国施压。这是“”的一手。三、授权驻台大使对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换文加以“澄清”,如中国大举进攻外岛,可以进行报复,但小型攻击不在其列。③(③转引自林正义《一九五八年台海危机期间美国对华政策》,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6月版,第56—58页。)

然而,外交恐吓也好,“战争边缘”政策也罢,都不可能动摇毛泽东发起炮击金门的决心。

一九五八年八月十七日至三十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期间,作出炮击金门的最后决定。

八月十八日,凌晨一时,毛泽东看了广州军区十三日关于在深圳方向进行演习的部署给中央军委的报告,写批语给彭德怀:“准备打金门,直接对蒋,间接对美。因此不要在广州深圳方面进行演习了,不要去惊动英国人。”还说:“请叫空司注意:台湾方面可能出动大编队空军(例如几十架至百多架)向我反击,夺回金、马制空权。因此,我应迅即准备以大编队击败之。追击不要越过金、马线。”①(①毛泽东给彭德怀的信,手稿,1958年8月18日。)毛泽东已经下了立即发起炮击金门的决心。“直接对蒋,间接对美”八个字,就是这次炮击金门的指导方针。

在此期间,毛泽东还约集有关人员,研究炮击金门的一些问题。当年受命指挥金门炮战的叶飞回忆道:

二十一日下午三点钟,毛主席找我去他的住处,我知道这是要我去接受命令了。一见到主席,我先汇报了炮击的准备情况。彭老总、林彪参加了,少奇、总理没有在,总参作战部部长王尚荣也在。地图是摊在地毯上的。主席听我汇报时,精力非常集中。汇报完了,他别的没有说,突然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你们用这么多的炮打,会不会把美国人打死啊?那个时候,国民党军中的美国顾问一直配备到营一级。我说:那是打得到的。听我这样一说,主席又考虑了十多分钟没有说话。后来又问:能不能避免不打到美国人?我说:避免不了。主席听后,再也不问其他问题,也不给我指示,就宣布休息。这是主席要进一步考虑问题。第二天继续开会。这个时候,主席下决心了,说:那好,照计划打。并要我在北戴河指挥。”②(②访问叶飞谈话记录,1984年7月22日。)

八月二十日下午,毛泽东在北戴河住处召集周恩来、邓小平、林彪、黄克诚、叶飞、萧劲光、陈锡联、王秉璋、王尚荣、陶勇开会,具体部署炮击金门作战。①(①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七十年》,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第481页。《叶飞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11月版,第654页。)毛泽东又决定,暂时不打马祖,集中火力炮击金门。②(②《当代中国丛书?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卷,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3月版,第194页。)

当时调入福建前线参战的陆海空部队,共有四百五十九门大炮、八十多艘舰艇和二百多架飞机。一声令下,各路部队在八月二十一日晚全部进入阵地或指定位置。八月二十三日下午五时三十分,炮击金门作战正式开始。大规模的炮击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发射炮弹近三万发,击毙击伤国民党军中将以下官兵六百余人,两名美军顾问也在炮击中丧生。岛上的大批军用设施被摧毁,通信系统被严重破坏。

第二天,又进行了炮兵和海军的联合打击,重创国民党军“中海”号大型运输舰,击沉由大型坦克登陆舰改装的“台生”号货轮(前一天已被击伤)。

这两次打击,对金门地区形成了严密封锁,金门岛的军需补给只相当于炮击前的百分之五点五。储存在金门地区的军需物资,只能维持三十天。国民党守军情绪低落。

随后几天的炮击,巩固了“万炮轰金门”的战果,基本上实现了对金门的封锁。炮击金门使美国慌了手脚,急忙调太平洋第七舰队主力和第六舰队一部前往台湾海峡。

炮击金门是一种特殊的作战形式。按照毛泽东的最初预想,是要通过炮击来封锁金门,最终迫使蒋介石集团放弃金门,达到收复金门的作战目的。这是充分估计到美国插手阻挠解放台湾的可能性,利用美蒋在协防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问题上的矛盾,不给美国以武力干涉的借口,而采取的一种非常措施。

据吴冷西回忆,在八月二十三日召开的政治局常委会上,毛泽东说:我们的要求是美军从台湾撤退,蒋军从金门、马祖撤退。你不撤我就打。台湾太远打不到,我就打金、马。这肯定会引起国际震动,不仅美国人震动,亚洲人震动,欧洲人也震动。①(①吴冷西《忆毛主席》,新华出版社1995年2月版,第74、76、77页。)

八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在另一次政治局常委会上说:从这几天的反应看,美国人很怕我们不仅要登陆金门、马祖,而且准备解放台湾。其实,我们向金门打了几万发炮弹,是火力侦察。我们不说一定登陆金门,也不说不登陆。我们相机行事,慎之又慎,三思而行。因为登陆金门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重大。问题不在于那里有九万五千蒋军,这个好办,而在于美国政府的态度。美国同国民党订了共同防御条约,防御范围是否包括金门、马祖在内,没有明确规定。美国人是否把这两个包袱也背上,还得观察。打炮的主要目的不是要侦察蒋军的防御,而是侦察美国人的决心,考验美国人的决心。他还说:我们宣传上目前暂不直接联系金门打炮。现在要养精蓄锐,引而不发。②(②吴冷西《忆毛主席》,新华出版社1995年2月版,第74、76、77页。)

在参与指挥的军事领导层里,并不是都明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作战意图。八月二十七日起,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用福建前线指挥所的名义,连续播发了一篇广播稿,敦促防守金门的国民党军官兵放下武器,其中提到“对金门的登陆进攻已经迫在眉睫”,引起外电的关注。九月一日前后,毛泽东从外电报道中得知这一情况,严厉批评这是违反集中统一原则。③(③王焰主编《彭德怀年谱》,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版,第698页。郑文翰等《秘书日记里的彭老总》,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第336、337页。)他责成中央军委起草了《对台湾和沿海蒋占岛屿军事斗争的指示》稿,九月三日经他审阅修改后下发。

这个指示指出:“台湾和沿海蒋占岛屿是目前国际阶级斗争中最严重最复杂的焦点之一。”“解放台湾和沿海蒋占岛屿虽然属于我国内政问题,但实际上已变成一种复杂严重的国际斗争,我们不要把这个斗争简单化,而要把它看作是包括军事、政治、外交、经济、宣传上的错综复杂的斗争。台湾和沿海蒋占岛屿问题的全部、彻底解决,不是短时间的事,而是一种持久的斗争,我们必须有长期的打算”。

指示对包括炮击金门在内的沿海斗争的方针作了四点规定:一、继续炮击封锁金门,但目前不宜进行登陆作战。二、炮击封锁金门的活动,必须有节奏,打打看看,看看打打。三、海军、空军不得进入公海作战。蒋机不轰炸大陆,我也不轰炸金、马;蒋军轰炸大陆,我轰炸金、马,但不轰炸台湾。四、我军不准主动攻击美军。如果美军侵入我领海、领空,我必须坚决打击。

指示还指出:一切重要的行动和宣传(文告、谈话、口号、社论、新闻、广播)都必须遵守集中统一的原则,不得自作主张。

这个指示使炮击金门的斗争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导原则。

继续开展炮击金门的斗争,遇到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对付护航的美国军舰。在指导炮击金门的斗争中,毛泽东亲自掌握着斗争的策略和分寸。

叶飞回忆说:

金门向台湾告急,蒋介石便请求美国军舰护航。这样,事情就搅复杂了。怎么样对付美国人护航呢?美国的军舰左右配置,国民党军的舰只夹在中间,而且间隔只有二海里。毛主席下令,‘只准打蒋舰,不准打美舰。’要我们避开美舰护航,等蒋舰到港口后才能开炮,还要我们每半小时向北京报告一次。这个指示可难执行了,不好掌握。我们又请示一个问题:如果护航的美舰向我们开炮怎么办?毛主席马上答复:‘如果美舰开炮,不准还炮。’我怕是电话里没有传清楚,又重复问了三遍,答复是‘不准还击’。于是,我向各炮群下达主席的命令。这个时候,蒋舰已进至港口卸货,再不打不行了。我马上请示北京,才下令开炮。我们一顿密集的炮击,一下子击沉了一艘蒋舰。我们的炮声一响,美舰不但没有还击,反而掉转头就跑,大出洋相!美舰一跑,蒋舰孤孤单单的,完全暴露在我炮火之下,向台湾告急。台湾方面问:朋友呢?蒋舰说:什么朋友不朋友,早就逃跑了。他们互相指责,骂美国人混蛋。事后我才明白,毛主席这个动作很高明。主席的意图是要摸美国人的底。美国人表面上气势汹汹,究竟敢不敢和我们打?原来美国是只纸老虎,一打起来就跑了。金门炮战,是我们与美国互相摸底的一出戏,一出很紧张很有意思的戏。”①(①访问叶飞谈话记录,1984年7月22日。)

加强沿海斗争,势必涉及划定领海的问题。当时,中国对于自己的领海范围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只承认别国的领海宽度为三海里。还在发起炮击金门之前,周恩来就主持起草了中国政府关于领海宽度的声明稿。八月二十二日,即发起炮击金门的前一天,毛泽东还在北戴河住处召集会议,专门研究领海、领空问题。

这时,美国在台湾海峡摆出了架势,向中国施加军事压力。到九月初,共集结各种类型飞机四百三十多架,舰艇六十余艘。②(②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七十年》,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第481页。)

九月四日,中国政府发表《关于领海的声明》,宣布中国的领海宽度为十二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许可,不得进人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声明重申:“台湾和澎湖地区现在仍然被美国武力侵占,这是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的非法行为。台湾和澎湖等地尚待收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适当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收复这些地区,这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①(①1958年9月5日《人民日报》。)

这个声明是针对美国当局的。向美国当局表明捍卫中国领海领空的严正立场,也包含着试探美国底牌的意思。

美国人沉不住气了。就在中国发表声明的当天,杜勒斯发表语调强硬的声明,终于亮出了底牌。这个声明一方面重申“美国负有条约义务来帮助保卫台湾(福摩萨)不受武装进攻,国会的联合决议授权总统使用美国的武装部队来确保和保护像金门和马祖等有关阵地”,给蒋介石吃了一颗定心丸;另一方面,又向中国政府发出了和谈的信号,暗示美国并没有放弃通过中美大使级会谈解决台湾问题的希望。②(②1958年9月7日《人民日报》。)

九月五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五次会议上讲话,着重分析炮击金门以来的国际形势。在讲话里,他提出了著名的“绞索政策”,说:“美国现在在我们这里来了个‘大包干’制度,索性把金门、马祖,还有些什么大担岛、二担岛、东碇岛一切包过去,我看它就舒服了。它上了我们的绞索,美国的颈吊在我们中国的铁的绞索上面。台湾也是个绞索,不过要隔得远一点。它要把金门这一套包括进去,那它的头更接近我们。我们哪一天踢它一脚,它走不掉,因为它被一根索子绞住了。

毛泽东说:“我们并不要登那个什么金门、马祖。你登它干什么?它的工事相当坚固。就是吓它一下。但是,金门、马祖并不是一定不打,一有机会,我们就机钻上去,相机而行。

谈到前一天发表的《关于领海的声明》,他说:“这个文件是相当复杂的。那里头要想一想才想到这个道理的。为了这个文件,准备了好几个月,去年就起草了,这回又准备了一个多月。总要有法有天吧。不然,搞得无法无天就不好办事。”谈到对美斗争的问题,他提出了几个判断,都是通过最近几年的观察得出来的。第一条,美国人和我们都怕打仗,但是谁怕得更多一点呢?是杜勒斯怕我们怕得多一点。这里有一个力量的问题,人心的问题。人心就是力量。共产主义、民族主义、帝国主义,这三个主义里有两个主义比较接近,就是共产主义和民族主义。第二条,美国等国结成北大西洋公约、巴格达条约、马尼拉条约等军事团体,是向社会主义进攻,还是向民族主义进攻?现在我看是向民族主义进攻。社会主义这个“骨头”啃不动,它就啃那个比较好啃的地方。第三条,紧张局势是不是对我们有害?对西方和我们都有利有害,但是比较起来,对我们的利要多一点。现在当然没有战争,但是这种在武装对立的情况下的紧张局势,也是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并且使落后阶层想一想问题。

最后,毛泽东提出要准备作战的问题。他说:世界上的事情还是要搞一个保险系数,所以要准备作战。第一,我们不要打,而且反对打。但是,世界上的事情,你不想到那个极点,你就睡不着觉。它一定要打,是它先打,打原子弹。既然是怕也打,不怕也打,二者选哪一个呢?我看,还是横了一条心,要打就打,打了再建设。①(①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记录,1958年9月5日。)

当时,杜勒斯一再散布所谓“战争边缘”政策。毛泽东的讲话,起到了鼓舞斗志、稳定人心的作用。

九月六日,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五次会议继续举行。在这次会上,讨论并通过了周恩来总理针对四日杜勒斯声明发表的《关于台湾海峡地区局势的声明》。周恩来作了说明。他一边说,毛泽东一边插话。

周恩来:“我看不要多讲,就是把这个念一念,全部的立场、方针、政策、策略都在上头了。前天晚上不是发表了一个领海声明吗?也是抢先一步。这是主席昨天说的,我们的行动是调动世界上一切方面的力量,各方面都表示了态度。

毛泽东:“公开支持它的,只有一个南朝鲜李承晚。

周恩来:“连菲律宾都是有条件的,要打它那个军事基地,它才参加。我们怎么能打它那个军事基地呀!

毛泽东:“连菲律宾都不参加,除非我们打了它,它才参加。

周恩来:“英国也是很担心,表示沿海岛屿是属于中国的。日本这回态度也不同一点,藤山说这个沿海岛屿是中国的内政,他一直把台湾看作是中国内政,希望一个中国。所以美国很孤立。我们是后发制人,毛主席的方针,后发制人总是有利的。

毛泽东:“打炮是先发,说话是后发。

接着,周恩来对杜勒斯的底牌作了分析。他说:“打炮就是试验他,这回试验出来了,杜勒斯这张牌出来了。杜勒斯这张牌有四点可以说一下。第一,他还是艾森豪威尔从前那个声明,没有前进一步,强调而已。就是说沿海岛屿到底与台湾有没有关系,现在关系更增加了。是不是马上要行动,他还没有说,还没有判断。所以,杜勒斯发表声明后,美国国务院马上接着说,他自己也在参议院里说,这个方针并没有改变。证明他还是原来的立场,没有改变,不过强调而已。第二,他就想试一试,如果蒋介石不行,他就顺着溜来,就是保护运输,到公海边上。然后蒋介石自己拿小船运上去,自己防守。他相信还可以守,还是要靠蒋介石自己守。第三,他表示,如果我们正式登陆,他难免要采取行动。但是他这个话说得没有劲儿。他说他真诚地希望中共大概也不是这样想。这不是话松了吗?第四,他表示还要谈判。这个是他漏了底的。我们不是限期他答复吗?他晚了十二天,为了面子,结果还是答复了。说他派出驻华沙的大使跟我们的王炳南见面,或者跟他继续会谈。这封信我们还没有答复他,我们压了一压,他这回漏出来了。他这个牌四点都漏出来了。所以,我们炮轰金门,把杜勒斯、艾森豪威尔的牌就亮了底,然后我们再将这张牌打出去。我们就可以动员世界舆论和全国人民。

毛泽东也讲了话。他首先分析了当前台湾海峡斗争的形势:

至少美国是被动的。它仓促调兵,有一个航空母舰,是从菲律宾调来的,还没有到,有些是从夏威夷调来的,有些是从日本调来的。它真诚地希望我们不去登金门,它是被那个索子把它套住了,使它难办。台湾是一根大索子把它套住,金门、马祖也算一个索子。我们这个蒋委员长,就是有那么多兵,他搞三分之一的兵力十一万人在两个岛上,其中九万五千人在金门岛,一万五千人在马祖岛。而金门岛三面在我们炮火包围中。金门距我们只有三公里。金门岛把厦门变成一个死港,马祖岛就把我们福州的闽江海口塞住了。这个东西得整它一下。我们整金门,我们是整家法,这是我们国内的事。(笑声)当然,整台湾也是整家法了,不过那个地方有你美国兵,我还是暂时不去,你过去谈判又那么冷淡,中断了好几个月。现在你想谈,那好,可以谈。你不打它就不想谈,要把这个绞索捏紧一下,它感觉到痛了,它说,好好好,我们来谈吧。你不捏它就不谈。他说他们已经决定了,要撤退金门、马祖,但是他又不撤。你不撤我就打,你一撤那我就可以不打了,你全部撤走我可以一炮不打。这对蒋介石也是一个难事,他怕一撤,影响人心士气,又丧失了这两块土地,他的土地也就不大了。(笑声)听说美国人也劝过他撤,不晓得是真的是假的。你现在不撤,我们反正老是打,我可以隔几个星期或者隔几天打那么一次,或者隔个把两个月打一次,一打就是几万发炮弹,或者每天打点零炮,打个什么一百发两百发炮弹。他要拿沿海岛屿交换台湾,我们是原则上不能交换台湾。你这个沿海岛屿交我们,台湾就成为独立国。这个东西总不可以吧?!在座诸公,可不可以?原则上总不行吧。至于解放,哪一年解放,我们又没有定期,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常委会都没有作决议,一定要在哪一年哪一月解放。但是原则上台湾一定要解放。”谈到周恩来总理《关于台湾海峡地区局势的声明》,毛泽东说:“这是经过斟酌了的,有些观点是一路过来的,几年以来我们就是这样的观点。现在好处就是我们这一打,打出美国想谈了,它敞开了这张门了。看样子它现在不谈,也是不得下地,它每天紧张,它不晓得我们要怎么样干。那好,就谈吧。跟美国的事,就大局上说.还是谈判解决,还是和平解决,我们都是爱好和平的人嘛。它前天那个东西,①(①指杜勒斯1958年9月4日发表的声明。)前面很硬,后面就软了,(笑声)就是雷声大,雨点小。”②(②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记录,1958年9月6日。)

周恩来《关于台湾海峡地区局势的声明》于当天发表,重申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并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申明中国人民解放自己的领土台湾和澎湖列岛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中国人民尤其不能容忍在自己的大陆内海中存在着像金门、马祖这些沿海岛屿的直接威胁。美国的任何战争挑衅都绝对吓不倒中国人民,相反地,只会激起六万万人民更大的愤怒和更坚强的同美国侵略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第二,鉴于美国政府表示愿意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中美两国在中国台湾地区的争端,中国政府准备恢复两国大使级会谈。但是美国在中国台湾地区所造成的战争危险并未因此减轻。

第三,中国和美国在台湾海峡地区的国际争端和中国人民解放自己领土的内政问题,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件事。中国人民完全有权采取一切适当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解放自己的领土,不容许任何外国干涉。如果美国政府悍然不顾中国人民的再三警告和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继续对中国进行侵略和干涉,把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的头上,美国政府必须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①(①1958年9月7日《人民日报》。)

第二天,北京举行百万人游行,各民主党派负责人纷纷发表谈话,支持周恩来总理的声明。

苏联也出面表态了。九月七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致信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呼吁美国政府要慎重行事,否则会带来不可收拾的后果。并且强调:中国有着忠实的朋友,这些朋友在中国遭到侵略时会随时援助它。

此前,九月五日晚,赫鲁晓夫让苏联驻华临时代办苏达利柯夫面见周恩来,周恩来向他表示:中国炮击金门、马祖,如果打出乱子,中国自己承担后果,不会拖苏联下水。这使赫鲁晓夫放了心。

九月六日,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受赫鲁晓夫委派来到北京,先后同周恩来、毛泽东会谈,进一步了解中国炮击金门的真实意图。毛泽东会见葛罗米柯时,葛罗米柯表示:苏共中央完全赞同周总理昨晚向苏达利柯夫谈到的中国方面的立场、策略和做法;同时赫鲁晓夫也准备给艾森豪威尔写信,对美国和英国政府所执行的政策提出警告。他还通报了赫鲁晓夫致艾森豪威尔信的主要内容。葛罗米柯对毛泽东说:周恩来的声明“是一个十分及时和很好的声明。我相信,周恩来总理的声明和赫鲁晓夫同志致艾森豪威尔的信,都会起到十分重要和应有的效果”。①(①毛泽东同葛罗米柯谈话记录,1958年9月6日。)

毛泽东对赫鲁晓夫致艾森豪威尔的信比较满意。九月七日清早,给周恩来写了一个批语,要他本日上午约五六个人,对赫鲁晓夫致艾森豪威尔的信稿认真研究一次。“如可能的话,写出一个意见书交葛外长带去。肯定正确部分占百分之九十,可商量部分只占少数。”并提出:“赫文中应对中美新声明有所评论。”②(②毛泽东给周恩来的信,手稿,1958年9月7日。)

美国当局也看到,继续扩大事态很有可能引火烧身,连忙对周恩来总理的声明做出回应。

九月八日,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五次会议继续举行。毛泽东在会上再次讲话。

他说:“我们前天发表了声明,美国跳起来欢迎。他们是四号声明,我们是六号声明。(周恩来插话:他回答也是六号。)它六号是第二个,是回答我们的。跳起来欢迎,可见如获至宝,就是说可以不打了。在黎巴嫩,它是带着紧张的心情登陆的,生怕苏联闯祸。七月十四号到十八号,十五个吊桶打水。十九号一块石头落地,大为欢迎。因为苏联十九号发表最高会议要开会。我们呢?八月二十三号打炮,它忍不住了,就在第十三天把底牌打出来了。到九月六号,我们把底牌打出去,中间隔了一天。华盛顿那些人老奸巨猾,一看就跳起来了。艾森豪威尔马上回华盛顿,开了个‘五三’会议,实际上是最高国务会议,他叫做国防安全委员会会议,发表一个声明,立即恢复谈判(我们叫准备恢复谈判)。你看他之急。

讲到这里,毛泽东突然停下来问:“今天我们总是要打几万发炮弹吧?’’周恩来答:“三万发,二十分钟就解决了。”毛:“二十分钟打三万发炮弹。什么时候打?”周:“十二点。”毛看了一下表,说:“现在是十一点半,快到了。

原来,毛泽东曾提议,从九月四日起暂停炮击三天,以观各方动态。美国却趁机恢复为国民党军护航。因此,中央军委决定九月八日对金门再次实行大规模炮击。

毛泽东接着说:“美国人不整是不行的。但是所谓‘整’,请同志们放心,双方都是谨慎小心的。我们已经公布了十二海里,你到了七海里我都不打。我专打国民党军,我就不打你那个美国军舰,七打八打,你也得跑。

毛泽东提议把“绞索政策”发表一下。他说:“讲清楚这个问题,对人民有益处,对世界各国也有益处,对美国人也有益处。我说过,美国军队在黎巴嫩、约旦,早一点退好,还是迟一点退好呢?它把军队退了,一身干净,又是好人了。它不退,还不是侵略者?众矢之的。金门、马祖这十一万人,你不退,我就有文章可做。今天打一炮,明天打一炮,有时打几万发,总是使得你不安宁就是了。”①(①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记录,1958年9月8日。)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人民日报》于九月九日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论目前形势,美国侵略者把绞索套在自己脖子E”为题,摘要发表了毛泽东的讲话。

对于炮击金门会不会引发中美战争,毛泽东有清醒的估计。九月十日,他收到胡志明八日来电,电报说:鉴于台湾情况之紧张,美帝态度之顽固,请您告诉我们:(甲)可能不可能发生美华战争?(乙)我们越南应该有什么准备?毛泽东回复说:“九月八日来信收到,谢谢你。我认为:(甲)美国人怕打仗,就目前说,很少可能大打起来;(乙)贵国似可以照常工作。”①(①毛泽东复胡志明电,手稿,1958年9月10日。)

前一段的斗争,已初见成效。通过炮击金门、封锁台湾海峡,显示了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决心,迫使美国政府亮出了“底牌”,并准备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方面准备采取缓和的政策。九月八日、九日两天,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召集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张闻天、黄克诚、王炳南、乔冠华等人,商谈中国政府关于缓和台湾海峡地区紧张局势的方案。随后,毛泽东把台湾海峡的斗争委托周恩来等人处理,九月十日离开北京,前往湖北、安徽、南京、杭州、上海等地视察。

这时,美蒋在防御外岛问题上的矛盾已开始显露出来,美国人也已经看出蒋介石的意图。九月七日,美国军舰为国民党海军护航,在金门料罗湾港口附近,国民党海军舰只遇到人民解放军猛烈炮击时,美舰掉头就走,撤离了金门海域。十一日,美国国防部长麦克尔罗伊告诉艾森豪威尔,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国民党军应当撤出金门、马祖,或者作为前哨,仅部署少量人员。他认为,“蒋希望促成美国与中国之间的战争作为中国国民党进攻大陆的序幕”。②(②[美]艾森豪威尔《白宫岁月》(下),三联书店1977年7月版,第336页。)

九月十五日,中断了九个月的中美大使级会谈重新恢复。斗争从福建前线转移到了谈判桌前。会谈地点由日内瓦改为波兰首都华沙。中方的代表没有变,仍然是驻波兰大使王炳南,美方的代表换为驻波兰大使雅各布?比姆。

毛泽东对中美重开谈判十分重视,外出视察前在九月八日、九日的会议上,曾听取过王炳南关于前一段会谈的情况汇报。在王炳南返回华沙前,还专门接见了他。据王炳南回忆:“在返回华沙前,毛主席特意接见了我,指出了在会谈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他说,在同美国人的会谈中,你要多用一种劝说的方法,譬如说,你们美国是一个大国,我们中国也不小,你们何必为了仅仅不到一千万人口的台湾岛屿与六亿中国人民为敌呢?你们现在的做法究竟对美国有什么好处呢?他还说,在会谈中要多用脑子,谦虚谨慎,说话时不要对美国人使用像板门店谈判那样过分刺激的语言,不要伤害美国民族的感情。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都是伟大的民族,应该和好。他还向在座的同志指示,在我返回华沙时由新华社发一条消息,就说王炳南回国述职完毕。”①(①王炳南《中美会谈九年回顾》,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3月版,第72、73页。)在会谈第一次的会议上,美方代表没有提出方案。王炳南提出中方的方案,建议双方共同发表声明,保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中美之间在台湾和远东其他地区的争端,并就以下五点达成协议:

第一,中国政府声明,台湾和澎湖列岛是中国的领土,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是中国大陆的内海岛屿。中国政府有权采取一些适当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解放中国的这些领土,这是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

第二,美国政府保证从台湾、澎湖列岛和台湾海峡撤出它的一切武装力量。

第三,中国政府声明,直接威胁厦门、福州两海口的,为国民党军队所占据的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必须收复。如果国民党军队愿意主动从这些岛屿撤走,中国政府将不予追击。

第四,中国政府声明,在收复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以后,将争取用和平方法解放台湾和澎湖列岛,并且在一定的时期内避免使用武力实现台湾和澎湖列岛的解放。

第五,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一致认为,在台湾海峡公海和公海上空的航行和飞行的自由和安全,必须受到保证。①(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2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9月版,第441页。)

按照毛泽东原先的设想,中方的这个方案,应当是一个争取主动并使美国陷入被动的方案。九月十三日他在武昌写信给周恩来、黄克诚,嘱咐说:“华沙谈判,三四天或者一周以内,实行侦察战,不要和盘托出。彼方亦似不会和盘托出,先要对我们进行侦察。”②(②毛泽东给周恩来、黄克诚的信,手稿,1958年9月13日。)

然而,中方代表过早地提出自己的方案,给美方代表产生一个错觉,误以为中国政府急于解放金门、马祖,便想趁机抬高要价,态度再次强硬起来。

中方方案提出三天以后,.九月十八日,美方正式提出一个“停火”方案,要中国“放弃对金门和马祖群岛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同一天,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联合国大会发言,也提出要尽快“停火”。美国还动员北欧国家和印度等国,向联合国提出所谓“停火”方案。

谈判再一次陷入僵局。

九月十八日,毛泽东在安徽合肥得知这一消息,立即写信给周恩来,对谈判的指导提出建议。

周恩来收到毛泽东来信,立刻召集陈云、彭真、张闻天、黄克诚、廖承志、章汉夫、乔冠华开会研究,于当天夜间致信毛泽东:“我方方案提得过早,给了对方一个错觉,以为我们急于求成,因而杜勒斯今日在联大讲话便强调停火,但也提到了消除挑衅行为。同时,彼此都露了底,美国知道我们目前不会扩大战事到台湾,我们知道美国不愿卷入金马战争。蒋介石希望金门战争扩大,拖美国下水;美国想压我们停火,摆脱它的被动地位。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认为,针对美国的停火要求,我们应该从各方面扩大要求美军停止挑衅和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退的活动。”周恩来提出了五条具体措施:一、准备一个驳斥杜勒斯联大演说的外长声明;二、声明发表后,动员各地报纸、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广泛响应;三、将我们的斗争策略分告苏联代办和刘晓转告赫鲁晓夫和葛罗米柯,以便苏联和兄弟国家配合我们行动;四、以我名义致电西哈努克,感谢他支持我们,向他解释美国所谓的停火的阴谋,说明我国收复沿海岛屿的决心和解放台湾的神圣权利,这些不容美国干涉;五、将上述同样内容以外交备忘录形式递交社会主义国家、亚非和北欧国家政府,唤起它们注意。①(①周恩来给毛泽东的信,手稿,1958年9月18日。)

毛泽东九月十九日凌晨收到周恩来的来信(同样是用电话传的)。晨四时,即复信周恩来:“十八日夜来信收到,极好,有了主动了,读完后很高兴,即照办。你来信及我这封复信,请即转发王炳南、叶飞二同志,使他们明白我们这种新方针,新策略,是主动的、攻势的和有理的。高屋建瓴,势如破竹,是我们外交斗争的必须形态。”②(②《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353页。)

九月二十日,中国外交部长陈毅发表声明,驳斥杜勒斯在联大的发言,指出:中国在金门、马祖并未同美国打仗,根本谈不上“停火”。中国惩罚金门、马祖蒋介石军队,属于中国内政,外人不能干涉。解决台湾海峡紧张局势的关键是美国撤军。与此同时,中国还积极做一些国家的工作,劝这些国家不要上美国“停火”建议的当。福建前线部队再次猛烈炮击金门、马祖,加大了对国民党的军事压力。

九月二十二日,周恩来致信毛泽东,对金门作战方针提出建议,特别重申了“打而不登,断而不死”。毛泽东当天回复:“你九月二十二日三时对金门作战方针问题上的批语是很对的,即照此办理,使我们完全立于不败之地,完全立于主动地位。”①(①毛泽东复周恩来电,手稿,1958年9月22日。)

美国人见中国政府态度十分强硬,便又想主动摆脱僵局。九月三十日,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如果在台湾地区“有了可靠的停火”,在金门、马祖保持大量部队就是“愚蠢的”,“不明智的”,“也是不慎重的”。他还说,美国“没有保卫沿海岛屿的任何法律义务”。十月一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也说:“我认为所有这些军队驻在那里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这些迹象表明,美国开始总结前一段的教训,调整对台政策,企图在中国沿海岛屿地区从“战争边缘”政策转变为“脱身”政策。

毛泽东敏锐地看出这个变化。他在十月二日会见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蒙古、苏联、波兰六国代表团时说:“杜勒斯现在很不好办,他搞得很被动。人们责问他,为什么管到金门去呢?……全世界除了杜勒斯,都说金门是中国的岛屿,金门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所以他现在搞得很不好办事啦!我们还要继续使他难办,使他继续处于困难地位。不要轻易饶他!不要轻易让他溜掉!在这个地方大概他一时也相当难溜。”②(②《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356页。)不要轻易让他溜掉!”这是针对美国当局的“脱身”政策而作出的一个重要决断。

但是毛泽东并没有立即做出最后的决定,他又考虑了两三天。他还需要冷静地观察一下美国特别是蒋介石方面的反应。

十月五日早上八时,毛泽东给彭德怀和黄克诚写了一封信,要求福建前线部队暂停炮击,观察两天再说。他写道:“不管有无美机美舰护航,十月六、七两日,我军一炮不发;敌方向我炮击,我也一炮不还。偃旗息鼓,观察两天,再作道理。空军必须防卫,但不出海。还有一事:两天中,不要发表公开声明,因为情况如何,尚待看清。”①(①毛泽东给彭德怀、黄克诚的信,手稿,1958年10月5日。)六日凌晨二时,毛泽东又给彭德怀、黄克诚等写了一封信,说:“昨天我说不发声明,看两天再说。随后想了一下,还是先作声明为好,所以有告台湾同胞书。此件即将发出,请福建前线广播电台多播几次,为盼!”②(②毛泽东给彭德怀、黄克诚的信,手稿,1958年10月6日。)这里提到的告台湾同胞书,就是毛泽东起草的国防部长彭德怀《告台湾同胞书》。

从“偃旗息鼓”到“先作声明”,发生这样一个变化,说明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反复考量,最后下定不让美国从金门、马祖脱身的决心。同时,告诫台湾当局不要跟美国人跑到底,不要相信美国人不会抛弃他们。

国防部长彭德怀《告台湾同胞书》,是毛泽东在十月六日凌晨一时写完的,发表在当天的《人民日报》上,并通过福建前线广播电台向外广播。

《告台湾同胞书》一开头就是:“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接着,指出国共双方在一个中国问题上的共识:“台、澎、金、马是中国领土,这一点你们是同意的,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确实不是美国人的领土。台、澎、金、马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另一个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也是你们同意的,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美国人总有一天肯定要抛弃你们的。你们不信吗?历史巨人会要出来作证明的。杜勒斯九月三十日的谈话,端倪已见。站在你们的地位,能不寒心?归根结底,美帝国主义是我们的共同敌人。

《告台湾同胞书》驳斥了杜勒斯的所谓“停火”建议,再次重申早日和平解决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倡议,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之间并无战争,无所谓停火。无火而谈停火,岂非笑话?台湾的朋友们,我们之间是有战火的,应当停止,并予熄灭。这就需要谈判。”“你们与我们之间的战争,三十年了,尚未结束,这是不好的。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这一点,周恩来总理在几年前已经告诉你们了。这是中国内部贵我两方有关的问题,不是中美两国有关的问题。

《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从十月六日起,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如有护航,不在此例。”①(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420、421页。)

在从金门、马祖撤军的问题上,美蒋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就在杜勒斯发表谈话的第三天,十月二日,蒋介石在对美联社记者的谈话中急忙宣布:杜勒斯的讲话只是“美国单方面的声明”,国民党当局“没有任何义务来遵守它”。毛泽东决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有利于进一步加深美蒋之间的矛盾。

根据中共中央的分析,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手里有三张牌。一张是保卫金马,另一张是搞“两个中国”,第三张是冻结台湾海峡。经过前一段的斗争,美国人收回了第二张牌。对第二张牌,中国政府坚决反对,蒋介石也不接受。至于第三张牌,由于蒋介石的强烈不满,美国人还不会马上打出来。中央原先的方针是准备分两步走:先收复包括金门、马祖在内的沿海岛屿,再争取解放台湾。现根据目前的局势变化,决定还是把蒋介石继续留在金门、马祖沿海岛屿上,暂时不收回,今后争取一下子收回这些沿海岛屿、澎湖列岛和台湾。①(①见周恩来同安东诺夫谈话记录,1958年10月5日。)

从“两步走”改变为“一揽子”解决,这是对台湾海峡关系产生长远影响的重大决策。

后来,毛泽东在回顾炮打金门这段历史时,对于这个重大决策是怎样改变的和为什么要改变,作了很详细很生动的说明:

金门打炮每一个环节都是我跟总理搞的,如何打法等等。那么一个严重的局面,美国十二艘航空母舰来了六艘,第七舰队是他最大的舰队,搞边缘政策,护航。这个地方是美国军舰,这个地方是国民党军舰(主席讲这两句话时,摆两个茶杯作比。——记录者注)相隔这么一点。他这里铺起美国国旗也不动,他也不打我们,我们也不打他,我们专打国民党。这个事情不能粗枝大叶,要很准确,很有纪律,后头转到双日不打单日打,以后又搞什么告台湾同胞书这套东西。每天全世界的一切舆论,一切消息,你都要看完,每天两大本(指新华社编的内部资料《参考资料》。——引者注),你才了解情况,才知道动向,不然怎么决策?开头我们不是在这里报告了吗?那个时候,我们跟张文白,还有许多朋友,都是一致的,要把金门、马祖搞回来。后头一到武昌,我不是跟你(指张治中。——记录者注)一道吗?形势不对了,金门、马祖还是留给蒋委员长比较好,金、马、台、澎都给他。因为美国就是以金、马换台、澎这么一个方针,如果我们只搞回金、马来,恰好我们变成执行杜勒斯的路线了。所以,十月间回到北京的时候就改变了,金、马、台、澎是一起的,现在统统归蒋介石管,将来要解放一起解放,中国之大,何必急于搞金、马?这样,我们就不会变成杜勒斯的部下了,不然他就是我们的领导者,就是以金、马换台、澎,蒋介石不做总统。蒋介石不做总统,这个我们也不赞成的。美国人压迫他,不要他做总统,要陈诚做,讲好了的.蒋介石答应了的,陈诚也答应了的。后头我们这个消息使他知道了,他就有劲了,共产党支持嘛,(笑声)他现在决定做总统了,是蒋介石做总统比较好,还是别人做比较好?在目前看,还是蒋介石比较好。他这个人是亲美派,但是亲美亲到要把他那点东西搞垮,他就不赞成。”①(①毛泽东在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记录,1959年9月15日。)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一个星期过去了。十月十三日,毛泽东又起草了一项命令,金门炮击,再停两个星期。这个命令是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发给福建前线部队的,公开登载在当天的《人民日报》上。

命令说:“金门炮击,从本日起,再停两星期,借以观察敌方动态,并使金门军民同胞得到充分补给,包括粮食和军事装备在内,以利他们固守。

本来双方正处在敌对状态,我方却要停止炮击,专门让对方补充粮食和弹药,这种打法,在古今中外的战史上极为罕见。然而,这正是这场金门炮战的特殊之处。毛泽东把它叫作“基本上还是文打”。

命令解释说:“兵不厌诈,这不是诈。这是为了对付美国人的。这是民族大义,必须把中美界限分得清清楚楚。我们这样做,就全局说来,无损于己,有益于人。有益于什么人呢?有益于台、澎、金、马一千万中国人,有益于全民族六亿五千万人,就是不利于美国人。

命令重申:“呆在台湾和台湾海峡的美国人,必须滚回去。他们赖在这里是没有理由的,不走是不行的。”“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我们六亿五千万人民的神圣任务。这是中国内政,外人无权过问,联合国也无权过问。

命令重申不准美国军舰护航的原则:“金门海域,美国人不得护航。如有护航,立即开炮。”①(①1958年1O月13日《人民日报》。)这一条底线,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国政府决不容忍任何外国干涉中国内政的坚强决心。

毛泽东同时还起草了一个《再告台湾同胞书》,后来没有发表。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在当时的重要思想。他写道:“自从美帝国主义占据台湾以来,形势已经改变了。美帝国主义成了我们的共同敌人。国民党已经不是我们的主要敌人。我们和你们还是敌对的,但这种敌对,较之民族矛盾,已经降到第二位。几年前,周恩来总理即向你们建议谈和,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和谈胜利妥洽成功,则我们两党又可以化敌为友。我们建议: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全体军民同胞团结起来,采取坚定而又灵活的政策,减少你们内部的磨擦,一致对付民族敌人。”②(②毛泽东起草的《再告台湾同胞书》,手稿,1958年10月13日。)

同一天(十月十三日),毛泽东会见了定居香港的新加坡《南洋商报》撰稿人曹聚仁。作陪的有周恩来、李济深、张治中、程潜、章士钊。

毛泽东告诉他:“只要蒋氏父子能抵制美国,我们可以同他合作。我们赞成蒋介石保住金、马的方针,如蒋撤退金、马,大势已去,人心动摇,很可能垮。只要不同美国搞在一起,台、澎、金、马都可由蒋管,可管多少年,但要让通航,不要来大陆搞特务活动。台、澎、金、马要整个回来”。毛泽东说:“我们的方针是孤立美国。他只有走路一条,不走只有被动。要告诉台湾,我们在华沙根本不谈台湾问题,只谈要美国人走路。蒋不要怕我们同美国人一起整他。”“他们同美国的连理枝解散,同大陆连起来,枝连起来,根还是你的,可以活下去,可以搞你的一套。”章士钊插话说:“这样,美援会断绝。”毛泽东说:“我们全部供应。他的军队可以保存,我不压迫他裁兵,不要他简政,让他搞三民主义,反共在他那里反,但不要派飞机、派特务来捣乱。他不来白色特务,我也不去红色特务。”曹聚仁问:“台湾有人问生活方式怎样?”毛泽东说:“照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①(①毛泽东同曹聚仁谈话纪要,1958年10月13日。)

毛泽东这次谈话,是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基本方针的重要补充。后来被周恩来概括成为“一纲四目”,于一九六三年初通过张治中致陈诚的信转达给台湾当局。“一纲”是:“只要台湾归回祖国,其他一切问题悉尊重总裁(指蒋介石。——引者注)与兄意见妥善处理”。“四目”包括:“台湾归回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由总裁与兄全权处理;所有军政及建设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台湾之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总裁与兄意见协商决定,然后进行;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②(②见张治中给陈诚的信,1963年1月4日。)

停止炮击以后,十月十九日夜,美国军舰又恢复了金门海域的护航行动。这是对中国主权的挑衅。十月二十日中午,周恩来给毛泽东送来一个书面报告。报告说:“警告美国在金门海域护航的新闻已于今日十二时半起广播,连续二次,中外文相同。”“厦门前线,一切准备好了,已分别以电话和文字命令下达,由克诚签发,并告以炮击只限于金门各岛的工事、阵地和滩头船只,不打民村、兵房和指挥机关,更不要误击美国船只,我空海军均不出动。国防部命令拟三时广播,以口头广播读完后,立即开炮,中外文语同时广播。”①(①周恩来给毛泽东的报告,手稿,1958年10月20日。)毛泽东当即批复:“照办。”“口头广播后,隔一小时,或半小时,开始炮击,较为适宜。”②(②毛泽东对周恩来报告的批语,手稿,1958年10月20日。)

下午三时,发布了国防部长彭德怀为恢复炮击给福建前线部队的命令。四时,人民解放军再次给金门国民党守军以惩罚性炮击。

这次恢复炮击,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十月二十一日,英国《曼彻斯特卫报》发表评论说,“中国共产党恢复炮击金门的明显原因是要向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表明,只要他们喜欢这样做,他们就能够这样做。”二十二日,《苏格兰人报》发表社论,认为:中国人重新恢复炮轰金门一事表明“他们大概会停停打打。对他们来说,把金门作为一个使蒋和美国人发生纠纷和使台湾问题一直搞得火热的手段,要比金门落人他们手中更为有价值”。③(③1958年10月24日《参考消息》。)

十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杜勒斯到台湾访问,同蒋介石多次举行会谈。这次访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在世界面前进一步暴露了美蒋的矛盾。他们在会谈结束后发表的公报中也承认:“这次磋商是安排在中国共产党人宣布他们要对金门实行停火的两个星期中举行的。本来希望,在这种情况之下,本来可以主要考虑那些原可有助于稳定一种实际的非战局面的措施。但是,在磋商的前夕,中国共产党人违反了他们的宣言,恢复了对金门的炮击。鉴于这些事态发展,这些磋商当然着重讨论了局势的军事方面。”杜蒋会谈公报宣称:“在目前情况下,金门连同马祖的防务,是同台湾和澎湖的防务密切相关的。”美国的脱身计划就此破产。

十月二十一日下午,毛泽东在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这次杜勒斯跑到台湾去,是要蒋介石从金、马撤兵,以换取我承诺不解放台湾,让美国把台湾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蒋介石不答应,反而要美国承担“共同防御”金、马的义务。两人吵了起来,结果各说各的,不欢而散。

他还说:美蒋关系存在着矛盾。美国人力图把蒋介石的“中华民国”变成附庸国甚至托管地,蒋介石拼死也要保持自己的半独立性,这就发生矛盾。我们不登陆金门,但又不答应美国人的所谓“停火”,这更可以使美蒋吵起架来。①(①吴冷西《忆毛主席》,新华出版社1995年2月版,第88、89页。)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作出了隔日炮击的决定。

十月二十五日,毛泽东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又起草了一个《再告台湾同胞书》,公开发表。

《再告台湾同胞书》着重揭露美国政府搞“两个中国”的企图,指出:“中国人的事只能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解决。一时难于解决,可以从长商议。美国的政治掮客杜勒斯,爱管闲事,想从国共两党的历史纠纷这件事情中间插进一只手来,命令中国人做这样,做那样,损害中国人的利益,适合美国人的利益。就是说,第一步,孤立台湾;第二步,托管台湾。如不遂意,最毒辣的手段,都可以拿出来。”“同胞们,我劝你们当心一点儿。我劝你们不要过于依人篱下,让人家把一切权柄都拿了去。

《再告台湾同胞书》重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我们是一致的。美国人强迫制造两个中国的伎俩,全中国人民,包括你们和海外侨胞在内,是绝对不容许其实现的。

《再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对四种军事目标实行隔日炮击的做法:“我已命令福建前线,逢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料罗湾的码头、海滩和船只,使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大小岛屿上的军民同胞都得到充分的供应,包括粮食、蔬菜、食油、燃料和军事装备在内,以利你们长期固守。”“打打停停,半打半停,不是诡计,而是当前具体情况下的正常产物。不打飞机场、码头、海滩、船只,仍以不引进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如有护航,不在此例。”①(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427、428页。)

总之,隔日炮击的用意,在于击破美国搞“两个中国”的阴谋。这样,逢单日炮击就有了双重意义:一方面,它使金门继续成为美国的绞索;另一方面,使蒋介石有充分理由拒绝从金门、马祖等外岛撤军,以利于反对美国搞“两个中国”的阴谋。

炮击金门,是毛泽东纯熟地运用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外交斗争和舆论宣传攻势,并将它们交融于一体的一次重大行动,尽管炮击金门未能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问题,但对于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嚣张气焰,特别是对于美国搞“两个中国”的企图,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这场斗争中,毛泽东适时地改变和调整部署,灵活运用策略方针,迫使美国不能不继续保持中美大使级会谈这一外交对话渠道。事实证明,这场斗争对确保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