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位于平汉、北宁、津浦三条铁路和沧(县)石(家庄)公路之间,是华北平原的 主要部分,平畴阔野,一望无际。全区39个县,800余万人,村镇密布,人口众多。
冀中地区的抗日武装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外,还有地主豪绅、国民党流散人员及其 他各式人员组织的队伍,三教九流纵横,成分十分复杂。1938年4月冀中军区和八路军第3 纵队成立后,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但仍有一些队伍只是名义上接受军区领导,而且游击战争 和地方工作尚未充分开展,部队未经彻底整顿和严酷的斗争锻炼。
120师军政委员会扩大会议在紧张地进行着。
关向应表情严肃地向与会者说道:“冀中军区独立2支队司令柴恩波率部叛乱了。目前 的情况十分严重,能否迅速、正确地解决柴恩波的叛乱,关系到冀中抗日武装的巩固。”
关向应的话在与会者中掀起了一个小小的波澜。人们对是否用武力解决叛乱意见不一。 有人认为,目前的抗日战争是在极其复杂的背景下进行的。柴恩波公开投靠的是国民党,如 果对他动武会不会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影响统一战线?
会场又掀起一阵小小的波澜,人们议论纷纷。
贺龙站了起来,待大家稍稍平静后,严肃地说:“解决柴恩波,是冀中部队内部的事, 与国民党无关。而且,柴恩波确已通敌,并扣押我们的干部,这是破坏抗日,是个地地道道 的汉奸。
难道我们对这种人还讲客气,讲仁慈吗?”
会场平静了。人们都在思考怎样平息这一叛乱。为了体现“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 策略,贺龙、关向应、甘泗淇等人一起研究了一个分两步走的解决方案:先设法争取柴恩 波,以免事态扩大;如争取无效,再用武力解决。这个方案得到与会者一致同意。
会后,贺龙找到了吕正操,请吕正操写信给柴恩波,晓以大义,示以利害。
柴恩波曾在军阀吴佩孚的队伍里当过排长,后来当了新镇县保安队长。抗战以后,被保 属省委委任为河北游击军第十二路司令。冀中军区任命他为独立二支队司令。此人利欲熏 心,官迷心窍,企图借抗日之名拉队伍自立旗号,作为个人发迹的资本。日本人和国民党都 看准了他这一点,分别与其秘密勾结。柴恩波见风使舵,三面周旋,待价而沽。国民党CC 分子王宗祺同他作交易,委任他为“冀察游击军第一师师长”。于是柴恩波在继续与日军勾 结的同时,将冀中军区派去的干部、冀中军区三分区政委和文安县抗日政府县长、文安党组 织、群众团体的负责人一齐扣押,散发传单,声称脱离冀中军区,扬言“拥护鹿主席(即鹿 钟麟,1938年秋国民党政府委任的河北省主席、冀察战区司令,是在河北与中国共产党制 造摩擦的主要人物之一),统一河北行政”,文安、新镇两县归他管辖,“直属省政府”, 表示投靠国民党。
柴恩波接到吕正操的信后,毫无悔改表示,气焰十分嚣张。
贺龙、关向应见柴恩波已不可救药,决定坚决除之。
贺龙将这一决心告之吕正操,并问道:“你是否有力量解决?要不要120师帮助你?你 要1个团我出1个团,要1个营出1个营。”
吕正操说:“120师是老红军部队,作战干净利索,如果参加平息叛乱,再好不过。冀 中3分区配合作战。”于是贺龙命令715团一营和120师独立2支队协助冀中军区3分区部 队平定叛乱。
冀中军区独立一支队司令朱占奎是柴恩波的把兄弟,他有一个团紧挨着柴恩波部的驻 地。关向应考虑,如果对柴恩波发起攻击,朱占奎恐怕不会袖手旁观,这样势必增加平息叛 乱部队的压力。于是,贺龙、关向应向吕正操建议,在解决柴恩波以前,把朱占奎调到军区 来,以防不测。吕正操尚未定下决心,朱占奎却因为有事请示,到军区来了。贺龙便借故请 他来120师,把他与柴恩波隔开,让吕正操放手去解决问题。朱占奎早慕贺龙英名,很乐意 在师部聆听教诲。贺龙很高兴地借此机会同他彻夜长谈,做教育工作。
715团1营和3分区部队在文安以西的大王庄打了几个小仗,就把叛乱平息了。柴恩波 惊魂不定,慌乱中带几个亲信,跑到新镇县公开投靠了日本人。
叛乱平息后,贺龙、关向应很快地提出了几项善后措施,主要是:一,就此事的性质进 行广泛宣传解释,安定人心;二,以汉奸罪名逮捕叛乱的主要组织者,但不捕捉附者和其家 属;三,对叛者的处罚,统一由抗日政府处理,不得擅自行事。这些措施政策性强,保证了 部队和群众的安定,因而,柴恩波的叛乱不仅没有引起不稳定的情绪,反而使冀中区的一些 领导者进一步认识了整训部队的必要。
由于冀中军区部队中发生叛乱事件,吕正操感到不安,他对贺龙和关向应说:“冀中部 队成分复杂,损害了八路军的名声,我很难过。”贺龙理解他的心情,对他说:“出了个柴 恩波没有什么了不起!冀中部队大部分干部、战士是好的嘛!”吕正操很感动,下决心在 120师的帮助下搞好冀中部队的整训。
整训是八路军总部下达的第一期整军训令的要求,也是冀中部队正规化之急需,可是, 由于日军的频繁围攻,冀中部队忙于作战,无法顺利执行。1939年2月19日召开的第二次 冀中区军政委员会上决定:3纵队第一期整军要整理几个精干的团,作为坚持冀中长期抗日 游击战争的骨干。3纵队的16团、17团、20团和津南自卫军移往晋察冀边区的冀西地区整 训。根据冀中军区的意见,在冀中的部队由120师派出工作组帮助整训。120师的1个团与 相邻的冀中军区的1个团队,经常并肩作战,取长补短,共同前进。后来,冀中军区又决定 从各分区抽调9个大队(团)和1个营到冀西山区整训,并且提出了“按照八路军的样子建 设3纵队”的口号,整训以后,冀中军区共建成了14个主力团,以新的姿态出现在冀中平 原上。冀中的部队经过整训提高了素质,从思想上、组织上加速了“八路军化”的进程。
冀中军区都队中,老干部较少,骨干力量薄弱,这是冀中军区领导在部队建设上面临的 最大难题。120师到了冀中,吕正操、程子华就向120师要干部。贺龙说:“你要哪个,我 就给你哪个。”吕正操故意说:“我要三支队长贺炳炎。”贺龙笑着说:“你要贺炳炎?我 说光贺炳炎一个人不行,得有一套:有人给你做政治工作,有人给你当参谋长。”虽然,贺 龙没有把贺炳炎调出去,却先后从120师抽调了50多名各级领导骨干派往冀中军区,有的 同志,例如原716团副团长常德善,长期在冀中平原坚持战斗,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贺龙、关向应都强调要培养冀中区自己的干部。关向应经常在冀中部队中物色和发现优秀干 部,他认为,土生土长的干部有自身的优越性,对本地区的情况熟悉,是冀中部队各级干部 的主要来源。贺龙曾对吕正操、程子华说:“要革命,搞军队,没有一批政治上坚定的干部 怎么行?光向上级要不行。你向聂荣臻同志要,他一下子生不出那么多来。向毛主席要,毛 主席的担子比咱们重得多。最牢靠的办法是靠自己,自己培养嘛!”
冀中部队的军政素质是比较好的。吕正操作为冀中军区的主要领导,十分重视在各种艰 苦条件下不断提高战斗力。贺龙说:“老吕这个人首先有一条,他对党的任务、决定是坚决 执行的,对党相信,组织观念强;第二条,打日寇是坚决的;第三条,有群众观念。”他还 说:“冀中战士的质量可不低呀!他们见识广,有文化,接受能力强,又吃得苦,只要两块 玉米面饼往肚里一填,就解决问题了。睡觉也不要铺盖,连鞋也不脱,穿着衣服往炕上一滚 就睡。才补进几天,拿起枪来就冲锋。这些兵,只要有好干部带,那还得了!”所以,贺、 关两人总是千方百计地帮助提高这支部队。
贺龙、关向应及甘泗淇等人经常和冀中领导人在一起谈思想、讲工作、分析形势、交流 经验,以实际行动团结和影响他们。冀中区有些干部对保持统一战线中共产党和八路军的独 立性问题认识不清。贺龙和关向应耐心地反复地给他们讲洛川会议上确定的一些原则,向他 们解释:只有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才能真正巩固统一战线的道理,并向他们指出 过去由于认识不清而在工作中作一些无原则让步,给发展和巩固统一战线造成的危害,从而 使冀中区一些领导人提高了认识,加强了地方党和抗日政权的建设。
在军队建设、作战指导思想、干部使用等问题上,贺龙与吕正操谈得更多。吕正操深情 回忆说:“我们经常与贺龙同志一起研究问题,部署整个冀中区作战行动;也经常一起行 军,一起宿营。在这期间,贺龙同志一有空就和我们闲谈,天上地下,风土人情,无所不 及,非常坦率。”“贺龙同志亲切的教导,对我们冀中几个负责人启发教育很大。”
在广阔的冀中平原上,120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不断去影响冀中部队。在冀中军民中有 很高的威望。吕正操、程子华经常发动冀中军区部队组织参观团,到120师见习、座谈、交 流工作经验,学习老八路的光荣传统和作风。在此基础上,120师司令部、政治部举办各种 训练班,帮助军区部队训练干部。据统计,在短短的几个月中,120师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 班、锄奸干部训练班和敌工工作训练班各一期,为冀中军区部队训练了410名干部。贺龙还 主持了120师与冀中军区干部共同参加的参谋工作会议,总结经验,交流思想。贺龙亲自在 会上讲解了120师在冀中作战的若干战例,传授作战经验,对冀中的干部颇有启发。
120师对冀中部队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吕正操后来说:“我们冀中几个领导同志深 深感到,冀中部队能够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能够经受1942年日军发动的空前残酷的大 ‘扫荡’,最后能为党保存几万人的战斗部队,是与贺龙、关向应同志亲自指导,和120师 部队的传、帮、带分不开的。”
按照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要求,120师进入河北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扩大自己。因 此,贺龙、关向应来到冀中后,一方面在本地区发展120师,一方面要求活动于冀西的359 旅719团不断扩充自己。
在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行唐地区,有一个北谭庄。1939年7月,这个位于抗日烽火前沿 的村子,写下了它历史上重要的一页:八路军120师359旅的719团与河北民军——津南自 卫军在这里进行了合编。
这一年春天,正是小麦扬花的季节。贺庆积作为359旅719团团长,正带领部队活动于 晋冀交界的广灵、灵丘、浑源、涞源一带,突然接到旅部的命令,要719团向行唐山地区进 发,到师部接受新的任务。719团遵令随即出发,途经灵丘时,贺庆积和政委陈文彬到359 旅旅部,见到了旅长兼政委王震,王震简要地向贺庆积谈了一下去行唐的任务,是要719团 去与一支河北的民军合编。
6月下旬,部队到达了行唐地区。贺庆积接到通知,师长贺龙要召见贺庆积和团政委陈 文彬。
贺庆积和陈文彬风尘仆仆,赶到了驻在阜平县的王快村的120师师部,见到了敬爱的贺 老总。他依然那样魁梧健壮,神采奕奕。贺庆积向贺老总敬礼后,贺龙亲切地和贺庆积、陈 文彬握手道辛苦。落座后,贺龙稍微打量了贺庆积一下,以他那军人特有的直率,开门见山 地对贺庆积等人说:“这次调719团过来,要给你们一个新的任务,王胡子跟你们说了吧!”
“是,王旅长已经和我们讲了,要我们收编一支河北民军。”贺庆积和陈文彬回答。
贺老总听后,沉思了一下,着重地说:“你们719团,是咱们八路军的正规主力团,连 以上干部都是长征过来的。这是一支很有战斗力的部队。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对敌作战,部 队减员很大。这次合编,就是要壮大我们的队伍,把津南自卫军这样一个地方抗日武装改造 成真正的人民军队。考虑到津南自卫军的具体情况,上级决定,合编后对外仍用津南自卫军 的番号,由原津南自卫军的司令张仲翰同志任司令员,陈文彬同志任政委,贺庆积同志任副 司令员。719团的一部分干部,也要降为副职使用。怎么样?对组织这样安排,你们能想通 吗?”
听了贺龙的话,贺庆积和陈文彬都感到有点突然:合编后取消719团的番号,一部分干 部还要降职使用……这的确是个新情况。在到达师部之前,贺庆积等人思想上也作了一些准 备,贺庆积等人都知道,“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抗日烽火燃遍了黄河两岸,以抗日为旗 号的“自卫军”、“义勇军”、“民军”等一大批地方武装揭竿而起,正如一句顺口溜讲 的:“主任如牛毛,司令遍天下。”这些抗日武装鱼龙混杂、良莠不一。自称为河北民军总 司令的张荫梧,就是一个反动的家伙。自从1937年底,聂荣臻司令员组建晋察冀军区后, 在敌后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吸收改造了一批成分好、有基础的地方武装。今年年 初,贺老总带120师挺进冀中后,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迅速扩大冀中各分区的抗日队 伍。这一次,贺庆积原以为要719团来改编一支民军,没有想到竟会是这么一个情况。但 是,贺庆积和陈文彬都清楚,上级作出这样的决定是经过周密考虑的,是从抗日大局出发 的。特别是贺老总亲自谈话,更说明这次合编的重要。作为共产党员,作为共产党领导的军 队,必须个人服从组织,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想到这里,贺庆积 和陈文彬表示了决心,一定服从命令,服从大局,搞好这次合编。
贺龙听后,捋了捋浓黑的一字胡说:“好!服从命令,顾全大局。这是我们的优良传 统。你们思想通了就好,但是合编的事情很多,任务繁重,还会有人想不通哩。要多做工 作,多讲道理,让大家从心里赞成,这样才算完成合编任务啊!”
贺龙召见贺庆积等人之后,关向应政委、甘泗淇主任和其他领导也分别找他们谈话,具 体阐述了这次合编的重大意义,研究了合编的方案和要求。进入7月份,两支部队的领导开 始在一起共同研究合编的准备工作,从这时起,贺庆积认识了津南自卫军的司令张仲翰。
张仲翰是河北献县崔儿庄人,出身官宦世家,是一个书生,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贺 庆积的想象中,他可能是一个公子哥儿的模样,但第一次见面,却出乎意料。他高高的个 子,英姿焕发,充满了朝气和活力,给贺庆积的印象很好。时间长了,对他的了解也更多 了。当时虽然张仲翰才25岁,比贺庆积小4岁,但已经有着丰富的阅历了。他在北平读书 时就追求进步,热衷于抗日爱国活动。在他18岁那年,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后,他 利用伯父的上层关系,担任过国民政府博野县公安局局长,为抗日做了很多工作。 “七·七”事变后,他高举抗日义旗,拉起了一支3000多人的队伍,担任了司令。他的目 标,要建立一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在冀中平原燃起抗日的烈火。此后,他一边进 行抗日斗争,一边寻机和八路军取得联系。当他得知贺龙率领的120师到达冀中后,非常高 兴,主动请求120师对津南自卫军的领导。贺龙师长派梁仁芥到津南自卫军政治部当主任, 张仲翰深知,津南自卫军是支基础差、底子薄、战斗经验少的队伍,只有用八路军那一套办 法来建军,才能在艰险的抗日战争中生存下去。所以,他对津南自卫军和719团的合编抱着 积极的态度,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合编工作之中去。当时,津南自卫军有1500多人,主要成 分是农民和学生。张仲翰的伯父是河北省民政厅长,与国民党29军军长宋哲元很熟,通过 这层关系,还吸收了29军的少数军官。这些人,有一定的作战能力。从整体上看,这支队 伍抗日热情高,纪律还较好,但缺乏正规训练,作风散漫,作战经验少,被群众称为“三杆 子”部队(笔杆子、锄杆子、枪杆子)。
719团领导在了解津南自卫军的基本情况后,认为该部队基础不错,又有张仲翰这样明 智的领导,两军合编是可以圆满完成的。但是团里有些人对合编的安排有意见:有的说,合 编后还叫津南自卫军,那不是八路军让民军吃掉了吗?有的讲,贺团长打了多少胜仗,才当 副司令,他张仲翰才摸了几天枪把子,就要领导八路军……针对这些思想问题,贺、陈等人 召开了团党委会,决定要层层动员,反复强调合编的重大意义,要求干部党员要带头服从命 令,顾全大局,严守纪律,起模范作用。由于部队思想基础好,干部战士的阶级觉悟高,经 过动员学习,很快统一了思想,全团齐心协力投入到合编工作中。
津南自卫军方面,也有一些思想波动,主要是认为719团是正规军主力军,干部能打 仗,会管理,怕合编后自卫军干部受排挤,不被重用,没有实权等等。但是,张仲翰的态度 非常坚决,由于他进行了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使津南自卫军干部战士的思想也有了很大转 变。经过充分准备,1939年7月30日,这两支部队在北谭庄召开了合编大会。
入夏的冀西山区,骄阳似火,山青水秀。在一块大坪上,搭起了临时会场。新合编的津 南自卫军2300多人,按编制序列排着整齐的队伍,步入会场。场内气氛热烈,歌声阵阵, 秩序井然。大会开始后,首先宣布了津南自卫军新领导的任命:张仲翰为司令员,陈文彬为 政治委员,贺庆积为副司令员,郭无猷(原津南自卫军副司令员)为参谋长,王子良(原 719团参谋长)为副参谋长,张云善(原719团政治处主任)为政治部主任,随后,120师 政治部主任甘泗淇代表师首长讲话。他首先阐述了这次合编的重大意义,表扬了两支部队在 合编中表现出来的顾全大局、团结一致的革命精神。最后,要求两支部队合编后,要团结得 像一个人一样,把津南自卫军建设成为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坚强的抗日队伍。甘主任的讲 话,激起全场的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接着是张司令员讲话,他向师首长表示了全体指战员的 决心,要求两支部队的干部战士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团结成一家人,只有这样,才能战胜 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张司令员的讲话慷慨激昂,有力的手势,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陈文彬政委和贺庆积也在大会上发了言。合编大会结束后,全体指战员会餐,庆祝合 编胜利完成。合编后,津南自卫军共编了3个营。原719团的两个营合编为第1营,原津南 自卫军的部队编为第2营、第3营。为了加强2、3营的领导,从719团和358旅、抗大二 分校抽调了部分营连干部去担任副职。原津南自卫军的武器配备较弱,决定从719团调整出 人员武器为2、3营每个连队增编一个机枪班。司政后机关,以原719团机关干部为主组 成。根据师部指示,合编后为了加强部队建设,提高干部战士的军政素质,增强战斗力,决 定在北谭庄进行一次军政整训。
进入8月份,冀西山区烈日焰焰,热浪袭人,津南自卫军开始了紧张的军政整训。司令 员张仲翰在整训中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对推动训练和稳定部队起到了很大作用。陈文彬等 人考虑到2、3营的战士已养成了一些散漫、拖拉的习气,对他们不能急于求成,因而采取 了先松后紧、循序渐进的方法,并在政治思想上加强教育,使他们对人民军队的宗旨、建军 原则等问题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次整训的成果十分明显,部队上下统一了思想,增进了 团结,提高了战斗技术水平,士气高昂,军心大振。
张仲翰司令员看到部队可喜的进步,非常高兴。他深有感触地说:“两军合编这样顺 利,部队团结这样好,进步这么快,这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才能做到啊!”这段时间贺 庆积和张仲翰同吃、同住、同工作,休息时在一块摆龙门阵,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张仲翰 虽然出身显贵,但从小丧母,失去照顾,生活并不优裕。青少年时期,又一人长期在外求 学,所以身上少有公子哥的习气。他很平易近人,生活也很简朴,不是那么讲究。他睡觉 时,盖着一床特制的八尺长的被子,把头蒙上,说是怕感冒。他吃饭时要在菜里加花椒大 料,吃馒头还要放盐。他的文化水平很高。贺庆积经常说,张仲翰是个文化人。张仲翰说他 念书时偏科,不喜欢数学,经常“吃鸭蛋”,其他科成绩很好,得满分。贺庆积很钦佩他知 识渊博,有时打开话匣子,谈天说地,道古论今,头头是道。719团的一些干部读书少,文 化水平低,从他那里经常能学到很多知识,对贺庆积来说也受益不浅。张仲翰在文体方面很 有特长,打球,唱戏,写字,样样都会。他写得一手好的毛笔字和钢笔字,经常给老乡们写 条幅对联什么的。唱京剧也是他拿手的,生、旦、净、丑,样样都能来几段。许多人从他那 里才知道了京剧有四大名旦,还有什么马派、谭派、余派、高派等等。有时休息,大伙就欢 迎他来一段儿,他就唱一段梅兰芳或马连良的戏,那身段、唱腔学得惟妙惟肖,令人拍手叫 好。后来到了延安,他成了有名气的票友,客串演出的诸葛亮、宋士杰,使毛泽东、周恩来 等人赞不绝口。津南自卫军有了这样一位司令,文体活动开展得很活跃,丰富了干部战士的 文化生活。贺庆积对张仲翰是很钦佩的,他忠于革命,热爱工作,干啥学啥,不耻下问。在 部队作战训练工作上,他十分尊重贺庆积的意见。原津南自卫军的某些干部私下里议论:作 战训练都要贺庆积管,张司令还有什么权?张仲翰对这种意见给予了批评,他说:“人家经 过长征,身经百战,有丰富的战斗经验,我们不向这样的同志学习,怎么提高自己!”正是 由于张仲翰虚心好学,努力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使他从一名不谙军事的“书生”而成长为人 民军队的一名高级将领。在以后的战斗岁月中,指挥部队打了许多胜仗。建国后,张仲翰率 部进军新疆,担任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他又以极大热情投入到屯垦戍边的事业中去, 为建设新疆、保卫祖国作出了新的贡献。王震非常器重张仲翰,对他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给 予了很高的评价:“张仲翰这个人是不打个人算盘的。”在张仲翰的培养和带动下,原津南 自卫军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很多人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
除了津南自卫军外,一些冀中部队也逐步与120师合编了。这些部队有:高士一领导的 独立四支队、魏大光领导的独立五支队、江东升领导的独立六支队等。这些部队在1年多的 抗日斗争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要使他们成为 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坚强的战斗力的八路军主力部队,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其中的一些 上层人士,他们大都来自旧营垒,各自带着不同阶级和阶层的烙印。怎样帮助他们不断进 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刘伯承元帅有一次对人说:“我们军内,对中国社会搞得透彻一点的,懂得多一点的, 要算贺龙。他对三教九流那一套都懂。另一个是陈赓。”贺龙对高士一、魏大光这样从旧营 垒里出来的人,可以说了如指掌。他知道,要把这些部队锤炼成八路军的主力,首要的问题 是要把这些上层人士团结好,促进他们自身的变化。对于他们,贺龙、关向应采取的是原则 性和灵活性结合的方针。贺龙认为,其次才是适当地采取改善部队素质的组织措施。贺龙和 关向应商量了几条办法:在团结问题上,一要表扬他们的抗日行动,这是团结的基础,不要 因为有某些缺点而否定他们;二是对他们的批评,一定要谨慎;三要加强引导,主要引导他 们学习毛泽东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在部队合编的组织措施上,一是上层领导不变;二是 把120师的部队编给他们,不是120师吃掉他们;三是下面的干部因某原因需要变动的,必 须征得他们的同意。这些措施有很强的策略性,对促使部队的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天,贺龙和关向应刚刚吃完早饭,就开始研究如何改造和教育编入120师的大量新生 力量。
关向应放下刚刚看过几遍的“359旅719团与津南自卫军合编情况”,长长吁了一口气 说道:“看来,张仲翰的问题解决了,津南自卫军经过整训,战斗力正在提高,已成为我们 120师的一支重要力量了。”
贺龙笑着说道:“张仲翰是个很不错的同志,以前虽然不太懂军事,但经过战争锻炼, 很快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
关向应说:“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晋中合编的几支部队,你老总威望高,他们都服你,你 得多花点力气呀。”
“好吧,”贺龙说,“我对这些人是比较了解的,这一段时间我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做上 层人物的工作上。”
这时,独立4支队政治部主任杨琪良来到了师部。他向贺龙、关向应汇报了独立4支队 的情况。
独立4支队司令高士一,是任丘县有名的士绅,因其排行第四,人称“高四爷”。他为 人性格豪爽,有正义感,热爱祖国,接受新事物快。抗日战争爆发不久,1937年10月,他 在共产党员杨琪良、高万德的影响下,接受保属省委领导,举旗抗日。1939年2月,由独 立4支队政委幸世修和政治部主任杨琪良介绍入党。
杨琪良对贺龙和关向应说:“高士一现在已经是我们党内的同志了,他对日本侵略者有 刻骨仇恨,在本地区有着较高的威望,但由于他出身比较特殊,幸政委说,他可以是个特殊 党员。”
杨琪良的话音刚落,关向应就严肃地说道:“党员就是党员,有什么特殊党员。”
贺龙说:“既是党员,就不能特殊,在政治上要严格要求。
不过,在生活等方面还是要多关心他。”
为了帮助高士一带好独立4支队,120师进入冀中不久,贺龙、关向应就抽调了幸世修 等10多个老红军去独立4支队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贺龙和关向应决定,将独立4 支队与715团合编。
贺龙亲自召见了高士一。
见到高士一后,贺龙说:“你是一位爱国人士,为了抗日拉起了队伍,我们非常欢迎。
为了不断壮大抗日力量,决定你们支队与715团合编为120师独立一旅,我已呈报中共中央 军委,提议你担任独一旅旅长。”
高士一听罢非常激动,连声说道:“感谢师长如此器重,不过由我来当旅长恐怕难以胜 任。”
贺龙说:“这些你不必担心,我给你配几个得力的助手。希望你坚持抗日,不断进步, 革命到底,”然后话锋一转:“高士一呀!你来抗战,地主生活不好搞了,你得过农民生 活,这很不容易,说明你抗日坚决,大家都很佩服你。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噢!”
高士一说:“我跟师长抗日到底了。”
贺龙习惯性地用烟斗指着他说:“啊呀,高士一,不是跟我,是跟共产党,我算个啥!”
独立4支队与715团合编为独1旅后,贺龙让他的老部下王尚荣当了高士一的副手。
贺龙对被委任为独一旅副旅长的王尚荣、政委朱辉照说:“高士一参加抗日,跟共产党 走是件了不起的事,不容易呀!你们一定要好好同他合作,团结他,帮助他,尤其要尊重 他。他是旅长,应该有职有权。他的意见,你们一定要考虑,不能马虎。他年纪比你们大一 半,你们在生活上要照顾他。你们之间发生了矛盾,我先找你们算账。”
在政治上,贺龙、关向应对高士一的要求是严格的,在生活上却十分关心。高士一的妻 子杨启,一直住在任丘乡下,在日寇频繁围攻中,贺龙十分担心她的安全。因为高士一在冀 中名望很大,敌人对他举旗抗日十分恼火。1938年冬,日军放火烧了他大哥、二哥住的高 家场,还将高士一的两个侄儿抓走杀害了一个,放回来一个,让他带信给高士一,要他投 降。高士一拒绝了。敌人如此猖狂,杨启的处境十分危险。因此,贺龙亲自动员高士一,将 杨启转移到平汉路西边去。贺龙说:“我派人送去。一定把她安排好,你放心。”高士一同 意了。贺龙亲自派了一名副官,把杨启送到了晋察冀边区,的冀西山区。此后,高士一跟随 贺龙、关向应离开家乡,转战晋察冀,保卫晋西北。1942年渡黄河进驻绥德,保卫陕甘 宁,经受了一次次考验。高士一从一个地方士绅转变成共产党员、八路军旅长,经历了艰难 的思想转化过程,这是他主观努力的结果,然而,与贺龙、关向应的赤诚帮助是密不可分的。
独立5支队司令魏大光,河北霸县人,只有27岁,曾经在天津当过旧警察。 “七·七”事变以后,在一些共产党员推动下,举起了抗日的旗帜,他用结拜兄弟、哥儿们 义气那一套把一些人团结在他周围。后来,他的队伍归属中共保属省委领导。但是,在他的 部队中,一些人受旧思想的影响很深。贺龙知道,魏大光年轻气盛,颇为敏感,团结他比较 容易,主要问题是要教育他丢掉封建帮会那一套,确立处人处事的正确的立场观点与方法。
1939年4月初编成独立二旅的时候,贺龙和魏大光一连谈了几次话。贺龙对魏大光 说:“魏大光,你过去同一些人磕头、拜把子,大哥、二哥都不错,但是,你现在参加了革 命,就要反对这些东西。大哥那种封建式的感情靠不住,只有阶级感情靠得住。这方面,我 最有体会,现在抗日,是民族战争。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我们要坚决打日本。打不打日 本,是当前一条辨别是非的基本标准。什么大哥、二哥,都要用这条来衡量。抗日的就是同 志,不抗日的,不管是大哥还是二哥,都不是一路人。听说,你们队伍抗日以后,有人想拉 出去当土匪,你坚决反对,这就不错嘛!你一定要学会用无产阶级的观点、民族革命的观点 去辨别是非。”
魏大光早就听说过贺龙。贺龙来冀中以后,指挥120师打击日寇,名震平原。他对贺龙 十分钦佩。贺龙的话,入情入理,他听得进去。贺龙不厌其烦地同独立5支队的一些团以上 干部谈话,告诉他们,参加了革命队伍就要树立革命的观念,要把打不打鬼子作为对待一切 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过去,靠拜把子拢在一道,这没有什么;现在革命了,就要反对这 些东西,要用阶级感情、阶级利益、人民大众的利益作为团结的基础。贺龙的这些话起到了 很好的作用。魏大光陆续正确处理了一些过去结拜的兄弟之间的关系,坚决站在抗日一边。 120师独二旅成立时,任命他当了旅长。这年5月,由于战斗频繁,部队减员很多。魏大光 请求去大清河北他的家乡一带扩大武装。对此,贺龙、关向应、甘泗淇一道具体分析了魏大 光提出这一要求的出发点,认为他的想法有道理,可以批准他去。可是,贺龙同时想到两个 问题:一是此行能否达到扩兵目的,因为他要去的那个区域是敌占区;二是魏大光一走,会 不会在原5支队的干部中产生误解。关向应建议贺龙找他们谈谈,听听他们的反映。贺龙接 受这个建议,把原5支队的团以上干部找来,征询他们的意见,请他们讨论能否批准魏大光 的这一要求。这些同志对贺龙如此处理问题既感到意外又极为感动。他们详细分析了情况, 认为魏大光对大清河北十分熟悉,关系也多,肯定可以扩兵。只要多带一点人去,安全不会 成问题。至于他走了以后,对部队是否会有影响,大家认为在原独立5支队编成的两团中引 起议论和猜测是难免的,但问题不大,他们可以出面向部队说明情况,不会发生问题。他们 建议贺龙批准魏大光的要求。
经过这一番工作,贺龙、关向应批准了魏大光的请求,并指派一名红军干部同去大清河 北,协助和保护他。临行时,贺龙对魏大光说:“到了那里,如果扩兵有困难,你就回来。 大丈夫四海为家,不要恋家!”贺龙的这些做法,在魏大光及其部属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他们说:“老总待人真是一片赤诚啊!”魏大光在大清河北积极扩大武装,成立了一支抗日 游击队。不幸的是1939年8月26日,在与日军激战中魏大光英勇牺牲了。朱德、彭德怀为 此于1939年10月20日通报全军,予以褒扬。
这些上层人士的进步,推动了新部队的成长。后来,经过几年战火的锤炼,与120师合 编的几支冀中部队都成了120师的主力团队。
除成功地实现了与几支新部队的合编外,120师还十分注重自身的扩大,积极动员广大 青年参加抗日部队。在冀中的9个月中,120师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1939年10月,已从 东渡黄河时的8227人增加到47991人,扩大5倍多。这个阶段成为120师发展史上的一个 黄金时期。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在日本的政治诱降和美、英对日采取绥靖政策的影响 下,逐步走上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道路。
在这种情况下,河北的国民党顽固势力立即活动起来。
“七·七”事变后,国民党河北民军司令张荫梧携其“守望队”和训练团随国民党军南 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张荫梧却卷土重来,搞起“曲线救国”,指挥河北民军配合 日军对中共冀中根据地疯狂进攻,屠杀抗日军民和干部。1938年9月13日,进攻安国、博 野等地,杀害了中共深泽县委书记兼游击大队政委何昆山、农会主席何希林、地委宣传部长 宋恒钧等。1939年2月,策动八路军二支队队长柴恩波叛变,并杀害了该支队全部政工人员。
1939年6月,张荫梧乘日军“扫荡”冀中根据地的机会,亲率顽军3个旅进到深县张 骞寺地区,袭击冀中部队后方机关,杀害八路军官兵400余人。
他在打给蒋介石的电报中说:“倭寇扫荡八路军……在他人以为大难当前,在我以为军 政展开之机会。”在另一份电报中又说:“柴恩波为保存实力,以施行曲线救国,已与日寇 接洽,被委为冀中剿匪副总司令,名虽投敌,实际仍为本党做抗建工作,俟时机成熟,定率 部反正。”
张荫梧的罪恶行径,激起冀中军民极大愤慨。贺龙、关向应、吕正操等决定消灭顽军, 打击顽固派的嚣张气焰。
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张荫梧共同抗日,先礼后兵。贺、关、吕等人决定由 冀中一分区专门派人去做工作,劝他以民族大义为重,携起手来,一致对外。但张荫梧执迷 不悟,一意孤行,铁心与抗日军民为敌。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贺龙等人命令独立第一旅的 715团和第2团,协同冀中一分区的第19、20、21大队和挺进支队,坚决进行自卫反击。 战斗部署是:以120师独1旅的两个团主攻张荫梧的指挥部张骞寺;冀中1分区的三个大队 和一个支队,分别进攻高古庄等村庄。
22日拂晓。八路军各部同时向张荫梧的顽军发起进攻。独一旅之715团1营、第2团 之1、3营由陈二庄隐蔽接近张骞寺,以迅速的动作,突然向村内发起攻击,对敌指挥部和 敌主要集团实施进攻。顽军对八路军的过去忍让当作软弱可欺,因此,没有料到会遭到120 师主力的主动反击,所以被打得措手不及。在八路军猛烈的攻击上,一部分敌人投降,大部 敌人被压缩在几个院子内,企图依托高墙大院进行抵抗。天明后,120师主力用迫击炮对院 内顽抗之敌集中轰击,压制敌人火力,杀伤敌有生力量。接着,在炮火的掩护下,发起猛烈 进攻,顽军已毫无斗志,根本挡不住120师凌厉的攻势,纷纷缴械投降。上午9时,张骞寺 战斗基本结束,毙伤敌250余人,俘敌旅长乔明礼以下1000余人。
在进攻张骞寺的同时,冀中一分区的19、20、21大队和挺进大队,也分别向高古庄、 冯康庄、程家村、北马庄、魏家庄之敌发起攻击,至天明,除北马庄之敌继续顽抗与19、 20、21大队形成对峙外,大部已结束战斗。这时才查明,张荫梧之司令部原来不在张骞 寺,而是设在北马庄。贺龙等人即调715团前往投入战斗,在猛烈进攻下,敌纷纷逃窜,最 后被压在村东的一个院子内,战斗到黄昏,张荫梧也负了伤,后来通过化装只带了十余骑兵 拼死突围落荒而逃。18时战斗全部结束。
在此次战斗中,八路军毙伤敌500余人,俘敌旅长以下2000余人,有力地打击了国民 党顽固派的反共投降阴谋,保卫和巩固了我冀中抗日根据地。在政治上,做到先礼后兵,对 付敌号称三个旅的部队。在战斗部署上,采用分割包围的战术,将敌人分别包围在十多个村 子里,各个歼灭。战斗中发挥八路军近战、夜战的特长,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但是,由于 战前侦察不够周密,情况没有搞准确。张荫梧的司令部原在北马庄,但判断情况时,仅从张 骞寺有天线竿就判断张的司令部在该村,因而在作战部署上未把北马庄作为进攻的重点,结 果使张荫梧得以率少数人逃跑。
在粉碎了国民党顽固势力冀中地区的反共投降活动后,贺龙、关向应等人稍稍松了一口 气。
这时,毛泽东发来电报:
鉴于国民党有计划地加剧反共活动,命令120师王震部立即回师陕北;贺、关率120师 主力迅速移防至晋察冀边区的冀西地区,准备应付突然事变,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阴谋。
贺龙、关向应看罢电报,立即意识到:延安的安全已经面临重大威胁,在这种时刻,中 共中央及中央军委是把120师作为保卫陕甘宁边区的机动力量来使用,责任重大。于是他们 一面急电王震,迅速执行中共中央指示,开赴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地区,并指示 留下一支部队组成雁北支队,坚持恒山地区的斗争;一面与甘泗淇从程委镇赶到东湾里会见 吕正操,商讨120师转移事宜。
听说贺龙要离开冀中,吕正操依依不舍地对贺龙说:“贺老总,你知道,过去我是个旧 军人,没有经过长征锻炼,也没有搞过土地革命,对咱们八路军这套东西还没有学会,还需 要你帮助,你却要走了。”
贺龙听了哈哈大笑说:“你说你是旧军人,就算个‘小军阀’吧,那算个啥。我在旧军 队里当过镇守使、师长、军长,可算个‘大军阀’呢!但一找到共产党,跟上毛主席,有了 觉悟,就有个突变嘛!过去的事提它干啥,要紧的是跟着共产党干革命,风吹浪打不回头!”
贺龙的坦荡胸怀、乐观情绪对吕正操感染很大。吕正操说:“你走了,八路军这套我向 谁学?”
贺龙说:“八路军这套东西,都是毛主席那儿来的。你现在正在学习《论持久战》、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这就好嘛!另外,有事多向聂荣臻司令员、区党委请示报 告,一定可以把冀中搞得更好。”
吕正操希望留下点部队,给点干部,不要一下子都走光了。贺龙爽快地答应了。临别时 又对吕正操说:“毛主席对冀中很关心,你现在就写信给毛主席,把这里的情况汇报一下。”
吕正操点点头和贺龙握别。
8个月的相处,吕正操感触颇多,他后来说:“回想起8个月来与贺龙同志戎马相随, 朝夕相处的情景,特别是想到贺龙同志对我的言传身教、循循善诱的帮助,实在感到恋恋不 舍。”从东湾里回来,贺龙决定将2、3、4、5、6等6个支队留在冀中,由3支队长贺炳 炎、政委余秋里统一指挥,协助3纵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其他部队分成两个梯队西移。张 宗逊、张平化率独立1旅、独立2旅(欠716团)及独立1支队为第一梯队于8月18日从 深县地区出发,9月1日到达行唐县秦家台羊、南北城寨地区。贺龙率师部及716团为第二 梯队,9月19日,向冀西转移,9月25日到达南北城寨附近的刘家沟一带。
聂荣臻得知贺龙来到北岳区,即同抗大总校副校长罗瑞卿前来看望,表示欢迎和慰问。 彼此相见甚欢。10月7日,晋察冀军区举行了盛大欢迎会,并向120师献了一面锦旗,上 面写着“铁的国防军。”
这时,驻石家庄及正太铁路沿线的日军独立混成第8旅团第31大队及驻灵寿县、行唐 县的伪军共约1500余人,由旅团长水原义重少将指挥向西进犯,企图袭击晋察冀边我较大 的集镇陈庄。那里驻有边区的后方机关及抗大二分校。贺龙同聂荣臻商量,120师在河北的 部队除715团已去上寨地区接替359旅在雁北地区的任务外,主力全部集中在这一地域,这 是日军没有料到的。他们是盲目深入,我们完全有条件吃掉这股敌人。他笑着对罗瑞卿说: “要把敌人扫荡打下去,不打掉敌人的进攻,你们抗大要转到太行去就困难了,不好转过去 了。”聂荣臻同意贺龙的意见,请贺龙全权指挥。
贺龙对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周密分析,判断敌人对我军的行动企图还没有搞清,是孤军 深入。他决心抓住敌人这个弱点,砸断他的“牛刀子”,利用陈庄地区的有利地形,将其歼 灭。命令部队以一部兵力正面钳制,节节阻击,诱敌深入,将敌诱至我预设战场。而后,再 集中主力部队围而歼之。战斗部署是:津南自卫军以一个营进到南北五河、白头山地区组织 防御,迟滞敌进攻速度,主力位于山门口、小文山地区;独1旅2团在小文山西侧隐蔽待 机;第一支队在大文山、程家庄之间隐蔽集结;358旅4团位于口头地区,向行唐、曲阳方 向警戒,掩护后方机关;716团为预备队;四分区之第5团由平山县阎庄一带慈峪以南,监 视灵寿、慈峪之敌后续部队动态;师部位于陈庄东北15里的刘家沟。
25日拂晓,日军从灵寿出动向慈峪镇进发,在慈峪以南与津南自卫军之游击分队接 火。上午7时占领慈峪镇,并继续北进,被阻于东西五河、南北霍营地区。12时,在炮火 掩护下,900余名敌人向八路军阵地发起冲击,至17时,进至东西五河、南北霍营,黄昏 时,百余敌人占领南谭庄。敌对双方在南、北谭庄成对峙状态。
26日,日军继续北进,遭津南自卫军顽强阻击,被迫停止进攻。16时将东西五河、南 北霍营的部队全部撤回慈峪镇。通过两天的进攻,遭到八路军有力的抗击,以为已把八路军 主力吸引过来,达到了调动、欺骗迷惑八路军之目的,为其奔袭八路军后方创造了有利条 件。于是,日军在27日拂晓前,除留400余人守备慈峪镇外,将大炮、辎重等笨重装备撤 回灵寿,主力1100余人伪装撤退模样,轻装沿鲁柏山小路急进,经南川、湾子里、长峪直 奔陈庄,沿途遭4分区5团一部和抗大二分校一部的阻击,于11时袭占陈庄。
陈庄位于灵寿县西北70余公里,是太行山区磁河上游被群山环抱山谷地上的一个拥有 800多户的大镇。这里曾是晋察冀边区政府、公安总局、灵寿县人民政府、晋察冀边区抗大 二分校、120师供给处的所在地,是晋察冀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要地。所以,日 军在占领了陈庄后非常得意。敌大队长吹嘘道:“不经大的战斗而占领陈庄,这是指挥者的 天才。”正当他们得意忘形之际,贺龙命令除津南自卫军继续在原地监视慈峪敌人外,716 团、独立1队、独1旅2团向陈庄急进,当晚进至陈庄以东之大庄、白家河、南北台头地区 隐蔽集结,并令独立1支队和抗大二分校一部夜袭陈庄,扰乱消耗疲惫的敌人。贺龙还断定 敌轻装孤军深入,不可能在陈庄久留,必将很快撤退。敌为防伏击,撤退时可能不走原路, 很可能采取捷径,改由东同大道向灵寿撤走,并由慈峪之敌向北接应。为此,他命令部队重 新调整战斗部署,准备围歼从陈庄撤退之敌:独立第一支队一个营进至长峪附近,防敌人从 原路南撤,主力在七祖院、大庄地区与敌保持接触;师主力716团集结东西寺家庄,严密控 制敌人东逃的大路;独1旅2团位冯沟里、破癯口、高家庄地区,决心在敌运动中将其包围 歼灭;津南自卫军仍在原地监视敌人,并阻敌北援;4团一个营负责向行唐、曲阳方向警 戒,主力在牛家下口集结待机,师部仍在刘家沟,师前指和358旅、独1旅指挥所移到南台 头。28日6时,敌人开始焚烧陈庄房屋,准备撤退,以一部兵力向七祖院、大庄八路军独1 支队阵地进攻,掩护主力渡过磁河沿南岸前进。据侦察报告,日军有沿原路南逃的样子。贺 龙分析了各方面情况后认为:敌人的这一系列行动说明没有发现我军位置,也未察觉我军伏 击部署,南逃的可能性比较小,我原来的决定和部署不变。但为慎重起见,他命令2团由冯 沟里向长峪急进,准备协助独1支队防敌南逃。日酋水原非常狡猾,他看到磁河南岸的芦苇 很茂密,于是率主力撤离陈庄后,即南渡磁河,顺河道前进,企图借助芦苇隐蔽其行动方 向,使八路军搞不清他是沿原路南撤还是取捷径东进。但是,8时许,当敌人先头部队经高 杨庄进至冯沟里时,我军2团一部早已抢先占领冯沟里及高杨庄之间的青阳山阵地,给敌人 迎头痛击,连续击退了敌人5次冲击,敌一部进至破门口附近,又与716团1营遭遇,展开 战斗。10时许,敌全部进至冯沟里和破门口地区,并向我军2团阵地猛烈攻击,企图抢占 有利地形,我守备分队英勇抗击,经多次反复冲杀和白刃格斗,将敌击退,这时,716团3 营正由北向南攻击;第2团主力也已从长峪方向赶回并由南向北进攻;独1支队尾随敌人由 西向东进攻,对敌人形成了包围。敌抢占高家庄、冯沟里、破门口等地和附近高地组织抵 抗,以一部兵力由冯沟里附近过河,占领南台头以西高地;一部兵力由高家庄向2团3营青 山阵地进攻,均遭我军顽强阻击。716团3营向寺家庄以南进攻,大量杀伤敌人;1营是攻 南台头以西高地,经反复争夺至下午1时,所有有利地形均被我军夺占。敌固守高家庄、冯 沟里、破门口三村及附近高地顽抗。我为加强进攻力量,调第4团去破门口,从716团和2 团之间加入战斗。
28日,敌从灵寿向慈峪增兵300余人。16时,慈峪之敌800余人向南北五河、白头山 的津南自卫军阵地猛攻,企图接应冯沟里、破门口之敌突围,但遭我军的英勇抗击,敌在占 领了南北五河后,在白头山与我军形成对峙。
我将敌包围后,为减少伤亡,贺龙又命令部队重新调整战斗部署。白天围而不攻,黄昏 后19时我军发起总攻。716团1、3营向冯沟里敌主力进攻,占领了冯沟里、破门口之间阵 地,把敌人截成两段,切断了两村敌人的联系,一部兵力打进了破门口,与敌人进行巷战, 敌混乱不堪,但我因手榴弹受潮,绝大部分打不响,只好撤到村外补充弹药,暂时与敌形成 对峙;第4团攻占了破门口以南高地;第2团由南向北进攻冯沟里以南高地,接近了村庄南 端;独1支队由西向东进攻,占领了高家庄以及冯沟里以西高地,23时,南北五河之敌再 次向我军发起猛攻。我顽强阻击,战斗非常激烈,为保证主力顺利歼灭被围之敌,贺龙调四 团到西岔头集结,加强纵深防御,协同津南自卫军阻击慈峪北上之敌。
29日拂晓,白头山阵地一度失守。上午津南自卫军发起反击,将敌赶回南北五河地 区,夺回了原有阵地。7时30分,破门口、冯沟里之敌见增援无望,集中力量拚命向南突 围。贺龙即令2团节节阻击;716团尾随追击,2营一个连迅速抢占了鲁柏山,截断了敌人 之退路,3营经破门口从敌右侧迂回包围,一营从尾后紧追,迫敌展开与我作战,不使其逃 脱;独一支队和2团一部由敌左侧包围敌人;4团出击沙湾,拟阻击向沙湾逃跑之敌和慈峪 之敌北援。9时,我2团和四分区1团抢战了鲁柏山万寺岩高地,切断了敌南逃去路。10 时,我各部队主力全部赶到,再将敌人包围在鲁柏山以西长约300米、宽约100米的高地的 山沟之中,敌数次拚命突围,均被我击退。13时,我各部均接近敌人,炮兵也已运动至山 地,先以炮火大量杀伤,尔后发起冲击,我716团、一支队和四分区5团一部曾占领敌前沿 阵地,但敌在飞机支援下,集中兵力向我实施反冲击,夺回了前沿阵地,与我对峙。下午6 时,敌机3架前来空投粮食、弹药,有一半落入我军阵地。同日,南北五河之敌也向我守备 部队猛攻,遭我顽强阻击,毫无进展。
在我军不断进攻下,敌人伤亡惨重,粮弹缺乏。贺龙再次调整战斗部署,决定乘胜于黄 昏再次发起总攻,歼灭被围残敌。当晚,716团2、3营分别由东南和西北方向进攻,21时 占领敌阵地所有制高点,敌向万寺岩沟内溃逃。被我独1支队和5团堵截,大部被歼。由于 天黑,有少数残敌漏网逃至沙湾,也被4团、四分区5团和民兵游击队截住歼灭,至此,水 原少将所率进犯陈庄之敌,全部被歼。
与此同时,慈峪之敌在白头山连日同我作战,伤亡也很大。29日下午,又增来200余 人,坦克3辆,始终没有突破我白头山的阻击。30日7时,敌除留一部兵力在南北五河牵 制我军外,主力转向沙湾,企图接应残敌同逃,又被我四团阻于沙湾地区。16时,敌见其 主力已被消灭,怕再被我军歼灭,即急忙经慈峪退回灵寿。战斗结束。
陈庄战斗,是在鲁柏山区进行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山地歼灭战。作战地域广阔,南起慈 峪,北到口头,西达陈庄,东至上碑。在战斗中,我军根据具体情况,成功的运用了陈庄夜 袭战、冯沟里——破门口阻击战、白头山——南北谭庄阵地争夺战和鲁柏山歼灭战等多种作 战方式,使敌人无时无刻不在我军的攻击之下,东窜西突,始终处在我包围圈之中。经6天 5夜的激战,全部、干净、彻底地歼灭水原少将旅团长、田中大队长、川崎、北村中队长以 下1500人。这是120师在晋察冀边区进行的使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的山地歼灭战。为陈庄 大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以及程潜、卫立煌等人致电贺龙等领导人:对陈 庄之战,尽歼敌人,予以重大打击,树华北抗战之楷模,振军威于冀晋,特传令嘉奖。
战后,贺龙于11月初率部向曲阳县灵山镇以北的郎家庄和唐县神南颠倒一带转移,打 算在那里进行整训。
这时,日本华北方面军开始执行《1939年第3期治安肃正计划》,先以其独立混成第 二旅团的迁村大队和堤赳大队向涞源以南晋察冀边区中心地带进攻,由此开始为期1个半月 的冬季“扫荡”。11月2日,贺龙、关向应赴军区与聂荣臻会商,讨论120师如何按晋察 冀军区统一计划,配合军区部队参加反“扫荡”。
11月3日,晋察冀军区一分区1团、2团在涞源雁宿崖歼敌500。隔日,独立混成旅团 长阿部规秀中将率中熊大队前来增援,进至涞源县东南之黄土岭。
聂荣臻决心将其歼灭在这个地区。他向贺龙提出,请120师派一个团配合军区部队作 战。贺龙当即表示同意。返回郎家庄以后,他马上把师特务团团长杨嘉瑞、政委范忠祥叫到 师部,命令他们立即开赴黄土岭,配合一分区部队作战。贺龙对杨嘉瑞说:“嘉瑞,思想上 要有充分准备,敢挑重担。不要把自己看成配角。我们都是一家,不分主客喔!”“你不要 怕打硬仗,不要怕牺牲,你豁出两个营也不要紧,回来我再给你补。”在杨嘉瑞、范忠祥临 走的时候,贺龙让警卫员拿来一件皮袄和一只烟斗,对他们说:“送给你们俩。”又指着杨 嘉瑞说:“我告诉你,你去配合兄弟部队作战,要服从命令听指挥,遵守纪律,搞好团 结。”杨嘉瑞、范忠祥表示:“师长,我们记住你的话了,保证完成任务。”
关于特务团参加这次战斗的情况,1939年12月6日,贺龙、关向应、周士第向朱德、 彭德怀、左权报告如下:“一、敌阿部中将率步、炮兵1300余人,11月5日由涞源出发, 7日占黄土岭。特务团配合军区1、2、3团消灭该敌,于6日下午由南北大悲强行军赶到黄 土岭,归军区3团首长指挥。二、7日晨,敌向上庄子方向前进,被一团阻击。2团在黄土 岭东北、3团在黄土岭东南,特务团占领黄土岭及其东北高地。下午1时,敌人向3团进 攻,特务团从侧面攻击,敌遂溃下来。下午3时,敌人连续向黄土岭特务团2营冲锋数次, 均被击退。特务团3营从在侧突击,进到敌人炮兵阵地。敌被我四面包围。黄昏后,各团总 攻击,因配合不够,未能奏效。敌集中主力向黄土岭进攻,企图突围,又被我2营打退,敌 遂集结兵力紧守,成对峙状态。8日晨各团又总攻击。敌向北突击,将2团阵地突破,特务 团1营从敌侧猛击,将敌截为两段。当时,捉得汉奸1名,民夫数十。民夫说,大官两名, 被我击毙,官兵均痛哭,将大炮两门、步机枪三四百支埋藏土中,军用品、死尸烧毁很多。 此时涞源方面增援之敌已占领北面有利地形,并向我进攻。各部配合不好,不能解决战斗, 黄昏后,各团遂退出战斗。三,此役,特务团缴获枪支70余。敌人伤亡六七百,阿部中将 毙命。四,我伤亡40余人。”
此后的1个多月时间里,贺龙、关向应率120师部队转战于阜平、平山地区参加冬季反 “扫荡”。反“扫荡”结束后立即转入整训。在日军“扫荡”开始前,贺龙、关向应成立了 1个高级干部研究班,分期分批抽调团以上干部参加学习,每期20余人,学习时间4~5个 月。学习内容是哲学和中国近代史。贺龙特地向抗大总校副校长罗瑞卿要来了两位教员。贺 龙对他们说:“研究班的学员都是120师团以上干部。他们都参加过长征。多少年来忙于打 仗,没有时间学习政治、文化,要请你们这些知识分子来帮助啊!”关向应说:“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我们的干部长期打仗,没学过哲学,一 听哲学两字就害怕,请你们讲讲哲学原理,让他们掌握或者懂得马克思基本原理。”第一期 高级研究班是10月21日在刘家沟开学的。队长是廖汉生,政委是朱辉照。第一课,是贺龙 讲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斗争历史。这个研究班即使在紧张的反“扫荡”中仍然利用行军 作战的间隙坚持学习。
1939年,是120师战斗历程上极为壮观的一页。这一年,120师主力贯彻中共六届六中 全会决定,胜利完成了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赋予的三项任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间, 120师部队在冀中作战116次,消灭敌军4900余人,战果辉煌。尽管国民党中的顽固分子 大肆攻击八路军“游而不击”,但在铁的事实面前,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120师的不朽业 绩。他曾亲笔写信给贺龙,赞扬他:“年来杀敌英勇,嘉慰殊深。”这封信登载在1939年 11月29日延安出版的《新中华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