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抗战》野心不死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战争机器正式启动,在"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侵略国策支配下,调兵遣将,频频开始向中国发动进攻。在北方,日军在鲸吞东三盛筹划成立伪"满洲国"的同时,进而又窥伺热河省(包括今河北省东北部、辽宁省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地区);在南方,日本则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沿海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远东最大的国际大都市--上海。日本人选择上海作为进攻目标,可谓煞费苦心。一方面上海是西方列强在华利益的集中地,以上海为中心的沪、宁、杭地区也是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占领该地区既可以掠夺经济资源,同时还可以直接威胁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另一方面,进攻上海可以转移国际社会对其占领东北、扶持傀儡政权的注意力。正是在这种情势下,1932年1月28日,以所谓"日僧被殴事件"为借口,日军悍然发动了对这座国际大都市的进攻,"一.二八"事变爆发。

日寇进攻遭到中国守军第19路军的坚决抵抗。在蒋光鼐、蔡廷锴等爱国将领的指挥下,中国军队寸土必争、浴血奋战,为夺取上海,日军先后投入10万兵力、数百架飞机,并且更换了4名指挥官。此时,尽管蒋介石迫于东北丢失已经下野,但是以林森、汪精卫和何应钦组成的国民政府仍然奉行不抵抗政策。19路军和增援的第5军虽然英勇抗战,但得不到有力支持。3月,在日军从黄浦江岸突然登陆后,为避免陷入包围不得已撤退。第一次淞沪会战结束。

第一次淞沪会战,日军虽然在军事上获得胜利,但其行动却引起了英、美诸强的不安。日本此时也深感以目前国力,再进行战争一时难以为继,于是在英、美等国调停下,双方于1932年5月签订了《上海停战协定》,协定规定:日本政府可以在上海派驻一定数量的海军舰只和海军陆战队,中国政府在上海及其附近地区不得驻扎军队,只允许由保安团队和警察来维持秩序。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不平等协定,中国人在自己的领土上,居然不能驻扎军队,这是何等荒谬和令人屈辱!而南京国民政府却竟然表示接受。中国主权又一次被践踏和出卖。

而日本帝国主义扩张和侵略的步伐一刻也没停下,1933年春,日军进占热河和长城各关口,5月,入侵河北省,占领滦东,威逼北平、天津。

1937年,几近疯狂的日本在经过数年准备之后,终于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把战火烧向全中国。7月7日,卢沟桥事变打响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

7月底,日军占领平津,与此同时,日本海军也在紧锣密鼓蓄谋在上海再次挑起战争。对日军来说,攻占上海所带来的影响和意义,显然比什么都来得重要。因此,自从第一次淞沪会战以来,其对上海的侵略野心一直不死。日统帅部曾指示:一旦战争爆发,务必尽力夺取上海,使其丧失经济中心的机能,切断其对外联系,并能极大地打击中国军队和民众的抵抗信心,迫使中国政府尽快投降。

而对日本海军来说,由于一直不甘心在侵略中国的活剧演出中扮演配角,觊觎打破陆军一再主导侵略政策的地位,故而急欲充当急先锋。"七.七"事变甫一爆发,日本海军军令部就迫不及待地制定出了一个对华作战的秘密计划,确定第一阶段配合陆军进行华北作战,第二阶段在陆军配合下进行上海作战。7月16日,驻上海的日本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向东京大本营写了一个《对华作战用兵的意见书》,在其中露骨提出,"要想用武力打开中日关系的现状,只有惩罚中国,使中国中央势力屈服"、"欲置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为重要"。

上海是通向华中的门户和南京的屏障,而南京是中国政府的首都,一旦攻下上海、南京,其意味着什么已是不言而喻。

上海,再一次成为侵略者魔爪猎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