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后记


完稿多日,作者仍被一股股激动、感慨、悲壮、遗憾的情愫包围着,撞击着,心绪久久难以平静。

抗日战争,是中国民族百多年来第一次彻底打败帝国主义列 强侵略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及至世界的历史进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而从“九·一八”至武汉失守,灭是中国抗战最为复杂、最为艰难、影响也最为深远的时期。这一时期,正是世界法西斯势力最为嚣张、绥靖逆流甚嚣尘上的时期。这一时期,全世界只有古老贫弱的中国在孤独而顽强地抗击着法西斯日军的侵略。每想到此,我们眼前便总会浮现出一个虚弱的老者,艰难而无助地背负着世界正义和公道的形象。为此,我曾激动,也感叹!

当数年后纳粹不到6个月便征服世界军事强国法兰西,当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横扫东南亚英美诸国军队时,西方列强的军政要员们才真正从自己的惨败中,认识到中国抗战的伟大和非凡意义。中国毕竟顶住了上百万精锐日军的疯狂进攻而没有屈服,他们仍然在战斗。

世界史学界有些人总是极力贬低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这让人不解,更让人觉得遗憾。还是那位身残志坚、坐在轮椅上关心世界命运的美利坚总统说得好:“想想吧!如果把中国内地上百万的日本人放出来,那该是个什么样的灾难。”

在这里,我无须为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再述赘言。但8年抗战中,倒在御侮疆场上的380万中国军人,却时时让人肃然起敬。他们靠手中寡劣的武器装备,抗击着猖狂无比的现代化强敌,他们是在用生命、热血捍卫国格,保种保族,他们描绘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瑰丽的画卷,他们的死,让人觉得悲壮。

遗憾的是,笔者囿于资料,加之文笔所限,虽淌出洋洋60万言,仍有言犹未尽之感。此部作品,只能算是笔者献给那些血祭中华沃土的抗日英烈的一点心意,愿今后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来祭奠他们。

本书写作过程中,曾得到赵勇民、徐国宏、董炳旭诸同志的热心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作 者

1994年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