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蒋介石电令中国远征军:“侵缅之敌,似有以主力向东吁、曼德勒进攻之企图。我军在目前应以第五军之第二百师、新编第二十二师及军直属部队,在东吁、彬文那间与敌作第一次会战。如会战不利,应行持久抵抗,以逐次消耗敌人;务期在此期间,迅速将第六十六军全部及第九十六师与暂编第五十五师,集中于曼德勒、塔泽间地区,使第二次会战准备完成,以期一举击破深入之敌。”杜聿明依照命令,决定攻击当面之敌,将日军压迫到喀巴温河右岸加以歼灭。
27日,日军继续猛攻东吁,还是突破不了守军防线。夜间,廖耀湘的新编第二十二师全部到达南洋火车站附近,完成了进攻准备。28日拂晓,廖耀湘师展开攻击,但是进展迟缓。攻击东吁的日军,得知远征军增援部队将到,又加强攻势,并释放糜烂性毒气,守军伤亡惨重,仍然固守着阵地。
这时,日军后续部队赶到了东吁,先遣联队于28日抵达东吁南面,与花谷正师团取得联系后,主力向锡唐河东岸移动,攻击东吁守军的左侧背。
29日拂晓,廖耀湘师攻克了南洋车站,日军继续顽抗,廖耀湘师无法快速推进。东吁守军弹粮缺乏,陷于苦战。第九十六师在运输途中,被阻挡在彬文那附近,中国远征军的整个作战计划受到影响。戴安澜师伤亡太大,得不到增援,只得弃城突围,东吁战役失利。东吁保卫战中,中国远征军以一师劲旅深入缅南,与数倍于己的、拥有强大空军支援的日军血战十二天,歼灭日军五千多人。
4月11日,蒋介石派罗卓英接替卫立煌任远征军总司令。这样,远征军的指挥就由史迪威、林蔚、罗卓英和杜聿明四人担任。四人不在一处,只能靠通讯联络,文电交驰。西路纵队的英军,遭到日军第三十三师团攻击;甘丽初军一个整师,陷于罗衣考地区,下落不明。更为严重的是,在仁安羌地区,七千名英军被日军围困,突围不出,形势严峻。最后,远征军决定放弃蒋介石制定的平满纳会战计划。
危急时刻,蒋介石电告:战略预备队第六十六军,从滇西开拔,正向缅甸的曼德勒进发。4月8日,第六十六军先头部队新编第三十八师已到达曼德勒,9日进驻曼德勒,师长孙立人奉命担任曼德勒卫戍司令。
孙立人师是一支能征善战、训练有素的全美式装备的部队。营级以上军官,大多受过英、美军校的培训,英语水平高,军事知识丰富,训练刻苦,纪律严明。
孙立人在曼德勒着手清理战争留下来的创伤,接到亚历山大将军的电报,让他火速到梅茵参加军事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孙立人立下军令状,要将仁安羌地区被日军围困的七千名英军解救出来。
孙立人即刻返回驻地,命令第一一三团做好战斗准备。
17日黄昏,孙立人率部到达宾河北岸,在距离渡口不远处,与日军展开激战。打了十多个小时,在第二天中午消灭了宾河以北的日军,占领了渡口。孙立人没有乘胜渡河,命令部队停止进攻,自己到渡口观察南岸的敌情。经过周密部署,决定在19日拂晓发动攻势,争取一举歼灭日军。
凌晨,轻雾袅袅,第一一三团在山炮、轻重迫击炮和轻重机枪掩护下,向宾河以南的日军发起猛烈攻击。仁安羌油田处处是油管、油罐和油桶,枪炮的射击轰炸,处处引燃大火。第一一三团的官兵渡过宾河,强占高地,直把日军逼进火海 被围的英军见援兵到了,便强行突围。日军受到两面夹击,在火海中溃不成军,弃尸逃窜。日军自攻占缅甸以来,头一次遇到如此勇猛顽强的军队。
日军很快就被远征军全部赶出阵地。20日下午5点钟,孙立人的部队全部收复了仁安羌地区,救出被围的七千名英军。
仁安羌大捷,孙立人师以不满千人的兵力,在劣势情况下,解救出近十倍的盟军,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孙立人成为名噪一时的英雄。为此,英王乔治六世授予他一枚丰功勋章,蒋介石也为他颁发了四等云麾勋章。
仁安羌战役后,孙立人准备集合全师,反攻当面的日军,稳定西线,配合杜聿明军的彬文那会战。但是,英军在仁安羌被围吃了苦头,精神不振,决定放弃缅甸,向印度转移。他们通知孙立人师从仁安羌开到乔克巴当附近,掩护英军撤退。25日,日军重又占领了仁安羌。
英军不断后撤,中国远征军也到了危亡关头。28日,腊戍失陷,彬文那会战流产,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撤军也无回头之路了。
杜聿明率领两个师向缅北要塞密支那撤退。在日军攻占菲律宾群岛的第三天,即5月8日,日军攻占了密支那,第二天继续推进。中国远征军其他各部也各自寻路撤退。
中国远征军从1942年2月至5月第一次入缅作战,最后败退到印度、云南西部。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十万精锐,两万多人战死或被俘,撤退中,三万多人饿死、病死在缅北丛林中,最后集结到印度和云南西部的远征军部队,只剩下四万多人。
这年年底,退入印度的中国远征军两个师,在印度中部比哈尔邦的一个名叫兰姆伽的小镇集中。不久之后他们将恢复元气,向日军讨还血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