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谋略》2.19 攻破一点,全盘皆活


战场就像棋盘,双方的兵力部署就像落子布局。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战场上,指挥几百万大军作战,毛泽东算得上“特级大师”。

在双方交战最激烈的关键时刻,局势复杂,险象环生,变幻莫测。一步妙棋,满盘皆活;一着投错,也可以导致满盘皆输。

三大战役之前,国民党军队被分割于东北、华北、中原、西北地区。从表面上看,敌似乎呈优势,但毛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战场,决战的突破口选择哪里?这一步棋就颇费思量了。毛泽东经过周密细致的分析,最后作出判断:首战东北。

东北是我军势力较强的地区。解放区面积达百分之九十七,群众基础好,军事实力也占绝对优势。而敌人在东北只占领几个城市,孤立分散,地域狭小,补给困难。蒋介石也深感到他在东北已是力不从心,计划“撤退东北,巩固华北,确保华中”。但是他优柔寡断,举棋不定。毛泽东摸透了蒋的心理,东北这步棋,你该走不走,他就先下手为强了。又吃棋子,又占地盘,何乐而不为?结果辽沈战役不但歼敌47 万余人,完全解放全东北,而且使蒋介石“撤退东北,巩固华北,确保华中”的计划成为泡影,同时,还避免了我军先打华北则两面受敌的被动局面。

毛泽东选择首战东北,旗开得胜,全歼东北顽敌,为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的胜利埋下了伏笔。

首战东北是毛的一步妙棋,而东北战场先打锦州,置长春、沈阳之敌于不顾,则是毛的又一步妙棋。若按照林彪的意见,则是先打长春,当然林彪的考虑也有他的一定道理:长春之敌为我久困,是东北战场上的弱敌,较之沈阳、锦州之敌较容易取胜。而且攻打长春,还可以吸引沈阳、锦州之敌援长,以便于打援。如果先打锦州,则所遇敌人较长春强大,不易攻克。在敌人“集中兵力固守大城市”的方针下,打小地区又会到处扑空。

毛泽东和林彪有分歧。毛认为,从局部看,长春孤敌,容易攻打。但敌人却企图以长春来牵制我军,掩护沈阳、锦州之敌改善态势,并且进行撤退的一切准备。若我军先攻长春,便正中敌人下怀;而攻克长春,不但敌不来援,反而会吓跑沈阳、锦州之敌,迫使蒋下决心撤出东北或者从海上逃跑,不利全歼东北敌人,影响全国战局。锦州的情况则完全不同,虽然锦州敌人比长春多,但锦州至山海关一线各点敌军孤立分散,攻歼取胜比较可靠;在北宁线上作战,可以吸引长春、沈阳之敌援锦,有利于打援;还可以分割东北和华北的敌军势力,打下锦州,就关闭了东北的大门,东北战场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华北的敌军增援则将因我华北解放军的牵制而削弱。

所以,毛泽东果断地电告东北野战军:“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城,而置长春、沈阳之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之后,毛又电台林、罗:”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即使其后一切目的都未能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果不其然,打下锦州,全盘皆活。蒋介石深知这一招的厉害,连忙飞抵沈阳,亲自督战,叫嚷:“东北局势好坏,就在锦州一战。”结果,我军一举打下锦州,又在黑山、大虎山地区歼灭廖耀湘援敌。至此,辽沈战役的主动权就完全掌握在我军手中。

难怪范汉杰在惨败面前又不得不承认毛的雄才大略:“贵军神机妙算,弃长春,舍沈阳,突然亲击锦州,扼住我军战略咽喉重地,乃出我军意料之外,锦州,犹如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负华北,贵军夺下锦州,恰好像从中间折断扁担,使东北与华北分离,棋着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