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06部 红丸


应该说,朱常洛是个好孩子,至少比较厚道。

几十年来,他一直夹着尾巴做人,亲眼目睹了父亲的冷漠、朝廷的冷清,感受到了国家的凋敝,时局的危险。

他不愿意再忍受下去,于是,当政后的第一天,他用几道谕令显示了自己的决心。

大致说来,他是把他爹没办的事给办了,包括兑现白条——给辽东前线的士兵发工资,废除各地矿税,以及补充空缺的官员。

这几件事情,办得很好,也很及时,特别是最后一条,把诸多被万历同志赶下岗的仁兄们拉了回来,实在是大快官心,于是一时之间,光宗的人望到达了顶点,朝廷内外无不感恩戴德,兴高采烈。

但有一个人不高兴,非但不高兴,而且很害怕。

万历死后,郑贵妃终于明白,自己是多么的虚弱,今日之城内,已是敌人之天下。所谓贵妃,其实也不贵,如果明光宗要对付她,贱卖的可能性是相当的大。

很快,一件事情就证明了她的判断。

考虑到万历死后不好办,之前郑贵妃软磨硬泡,让万历下了道遗嘱,讲明,一旦自己死后,郑贵妃必须进封皇后。

如此一来,等万历死后,她就成了太后,无论如何,铁饭碗是到手了。

明光宗看上去倒也老实,丝毫不赖帐,当即表示,如果父皇如此批示,那就照办吧。

但他同时表示,这是礼部的事,我批下去,让他们办吧。

按说皇帝批下来就没问题了,可是礼部侍郎孙如游不知怎么回事,非但不办,还写了个奏疏,从理论、辈分、名分上论证了这件事,最后得出结论——不行。

光宗同志似乎也不生气,还把孙侍郎的奏疏压了下来,但封皇后这事再也没提。

郑贵妃明白了,这就是个托。

很明显,这位看上去很老实的人,实际上不怎么老实。既然如此,必须提前采取行动。

经过深思熟虑,她想出了一个计划,而这个计划的第一步,是一件礼物。

十天之后,她将这件礼物送给了朱常洛,朱常洛很高兴地收下了。

光宗皇帝的性命,就丢在了这份礼物上。

这份礼物,是八个美女。

对于常年在宫里坐牢,哪都不能去,啥也没有的朱常洛而言,这是一份丰厚的礼物,辛辛苦苦、畏畏缩缩了几十年,终于可以放纵一下了。

古语有云:一口吃不成胖子,但朱常洛应该算是不同凡响,他几天就变成了瘦子,在史料上,含蓄的文言文是这样描述的:

“是夜,连幸数人,圣容顿减。”

白天日理万机,晚上还要辛勤工作,身体吃不消,实在是件十分自然的事情。于是不久之后,朱常洛就病倒了。

这一天是万历四十八年(1620)八月十日。

计划的第二步即将开始,四天之后。

万历四十八年(1620)八月十四日。

皇帝的身体依然很差,身体差就该看医生,崔文升就此出了场。

崔文升,时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前面曾经讲过,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职务,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

可是这人来,并不是要给皇帝写遗嘱,而是看病,因为这位崔兄多才多能,除了能写外,还管着御药房,搞第二产业。

后来的事情告诉我们,第二产业是不能随便乱搞的。

诊断之后,崔大夫胸有成竹,给病人开了一副药,并且乐观地表示,药到病除。

他开的这幅药,叫泻药。

一个夜晚辛勤工作,累垮了身体的人,怎么能服泻药呢?

所以后来很多史书都十分肯定地得出了结论:这是个“蒙古大夫”。

虽然我不在现场,也不懂医术,但我可以认定:崔文升的诊断,是正确的。

因为之前的史料中,有这样六个字:是夜,连幸数人。

这句话的意思大家应该知道,就不解释了,但大家也应该知道,要办到这件事情,难度是很大的。对光宗这种自幼体弱的麻杆而言,基本就是个不可能的任务。

但是他完成了。

所以唯一的可能性是,他找了帮手,而这个帮手,就是药物。

是什么药物,大家心里也有数,我就不说了,这类药物在明代宫廷里,从来就是必备药,从明宪宗开始,到天天炼丹的嘉靖,估计都没少用。明光宗初来乍到,用用还算正常。

可这位兄弟明显是用多了,加上身体一向不好,这才得了病。

在中医理论中,服用了这种药,是属于上火,所以用泻药清火,也还算对症下药。

应该说,崔文升是懂得医术的,可惜,是半桶水。

根据当时史料反映,这位仁兄下药的时候,有点用力过猛,手一哆嗦,下大了。

错误是明显的,后果是严重的,光宗同志服药之后,一晚上拉了几十次,原本身体就差,这下子更没戏了,第二天就卧床不起,算彻底消停了。

蒙古的崔大夫看病经历大致如此,就这么看上去,似乎也就是个医疗事故。虽说没法私了,但毕竟大体上没错,也没在人家身体里留把剪刀、手术刀之类的东西当纪念品,态度还算凑合。

可问题是,这事一冒出来,几乎所有的人都立刻断定,这是郑贵妃的阴谋。

因为非常凑巧,这位下药的崔文升,当年曾经是郑贵妃的贴身太监。

这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要看病,不找太医,偏找太监,找了个太监,偏偏又是郑贵妃的人,这太监下药,偏又下猛了,说他没问题,实在有点困难。

对于这件事情,你说它不是郑贵妃的计划,我信,因为没准就这么巧;说它是郑贵妃的计划,我也信,因为虽说下药这招十分拙劣,谁都知道是她干的,但以郑贵妃的智商,以及从前表现,这种蠢事,她是干得出来的。

无论动机如何,结果是肯定的,明光宗已经奄奄一息,一场惊天大变即将拉开序幕。

但这一切还不够,要达到目的,这些远远不够,即使那个人死去,也还是不够。

必须把控政权,把未来所有的一切,都牢牢抓在手中,才能确保自己的利益。

于是在开幕之前,郑贵妃找到了最后一个同盟者。

这位同盟者的名字,不太清楚。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她姓李,是太子的嫔妃。

当时太子的嫔妃有以下几种:大老婆叫太子妃,之后分别是才人、选侍、淑女等。

而这位姓李的女人,是选侍,所以在后来的史书中,她被称为“李选侍”。

李选侍应该是个美女,至少长得还不错,因为皇帝最喜欢她,而且皇帝的儿子,那个未来的天才木匠——朱由校,也掌握在她的手中,正是因为这一点,郑贵妃找上了她。

就智商而言,李选侍还算不错(相对于郑贵妃),就人品而言,她和郑贵妃实在是相见恨晚,经过一番潜规则后,双方达成协议,成为了同盟,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

现在一切已经齐备,只等待着一个消息。

所有的行动,将在那一刻展开,所有的野心,将在那一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