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明朝十六帝》第03节:历史上少有的强势皇帝


朱元璋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虚心好学,喜欢结纳儒士。他先后网罗了冯胜、陶安、刘基、朱升等一大批儒雅之士,给予他们很高的待遇。他还经常与这些人一起讨论,谈古论今,分析时势,请他们帮助出谋划策。通过与儒士的交往讨论,朱元璋的个人素质得到了提升,眼界更加开阔,对他最终夺得江山有很大的帮助。朱元璋勤奋好学,在打仗的间隙也不忘记读书学习。这个习惯在立国后也没有改变,特意命人在奉天门建文渊阁,收藏经史子集,设置若干名大学士,自己经常抽空去那里,"命诸儒进经史,躬自批阅,终日忘倦"。他特别喜南京李文忠墓欢读史书,尤其留意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时常引以为戒。经过多年的自学,朱元璋的文化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太祖高皇帝在军中喜阅经史,操笔成文,雄浑如玄化自然"。朱元璋对此也颇为自诩,"我起草野,未尝师授,然读书成文,涣然理顺,岂非天生耶?"天生恐怕未必,不过与他的后天努力是分不开的。在读《尚书》时,他发现各家注释不同,特意命宿儒订正,著有《御注洪范》,这可以算作是他的学术成果。

其次,朱元璋善于网罗人才,在他身边聚集了大批文臣武将,为他夺得江山立有赫赫功勋。他手下的李善长、徐达、汤和、耿君用、耿炳文、郭兴、郭英、周德兴等人都是他的同乡,对他忠心耿耿,出生入死。朱元璋注重"文武相资",认为开创帝业好似构筑大厦,武臣似"斧斤",剪伐砍削;文臣如"黝垩(yǒuè)",藻绘粉饰,二者偏废则难以有成。因此,他很重视招揽儒士,听取他们的建议。正是在陶安、冯胜的建议下,朱元璋攻取金陵,东征西讨,成就帝王之业。攻取徽州后,他亲自上门拜访朱升,得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并坚决加以执行,因此能够在群雄先后称帝时韬光养晦,保全实力,逐步发展壮大。

还有,朱元璋的夫人马氏,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脚马皇后,是他完成帝业的坚强后盾和贤内助。马皇后是安徽宿县人,她的父亲和郭子兴友善,临死前将她托付给郭子兴,收为义女,郭子兴将她许配给了朱元璋。后来郭子兴听信谗言,猜忌朱元璋,将他关押起来,恰巧当年收成不好,朱元璋时常挨饿。为此马氏曾偷偷将滚热的烧饼藏在衣服内给他送去,结果烫伤了皮肉,可谓是患难夫妻见真情。她在二人中间调和,终使嫌隙得释。连年激战之时,马氏带领将士的妻子制军鞋战袍,鼓舞士气。当陈友谅率军猛扑而来的时候,她又将后宫的财物捐献出来,奖赏前方作战的将士。朱元璋后来杀戮渐重,无人敢劝,马皇后时而劝谏,因此很多人得以保全。有人传言参军郭景祥的儿子想要杀父,朱元璋要杀掉他。马皇后劝说道:"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这样朱元璋才没有下旨,后来经过调查,果然是冤枉。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马皇后病重,自知难以治愈,对朱元璋说:"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担心朱元璋迁怒于医生,竟然执意不许太医治疗。当月,马皇后就去世了,年仅51岁。朱元璋对于马皇后的去世,非常悲痛,久久不能释怀,从此再也没有立后。朱元璋的晚年生活十分孤寂,脾气很大,盛怒之下再也无人敢劝。假设马皇后能多陪伴他一段时间,朱元璋也许就不会杀戮过重。

大权独揽:历史上少有的强势皇帝

朱元璋起自布衣,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使他比较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正是由于权威下移,君主为臣下所蒙蔽,不了解民情,政策也得不到坚决贯彻。朱元璋常常思考如何建立一种政治体制,确保不会出现主荒臣专的局面。

改革政治体制。在明代以前,历朝大体上沿用秦始皇所创立的君主之下设宰相辅政的政治体制框架,只是相权的形式和职权的大小略有不同。明朝初年,也基本沿用汉唐旧制,直接承太祖像袭元朝旧制,在中央设三大府:中书省,下统六部,职掌行政事务;大都督府,统管军事;御史台,职掌监察事务。地方设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总管地方事务。但朱元璋对此很不满意,他亲自设计、制定了几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对以往政治制度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和创新。

他首先从地方机构改革着手。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下令撤销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掌行政、司法、军事权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统摄洪武刻本《皇明祖训》,向中央负责。全国分为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十二个布政使司,洪武十五年(1382)增设云南布政使司。

而朱元璋更为关心的是中央机构的改革。洪武十三年(1380),他借口胡惟庸谋反,趁机宣布撤销中书省,不设丞相,提高六部职权,分掌天下事务,直接向皇帝汇报。"罢宰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朱元璋惟恐后世子孙不理解自己的苦心,特意在《祖训》中明文规定不许变乱旧章:"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同时将掌管全国军事的大都督府一分为五,改为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分领所属都司卫所部队,但无权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