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自二次革命失败后,一直在美国,讨袁军兴,他乃从美国赴日本,5年5月9日在 横滨登陆。
袁死后6月13日孙中山电黄,征询对时局意见,电曰:“东京黄克强兄鉴:南军举义, 多数揭去袁、复《约法》、召国会为目的。袁死,黎能复《约法》,召国会,当息纷争, 事建设,以昭信义,固国本。兄见如何?”
黄于14日复电曰:
“中山先生鉴:电敬悉。南方要求恢复《约法》及国会,黎若能诚意实行,以外问 题自可迎刃而解。先生来电,主张息纷争,事建设,无任感佩!尚望主持,使国人晓然 于吾人之无私无偏,尤所切要。”
黄兴回到了上海不久,民国5年的10月10日突患胃中血管破裂症,吐血数盂晕倒,医 生认为他这病是劳瘁过甚所引起的。病中他还接待由四川过上海去日本的蔡锷,两位元 勋互相慰劳,可是在蔡去日后不久,他竟在10月31日午后5时30分与世长辞了。
黄兴原名轸,别字庆午,又名瑾午,原籍湖南善化县榔黎市,出生于清同治十三年 甲戌(公元1874年)9月16日,折算阳历则为10月25日,比孙中山小8岁,比宋教仁和蔡 锷大8岁。
他的一生都与10月有关,可说是一种巧合,他生于10月,殁于10月,成功于10月10 日武昌起义,得病也是10月10日。他死时才43岁,英年早逝,真是国家的大损失。
黄的原配夫人名廖淡如,生三子二女,子名一欧、一中、一寰;女名振华、德华。 续配名徐宗汉,是他从事革命时期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徐籍广东香山,原名佩萱,初 嫁海丰人李普一,生子女各一,子应强,女名若鸿。李死,徐与广州市女医师张竹君友 善,张喜谈新学,讲革命,徐受其影响,遂入同盟会,参加革命。黄花岗之役与黄因患 难而结成革命伴侣。徐嫁黄后,又生二子,名一美、一球。徐与前夫所生子女,亦携来 同居,黄均视同已出。在黄家书中曾提到另有一女名文子者,据说,系黄与某日妇所生。 黄与徐宗汉结褵后,伉俪情深,夫唱妇随。
黄的长子一欧,一向是在革命队伍中长成,于江浙联军时,接到黄勉励他的信,只 有八个大字:“一欧爱儿,努力杀贼!”后来胡适看到这封信曾经做了一首白话诗来赞 美:
“当年曾见将军之家书,字迹娟逸似大苏。书中之言竟何如?‘一欧爱儿,努力杀 贼!’,八个大字,读之使人慷慨奋为而爱国。呜乎将军。何可多得!”
黄兴病逝后,11月1日孙中山致函海外各支部,通告黄兴逝世,文曰:
“启者:黄克强先生自创同盟会以来,与文共事奔走,艰难迄于今日,凡我同志谅 均知悉。前月国庆日,突患胃中血管破裂之症,吐血数盂,晕绝经时,即延德国医生克 礼氏诊治,据云,尚可无碍。嗣后胸膈仍觉饱闷,至上月下旬,更发现肝部肿大之征候。 三十日下午五时,忽又吐血不止,势极危急,由医注射,暂且止血。三十一日早二时, 突再吐血,医再注射,旋即脉停气绝不可复救。呜乎哀哉!以克强盛年,禀赋素厚,虽 此次讨贼未得比肩致力,而提携奋斗尚冀诸异日。遽此凋谢,为国为友,悼伤百端!谨 告诸同志鉴察之。孙文启。民国五年十一月一日。”
黄的噩耗传到日本,病中的蔡锷为之痛哭,他的挽联是:
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
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
另一位和黄、蔡唱反调,可是他们私交却极莫逆的人,就是洪宪六君子之首杨度挽 黄联云:
公谊不妨私,平日政见分驰,肝胆至今推挚友;
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从古困英雄。
11月1日孙中山和唐绍仪代电全国,通告黄丧,函曰:
“克强先生交游满天下,车笠之盟,缟紵之好,究有为仆等所未悉者。代主丧务, 勉持大体,征名遍讣,恐有未周,诸祈见谅。”
北京方面国会特休会一日,下半旗一日志哀。11月2日北京政府令:
“上将黄兴缔造共和,首举义旗,功在国家,薄海同钦,……派王芝祥前往致祭, 给致治费二万,丧葬事宜由江苏省长齐耀琳就近照料……。”
护国讨袁第一大功的蔡锷,则在黄兴逝世后8天病逝日本。
护国讨袁时,蔡锷在军中备极辛劳,染患喉疾。5年6月28日蔡由永宁启程,29日抵 大洲驿,7月1日抵泸州,这时蔡的喉疾非常严重,已至不能讲话的地步,在泸州请了一 位德国医生阿密思替他诊视,服药无效,又加上肺叶肿痛,滴水难入,体温高达39度, 夜不能寐。蔡是个有责任心的人,虽然病魔困扰他,可是他觉得军队的欠薪,四川的善 后都是极伤脑筋的事,非他本人处理不可。因此,他力疾从公,抱病任事,要求北京政 府支付护国军的欠饷欠款200万元。
7月4日段祺瑞特派法国医生赶来泸州检治蔡的喉疾,第二天,法国医生检视结果, 认为喉病延误过久,声带已狭,病况严重,非迅速赴上海或日本就专科医治不可。
蔡的可贵处在于:虽以身为天下先,却功成不居,自始迄终坚定这个主张。袁世凯 死后,蔡功业盖世,名满天下,然而他不汲汲于名位权利,从下面两则电报,可看到蔡 的抱负人格:
7月17日蔡电唐继尧:
“滇、黔此次起义,悉索敝赋以赴国难,虽达拯渊救焚之志,已陷额烂头焦之势, 在我军应亟谋善后以图元气之恢复,在政府及一般人士,浴共和之恩波,饮水思源,对 于首义之军,应以安之劳之使之得所。以愚意计之,滇、黔善后尚不甚难,需款亦不甚 巨,政府对我万不致有所歧视,吝此区区而阴相掣肘也。所最宜注意者,我军主张应始 终抱定为国家不为权利之初心,贯彻一致,不为外界所摇惑,不为左右私昵所劫持,实 公私两济。……”
7月19日复唐继尧电:
“洽电敬悉,奖饰溢量,感愧奚似。窃意锷前者之出,秉诸良知,今兹之退亦然…… 今侪辈中果有三数人身先引退,飘然远翥,实足对于今日号称伟人志士英雄豪杰一流, 直接下一针砭,为后来留一榜样,未始非善。而锷处地位,纯系带兵官,战事既了,即 可奉身而退,斯亦各国所同然。务望蔩公为大局计,为友谊计,切电在川滇军各将领, 以后一切善后问题当完全负责办理,俾锷得以克日东渡。……”
蔡锷对于“治蜀”并不是没有抱负,只因为他想以功成身退,不争权利为天下倡, 所以薄川督而不为。在他给他的老友丁怀瑾函中,曾就“治蜀”一事表示如下的意见:
“蜀虽可为,但民情浇薄,绝不适于从军。若专用外军,屏绝土著,则主客之势互 不相容,终成水火矣。弟尝与兄论治蜀非假以十年时光不可,其始也临以雷霆万钧之力, 芟夷斩伐,不稍姑息,乱根既尽,民气渐苏,乃嘘以阳和之气,培植而长养之,殊盛业 也。”
7月21日蔡率幕僚数人,轻车简从,首途赴成都,在途中接到湖南耆宿父老敦请他督 湘的电报,他分别回电辞谢。8月1日蔡锷入成都,抱病就任四川督军,成都人民额手称 庆。这时的成都,因为兵连祸结,人心浮动,物价飞涨,币制不稳,蔡接事后,物价立 即回跌,钞票价值上涨。川中有五老七贤不远数百里赶来成都,愿任顾问。8月3日蔡电 保周道刚为川军第一师师长,熊克武以师长兼重庆镇守使,刘存厚以师长兼川边镇守使, 尹昌衡为政务厅长。蔡锷抵达成都后,他的本意只是象征式接受任命,加以他的喉病和 肺病都日益严重,乃于8月5日致电北京段祺瑞总理,电云:
“川为繁剧区域,非孱弱病躯所能胜任。况锷于起义之初,曾声言于朋辈,一俟大 局略定,即当幡然引退,以从事实业;今如食言,神明内疚,殊难自安。伏请代陈大总 统俯鉴微忱,立予任命,抑或以罗佩金暂行护理。”
8月7日黎元洪准予辞职。8月9日由蒋方震(百里)陪同,启程离川。动身之前特为 文告别四川父老。文云:
“锷履蜀士凡七阅月矣。曩者驰驱戎马,不获与邦人诸友以礼相见,而又多所惊扰, 于我心有戚戚焉。顾邦人诸友曾不我责,而又深情笃挚,通悃款于交绥之后,动讴歌于 受命之余,人孰无情,厚我如斯,锷知感矣。是以病未能兴,犹舁舆入蓉,冀得当以报 蜀,不自知其不可也。乃者视事浃旬,百政棼如,环顾衙斋,森肃宾从,案牍药炉茶鼎, 杂然并陈,目眩神摇,甚矣其惫,继此以往,不引疾则卧治耳。虽然蜀患深矣,扶衰救 弊,方将夙兴夜寐,胼手胝足之不暇,而顾隐情惜己,苟偷食息,使百事堕坏于冥冥, 则所谓报蜀之志不其谬欤?去固负蜀,留且误蜀,与其误也宁负。倘以邦人诸友之灵, 若药瞑眩,吾疾遂瘳,则他日又将以报蜀者补今日负蜀之过,亦安其不可?锷行矣!幸 谢邦人,勉佐后贤,共济艰难。锷也一苇东航,日日俯视江水,共证此心,虽谓锷犹未 去蜀可也。”
蔡由成都启程,先至重庆,稍作逗留,然后换乘轮船下驶,他到宜昌时,会见了从 四川退出的陈宦,这时陈已辞去湖南督军,并把他所率领相当于一个师的军队解散。蔡、 陈本是好友,于今把臂旅途,相见甚欢。蔡邀陈同轮赴汉口,陈感觉到和蔡同行,一荣 一辱,实在没趣,因此婉言谢绝。
蔡由宜昌乘大元商轮于8月26日抵达汉口,湖北督军王占元派楚信、楚义等巡防舰驶 往武昌上游迎迓,各机关、各团体欢迎人群分乘小轮在江干把大元轮围在垓心。王占元 希望蔡能在武汉多停留几日,蔡则坚决辞谢,于是王便在楚材舰上大张筵宴,盛大款待 蔡和他的随行人员。蔡并未登岸,当天晚上就换乘江裕轮继续下驶。
8月28日蔡抵达上海,下榻哈同花园,他不愿人们把他当成一个伟大人物来欢迎,因 此他设法把自己隐密起来,仅到梁启超的礼庐一行,师生二人把臂欢谈,相对欷歔。
段祺瑞电请梁启超转劝蔡到北京西山疗养,不必远渡日本,蔡没有忘记以前袁召他 去北京,便成为政治俘虏的往事,因此他推托说:北京繁嚣,不适宜于养病。
9月8日蔡由上海启程赴日本。抵神户时,日本记者群趋访问,蔡以手指喉,不能作 答,由蒋方震代为接谈,蒋说:“将军之病,由于袁世凯而起,纳溪之战,将军语言艰 涩,到沪州时全然不能发音,七月廿日由叙府赴成都,勾留九天,病情更加转剧。黎、 段劝将军移居北京西山静养,将军以不能杜门谢客为虑,所以决计来贵国就医。”
蔡的喉疾和肺病,因拖延过久,抵达日本后已是病入膏肓,群医束手,药石无效。
11月8日,蔡自知不起,由左右扶起看窗外飞机,黯然对好友蒋方震说:“我是不行 了,我不能死于对外作战的疆场上,真是死不瞑目,我死后有一事想拜托兄。”蒋问是 何事?蔡已无气无力,喘息地说:“千万薄葬,让我九泉无憾!”蔡回到病榻,即请蒋 方震代笔遗电:
一、愿我人民、政府协力一心,采有希望之积极政策;
二、意见多由于争权利,愿为民望者,以道德爱国;
三、在川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戴两君核实呈请恤奖,以昭奖励;
四、锷以短命,未克尽力民国,应行薄葬。
就是这一天,这位一代伟人,视富贵如浮云,功成而不居的护国元勋蔡锷将军与世 永诀了。他离开这个世界时,年仅35岁。
蔡去世后,举国震悼,万里雨泣。
黎元洪大总统于11月10日、11月28日、12月4日、12
月21日四次以大总统命令褒扬和国葬。
蔡锷之丧,全国唁祭,其祭辞和挽联均有可传者,摘抄数则挽联于下:
孙中山先生:平生慷慨班都护;
万里间关马伏波。
梁启超:知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夫人之恸而谁为?
康有为:微君之躬,今为洪宪之世矣;
思子之故,怕闻鼙鼓之声来!
唐继尧:所至以整军保民为要图,众论之归,大将慈祥曹武惠;
平时惟读书致用相敦勖,公言不死,秀才忧乐范希文。
丁怀瑾:成不居首功,败不作亡命,誓师二语,何等光明,故一旅突兴再造共和;
下无逞意见,上无争利权,遗书数言,如斯深切,问举国朝野奚慰英灵?
在所有挽联中,杨度的一联最引人注意,杨度的挽联是:
魂魄异乡归,于今豪杰为神,万里河山皆雨泣;
东南民力尽,太息疮痍满目,当时成败已沧桑。
杨度是楹联圣手,他一生可传的挽联甚多,可是他挽蔡的这副挽联,并不高明,这 是因为两人政见立场相对立的缘故,所以他的下联可说完全是对蔡的成就唱反调。
至于小凤仙的挽联则是在庄严肃穆的伟人事迹中的一段小插曲,小凤仙的挽联和祭 文都是衡州狂士王血痕所代撰。小凤仙的两副挽联,当时传遍都下,第一联是: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第二联是: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美人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蒋方震在蔡死后,由日本拍电回国,电文说:
“一年以来,公恶衣菲食以戕其身,早作夜息以伤其神。临终之际,犹以未能裹尸 为恨。然蔡公身虽未死于疆场,实与阵亡者一例也。”
蔡的好友丁怀瑾用行动来怀念蔡的遗志——功成不居,长揖归田。蔡东渡前,丁任 四川富顺县长,闻蔡噩耗即辞去县篆,闭门著书,常以蔡的人格和抱负勉励其家人子女, 他称道蔡是真正开天辟地的人物。古人说名满天下,谤亦随之,可是蔡却打破了此例, 他的成败生死,不论是友是敌,是新是旧,莫不对他由衷称道,理由很简单:蔡以天下 为己任,却不以天下为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