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家族全传》6.所谓“谋刺西太后”的一段小插曲


轰轰烈烈的义和团爱国反帝运动,就这样被卖国的清政府和穷凶极恶的八国联军镇压下去了。1901年9月7日,清政府特命奕勋和李鸿章为全权代表,同德、俄、英、法、美、意、日、奥共8个出兵人侵国家以及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3个未直接出兵的国家共同签订了又一个极不平等的条约亦即《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共十二款,其主要内容包括:

首先,中国清政府必须为这次各帝国主义列强人侵及其由此而遭受的所谓“损失”,付出一笔巨额的“战争赔款”。其数目经当时清朝卖国政府再三乞求最后降至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并在40年之内分期付清。如此再加上利息,最后本利高达九亿八千二百万两白银,这就是后来有名的所谓“庚子赔款”。当时,这笔“赔款”相当于清政府至少12年的财政总收人。

其次在《辛丑条约》中,还规定清政府此后要切实负责严厉镇压中国民众中一切反对各帝国主义列强的组织和行动。凡是在此一方面督办不利的官员不论大小,清朝廷一定要予以严办。当时各列强帝国是想借此一条款,杜绝义和团运动的东山再起,同时也为防止原山东巡抚毓贤那样的清廷官员再度出现。

条约并且规定,在北京东交民巷一带划出一个外国使馆区,帝国主义各国都有权用他们的军队来“保护”其使馆,于是使馆区实际上成了国中之国。清政府必须拆除大沽炮台和从大沽到北京沿线的全部炮台,并且不能在天津周围二十里内驻扎中国军队。而帝国主义列强则有权驻扎军队,以保证从北京到沿海的通道。这就使清政府承认了列强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天津到山海关沿铁路的12个地方的既成事实。并且在北京城内也有外国军队驻扎。实际上,当时的清政府已完全处于列强刺刀监护之下。

而清朝廷对于《辛丑条约》的态度却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就是说要把“中华之物力”有多少就拿出多少,来给这些武装占领了首都的“各国”,使它们感到这个朝廷是值得加以“保全”的。

投降派代表李鸿章在签署了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后两个月就死了,从而结束了他充当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帮凶和走卒的罪恶一生。

不管清政府如何腐败无能,卖国投降,人民的意愿仍是不可违的。正像仁人志士呐喊的那样:“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官可玩,而我民不可玩”。此时的孔祥熙已返回潞河学院,听到《辛丑条约》的签订,心灵又一次被深深地震动了。当时他和李进芳多次商量,认为西太后慈禧不除,中国将永无宁日。何况文友会当初就立的是“铲除慈禧,恢复光绪的皇位”的宗旨。

再说那慈禧太后,原本是清朝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的生母,乃是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一个人物。她生于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1835年11月29日),满洲镶黄旗人,姓叶赫那拉。咸丰元年(1851年)例选秀女,16岁的那拉氏被选中,次年5月入宫。她入宫后,深受咸丰帝奕泞的宠爱,被封为兰贵人。咸丰四年(1854年)晋封为懿嫔。咸丰六年(185年)她生了载淳(即同治帝,咸丰的独子),“母以子贵”,于是又晋封为懿妃。翌年,更晋封为懿贵妃。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死于承德避暑山庄,死前遗诏立年仅6岁的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7月18日,那拉氏以嗣皇帝生母的身份与咸丰的皇后钮枯禄氏同被尊为皇太后,钮枯禄氏称“母后皇太后”,那拉氏称“圣母皇太后”,合称“两宫皇太后”。9月,恭上两宫皇太后徽号,钮枯禄氏为“慈安皇太后”,那拉氏为“慈禧皇太后”。此后人们习惯称那拉氏为“慈禧太后”。由于她曾住在紫禁城内西宫,因而俗称“西太后”。

慈禧在咸丰死后,利用嗣皇帝幼冲的有利时机,诱胁慈安太后并勾结恭亲王奕诉等人,发动宫廷政变从诸赞襄政务王大臣手中夺取朝政大权,慈禧一跃成为清朝的最高统治者,她曾总揽同治、光绪两朝的军国政要,主宰一切。其统治时间长达48年之久,是仅次于康熙、乾隆而位居第三的满清王朝统治者,也是大清帝国空前绝后的大独裁者。西太后慈禧在位的48年中,做下了大量祸国殃民的坏事,可以说是罪行累累馨竹难书。

1894年11月,正当中日甲午战争正在激烈进行并且局势发发可危之际,慈禧太后却全无心肝地要在北京城举办她“60整寿”的万寿庆典。从这次极度奢侈糜费的所谓“六旬庆典”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的大清帝国已是多么的荒淫无道。此正应了当年坊间的一句民谚:“大清国不亡,天理不容哇!”

当时,为了筹办慈禧的这次“生日庆典”,清政府早在两年以前就开始大肆铺张地进行准备。后来中日“甲午海战”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究其原因其中一条就是装备不行。岂不知,当年装备北洋海军所拨的巨额军费,就全给慈禧挪用修了颐和园了。所以当年在北京某城门口就曾贴出了这样一副对联: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甚至还有人更加尖锐地讽刺道:

“一人庆有,万寿疆无!”

由此反映出当时人民对统治者不顾国难当头而大办“万寿庆典”的无比愤慨。

当时为了举办这次规模宏大、豪华铺张的“万寿庆典”,需要大量的经费开支。这笔数目巨大的“庆典用款”,一部分由“部库提拨”,一部分由“京外统筹”。部库提拔之款,从“筹备购需、边防经费两款”中提用100万两,从铁路经费中“腾挪”200万两,“共筹备银300万两,专供庆典之用。”此外,“应由户部行知各直省督抚,量力筹解,以供需要”。这即是“京外统筹”部分,也就是向京内外臣工摊派的报效银两。据档案记案,宗室王公、京内各衙门和各省督抚将军等文武官员,报效庆典需银(由官员俸廉银中按二成五厘扣缴)1214100两,报效工需(点景)银共1767400两,两款共计达2985000两。

慈禧这次“六旬庆典”所挥霍的白银总数不下于1000多万两,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清政府收人的六分之一。这些银钱,自然不会由王公大员们自掏腰包,而是以各种名目的赋税和劳役,把沉重的负担转嫁于劳动人民身上。慈禧过一次生日,不知有多少贫民百姓绝于生计,家破人亡。她的奢侈享乐和挥霍无度,可以说正是建筑在劳苦大众的斑斑血泪和累累白骨之上的。

以上我们所讲的,关键还不在于慈禧太后当年是多么的腐化奢侈。当时人民的无比痛恨的,还是这个女人误国误民、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的丑恶行径。纵观慈禧太后的一生,指她为“祸国殃民第一人”,恐怕是绝不冤枉的。

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从一开始慈禧太后和那些投降派大臣,就没有认真准备并真正想和日本一决胜负。就连最初宣战都是被迫的,以至后来一看形势不利,慈禧太后马上派李鸿章为议和大臣去日本,与日本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特别是割让台湾一款,使台湾再次沦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之下。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慈禧太后为了保住个人利益,先是利用义和团的力量削弱西方列强的势力,后来又勾结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义和团运动。以致数以万计的群众倒在血泊之中,换来的却是《辛丑条约》更加屈辱地签订,并造成清朝政府最终落在列强刺刀的“监视”之下的局面。这简直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对于这样一个对内专制、对外投降的祸国殃民的西太后慈禧,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人无不希望立杀之而后快。

孔祥熙和李进芳经过多次的商量之后,制定了一个谋刺慈禧太后的周密计划。当时他们认为,只要慈禧太后一死,光绪皇帝立即归政,则形势就会大变,中国就还有希望。

不久,李进芳对孔祥熙说,他已和宫中的一位太监交上了朋友。为了能让这位朋友把他们带进宫去,他要孔祥熙设法筹集一笔钱作为这次行动的经费。也就是贿赂宫中的太监。只要能进宫,就有办法接近慈禧,只要能接近慈禧,就有办法杀死她。现在最要紧的是怎样进宫。筹钱好办,孔祥熙假说有事进城一趟,很快就筹齐了一笔数目可观的款子回来交给李进芳。

二人又仔细商议一番,决定采取如此行动:他二人先到紫禁城周围转悠,寻找李进芳所认识的那位太监。待拿钱收买了那个太监后,让他设法把他们带进宫去,然后搜寻慈禧太后并乘人不备甩出事先准备好的炸弹,炸死慈禧。其后再借混乱之际,出宫逃回通州。

于是,这一天孔祥熙和李进芳双双潜人京城,待机行刺。

但他们旋即发现紫禁城作为明清两朝的皇宫,气势磅礴,占地有22万平方米,周围有3公里长的几人高的宫墙,四角有威严的角楼。一条宽5米的护城河环绕四周,形成了一道森严的屏障。这岂是两个异想天开、赤手空拳的青年所能进得去的地方。

看到这威严的城墙,孔祥熙和李进芳顿时心里凉了一半。那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是一落千丈。、他俩装成游人的样子,围着宫墙转了一圈又一圈。望着那进进出出的文臣武将和太监宫女,仔仔细细地辨认再三,可惜就是没有李进芳所熟识的那张面孔。

潞河书院当局发现孔祥熙、李进芳二人几天不见踪影,便派人进城寻找。于是孔、李二人担心的又一件事情发生了,他们担心校方大概已查觉出他们的不轨苗头。加上二人心虚胆怯,看到希望全无,只好悄声返回学校,孔祥熙继续做他赴美前的准备。

就这样,后来讲得很响的孔祥熙“欲谋刺西太后慈禧”一说,当年就是如此简单的草草收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