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大传》02章 到美国去


1907年夏天,宋庆龄和宋美龄跟随二姨夫温秉忠,乘坐满洲里号客轮前往美国。温秉忠在清政府任职,奉命率领教育事务团访美,顺便一路照看宋氏姊妹。经过半个多月的颠簸,满洲里号终于结束了横越太平洋的航行,抵达终点港旧金山。大姐蔼龄已经焦急地站在码头上翘望了,三姊妹相见,情深意浓。

1909年,宋庆龄如愿以偿,考到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宋美龄因年龄尚小,不能进入大学学习,便留在德莫雷斯特,同小伙伴们一起进入皮德蒙特学校读书,宋庆龄和大姐宋蔼龄商量后,把她安排到宋蔼龄的一个同学的母亲莫斯夫人家里。宋美龄在皮德蒙特非常愉快地度过了9个月。老师教她从语法上分析句子,结果收到成效,使她能比较准确地用英语将自己的意图表达出来。她的哲学成绩也很好,平均分数为98分。但算术成绩则比较差,尤其对百分比的换算没有弄懂,据说仅能得“C等”,勉强及格。有一年圣诞节的前几天,宋美龄与另外3个同伴每人拿出25美分,总共凑成1美元,买了些土豆、牛奶、牛肉饼、苹果和橘子等,送给住在铁道边的某家穷人,并努力做到谦逊不骄,不把自己的高尚行为告诉任何人。总共9个月的学习和生活使宋美龄对这个南方小镇充满了感情,就连她的英语发音都带有浓郁的南方乡音。在美国的日子里,宋美龄也时常以南方人自居。有一次,历史老师让她叙述谢尔曼将军在南北战争中进攻南方的经历。宋美龄当时忧郁地答道:“原谅我,这个问题使我很难过,因为我也是个南方人。”

宋美龄因为年龄太小,不够上大学读书的条件,甚至连作为“特别生”进威斯里安女子学院也不行。在她12岁时,该学院老院长格里退休了,新任院长安斯沃夫主教改变了非本院学生不得住在学院宿舍里的规定,这样宋美龄可以到宋庆龄身边来了。

宋氏三姐妹每人都在佐治亚州呆过5年,但是美龄只有一年是正式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念书的,其余4年都是由于打破或修改规定才收留她的。

1912年,宋美龄终于正式成了大学一年级新生。1913年春季学期期末,宋庆龄返回中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只剩下宋美龄孑然一身。为了和她在哈佛大学读书的哥哥宋子文离得近些,以便得到哥哥的帮助和照顾,宋美龄当年秋天便转学到马萨诸塞州的韦尔斯利女子大学,成为该校一年级的学生。这时,宋子文正在哈佛大学读二年级,据韦尔斯利女子大学档案记载,他是宋美龄的监护人。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的一位音乐教师感觉到宋美龄对中国文化及其遗产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且这种感情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发浓厚。当然,宋美龄对中国的封建礼教和旧传统是不满意的,并且怀有某种担心和恐惧。

宋美龄是中西文化交汇点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是中国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土壤中产生的一个中西合璧式的人物。留学美国10年,成为美国化的中国人,这对她以后数十年间,成为美国与蒋介石政权之间的穿线人物,有着重大影响。

1909年到1917年,宋美龄在美国读完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课程,受到了全盘的西式教育,她自己也承认:“只有我的脸像个东方人。”

1917年,宋美龄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在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学业,7月,她操着一口纯熟的美国南部口音的英语回到了上海。此时,宋家住在上海法租界霞飞路上一栋新买的小楼里。

不久前,宋庆龄与孙中山的婚事曾引起了轩然大波,令宋耀如夫妇十分难堪,并为此一度长吁短叹。由于同心爱的长子、幼女久别重逢,宋家才又恢复了往日欢乐和谐的气氛。在这个家庭大团圆中,最高兴的还要数母亲倪桂珍,她不顾自己身体欠佳,坚持要亲自上灶掌勺,中西餐兼有,做了满满一大桌子菜,以招待远归的子女。这是举家团聚的日子,全家人都陆续落座,惟有宋庆龄不在。宋美龄转向妈妈,问了一句:“二姐怎么没回来?”母亲的脸立刻阴了下来,“甭提她了,全当没有她。”很显然,倪桂珍的气还没全消。坐在宋美龄身边的大姐宋蔼龄见气氛不对,忙用手捅了捅美龄,小声对她说:“庆龄已和孙先生结婚,现在广州。”父亲宋耀如也连忙打圆场,端起酒杯说:“快端起酒,为美龄毕业平安归来干杯!”说完后,向宋美龄碰杯祝贺。在宋耀如的带动下,饭桌上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了。一家人推杯换盏,其乐融融。饭后,宋耀如又邀请了一些社会名流,为女儿举行了一个接风舞会。宋家已经好久没这么热闹了,宋美龄也深深地沉浸在家人团圆的幸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