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圣诞节的白宫。
冬日的阳光淡淡地撒在白宫的庭院内,白宫以它与自然朴素的协调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当时,美国政府为了表示对各国使节的友谊,在宽敞明亮的宴会厅里,举行盛大的节日宴会。
各国使馆要员的邀请函早在节前3日即已发出。当时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为胡适其人,人称哲学家,在日本未发动珍珠港事件之前,常握管吮毫写点有识见的文章并引起国人垂青,亦颇受一些美国知识界人士的赞赏,尤其是蒋介石也很欣赏。于是在孔祥熙等人的推荐下,蒋介石任命胡适为驻美大使。
此次胡适接到白宫的邀请函后,便列出了中国方面的出席名单。
此时,宋子文为推行抗战“金元”外交,正奔走美国。胡适一介文人,当时不知怎地竟稀里胡涂地把财政部长“宋子文”列在一等秘书的位子上。宋子文看后大发雷霆:“这个胡适太不像话了。吾来美国是为了抗战筹资。一等秘书,让吾脸面往哪搁?吾宁可不出席。”宋一面将此事告诉国内蒋介石;一面拜见罗斯福总统、赫尔国务卿和摩根索财长陈述此事。旋经美国方面调停,胡适且作改正,风波才算停止。
不过,说起来胡适对宋子文亦确实早有不满。可谓文人相轻。两人同是美国留学博士,一个是哲学一个是经济,多少有些“不是冤家不聚头”架式。抗战爆发后外电传闻宋子文将再度出山,统管国内财政及贸易工作。此时,胡适已赴美就任大使。胡适听此消息,惴惴不安,于是半夜披衣坐起,挥笔给当时蒋介石的贴身秘书亦是胡的文友陈布雷发了一封电报,并请代转蒋介石。其电文中写道:
有传说各部将改组……近日报纸又有子文将长财部或贸易部之说……鄙意对行政各部改组消息,颇有顾虑:一虑子文个性太强,恐难与光市合作。二虑报纸所传贸易委员会改由宋子文代陈光前之说如属实,则光甫所办事业恐不能如自来之顺利。三是子文今年夏间曾向美财政部重提米麦借款,美方认为有意另起炉灶,印象颇不佳。以上各种情形,因国内恐无人为介公详说,故弟不敢避嫌疑,乞吾兄密陈,供介公考虑。
由此电文中不难看出,胡适对当年宋子文的印象就已不好。或可以说,胡适根本看不起宋子文。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后来传到宋子文的耳朵里,矛盾的前因后果一清二楚,宋子文早有所防。当然,宋子文在蒋介石面前,也决不会说胡适的好话的。而蒋介石对宋、胡之间的龌龊心里十分明白,但他却竭力搞平衡。不过他平衡的砝码更多是倾向于妻兄宋子文一边的,当时对胡适的上书并没有理睬。于是宋子文时来运转平步青云。1940年,蒋介石在已任命宋子文为中国银行董事长的前提下,又委任他作为处理对外借贷事宜的全权代表赴美。鉴于当时宋、胡之间的关系紧张,蒋介石便给宋子文颁发了“私人代表”为通行证,这样赴美就可避开驻美大使馆胡适的干扰,直接与美国高层人物接洽了。
当时,宋子文有了蒋的“私人代表”这张王牌后,就开始有意折腾胡适了。1940年6月,宋子文以“蒋介石私人特使”身份飞至美国,下榻后他即拨通了胡适的电话,声言“余今有要事与兄相商,今晚拟去访兄,请兄在大使馆等候。”
当即胡适满口应允。可那天胡适等到深夜12点,也没等到宋子文的影儿。
第二天清晨5点,胡适刚睡下不久,电话又叫了起来。原来又是宋子文称:“昨夜因事羁身,致未能趋访,至歉安!今晚必准时赴访。”
但当天晚上宋子文又未露面。
就这样连续折腾了胡适两个晚上没睡好觉。
第三天清晨,宋子文即登门访胡,又把胡适堵在被窝里,一时好不尴尬。宋子文则又是一番面致歉意。随即宋子文邀胡适一起去拜见美国罗斯福总统。
“我就不要去了。”此时胡适不免推辞。
“请而不到非礼也。”宋子文又将了胡适一军。
胡适也只好硬着头皮跟去。可在白宫,刚与罗斯福总统见面未谈上几句话呢,宋和罗氏便要单独会晤。胡适因宋是蒋介石的私人特使,也不好多想就离开白宫返回大使馆。不过待第4天中美借款协议正式见诸报端,胡适看了才恍然大悟,大呼“原来如此。”胡适当即拿着报纸向身边的秘书大放厥词说:这宋公子真有一手!他明知我与罗斯福私交甚好,他不来我也能谈判成功。他怕我邀功,他宋子文才是彻头彻尾的邀功呢!
后来,胡适又想到了更深的一层:宋公子恐怕一直在忌恨他呢。
再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宋、胡矛盾更趋白热化了。
那是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前夜,日本驻美大使被赫尔国务卿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斥出国务院客厅。此时,胡适从2000里以外的城市演讲刚回到华盛顿中国大使馆,脸面没洗就有记者登门采访此事。也许此际胡适真不知道此事,便随口应道:
“尚无所闻。”
当时亦在美国的宋子文知道此事,便对胡适这种不负责任的信口开河大为不满,一次竟当面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把胡适训斥一顿,意在逼其辞职。胡适当时有口难辩,只好向蒋介石发电请求辞职。蒋介石为安慰胡适,特发来一电抚慰道:
“勉为其难,仍盼继任斯职。”
“要我辞职,蒋委员长还不干呢!”胡适一边发牢骚,一边将电文让秘书送宋子文处过目。宋子文于是亦无话可说了。
此是第一回合。
不久事情又来了。当时重庆外交部与宋子文往来的国内信函,必须到大使馆去盖印。于是胡适并不怎么给宋子文面子,依旧我行我素。因为他骨子里还是一个文人,并不为权势所动,且不值得拍马屁的人他还真不拍。后来,由于同美国谈判的需要,他便常舞文弄墨,在报端写点随笔、评论什么的,倡导他考据的哲学和文学。而宋子文看了,不免指鹿为马疑神疑鬼,甚至总有些怨恨:这个胡适,写东西少政治多文学,与时局不符。这是宋子文的第一印象,抑或第一直感。后来文章看得多了,作为一名政府要员他觉得有责任去劝说胡适,结果二人又闹得不可开交。最后,那一次宋子文拍桌子道:
“你的文稿并不只是代表你个人,因为你是政府派员。今后凡发表政治性演说和文稿,必须要报政府审核同意,以顾全大局和国策!”
“必须先报宋先生吗?”胡适讥讽道。
“我眼下就在美国,当然我有权先看。”宋子文也毫不客气。
话不投机胡适终于被激怒了,他忿忿地说:“你……你算老几?你读过几本中国书?读过几本英文书?你有什么资格看我的文稿?”
“你要知道,你是政府派员。你代表的是政府不是个人!你要认为有委屈,可以辞职不干嘛!”宋子文仍以理据争。
不久,国民政府又任命宋子文为外交部长。此时,胡适深感官大一级压死人,索性不如一走了之。在这种背景下,胡适不得不再次向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提出辞职。鉴于当时来、胡之间不可协调的矛盾,国民政府于1942年9月11日正式批准了胡适的辞职报告,并改由魏道明继任驻美大使。从此,结束了宋胡那段不愉快的纠葛。
当时对于胡适下台,有亲近胡适者说:他是一介书生,不懂政治,直来直去,早该离开政坛。一次赵元任的妻子杨步伟流着眼泪对人讲:“他卸任驻美大使后,我就劝他离开政界到教育界来。盖我知其为人,一生忠诚和义气对人,毫无政治手腕,不宜在政治上活动,常为人利用而仍自乐。”
彼时人们心里都明白,胡适辞职并非出于心愿,实际上是被宋氏家族赶下台的。据后来的《宋氏王朝》一书介绍,宋子文当年迫不及待赶胡适下台,是因有一个鲸吞美援物资的秘密,恐被胡适告发。此事无据可查,目前只好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了。
嗣后,由于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空基地--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像一只到处咬人的疯狗一般,激起了全世界正义人民的反对。于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太平洋再也不太平了。就此,中国历时4年多的抗日战争被正式列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1942年1月1日,随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相继爆发,中、美、苏、澳、加、荷等26个参加反法西斯同盟的国家代表,聚集在华盛顿,签署了一份《对法西斯轴心国共同行动宣言》,后称为《联合国家宣言》。
当时,宋子文西装革履,代表中国在《宣言》上签了字。
《宣言》中指出:“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的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同时规定各国的义务为:签字国政府保证运用全部兵力与经济资源,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仆从国;不到侵略国家无条件投降,每个国家都保证不与法西斯国家合作,不单独缔结停战协议或和约。当时,随着26个国家的名字在此份宣言书上的签订,标志着26双铁拳举起,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随后,宋子文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为当时中国政府的外交部长,奔走于中美之间。无疑,此时的宋子文为国家和民族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随着中国战区的应运而生,美国已处于两洋作战的态势。为了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当时美国的全球战略是:“先欧后亚”。同时,也考虑中国战区的实际,认为中国是打败日本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基于此,美国当时把战略防御阶段任务选在主要打通滇缅公路、依靠中国军力消耗日本军事力量上;等待欧洲战事结束,再由中国战场转而向日反攻。为完成这个战略企图,美国罗斯福总统曾派其亲信--史迪威将军担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以协助蒋介石指挥东方战场的作战。
当时因共同的敌人--日本,使中、英、美三个大国走到了一起,结成深厚的友谊。结盟不到一年,美、英为了表示与中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决心,于1942年10月9日分别通知中国政府,声明愿意立即放弃在华的“治外法权”新约。当时中国政府对此无疑是欢迎的。于是外交部长宋子文又承担了此一重大使命。后来谈判虽有挫折,最后毕竟达成了共识。
后来中美、中英所签定的新约,主要内容基本相同。
其中《中英新约》共有9条。这9条分别是:
第一条规定条约适用的领域;
第二条规定撤销英国政府及其人民或公司在中国享有的种种特权;
第三条宣布废除1901年的《辛丑条约》;
第四条决定交还上海、厦门公共租界及天津、广州英租界的行政管理权;
第五条是关于不动产之保护或转移问题;
第六条规定两国人民享有在缔约国中旅行、居住、经商之权利;
第七条规定依赖之权限;
第八条规定待战争结束后,双方缔结友好通商及设领条约;
第九条规定新约批准生效的日期。
综观当时《新约》内容,第二条最为重要,故在中英换约的附件里又明确规定英国政府应放弃如下特权:一、租界及使馆区之特权;二、内地驻兵权;三、军舰自由驶入权;四。领事裁判权;五、通商口岸权;六、沿海贸易及内海航行权;七、外籍引人权和海关雇用官员权等。这表明,当时除九龙及香港外,英国政府从政治上、军事上基本放弃了在中国享有的一切特权。而后通过《中美新约》的签定,美国也取消了在中国的种种特权。
一石激起千重浪。在此基础上,反法西斯同盟国中的加拿大、比利时、挪威、荷兰、瑞典、法国、瑞士、葡萄牙、丹麦等国也与中国签订了类似的新约。从此,百年受侮的中国逐渐摆脱了枷锁,开始走向一个可能独立自主的国家。
1943年1月12日,宋子文在重庆国民政府外交部举行了盛大记者招待会,出席此会的有上百名中外记者,镁光灯闪闪,宋子文红光满面。面对着记者的提问,宋子文侃侃而谈。
一位美国记者问:“中国是否对中美、中英两个新约满意?”
宋子文回答:“大体可以说业已满意,然尚有少数问题须再讨论。”
记者又问:“须待讨论的问题是什么?”
宋子文回答:“中国曾提出九龙及香港租借问题,然英国政府未准备加以讨论,我方已保留再度提出此问题之权。”最后,宋子文声称:“本人得参加废止特权之新约的签订,无尚欣幸。自1928年对美国关税自主之条约签订后,本人即切望能签订以往之治外法权废止之新约,于今日果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