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离不开黄兴的名字。
“孙、黄间就像患难兄弟一样,互相信赖,生死与共。”黄兴之子如是说。
辛亥革命风起云涌、气势磅礴的革命情景,在我们老一代人中尚记忆犹新。使我难以忘怀的,是先父黄兴与孙中山先生在共同的革命事业中结下的牢不可破的革命友谊。
先父在日本的革命活动,曾得到了日本朋友宫崎寅藏的大力支持,他很同情中国的革命,两人相识后很快就成为至交。
1905年7月,孙先生由欧洲回到日本物色革命志士,宫崎寅藏即推崇先父黄兴,说黄是个“非常人物”。孙先生听后,迫不及待要相见。宫崎寅藏乃领孙先生至黄兴的寓所。先父正在接待来访的朋友,得悉孙先生来,即示意稍待,片刻后便一同到“凤乐园”中国餐馆。宫崎寅藏追忆当时情景道:“……短暂寒暄之后,他们(指孙、黄)就转入革命之话题,推心置腹就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样。……将近两个小时,孙、黄酒菜未沾,专心谈话,直至最后两人才举杯庆贺。”
真是志同道合共携手,协力同心事业壮。此后,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共同组成“同盟会”,汇成了推翻清王朝的洪流。他们对天发誓:同心协力,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着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两位革命领袖共同战斗在一起。
同盟会成立以后,先父积极负起革命重任。1907年,孙先生与先父亲自领导了镇南关(今友谊关)之役,并同赴阵地参战。之后,清王朝加紧搜捕革命党人,经商讨,国内一切革命计划委托先父与胡汉民两人主持,孙先生专任发展国外党务、筹款,以济革命之需。先父多方筹划并亲自领导武装起义,如 1908年的“钦州之役”和“云南河口之役”,孙、黄之间同心协力,默契配合。上述两次起义失败后,孙、黄两人毫不气馁,先父又筹划领导了更大规模的广州起义(即黄花岗起义)。当时孙先生在美国旧金山,闻事不成,即飞电香港:“闻事败,各同志如何?何以善后?”得复电:“克(黄克强)、伯(赵伯先)、展(胡汉民)归”四字,孙先生始露笑容曰:“天下事,尚可为也。”可见孙先生对先父是何等器重。他在致吴敬恒的信中说:“黄君一身为同志之所望,亦革命成功之关键。彼之职务,盖可为更大之事业,则此个人主义,非彼所宜为。”足见孙、黄间就像患难兄弟一样,互相信赖,生死与共。
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孙、黄都被袁下令通缉。他们先后到了日本。这时孙、黄之间对当时革命如何进行的看法虽有一些不同意见,然而讨袁和民主革命的大目标始终是一致的。
二次大革命失败后,孙先生决定改组国民党,要党人宣誓,并在誓约上按捺指印。先父对此表示反对。后来,先父决定去欧美,临行前,特邀孙先生餐叙。孙先生叙别时,集古句书联赠予先父:“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它日国家的安危还需兄来支持,今后革命斗争还需同甘共苦。这就是两位革命领袖在有公开分歧时,露肝胆、披心腹为革命事业表示的衷肠。两位伟人间的革命友谊就是如此地牢不可破。先父逝世后,孙先生极为悲痛,他在挽联上云:“常恨随陆无武,维灌无文,纵九原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
革命领袖之间的团结和友谊是革命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孙、黄团结战斗的革命友谊及光明磊落的崇高人格,对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