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当国》15章 袁氏养敌抓权取位始末时间表
1908年:袁49岁,被摄政王载沣开缺回籍,几遭不测。
1911年:袁52岁,应诏回京,东山再起。
- 10月10日,武昌起义。
- 10月14日,诏授袁湖广总督,赴武汉节制各军,袁氏称疾不就。
- 10月18日,诏促袁就道。
- 10月20日,袁要求:开国会,组责任内阁,解党禁,宽容起事党人,总揽全国兵权,宽与军费。
- 10月25日,袁奏派冯国璋、段祺瑞领第一、二军赴武汉前线。
- 10月27日,诏授袁钦差大臣,节制陆海各军;隆裕太后拨内帑百万两济武汉军事;清军击败民军于汉口。
- 10月29日,袁致书黎元洪,首提和议。
- 10月30日,袁自彰德南下。
- 11月1日,诏授袁内阁总理大臣;袁辞,诏优勉。
- 11月4日,诏准袁令前敌各路清军停进。
- 11月7日,第六镇统制、同盟会会员吴禄贞被刺,袁军无后顾之忧。
- 11月8日,黎元洪复袁书,劝其附义,并允推为总统。
- 11月13日,袁抵北京,诏令近畿各军,悉受节制。
- 11月15日,袁授意刚出狱之汪兆铭与杨度等在北京组建"国事共济会",提倡与革命军议和。
- 11月16日,袁内阁正式成立,军政大权独揽。
- 11月27日,清军攻占汉阳,民军死伤3000人。冯国璋拟乘胜渡江攻武昌;袁亲拨长途电话止之。
- 11月29日,袁电武昌答应停战;汪兆铭承袁父子之意,自北京密函武昌,主南北联合,清帝退位,举袁为总统,武昌军政府表示同意。
- 12月1日,武汉停战。
- 12月2日,江浙联军克南京,清军守将、袁之嫡系旧属张勋,连电内阁乞援,袁置之不理;各省代表议决,袁如反正,即公举为临时大总统。
- 12月5日,摄政王载沣被迫引咎退位。
- 12月7日,袁派唐绍仪为和谈代表去武汉与民军议和,暗示赞成共和。
- 12月9日,袁令全国停战15日,后延长;黄兴回复汪电:袁如反正,举为总统。
- 12月15日,各省代表于南京议选总统未果,虚位以待袁倒戈。
- 12月18日,袁派全权代表唐绍仪与民军代表伍廷芳会晤于上海。
- 12月20日,袁内调冯国璋返北京,代替良弼出任禁卫军统领;唐绍仪承袁意旨提议:先达成和议,再由国民大会决定国体。
- 12月21日,孙文抵香港,胡汉民劝其留粤,孙未允。
- 12月25日,孙文抵上海,大受革命群众欢迎。
- 12月28日,隆裕太后从袁谏,下懿旨召集国会,决定国体。
- 12月29日,各省都督代表会集会南京,选孙文为临时大总统;孙随即电袁,暂代临时大总统,随时让位。
1912年:袁53岁。
- 1月1日,孙文于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言至清帝退位即解职。
- 1月2日,袁不承认南京政府,斥唐绍仪越权,准其辞职,暂留上海;孙再电袁:虽暂代,然虚位以待;清军将领冯国璋等护君宪主战;袁请辞,诏拨黄金八万锭,诏饬亲贵捐银行存款,估计有四千万元;袁入朝以民军优待皇室及旗民等条件密示奕劻,促主和议。
- 1月3日,滦州起义失败,三将皆殉。
- 1月14日,袁密电询:孙肯让袁,有何把握?孙再肯定让贤。
- 1月16日,同盟会刺客三人,刺袁未中,三人皆殉,袁从此不入朝;袁密奏太后:早顺舆情,赞成共和,以免乘舆出狩。
- 1月17日,清廷御前会议。青年宗社党主战。太后谕:"我何尝要共和?都是奕劻同袁世凯说,革命党太厉害,我们没有枪炮,没有军饷,万不能打仗……胜了固然好,要是打败了,连优待条件都没有,岂不是要亡国么?"(见溥伟著《清室让国始末记》)
- 1月22日,清驻外各使馆电请清帝退位。
- 1月26日,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杀宗社党激进首领良弼,北京大震,王公逃亡;太后恳袁保其母子性命;段祺瑞等清将领50人联名通电,请清帝退位。
- 1月28日,临时参议院于南京成立,到17省代表38人。
- 2月12日,宣统皇帝溥仪下诏退位,历时268年的清朝,至此正式结束。退位诏为张謇所拟,末段"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之句,为袁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