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我真为那些中国佬惋惜!”


1950年11月26日,北朝鲜北部的盖马高原上一片冰雪。白天的气温是零下20-25℃。从中国东北地区吹来的西伯利亚寒风横扫着高原荒凉而险峻的沟壑。一条狭窄弯曲的碎石路从朝鲜半岛东海岸的咸兴一直向高原的深处爬去,蜿蜒伸过狠林山脉凌乱而巨大格皱之中,小路所经过的地方的名字听上去令人毛骨悚然:死鹰岭、剑山岭、荒山岭、雪寒岭……

美军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坐在直升机上往下看,他看见的是一个雪雾迷漫的世界。在这个一直令他心存戒心的混饨世界中,史密斯企图发现冰雪上有一支蠕动着的队伍:这支队伍没有明显的国籍标志,士兵的棉衣近似于裸露岩五的颜色,其中有的士兵因为没有棉衣而把棉被蒙在头上,棉被也不是一律军用制式的,间或有些是农家的碎花棉被。这样的一支队伍如果此刻在盖马高原上应该会很醒目。

作为战争一方的指挥官,史密斯现在的心情有点异样,进攻的军队本不该希望看见敌对队伍的出现,而现在史密斯却希望看见他想象中的这支队伍,这并不是因为他渴望战斗,而是他有一个原则:只要发现中国人的踪影,部队就立刻停止进攻。

史密斯在盖马高原上什么也没看见,尽管他命令直升机的驾驶员飞得再低一些。

史密斯是上午从兴南港的师司令部飞往陆战一师进攻的前沿柳潭里的。陆战一师的七团比他仅早一个小时到达了这里。

七团团长霍默。利兹伯格上校出来迎接他。史密斯环顾了一下这个叫做柳潭里的山村,立即觉得这是个没有价值的地方。巨大的山峰围绕出一个小小的盆地,盆地里的山村已经被炸弹炸毁了,这当然是美军飞行员的杰作,除了几个没有力气逃离战事的老弱朝鲜山民在废墟中瑟瑟发抖外,这个山村已没剩下什么活着的东西了。

美军陆战一师到达柳潭里的推一原因是:好几条小山路会合于此,山路向北、向西有几条分支。

麦克阿瑟的命令是:陆战一师,进攻!

这时,在朝鲜半岛北部的西边,战场西线中国军队的进攻已经开始了。

盖马高原距西部战线几百公里,史密斯的心里空旷而不安。

七团抓获了三名中国士兵,经过身份的鉴别,认定他们是中国第二十军的。

第二十军!一个新的中国部队的番号!

中国士兵的口供是:有两个中国军将要进攻美军陆战一师。

同时,中国军队将进攻下揭隅里,切断下揭隅里的道路。

这是个可怕的口供。

但是口供的可靠性值得怀疑。如此精确的大兵团的作战方案,不是普通士兵能够知道的事情。麦克阿瑟就说过:东方人是很狡猾的,他们黑色的小眼睛里总是有一种嘲弄对方的神情。

他们喜欢吹嘘自己的强大以便让对手做噩梦。

如果这里真的有中国的两个军,按照中国军队的编制,至少应该有八万人之多,这样庞大的军团接近,该有多少车辆马匹?

听说中国人隐蔽的本事很大,但是,他们总不能像鼹鼠一样在土层下行走吧?陆战一师的侦察机飞到鸭绿江边的渡口,回来报告说确实没有大兵团接近的痕迹。

尽管史密斯师长心情矛盾,但他还是和七团团长利兹伯格上校温习了一下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将军23日下达的作战命令:军将主攻方向指向西面的武坪里,突击与第十军相对峙的中国军队的背后,与第八集团军的攻势相配合。捕捉和歼灭中国军队之后,从武坪里北进,占领鸭绿江南岸。

进攻的时间是二十七日。第一陆战师担任主攻任务。美第七步兵师作为助攻部队,从陆战师的东侧经长津湖东岸向北推进。美第三步兵师掩护陆战一师的左翼。

史密斯和利兹伯格在地图上寻找武坪里,武坪里距离柳潭里90公里。只要到达那里,公路的条件就好一些了,就可以直达鸭绿江边的江界了。

史密斯最后下达的命令依旧是保守的:首先占领柳潭里西南43公里处的龙林洞,然后于27日从那里继续进攻。担任主攻任务的是五团,七团除确保柳潭里之外,掩护下揭隅里至柳潭里之间的供给线的安全,一团随后跟进。

下达完命令,史密斯登上了直升机往回飞。

直升机发动机的声音震耳欲聋,使史密斯的心情更加烦躁不安。为了能把地面上的情况再看清楚些,史密斯打开了舱门,猛烈的寒风立即穿透他厚厚的皮夹克刀子一般刺入了他的骨髓中。

极度的寒冷!

史密斯看了一眼挂在舱门边的温度计,温度计的表面已经结了冰霜,他用皮手套擦了擦,最后勉强看清了刻度,气温已是零下40℃!

史密斯关上舱门,身体僵硬地坐着,思维也僵硬了,他觉得自己的大脑都已结冰了。

奥利弗。P.史密斯,美国海军老牌的陆战队员,一个像殉教者一样追求陆战队"应有的理想"的指挥官。从在二战中担任冰岛防卫军营长开始,历任瓜达尔卡纳尔岛的陆战一师五团团长。

图布尔作战时的陆战一师参谋长、佩累利岛作战时的陆战一师副师长。战后,作为陆战军副司令在华盛顿工作。朝鲜战争开始时,调人在海军陆战队中享有最高荣誉的第一师任师长。美军档案对他的评价是:不屈不挠,深谋远虑,果断坚定。

只是,史密斯师长目前的上司、美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将军对此持保留态度。

感恩节,也就是11月对日那天,东线的美军和西线的美军一样,官兵们享受了一顿丰盛的节日晚餐。在美第十军的指挥部里,节日气氛被夸张渲染的程度让包括史密斯师长在内的很多军官都感到不自在。餐桌上铺着餐布,摆放着的餐巾、瓷器。

银器和刀叉,还有鸡尾酒和精美的姓名卡片,这些应该摆在加利福尼亚海滩上的东西现在荒诞地出现在这个遥远的远东战场上,令军官们陷入了一种无法摆脱的怪诞情绪中。更令军官们感到怪异的是军长阿尔蒙德眉飞色舞的表情,将军在餐桌的一端不断地开着军中常见常听的狼琐玩笑,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坐下去,然后反复讲述他亲自飞到鸭绿江边的惠山镇,与美第七师的官兵们以中国满洲为背景合影留念的情形。阿尔蒙德将军的兴奋在于,他的部队是在朝鲜参战的美军中首先(也是惟一)到达鸭绿江边的部队,第七师自从登陆以来进展神速,师十七团的一支先遣队于对日进入了鸭绿江边上的惠山镇,在那里,美军士兵看见了已经冰封的鸭绿江及江对岸中国的村镇。阿尔蒙德将军和所有的美军官兵一样,把到达江边看成是"战争结束"的象征,他亲自飞到惠山镇,尽管第七师师长戴夫。巴尔告诉他说,士兵中已有18人冻掉了双脚,但令阿尔蒙德感兴趣的事是立即向麦克阿瑟报告好消息。麦克阿瑟回电:"告诉巴尔,第七师劳苦功高。仅在二十天前,第七师才在利原滩头实施两栖登陆,在崎岖陡峭的山地中前进了二百英里,并在严寒中打败顽敌,这件事将作为一个出类拔草的军事业绩载入史册。"

就在美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在感恩节的宴会上大讲特讲第七师的"光荣"时,巴尔师长小声地对史密斯师长说出了他对美军在东线行动的忧虑:"是他逼着我不顾一切地前进的,没有侧翼的保护,天气极其恶劣,我手头上的补给从来没有超过一天的用量,好像占领鸭绿江边的一个前哨阵地,就他妈的赢了这场该死的战争了,这真让人弄不明白!在这个根本没有路的鬼地方,咱们还是小心点为好!"

巴尔师长的担心将在不久后被残酷地证实。他的美第七师在感恩节得到短暂的满足之后,立即陷入了盖马高原的狂暴风雪中,他们在严寒里一步步地走进了中国士兵铺设的死亡陷讲。

史密斯师长在焦虑中用蔑视的眼光看着他的上司阿尔蒙德。

阿尔蒙德现年58岁,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从1946年起在麦克阿瑟的麾下工作,1949年成为远东司令部参谋长。他与麦克阿瑟性格类似:傲慢自大,精力充沛,脾气暴躁。在美国远东军中,官兵们对他既怕又恨。57岁的史密斯与阿尔蒙德截然不同,他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战功赫赫,但在美军官兵们的眼里,他更像一名学者。30年代在美国驻巴黎使馆工作的经历令这个身体高大但面容清秀的得克萨斯人的举止中有一种法国人的温文尔雅,不了解他的人容易把这种气质当成软弱,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就是这样认为的。其实,史密斯与阿尔蒙德的矛盾与其说是性格上的差异,不如说是美国陆军和海军由来已久的相互敌视。在史密斯眼里,阿尔蒙德是个善于阿腴奉承的老手,在指挥作战中地扮演着麦克阿瑟的传声筒的角色。尽管史密斯明白,跟阿尔蒙德对抗,就等于跟麦克阿瑟较劲儿,但是他也知道即使对抗,对他的前途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影响,海军方面不会对远东陆军司令官麦克阿瑟对一个海军陆战队师长的评价感兴趣。

但是,现在终究是在战场上,史密斯不会拿战争当游戏。陆战师加入第十军的东线行动后,史密斯师长对阿尔蒙德的命令基本上是服从的,阿尔蒙德军长对陆战师的态度也是客气的,尽管这种客气有时也让史密斯感到不舒服——阿尔蒙德在视察陆战师的时候,当场决定给一位连长授一枚银星奖章,以表彰这位连长在两处负伤后仍坚持战斗的精神。由于手上没有奖章,阿尔蒙德写了一张字条:"授予战斗中英勇顽强者的银星奖章——阿尔蒙德。"字条被别在这位连长的军大衣上——这招来了陆战师官兵们的嘲笑,因为他们觉得阿尔蒙德军长往那位连长大衣上别字条的动作很滑稽,至于后来在大衣前晃荡的那张字条就更滑稽了。

而令阿尔蒙德恼火的是,史密斯的陆战师前进的速度出奇地缓慢。

当陆战师派出的先遣队报告说,前进的方向上几乎没有道路可走,并抓获了中国的战俘时,阿尔蒙德依旧命令陆战师全速前进。史密斯坚决地拒绝了这个命令,他表示:"在据说已经出现三个中国师的情况下,在严寒中迅速地向柳潭里方向前进是没有必要的。"阿尔蒙德对史密斯的反抗几乎忍无可忍,再次坚决要求陆战师立即前进,而且要兵分两路,以配合西线的进攻。

史密斯再次拒不服从命令,并且提出了三个条件:全面警戒补给线;储备补给品;在下妈隅里修建飞机场。如果这三个条件不具备,进攻根本是不可能的。史密斯的理由是:一、西线的联合国军最右翼远在德川,陆战师的侧翼完全暴露。

二、如果不保障到下碣隅里的补给路线,一旦遭到攻击,就会束手无策。

三、由于进攻需要大量的后勤物资,没有飞机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四。全师目前的兵力处于分散状态,分散的状态是不能够进攻的,这是军事常识。

就在阿尔蒙德将军命令陆战师进攻的当天,史密斯师长给他的部队下达的指示是:放慢和停止前进,等我们的部队真正会合之后再说。要不慌不忙地前进,每天要确定好一个目标。

阿尔蒙德暴跳如雷,史密斯有气没处发,于是写信给远在美国本土的海军陆战队司令凯茨将军。史密斯师长的这封著名的长信后来一直是研究朝鲜战争的军事史学专家们最感兴趣的文件之一,它是1950年间月下旬发生在朝鲜东部的那场空前残酷的战斗的一种注解:尽管中国人已退到北部,我并未催促利兹伯格迅速前进。我们接到的命令仍然是前进到满洲边境,但我们是第十军的左翼,而我们的左翼却没有任何保护,我们的左翼至少八十英里内没有任何友军的存在。

我不愿意设想把陆战师在一条从成兴至中朝边境的一百二十公里的推一的山间小路上一线展开。我十分担忧的是在冬季向两个山地中的战斗队提供补给的能力。雪下后融化再冻结,会令这条路更加难以通行,冬季进行空投不足以提供两个团的补给,由于气候和部队的分散以及海拔的高度,即使乘直升机视察部队也很困难。

说实在的,我对第十军在战术上的判断力和他们制定计划的现实性没有什么把握,我在这方面的信心仍未恢复。

他们是在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拟订计划。我们是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执行任务。兵力不断分散,部队给小部队派遣任务,这使他们处境危险。这种作战方式看来在朝鲜很普遍。我确信,他们在这里的许多失败都是这种不顾部队的完整、不管天时地利的做法造成的。

我多次试图告诉军团的指挥官说,海军陆战师是他的一支强大的力量,但如果分散其兵力,就会失去其战斗力,起不到任何作用。也许我坚持自己观点时比其他师的指挥官幸运得多。

某位高层人士不得不就我们的目标下定决心。我的任务仍然是向边境推进。我相信,在北朝鲜山地中进行冬季作战,对美国士兵或者陆战师来讲是过于苛刻了。

史密斯写这封信的时候,正好远东海军参谋长莫尔豪斯拜访了陆战一师。看见莫尔豪斯的海军军装,史密斯感到"回到了家"。他直率地说,阿尔蒙德领导的第十军的作战计划缺乏现实性,制定计划时严重忽视了敌人的能力。在谈到与陆军打交道的体会时,史密斯说:陆军们不是极度乐观,就是极度悲观,"这帮家伙的情绪没有什么中间状态可言"。

史密斯的谨慎态度传染给陆战师的其他军官,于是在陆战师中产生了一种近乎悲观的情绪。一团的团长刘易斯对官兵讲了这样一段话:"现在你们要照我说的去做——给你们的家人写信,告诉他们我们这儿在打一场该死的战争。告诉他们说,那些屁股都被打烂的北朝鲜人已经使很多所谓精锐的美国军队乘船来到这里,我们没有什么秘密武器,只能艰苦作战。"刘易斯团长在自己给妻子写的信中则说:"只有一场惨败才会改变我们目前的制度,这一制度正把我们引向灾难。"

陆战一师官兵们的恶劣心情还来自于酷寒的气候。美国士兵从没有经历过如此寒冷的气候,每当夜晚过后,所有的车辆都发动不起来,士兵们个个面色惨白。高原一头饥饿的黑熊差点把一个冻僵了的二等兵当成了食品,吓得这个二等兵自己制作了一面画着镰刀和锤子的苏联国旗,并且把这面苏联国旗裹在了身上。美国人一直把苏联比做黑熊,二等兵认为这样做是在告诉黑熊别吃自家人。尽管士兵们总是缩在睡袋中取暖,并且在柴油炉上日夜不停地煮汤,但他们还是患上了冻疮,皮肤变成青色,尤其是脚趾,已经冻得发黑。

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的命令没有改变,每天都是一个内容前进!迅速前进!

此刻,直升机上的史密斯师长再次透过舷窗往地面上看盖马高原上正在刮风,旋转的北风把雪粉吹起来,使高原一片进蒙。

也许中国军队真的还没赶来?史密斯想,从中国俘虏单薄的衣服上看,他们不可能经受住如此的寒冷,他们如果一动不动地在这里的雪地上趴上哪怕半个小时,他们就会被冻死——无论如何,中国士兵也是人。

史密斯错了。

就在史密斯的直升机下,数万中国士兵正潜藏在北朝鲜盖马高原这迷蒙的冰雪之中。他们没有被冻死,他们还活着,他们在等待着攻击的命令。

在朝鲜战争中,发生在1950年11月下旬东部战线上的这场战斗,至少在中国的所有有关史料中叙述得十分简单。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

也许这场战斗进行得过分惨烈了。

也许是双方所付出的代价过分巨大了。

也许事后双方均宣布在这次战斗中取得"辉煌的胜利"都有点言过其实了。

也许真实地回忆惨烈和代价巨大的战斗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11月27日晨,寒冷而晴朗的早晨。在柳潭里度过第一个寒夜的美军陆战一师的士兵爬出睡袋,围着帐篷来回跺着脚和拍着手,他们把野战食品在柴油炉上烤化,在等待食品热起来的时候,一些士兵也在烤枪——结构复杂的卡宾枪和勃郎宁自动枪的零件被冻得已失去功能。一个陆战队士兵说他找到了一个防止枪失灵的办法,就是用"野根牌"发乳来取代擦枪油。

这时,陆战师士兵们中间开始传阅一本用中国文字印刷的书,据说是中国士兵们在战场上丢下的。书名叫做《血腥的历程》,作者是一个叫索伊扎什维里的苏联海军上尉,写的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朝鲜的事。懂汉语的翻译翻译一句,士兵们就笑一阵,这本书让这个寒冷的早晨有了些许轻松的气氛:当美帝国主义掠夺者在朝鲜挑起血腥大屠杀时,华尔街的看门狗麦克阿瑟要求把美国所谓的海军陆战队立即置于他的指挥之下。这位职业屠夫和顽固不化的战犯打算把他们尽快投入战斗,旨在对朝鲜人民施以当时他们认为的最后的打击。麦克阿瑟提出这一要求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部队所受的训练比任何其他类型的美国部队都更适合于进行反对热爱和平的英雄的朝鲜人民的空前残暴、野蛮和掠夺性战争。

汪洋大盗麦克阿瑟恰恰是对海军陆战队讲了这番话:"一座丰饶之城就在你们面前,那里有取之不尽的美酒佳肴,那儿的姑娘是你们的,居民的财产属于征服者,你们可以把这些财产寄回家去。"

美军陆战一师的作战计划全部基于一个设想,就是与西线的第八集团军齐头并进,一齐向鸭绿江推进。

就是在这个早晨,利兹伯格团长、甚至史密斯师长都不知道,西线的第八集团军已经全线崩溃。

没有人能解释清楚,应该对整个战局有所了解的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为什么还在命令陆战一师全速前进。

陆战师的士兵们开始了前进,缓慢而谨慎。沿着土路走一会儿,然后登上路边的山坡。后面三营的速度反而快一些,到上午10时,H连没有遇到任何情况占领了第一个目标:1403高地。

南边的J连——该连的连长就是那个被阿尔蒙德授予一张纸片奖章的连长,那张纸片在嘲笑中被塞进了军用背囊——在占领了西南面的主峰后,突然,从大约距他们几百米远的地方射来了子弹。由于距离远,他们没有在意,因为北朝鲜游击队类似的干扰射击几乎天天发生。

五团二营的先头连是彼得斯率领的F连,这个连几乎是一出柳潭里就受到来自前方的射击。他们和五营的道格连一起被迫离开道路上了山,但正面的射击越来越猛烈,到下午15时,他们终于停止了前进。罗伊斯中校命令他们就地挖战壕。

陆战一师白天的进攻就这样结束了。跟过去一样,还是没有完成前进计划。陆战师前进的计划是50公里,而在罗伊斯下达停止前进的命令时,所有的部队距离柳潭里均不超过2公里。

18时,陆战师在山里挖掘了简单的防御工事,七团的10个连部署在高地上,其中C连和F连孤立地位于公路边,五团的两个营位于村庄附近的山谷中,大约40门105毫米的榴弹炮和18门155毫米榴弹炮部署在柳潭里的最南端,环形配备的还有万毫米无后坐力炮和迫击炮。

太阳落山了。

陆战师士兵们缩在战壕内,开始忍受不可忍受的寒冷。战后幸存下来的陆战师的一位中士这样回忆道:"为了保暖多穿衣服是不可能的,你被手套、风雪大衣、长男内衣、头兜和所有的东西捆得紧紧的,在爬山的时候肯定会出汗,结果是,一旦作停止前进,汗水就会在你该死的衣服里结冰。嗅,你想和一支M-l式步枪或者卡宾枪和睦相处简直是异想天开,那钢铁的家伙是冰,你的手会被它粘住,甩掉它推一的办法就是舍去一层皮。我的嘴张不开,我的唾液和胡子冻在一起了。耗费几百万美元研制的特制冬季缚带防水鞋,在严寒中几个小时不活动,就让你难受,汗水湿透的脚慢慢肿起来,疼得要命。我相信每个人都在想,我们为什么要来到亚洲的漫天风雪之中?"

黑夜降临了。

一个军官找到罗伊斯,给他一只盛满白兰地酒的行军酒杯。

"今天是我的生日。"军官说。

"祝你健康。"罗伊斯说。

"谢谢,如果过一会儿我还健康的话。"

军官的话音未落,整个柳潭里山谷突然枪炮声大作,其中特别让美军官兵胆战心凉的是混在枪炮声中却越来越清晰刺耳的喇叭声!

中国人!

是中国军队。

数量众多的中国军队。

中国士兵单薄的胶底鞋在夜色的冰雪大地上发出一种"沙沙"的声响。

中国士兵冲过来时的呐喊声不知道是由于从冻僵了的喉咙里发出的缘故,还是由于寒冷的气温令声音的传播扭曲了的缘故,听上去像是抖动的海潮般一波一波地汹涌而来。

几乎是同时,有报告说抓获了几个由于严重冻伤而几乎不能行动的中国士兵,从这些中国士兵的嘴里,美军陆战一师听到了一个中国将军的名字:宋时轮。

在朝鲜战场的东线,新的中国军队于第一次战役后在这一地区集结。美军远东司令部情报处长威洛比给麦克阿瑟的报告是这样写的:"在威兴以北的长津水库地区集结的中国军队,也许现在就能夺取主动权,向南发动一场协调一致的进攻,切断威兴西北面和东北面的联合国军部队。"威洛比报告的时间是西线联合国军开始"圣诞节攻势"的时候。

这一次,威洛比的判断是正确的。

遗憾的是,麦克阿瑟恰恰没有重视这份报告。

麦克阿瑟固执地认为,无论是从哪方面分析,中国军队也不会向这个冰天雪地的荒凉高原进行大规模的集结。

而早在第一次战役还没结束的11月5日,毛泽东在策划第二次战役的同时,关于东线问题就给彭德怀发出如下电报:江界、长津方面,应确定由宋兵团全力担任,以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为方针。而后该兵团即由你们直接指挥,我们不遥控。九兵团之一个军应直开江界,并速去长津。

第九兵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主力部队之一,辖第二十、第二十六、第二十七军。这支由原华东野战军改编而成的部队,此时正集结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准备解放台湾。

彭德怀立即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发电,命令第九兵团立即在山东津浦铁路沿线集结,准备入朝。

宋时轮,一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老战士,门岁即从中国著名的黄埔军校毕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游击队长、师长、军参谋长、军长,作战经验极其丰富。

由于军情的紧急,就在毛泽东给彭德怀发出调动第九兵团电报的第三天,宋时轮率领其部队就向一个陌生的战场——朝鲜出发了。

第九兵团入朝的序列是:第二十七军为第一梯队,由北向南偏东,向朝鲜的长津推进,第二十军经江界由西向东为侧翼,第二十六军为预备队随后。

据说朝鲜很冷,冷到什么样子,第九兵团所有的官兵都想象不出来。在边界上,他们领到了棉衣和棉帽,但是数量不够,有的士兵有棉衣没有棉裤,有的士兵只领到一项棉帽,有的士兵则是什么也没领到。

11月7日,第九兵团先头部队越过中朝边界,进入了朝鲜。

第九兵团前进的方向偏东,所有士兵一下子就进入了北朝鲜荒凉寒冷的大山之中。

美军的飞机立即发现了第九兵团二十七军的汽车运输队,于是功多辆满载物资的汽车遭到了汽油弹的轰炸。第九兵团只好轻装,数万人的队伍不顾一切地向风雪迷漫的战场前进。

狼林山脉,山高雪深。北风呼啸中,一座座险峰上的太阳像一个白纸片。雪粉迎面打来,眼睛无法睁开。开始的时候,军官们还不停地喊:"小心路滑!互相拉着!"后来就听不见喊声了,除了长长的队伍还在缓慢移动外,一切都被冻结了。饥饿使官兵们感到身体由于从里到外冻透了而完全麻木。

第一天行军,就有700多士兵被严重冻伤。

11月24日,部队距预定战场还有两天的路程。可是,彭德怀的命令到了,命第九兵团于25日向美军发起攻击:李伪三师二十六团已进社仓里,美三师六十五团已进上川里、龙泉里一线。我应以一个师围歼社仓里。

黑水里之李二十六团。得手后,即向黄草岭以南之上通里攻击前进。确实占领该线,截断美陆战一师的退路及北援之敌。另以一个师由社仓里向黄草岭、堡后注(美陆战一师指挥部)攻击前进,歼灭该师指挥部。

得手后向古土里攻击前进,协同主力围歼古土里、柳潭里地区之美陆战一师五、七两团全部。

彭德怀要求东线的第九兵团和西线的部队于25日同时开始攻击。

宋时轮表示不能执行这个命令,原因是部队没有准备好,攻击的时间最快也得在两天以后。

由于东线战场是个相对独立的战场,彭德怀没再坚持。

两天以后,是11月27日。

27日夜,盖马高原上北风刮得昏天黑地。

第九兵团的第二十七、第二十军分别向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古土里和社仓里的美军发起了攻击。

中国第二十军八十九师的迫击炮弹首先落在美陆战一师在柳潭里防御阵地的七团H连头上。这就是白天没遇到任何敌情占领了1403高地的那个连。随着炮弹的爆炸声,连长库克上尉大声地喊叫起来,让他的士兵立即进入阻击位置。美军士兵们几乎还没有把枪端好,中国士兵的第一个冲击波就已经开始了。向这个高地冲击的是八十九师的二六七团。中国士兵的手榴弹在美国兵头上形成密集的弹幕,爆炸声连成一片。在激烈的战斗中,美军阵地被撕开几个小口子,在库克的强力指挥下,突破口没有继续扩大。"伙计们!中国人没有预备队!"库克在黑暗中跑来跑去地喊着。这是土兵们听到库克连长的最后的喊声了,因为他转瞬就被一颗手榴弹炸倒了。1403高地的右侧出现了崩溃的迹象,中国士兵已经冲上来,与美军士兵展开了短距离的搏斗。当营部派来的新连长哈里斯中尉冒着枪林弹雨冲上H连阵地的时候,他发现这个阵地已经不大可能夺下去了:除了一名叫牛顿的中尉还在指挥战斗之外,这个连所有的军官都已经死亡或者负伤,士兵也伤亡过半。他向阵地前方看了一眼,在炮弹爆炸的火光中,中国士兵正踏着同伴们的尸体潮水一样地冲过来。哈里斯中尉后来一生都对中国土兵顽强血战的精神感到极度震惊。

午夜,H连的阵地丢失了。

由陆战一师七团D连防御的1240高地也同时受到了中国军队的冲击。中国第二十七军七十九师二三六团以密集的冲击队形不顾一切地迎着美军猛烈的射击一波接一波地拥上来,在连部也受到攻击并被占领的时候,已两次负伤满脸是血的连长赫尔上尉的信心动摇了。主阵地上已经看见了中国士兵的影子,D连全连都在逐渐后退,一直退到了高地的下部。当五团C连派出的一个排前来增援他们的时候,赫尔和一些士兵已经被压缩在一个斜面的角落里。增援部队的到来令赫尔能够粗略地清点了一下人数,他发现全连的200多人经过不到4个小时的战斗只剩下了16人。在C连增援排的加强下,赫尔一度反击上山顶,但在中国士兵的再次冲击下,他们又一次退下来。这时,D连的官兵几乎全部伤亡,C连增援排也伤亡了一半以上。

27日上午10点的时候,柳潭里的美军陆战一师最高指挥官七团团长利兹伯格在他那顶四处漏风的帐篷里召开了军官会议。他向军官们通报了有关的情报:据分析,柳潭里四周至少存在着三个中国师。中国军队的意图是把柳潭里的两个陆战团歼灭。同时,死鹰岭附近也发现了中国师,正在切断柳潭里与下碣隅里之间的联系,下碣隅里现在已被包围,而且古土里至下碣隅里的公路也被切断——也就是说,中国军队不但在陆战一师的正面展开了攻势,而且陆战一师的退路也已经面临危机。在军官们的沉默中,利兹伯格向帐篷外看了一眼,他看见了一辆"谢曼式"轻型坦克,这是柳潭里目前惟一的一辆坦克。本来史密斯师长答应给他四辆"潘兴式'冲型坦克的,可坦克驾驶员说路上的冰太滑,自重很重的"潘兴式"坦克开不进柳潭里,于是开出一辆轻型坦克探路。"谢曼式"坦克刚开到这里,驾驶员立即乘直升机回下碣隅里去了,说是去引导其他坦克往这里开。利兹伯格看见的这辆坦克因为没有驾驶员实际上等同了一堆废铁。四周的枪炮声一阵紧似一阵,军官们在不知所措的情绪下开始抱怨:食品和油料只有三日份,弹药只有两日份,如果师里不赶快支援,仗没法打下去。不过,庆幸还是有的,陆战一师运输车队白天给柳潭里拉来物资之后,返回的时候拉着伤员(大部分是冻伤)回下碣隅里去了,如果这个时候身边还有一大批伤员,那就更让人头疼了。

利兹伯格布置了这一夜的防御计划,要求无论如何要把中国军队顶在柳潭里四周的山上。同时,因为柳潭里有两个团,而他是七团的团长,他要求在这个时候统一指挥,协同作战。最后,利兹伯格笑了一下,他说,过不了多久,中国人就会明白,他们今天对柳潭里的攻击肯定是错了,而且是一个战术上的低级错误。如果是他指挥中国军队,不会这么早就对陆战队向北伸出的触角进行攻击,而是要再让这些陆战队队员们往北走远一点,距离柳潭里越远越好,然后把脆弱的美军补给一切断,那样的话,陆战一师七团和五团的狗岚子们兴许就再也走不出那些大山啦。

这时传来报告:1282高地快不行了。

在整个柳潭里攻防战斗中,双方争夺得最激烈的就是柳潭里北部的1282高地。在1282高地防守的是陆战一师七团的E连。1282高地是柳潭里北面一个最重要的高地,一旦占领高地,柳潭里就完全暴露了。美军的炮兵阵地距离这个高地不远,40门榴弹炮彻夜进行180度的射击,炮口的火光使炮兵阵地的位置暴露无疑。由于地表冻结达功厘米,美军配备的TD-14型推土机根本不起作用,美军火炮一律在如同混凝土一样僵硬的地面上十分暴露地配置着。但是,令柳潭里的美军炮兵奇怪的是,警戒兵力十分薄弱的炮兵阵地竟然没有受到任何攻击,中国军队只是在向步兵阵地的正面进攻。

关于中国军队在对柳潭里的美军陆战一师进攻的时候,为什么不把美军引到远离柳潭里的地方再攻击?为什么在攻击中不采取中国军队善用的迂回切割的办法,而仅仅坚持着正面袭击?为什么在攻击步兵阵地的同时不对美军的炮兵阵地进行突击?这些都是战争中的历史问题。

对1282高地实施正面攻击的是中国军队第二十七军七十九师二三五团的一个营并一个加强连。

美军陆战一师七团E连的官兵们在向柳潭里推进的路上已经心力交瘁,冻伤累累。白天,在连长菲利普斯的催促下,士兵们勉强在高地上挖出了可以应付战斗的工事,并在山脚下布置了绊索照明弹。黑暗中,他们听见了中国士兵的胶鞋踏在冻雪上的脚步声,直到看见了中国士兵的黑影时,他们才拉动了绊索照明弹的绳索,在突然亮起的惨白的光亮下,中国土兵黑压压的冲击浪潮令美军士兵惊呆了。阵地前立即组织起机枪和手榴弹的火网,连长菲利普斯从指挥所跑向山顶的阵地,他看见凯内莫中士正在伤亡人员的身上搜集手榴弹,并且一边把搜集来的手榴弹分给其他的士兵,一边准备自己投弹。可中国土兵投上来的手榴弹已下雨般地砸来,其中的一颗在凯内莫的身边爆炸了,他跪下去,正跪在另一颗冒着烟的手榴弹上,爆炸的火光中,凯内莫的双腿像两根树枝一样地腾飞起来。菲利普斯连长尖厉地大叫起来,并把带刺刀的步枪戳在地上:"从这条线起一步也不许后退!"就在这时,数发机枪子弹同时去中了菲利普斯的肩肿骨和大腿,他一头栽下了雪坡。

1282高地上的激战达到高潮以后,战斗突然中止了一会儿。

守在山顶阵地上的美军指挥官是E连一位名叫杨西的排长。扬西中尉在六个月之前还在阿肯色州小石城经营着一间小酒店,他是以陆战队预备军官的身份入朝参战的。扬西在二战中也曾在陆战队服役,在瓜达卡纳尔岛和冲绳岛的战役中和日本人打过仗,获得过一枚海军十字勋章。他不怎么喜欢陆战队这个活儿,拒不承认自己是个职业军人。就在他参加仁川登陆的时候,他得知妻子为他生了个孩子。此时,他在1282高地上感到呼吸十分困难,因为弹片削去了他的鼻子,流出来的血迅速冻结在他的脸上。

短暂的中止立即结束了,扬西中尉听见了一阵由哨声和喇叭声组成的稀奇古怪的声音,然后就是几千双胶鞋踏在雪地上的嘎吱嘎吱的声音。

扬西立即命令步话机员请求照明弹和炮火的支援,但不知为什么,指挥部拒绝了他的请求。他火了,骂着,带着土兵开始射击。山顶上很快就布满了冲击上来的中国士兵,美国兵全部

被压到了山腰。扬西强制性地命令几名士兵跟他反冲击时,一颗子弹撕开了他的下跨,子弹尽然钻到他的嘴里并热辣辣地停留在他的舌头上。小小的反冲击立即被中国士兵击垮了,在一颗手榴弹的爆炸声中,扬西的面部又一次受到重创,双目失明的扬西这一次真的倒下了。

中国士兵席卷了1282高地。

当28日天亮的时候,共有176人的陆战队E连伤亡了130人,增援而来的五团C连两个排和A连的一个排也伤亡了85人。

攻击1282高地的中国第二十七军七十九师二三五团一营伤亡一半以上,其中很多的中国士兵是因为严重冻伤而死的。

当东线的战斗打响后不久,远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德尔马军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训练中心里,一位军官冲进司令官梅尔里。

特文宁准将的办公室。

"将军!"他喊道,"在朝鲜,中国人已经包围了陆战一师!"

特文宁准将漫不经心地抬起头来,他说:"年轻人,我只能说,我真为那些中国佬惋惜!"

特文宁准将没过多久就知道了,他到底是应该为谁而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