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和谈演义》第81回 三国外长发表声明 两党代表重开谈判


书接上部。

1946年1月10日。朦朦胧胧的重庆城,牛角坨的一幢小楼格外引人注目。

此地名叫怡园。幽静的小院,有青松、槲树环护,两扇铁门紧紧地关闭着,门前有美国士兵荷枪站立。

在这座威严而又神秘的小楼里,住的不是别人,乃是美国总统杖鲁门的特使马歇尔。21天前,他飞越万里重洋来到中国。从那时起,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这里,看他怎样使中国两个信仰完全不同、虽有两次合作却从来没有放弃对立态度的大党捐弃前嫌,携起手来,平复战争留下的累累伤痕,建设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中国;看他怎样创造出令人震惊的奇迹;甚至有人猜测,他会不会成为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

马歇尔迈着轻快的脚步从住室中走出来,站到堂皇的客厅中。他高高的个头,虽然已经65岁了,身板还挺得笔直,一身戎装,胸前缀着五星上将的勋标。翘起的鼻子,浓重的眉毛,深深的眼窝里射出两道自信的目光。这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尤宁敦出生的孩子,从军后智勇双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更成为功勋卓著的英雄。战争结束后的第六天,他就请求退休。当他刚刚到达里斯堡自己新买的多多纳庄园,就接到杜鲁门总统的电话:“您愿意替我去趟中国吗?”“愿意,总统先生。”他是军人,习惯于根据总统的愿望到任何地点去工作。

此刻,马歇尔的心里好生得意: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他的调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周恩来和张群很快就要来举行停战协定的签字仪式。虽然仅仅是开端,可毕竟是个良好的开端。

他在充当签字仪式处的客厅内走了一圈,跟美国驻华代办饶伯森和白鲁德上校说了几句话,便停下脚步,目光扫射着客厅内的布置。看着看着,他耸耸肩,摊开双手笑了。那边墙上,接着圣母玛利亚怀抱天使的油画,下边摆放着一对中国的景泰蓝大花瓶。这边是长条桌,座位后面的木台上,有一柬黄色的鲜花,是圣诞节时蒋夫人宋美龄赠送的节日礼物。在这样甜美宁馨的环境中,将举行庄严凝重的签字仪式,显得有点儿不那么协调。

这时,两辆“雪佛莱”小车几乎同时驶到怡园门前停了下来,从车内走出张群和周恩来。下车之后,他们礼貌地伸出了手:“岳军先生好!”“恩来先生好!”然后通过哨兵身旁,向院内走去。

听到汽车的声音,马歇尔走到门口,笑容可掬地把二人迎进屋内。

彼此寒喧之后, 三人坐到长条桌前,马歇尔居中,张群在右,周恩来在左。8时10分, 签字仪式按预定时间正式开始。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共有4个文件:一、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命令;二、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命令的了解事项;三、关于建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协议;四、中共代表与国民党代表关于停止国内冲突的命令和声明。

第一个签字的是张群。这位蒋介石当年在保定军校时的同班同学,在忠心耿耿追随蒋介石的政治生涯中,当过上海市长、湖北省主席、成都行辕主任兼四川省主席,也可算得久经风浪的“得意政客”。但不知为什么,对于和小自己11岁的周恩来谈判,他总觉得有几分胆怯。在三个月前的国共谈判中,他已领略过周恩来的机智和多谋。这次谈判,委员长确定的是张治中,可他当时正在新疆主持和共产党方面的谈判。 蒋介石等不及,就先派张群作为代表和周恩来、马歇尔进行谈判。4天前,张治中回到重庆,张群一见面就说:“本来你是代表,因久候不回才叫我暂代,现在你回来,我可以交班了。”张治中说:“那不行,你们已谈了大半,我怎能插手?等你先把停战问题谈妥了再说吧!”

“这一步总算走过来了,签吧,签完字就可以交差了。”张群这样想着,便在文件后面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马歇尔从张群手中接过文件, 放到周恩来面前。周恩来的脑海中出现了3个月前的那一幕。那是去年的10月10日。在桂园。那里是张治中的官邸。张治中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到延安把毛泽东接到重庆就住在桂园里。经过40多天谈判,达成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在上面签宇的也有张群,还有王世杰、张治中、邵力子,中共的代表是他和王若飞。10月11日,毛泽东返回延安,他和王若飞留下来继续谈判。但是,这段时间局部性的内战此起彼伏,谈判工作事实上已停顿下来。他11月25日离渝返延,又于12月16日率领由吴玉章、叶剑英、陆定一、邓颖超等组成的中共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团离延飞渝。12月27日,国共谈判恢复。中共代表是他和叶剑英、 王若飞,国民党代表为王世杰、张群、邵力子。1月初,成立由马歇尔、张群和他组成的三人委员会。经过反复磋商,终于达成了停战协议……

“但愿这一协定不致成为一纸空文。”他怀着这样的心情,挥笔写下了“周恩来”三个字。

最后签字的是马歇尔。 他动作很快,立即写上了“MarsahCeorgeCatlett”的英文签名。随即放下笔,轻轻出了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程。这比他在二战中任美军参谋长时所用的心思和精力,一点也不少啊!

在中国全面内战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美国政府从全球战略考虑,决定改变赫尔利在中国执行的扶蒋反共政策,采取调解国共争端的政策。1945年l1月27日,赫尔利宣布辞职。12月15日,杜鲁门总统发表对华声明,主张由中国各政治力量的代表召开全国会议,商讨和平团结的有效办法。苏联迅速作出反应,提议召开英、美、苏三国外长会议,讨论中国问题。随后,在莫斯科召开的三国外长会议发表公报,声明坚持不干涉中国内部事务的政策。12月20日,在美国内外享有很高声望的美军五星上将、美军参谋总长马歇尔以杜鲁门总统特使的身份飞抵上海。21日抵南京,立即受到蒋介石的接见。马歇尔在史迪威事件中支持过史,也骂过蒋介石腐败无能,他在蒋介石心目中是属于“受了中共宣传之蒙骗而对中国政府不无偏见”之类的美国人。因此,蒋介石对马歇尔的殷勤态度中兼有小心谨慎和疑惑成分、他怕美国这位调停人“亲共”。以后的事实证明,蒋介石的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12月22日,马歇尔飞抵重庆,周思来前往机场迎接,对他作为特使来华表示欢迎。但那时的飞机隔音设备不好,坐久了便会影响人的听力,马歇尔由于刚下飞机,所以没有听清周恩来的话。

23日,周恩来偕董必武、叶剑英到怡园拜访马歇尔。马歇尔首先向周恩来表示歉意,解释昨天没有听清周恩来讲话的原因。然后表示,他对中国的情况知道得很少,但非常乐于学习。作为美国总统的特使,他不仅要与政府方面会谈,而且要与多方面人士会谈。美国愿意努力促成中国和平,因为这不仅是美国的愿望,也是实现世界和平所必需的条件。因此,他十分愿意倾听中共方面的意见。

周恩来说:马歇尔特使能来华促进中国的和平,我们非常高兴。特使刚才所说的精神很好,我们共产党在内战时和战后都是以这种精神来谋求中国的和平与团结的。中国人民抗战八年,如果从“九·一八”算起已经14年了,目前又出现战争状态,这是十分不幸的。当前,我们共产党所主张的就是立即停止冲突,用民主的方法解决国内的一切问题。我们所要求的民主与美国式的民主颇为相似,但要加以若干的中国化。美国有许多东西可供我们学习,这包括华盛顿时期的民族独立精神,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和罗斯福主张的四大自由。此外,还有美国的农业改革和国家工业化。

但是,一涉及实质性问题,马歇尔从蒋介石和周恩来的谈话中听出了两党主张的巨大差距。蒋介石强调:“杜鲁门总统声明中提到的取消中国自治性军队,如共产党军队的问题,中共并无诚意。”周恩来表示:“总统声明中关于停战和建立联合政府的提议很好,但我们不相信国民政府会有诚意。除非共产党在政府中的发言权足以保证作为一个政党的继续存在和活动自由,是不能交出军队的。”

每一方都在杜鲁门声明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话,真让马歇尔这位总统特使伤透了脑筋,费尽了口舌。如今,他庆幸自己的脑筋没有白用,口舌没有白费。在自己的斡旋下,国共两党终于恢复了谈判,并达成了停止战争的协议。

他想起了自己到达中国后,斯大林对美国国务卿贝纳尔斯说的话:“如果有什么人能解决中国这个形势的话,那就是马歇尔将军。”

他果然不负众望。这不,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已经完成了。满满的三杯红葡萄酒碰在一起,丁丁当当的响声中,又增添了一道鲜艳的光环。

重庆的山洞林园,是一处既优美又安全的所在。自从南京、武汉先后沦陷于日军之后,蒋介石就住到了这里。他在这岗哨森严的林园内,指挥国民党军队抵抗过日本侵略者,也策划过反共军事磨擦。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就是他在这里决定并直接打电话告诉顾祝同的。三个多月前,他又请毛泽东在这里吃了三顿早饭、两次宴席、五顿午餐、两顿晚饭,并住了三个晚上。

斜阳西照,光线柔弱温和。蒋介石从卧室走出来,感到神清气爽,心情愉快。今天上午10时,政治协商会议终于开幕了。会议代表38人:国民党8人、共产党7人、青年党5人、 民主同盟9人、社会贤达9人。开幕式上,他披着黑色拿破仑披风,威风凛凛地登台致开幕词,受到全场鼓掌。在他眼里,这掌声是对他的赞扬,是对中共阻挠政协会议的回击。在那一瞬间,他瞥了一眼端坐的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王若飞、陆定一、邓颖超、吴玉章这些共产党代表的面孔,想从他们的表情和动作上,看出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可是看不出来,他们也在鼓掌。

他想到会议开幕前,孙科主持预备会议,中共代表陆定一引用了旧金山会议菲律宾代表罗慕洛的话:“让我们用这个会场作为最后的战场。”

他又想到周恩来代表中共在会上的致词。 这个不好对付的政坛对手, 向大会“致其庆贺之忱”后,慷慨激昂地说:“中国目前状况之不满人意,是毋庸讳言的,尤其是抗战胜利后,紧接着不幸的国内战争,使中国人民,世界盟邦的政府和人民都关心此事,并要求迅速结束内争。中共是当事人的一方面,此次代表团前来陪都,首先提出无条件停止内战,经20多天的呼吁和奔走,经政府代表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经我们盟邦马歇尔将军的赞助,最后赖蒋主席的远见和决心,使全中国和全世界所关心的内战,在今天双方下令停止了……”

蒋介石和全场一起鼓了掌。他虽然没有停战的打算,但听着这样的话,毕竟比过去听骂自己的话舒服得多。

蒋介石走到宽大的写字台边,首先看到了一叠文件,最上面的便是张群、周思来、马歇尔三人合签的关于停止冲突、恢复交通的协定。他心里顿时不快起来,嘴里嘟囔道:“什么停止军事冲突,我才不干!”不过还是坐下,仔细翻看起来。张群来过电话,请他早点签字发布,因为听说周思来晚上要召开记者招待会,向新闻界公布这一消息,政府不能落在中共的后面。

室内静悄悄的,除了偶尔翻动纸张的响声,没有一点其他的声音。从警卫的哨兵,到侍从人员,都知道此刻是委员长办公的时间,谁也不敢来打扰。虽然这样,蒋介石的注意力还是集中不起来,他感到这些文件枯燥乏味,一点也引不起兴趣。

这不奇怪。对他来说,最痛快的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是发布作战命令,剿灭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然而,现在却不能这样做,而且还得在这些停战命令上签字,这太不符合他的本意了。

此前, 他不愿干又不得不干的事只有两次:一次是9年前“西安事变”被迫联合共产党抗日,第二次是3个多月前让毛泽东到重庆来。算来,这算第三次了。

蒋介石这样想着,听到了轻盈而又熟悉的脚步声。指起头,见宋美龄走到写字台前,便问道:“达令,有事情吗?”

“哦,是关于政协会开幕词的事儿。”宋美龄说,“你正看张群他们的文件吧?等你看完再说吧!”

蒋介石看着宋美龄:“你说吧。”

“是这样的,”宋美龄说,“对你的开幕词,有人只注意最后一段话,并借此大作文章。”

“最后一段话?”蒋介石一时没明白夫人的意思,“最后一段话怎么啦?”

宋美龄递过一张报纸,指着上面用红笔划出的地方。蒋介石一看,这才明白过来,原来那上面写着他讲过的这样一段话:

现在我还要乘此机会向各位宣布政府决定实施的事项:人民自由:人民享有身体、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之自由,现行法令,依此原则分别予以废止或修正。司法与警察以外机关,不得拘捕、审讯及处罚人民。

政党之合法地位:各政党在法律之前一律平等,并得在法律范围之内,公开活动。

普选:各地积极推行地方自治,依法实行由下而上之普选。

政治犯:政治犯除汉奸及确有危害民国之行为者外,分别予以释放。

等蒋介石看完,宋美龄说:“不这样讲就好了。他们说这是你许的四项诺言,中共和那些跟着中共跑的人,又会抓住不放,加以利用。”

“让他们去作文章吧,没什么了不起的。”蒋介石一笑,“这些话大家都在说,我在会上先讲出来还是更有利嘛。这些事项什么时候实行,怎么实行,还要视情而定嘛。”

宋美龄不好再说,转而问:“停战令今天发布吗?”

“是呀!我刚看了一遍。”蒋介石说,“如果不是昨晚马歇尔来,今天就不用发布了。”

宋美龄点点头。她想起了昨晚的情景。

那是9点多的时候, 马歇尔走了进来,笑着说道:“很抱歉,这么晚了还来打扰阁下和夫人。”

“对美国朋友,特别是将军您,我的门随时都是敞开的。”蒋介石热情地招呼着,还未等马歇尔坐下,又接着说,“如果我没有猜错,您是为停战之事而来的吧!”

“委员长猜对了。”马歇尔在一张沙发上坐下,说,“我认为有关国共双方停战的文件,已到应该签字的时候了。”

“不,赤峰、多伦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怎么能达成停战的协议呢?”蒋介石摇摇手,接着说,“根据与苏联签订的协定,政府军队有权也应该接收赤峰和多伦以及苏军还在占领的满洲以外的其他一切地方。”

这样的会谈,张群在会谈中已说过,而周恩来则寸步不让:“八路军已占领这两个城市,现在国民党军队继续向这两个城市开进,这种局势是危险的。现在的问题不是接收的问题,是停止冲突。”马歇尔记得周恩来单独向他说过的话:赤峰和多伦是蒋不愿停战的借口,在蒋认为进攻有利的时候,是决不肯停战的。

马歇尔听了蒋介石的话,心生几分不悦,语调比刚才严肃了几分:“不能这样讲,蒋将军。政治协商会议明天就要开始了,有关国共双方停战的条款和协定还不能签字,这于蒋将军,于我们美国,都是不利的。”

蒋介石说:“我想没什么要紧,马歇尔将军尽可以放心,共产党不能把我怎么样,更不能把美国怎么样。”

“不对,蒋将军。”马歇尔不得不拿出他的尚方宝剑,“请您理解,我本人的话不仅代表美国,而且代表美、英、苏三国政府来执行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的决定。如果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时,关于停止内战问题还没有结果,那么,美、英、苏三国一定要干涉此事的!”

蒋介石听出了马歇尔话中的真正含义和硬度。三国外长会议的公报他是记得的,那上边一开头就说:“三国外长曾就中国局势交换意见。他们一致认为:必须在国民政府之下建立一个团结而民主的中国,必须由民主分子广泛参加的国民政府的所有一切部门,而且必须停止内争。他们重新确认:他们对于不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信守不渝。”

谈到三国外长会议,蒋介石不由得指责起苏联来:“苏联的目的,是想在满洲建立一个中共控制下的傀儡政权。苏军在满洲的司令部有意拖延从满洲撤走苏军的时间,就是作为援助中共的一种手段,而不像该司令员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公开声明的那样,是应中国政府的请求延至2月1日。在政府军队于大连、葫芦岛、营口登陆以及在长春设立国民政府参谋总部等问题上,他们也都没有取友好与合作的态度。”

马歇尔话题一转,说道:“我知道,委员长也有为难之处,你的部下有不少人不赞成停战协定, 力主武力解决中国问题。可是从去年10月以来,打了3个多月,结果怎么样呢? 将军该比我更清楚。虽然我们帮助您运送5个军到山海关,两个军到华北,两个军到山东,可您的大部分军队还在西南;在华北、华东,您的部队也还不足以打败共军。否则,杜鲁门总统就不会派我来华了。”

蒋介石深知赤峰、多伦军事地位的重要,原想通过谈判迫使共军放弃该地,以使国军占领这里,从而控制共产党通往东北的道路。然而现在看来情况复杂了。他的口气里透出无奈与不甘:“照马歇尔将军这么说,赤峰和多伦地区就让给共产党了吗?”

“还不能这样说。”马歇尔摊开双手,“可以派遣执行小组到那里去,了解和报告这两个城市的情况。”

“好吧,我尊重马歇尔将军的意见。”

这场不愉快的谈话,在蒋介石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想起来就觉胸口堵得慌。

他翻了翻文件,在《三人会议致蒋介石委员长备忘录》文件的最后,他看见了这样一句话:“同样的备忘录正在递送毛泽东主席。”

蒋介石皱着眉头,抓起笔,在文件的后边写上了“蒋中正”三个字,使劲将笔掷回到桌上。

宋美龄看着蒋介石的神情和动作,不由得脸上浮出一丝笑意。这是一种很复杂的笑意,是苦笑,是无奈的笑,也许还是一种嘲笑。

对,其中一定有嘲笑的成分。因为蒋、宋联姻近20年来,虽然夫唱妇随,相敬如宾,但不料就在前不久,蒋介石竞在抗战胜利的欢庆锣鼓声中,悄悄地演了一出婚外恋的闹剧。

那天,蒋介石和戴笠同到陈立夫家去做客,为他们沏茶的是一位20多岁的妙龄女郎。她水汪汪的大眼睛,笔直的高鼻梁,珊瑚似的嘴唇,突起的乳峰,浑身散发着诱人的青春魅力。当她抬眼看人时,更带出一股撩拨人的野性。蒋介石和她的目光相遇时,眼有点直了。陈立夫忙介绍说:“这是我的侄女陈颖,刚从美国留学回来。”

蒋介石一边坐下喝茶,一边下意识地在茶几上划了个“颖”字。最了解蒋介石的戴签心领神会,便极力推荐陈小姐作蒋的英文秘书。而陈立夫因“中统”失宠,也有意巴结蒋介石,急忙答应。这样,陈颖就成了蒋的私人秘书。蒋介石金屋藏娇,经常避开宋美龄,与陈小姐“暗度陈仓”。

宋美龄发现丈夫的生活失常,心中狐疑。当她探听到丈夫和陈颖的风流韵事时,气得七窍生烟,把房间摆设的古瓷瓶摔得粉碎。她原想亲自捉奸,然后和蒋大闹一场。但又一想,要顾及蒋和自己的脸面,于是只好暂不发作,思考一个两全之策。

一天深夜,陈颖正在自己屋里对镜自赏,宋美龄突然来访。陈怕极了,不知第一夫人将如何惩治她。不料宋美龄却抚着她的双肩亲切地说:“来,坐下,咱们好好谈谈心。”宋语重心长地对陈说:“孩子,你还小啊!才20出头。我常常叹借,叹借红颜薄命,叹惜咱们女人的命苦。孩子,要珍惜自己,不要只顾眼前,要想想今后漫长的一生啊!”陈颖既内疚,又感动,一头扎进宋的怀抱里,忘情地哭了。她呜咽着说:“我错了,夫人,给我指一条路吧!”宋拿出一张签好自己名章的支票,递给她说:“小陈,去美国吧,这里不是你的藏身之所。这是我的私房钱50万美金,存在那里。你的护照和机票我也给你办好了,明天一早就动身。”

第二天黎明,陈小姐悄然离开重庆,飞往美国。

陈颖的突然失踪,气得蒋介石捶桌摔凳直发无名火。宋美龄冷笑说:“剜了你的心头肉啦?什么事使你这样生气啊?”蒋介石一听话中有音,便不敢放肆了。宋美龄进而狠狠地说:“你以为能瞒天过海,能瞒过我吗?你是聪明人,难道非要捅到大庭广众之下,丢你这个国家元首的脸吗?如今国内局势这么复杂,劝你还是多用点心思想想如何同共产党斗,别在风流韵事上下功夫了!”蒋介石窘得脸变了色,只得佯装糊涂,不再提起此事。

此后一段时间,二人虽然还是“达令”“达令”地叫着,毕竟都有那么点儿不自然。

正是:

莫道村女爱吃醋,贵妇一样不嫌酸。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