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师决战》37. 最高统帅部作出举行淮海战役的战略决定


西柏坡。在毛泽东住的院子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研究着粟裕的建议。

举行淮海战役正是毛泽东考虑的方案。只不过,站在战略全局的毛泽东准备先打黄百韬兵团,而不是先打两淮之敌。

毛泽东站在作战地图前,指着徐州地区“十字架”位置,说:“好,好,好!这是极利于各个击破的阵形。尤其是东段,兵力薄弱,又均非蒋介石的嫡系,粟裕建议从这里开刀,眼光不凡,确是大将风度。”

周恩来说:“我看粟裕和我们想到一起了。”

军委副主席兼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军委副主席兼政治部主任刘少奇都充分肯定粟裕的建议符合中央九月会议精神。

此时,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共有60万人,与敌军总兵力相比虽然还处于劣势,但已相差无几。而且华东、中原我军连战皆捷,土气旺盛,华东、华北两大解放区已完全连成一片,中原解放区也日臻巩固,两大野战军联合作战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运输力等基本上有了保障,已具备了歼灭刘峙集团的必要条件。毛泽东判断,其中的黄百韬兵团不久将由徐州地区回防新安镇地区,而位于陇海路运河以东的新安镇,正好是华东野战军由山东地区南下打两淮的必经之路。要打两淮,须首先歼灭新安镇、运河车站地区的黄百韬兵团。

经过仔细研究,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批准了粟裕的建议,而且准备打一场大的歼灭战。

毛泽东看出,在所提四个方案中,粟裕是属意第一个方案的,从战略上看,正如粟裕所说的,举行淮海战役可以更好地改善中原战局,孤立津浦线,并迫使蒋介石退守江边,有利于尔后华东野战军全军进入陇海路以南作战,并为尔后渡江南进创造有利条件。从战场形势看,徐州“剿总”所属的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黄百韬兵团集结在徐州周围,而在淮阴、淮安及海州、连云港却只有为数不多且战力不强的几个军,是淮海战场上敌人的薄弱部位,取胜有较大的把握。所以,举行淮海战役也正是毛泽东所属意的方案。然而,作为最高统帅的毛泽东,比粟裕更高一筹。此时,毛泽东已经打好了复电的腹稿,他完全同意粟裕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但是他要在此建议基础上作出重大补充和调整,这就是先打黄百韬兵团,而不是先打两淮之敌。

9 月25日19时,毛泽东起草了中央军委致电华东的饶漱石和粟裕,并告许世友、谭震林、王建安、刘伯承、陈毅、李达的电报,提出下一步战略部署。电报一上来就明确表示:“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目前不需要大休整,待淮海战役后再进行一次休整。淮海战役可于10月10号左右开始行动。”

中央军委要求粟裕应利用目前半月时间,使攻济部队获得短时休息,然后留一个纵队位于鲁西南起牵制作用,吴化文亦应移至鲁西南,其余全部南下,准备进行几个作战:——第一个作战,估计不久邱兵团将退回商汤地区,黄兵团将回至新安镇、运河车站地区,你们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

——第二个作战,歼灭淮阴、淮安、高宝地区之敌。

——第三个作战,歼灭海州、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

毛泽东预计:“进行这三个作战是一个大战役。打得好,你们可以歼敌十几个旅,可以打通山东与苏北的联系,可以迫使敌人分散一部兵力去保卫长江,而利于你们下一步进行徐州、浦口线上之作战。因此,你们应在西灰以前做好有关这一战役的充分的准备工作,要开一次像上月曲阜会议那样的干部会,统一作战意志,调整内部关系。”

在短短36小时之内,在中央军委、华野、中野之间就作出了举行淮海战役的战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