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称刘邓大军为太行雄兵,虽然稍稍有点过时,它却能将不同作战方向上的两支野战部队包括进去,一支是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支是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但隶属于晋冀鲁豫野战军的陈赓、谢富治兵团。自1938年刘邓率八路军第129 师东进到抗战胜利,他们的总部一直设在太行山区,因此到解放战争时人们仍习惯称刘邓大军为太行雄兵。
全面内战爆发后,刘伯承、邓小平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战略部署,兵分两路,一路南下打击薛岳,一路西出打击胡宗南。两路大军连续作战4 个多月,其中举行了陇海、定陶、郸城、等一系列战役,取得了歼击国民党军12个旅共7.5 万人的重大胜利,构成了南线凯歌最壮丽的乐章。
17.毛泽东令刘伯承、邓小平率部出击陇海
刘伯承、邓小平简称“刘邓”,其所率部队称“刘邓大军”,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刘伯承任八路军第1 四师师长,邓小平任第129 师政委。从此,刘邓二人并肩作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战斗。有一位伟人曾经这样评价他们间的默契配合:刘伯承举轻若重,而邓小平则举重若轻。
刘邓自挥师东进到抗战胜利,在日本侵略者铁蹄横行的晋、冀、鲁、豫广大地区,由无立足之地到建立起了包括太岳、太行、冀南、冀鲁豫四个解放区在内的晋冀鲁豫解放区,由1 万多人的部队发展成30万人的“刘邓大军”。
在刘邓指挥下,晋冀鲁豫解放区军民经过对日本侵略军的作战,把原来的四个根据地联成一片,其面积达16.55 万平方公里,人口达2735万,有县城门座,解放区党政军领导机关设在平汉铁路线上的邯郸。
晋冀鲁豫解放区,当时是全国七大解放区之一。处于华东。晋察冀、晋绥、中原解放区四面呼应的枢纽地位,地处国民党军向北进攻的主要通道上,自然成为蒋介石进攻的重点之一。
它东可与华东战略区相接,与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形成战略协作,共同对付国民党军徐州绥署薛岳集团和郑州绥署刘峙集团;南可与中原战略区隔黄河相依;西可与晋绥解放区相邻,北可与晋察冀战略区接壤。
对于国民党蒋介石而言,晋冀鲁豫解放区,正好位于中国南北、东西陆路交通大动脉平汉铁路和陇海铁路及同蒲铁路之上,是其北进战略的最致命威胁。蒋介石为了占领这一地区,不惜集中刘峙集团、薛岳集团为主要进攻兵力,还令第一战区胡宗南和第二战区的阎锡山从西面牵制,北平的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集团从北面施压。
抗战一胜利,蒋介石就下令刘峙率10万大军沿平汉路北上扫荡,结果刘邓横刀立马站在平汉路上,一举消灭了蒋介石两个半军,从此断送了国民党军企图打通平汉路的妄想。此外,蒋介石还让阎锡山统率数万人准备到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上党地区摘桃子,结果被刘邓全部照单没收,阎锡山从此再没有敢与解放区军民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较量,直到1949年初阎锡山苦心经营30多年的太原城被彭德怀和徐向前联手攻破为止。因此,刘邓大军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同蒋介石进行军事较量的最重要的战略性力量。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明显汲取了上党和平汉战役失败的教训,摆了一个“四面八方”的阵式。其部署是:在陇海路开封至徐州段,以第四绥靖区刘汝明的整编第68师、第55师共6 个旅的兵力担任守备;在豫北地区,集中整编第40师。第30师、第32师、第38师和第85军共12个旅的兵力,在平汉路新乡及其以南地区和道清铁路线上待命,伺机出动;在晋南,集中第一战区6 个旅、第M 战区4 个师,向晋南进攻。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军委对国民党军全面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企图早有准备。1946年6 月19日,毛泽东在(准备对蒋介石大打的作战部署)指示中,赋予刘伯承、邓小平的战略任务是:“我晋冀鲁豫主力应对付河南方面蒋军主力,其余用于夺取正太线、同蒲南线及晋西南,最后协同晋西北、晋东北夺取太原”
“拟以陈赓为司令员、薄一波为政治委员,组织指挥机关,统一指挥太行(太南不在内)、太岳、晋西南(吕梁)及晋东北靠近正太铁路两个分区之一切党政军民力量,其任务为夺取同蒲线、晋西南全区、白晋路之东沁线及太原、娘子关间正太路。”
6 月24日,毛泽东又电告刘伯承、邓小平:“开徐间陇海线之占领及豫东淮北各城之占领全归刘、邓、薄负担。”
这两封电报均为毛泽东亲自起草的。他的意图就是让刘伯承、邓小平统率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兵分两路,进行外线出击作战,一路以刘邓率主力向南向东出击,配合山东野战军打击对南线解放区军民威胁最大的薛岳集团和刘峙集团;一路由陈赓指挥,向西打击对中共中央统率部——延安威胁最大的胡宗南集团和阎锡山集团。刘邓的大后方豫北则由聂荣臻的晋察冀负责掩护。
刘伯承和邓小平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立即开始对全面内战爆发后的初战进行部署,计划把晋冀鲁豫野战军作战的重心放到豫东方向的陇海路徐州、开封段,达到“一石三鸟”的作用,一是消灭敌人,二是支援中原战略区李先念部作战,三是牵制进攻山东野战军陈毅部和华中野战军粟裕。谭震林部的国民党军。同时,密切关注对晋冀鲁豫解放区腹地威胁最大的阎锡山集团和胡宗南集团。并以此战略设计,进行了作战任务分工:由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李达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率陈锡联和彭涛之第3 纵队、陈再道和宋任穷之第2 纵队(稍后加入)、王宏坤和段君毅之第6 纵队、杨勇和张霖之的第7 纵队,加上晋冀鲁豫军区地方部队一部,共5 万人,组成主力集团,执行豫东方向作战任务。另一路由陈赓、谢富治率领第4 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一部组成,归中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执行晋南方向作战任务。由滕代远、王宏坤、薄一波负责晋冀鲁豫军区工作。
上述分工,刘伯承、邓小平和薄一波于1946年6 月27日报告中共中央军委。
1946年6 月28日,全面内战已经爆发。当日清晨,晋冀鲁豫野战军全军在邯郸以南的马头镇火车站,全副武装,列队肃立,听取刘邓首长进行战前动员,这也是刘邓大军的誓师大会。
邓小平站在用小火车车皮搭成的讲台上,代表野战军统率部作动员报告。他说:“同志们,就在前天,蒋介石不遵守政治协商会议和谈协定,并已公开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全面进攻了。”“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他发动反人民内战,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他的军队士气不振,经济困难,是他无法克服的。我们虽无外援,但人心所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保障。我们一定能够打败蒋介石。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打好自卫反击这一仗!”
次日,毛泽东再就内战爆发后的作战部署电告刘邓、陈舒、邓张:“你们行动可以援助中原为名,时间迟早以部队调动及攻击准备之完成为标准,由刘邓统一规定,总以既能完成准备又能不失时机为原则,远地部队应即开始秘密移动。”
6 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将刘邓、陈宋、粟谭三路大军外线出击作战的方案详报中央军委并告陈毅等人:“(一)依军委意图,本战役于7 月15日准备完毕,7 月20日开始攻击。(二)我们决心以主力同时攻下虞城、民权。兰封三城,并相机占领归德;另以一部钳制开封之敌,得手后即以主力向南发展,夺取路南各城,打通两区联系,创造野战战场。(三)请你们亦按军委所示任务同时动作,具体计划自选规定,并请通知我们,以便作战之协同。(四)我们在徐州方面兵力极其薄弱,你们能否以张震分区负责钳制徐州可能向西增援之敌,特别是破坏徐州附近之陇海铁路及公路,请告。(五)请令张震即与杨勇、张霖之密切联络。(六)请派一熟悉情况的同志,于7 月10日左右到菏泽帮助我们,来时请带敌情、你们兵力布置及津浦铁路及其以西地图(至少5 份,最好有30份),是否可能亦请示复。”
毛泽东接到上述电报后,立即致电刘邓、陈舒和邓张:“我各部暂时宜位于待机位置,以免集中过早暴露企图。望利用此时机,一面加紧练习攻城及进行具体侦察,一面加紧进行高树勋运动。”这是中央即将要调整作战方针的重大信号。因为,此前粟裕已向毛泽东建议先在“内线作战”。
7 月4 日,毛泽东决定南线解放军‘“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并指出“这样在政治上更为有利!”随后,毛泽东要求刘邓所部亦在现地整训待机,不要轻动。如此,已如箭在弦的刘邓大军,立即按照军委新的指令,就地整训,成枕戈待旦的状态。
全面内战爆发后,南线战争形势急剧的发生变化:一是中原军区李先念部已胜利突围西走,大批国民党军尾随而去;二是华中野战军已在苏中开始与占优势的国民党军激战,大量国民党军被吸引在这两个战场上,平汉路以东和津浦路以西及陇海路以南广大地区内的国民党军力量就显得相对薄弱了。这是刘伯承。邓小平大举出击的有利时机。战局的发展,使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必须重新考虑刘邓大军南进事宜。
7 月16日,毛泽东就刘邓、陈宋部队行动时机及准备情况等问题向刘邓、陈来征求意见,指出:“据华中15日午电,国民党军第5 军已向我淮南大举进攻;同时我中原军突围分为五六部分,在陕南、鄂西、鄂中、鄂东、皖西、豫南等处活动,急需予以援助;请你们考虑:鲁南太行两军现在是否已至开始行动之时机,两军准备情况如何,华中原定破击蚌浦路之九个团已准备完毕否?以上各点盼告。”
处在焦急等待之中的刘伯承、邓小平,接到电报的当日即复电毛泽东:“依晋冀鲁豫情况,着敌人先我出动,我可能乘其弱点,最为有利。”“‘我们原来因为黄河问题,故主早日发动,现黄河堵口汛前不能完成,自以迟动为有利。现我们正扩兵,如能于8 月中旬开始则很从容”。
刘邓大军虽希望推迟至8 月中旬出动,但仍然下令部队开始准备,野战军司令部也开始制定详细的作战方案。4 天后,即7 月20日刘邓便致电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提出了晋冀鲁豫野战军提早行动的建议。刘邓电报中指出:“三纵于十一日以三日行程至朝城淮阳地区集结待机,野司拟于五日内向菏泽附近移动。主力南移后,以二纵一万四千人仍住安阳、磁县、大名,如敌向大名淮阳进,可用二纵两个旅。焦作现有两个旅的兵力应付可能进攻之敌。石家庄方向有四个团的兵力对付新乡、开封之敌,是计算在陇海作战范围之内。拟以一个纵队的预备队控制西端待机……。”
当天,毛泽东复电刘邓并告陈、来电:“同意刘邓率野战司令部进至菏泽地区,三纵进至朝城、淮阳地区待机。”
7 月21日,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下令:刘邓军日内即开始运动,28日前或29日前到达攻击准备位置,于30日或31日动手夺取汴徐线,而后依情况向南发展,夺取豫东、淮北诸县。“
至此,在毛泽东令刘邓暂缓出动一周后,刘邓奉命再度开始行动,而且是紧急出动。刘伯承、邓小平遵照中央军委新的命令,率所部秘密向陇海前线集结,全力准备陇海路作战,并要求所部一定按中央军委要求的时间,打好出击陇海路这一仗,配合华东解放军作战,同时支援进入鄂西地区开辟游击战争的中原军区部队。
8 月4 日,刘邓发布了陇海战役基本命令。
8 月5 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参加陇海作战的各部队分别从菏泽出动,向攻击地域开进。
8 月6 日,刘伯承、邓小平就陇海战役的有关问题致电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以及友邻陈毅、宋时轮:“现敌已发现我军集结陇海线,正赶修工事,而平汉线敌整编三十师主力已调潼关豫北道清线,我黄新友部亦已开始作战,时机对我有利。故决心仍于8 月10日开始作战,我们控制陇海线后,拟以主力占领路南涡河北十余县城,届时可与山野向西作战互相声援。”
这份电报不知什么原因迟到了3 天,毛泽东8 月9 日才收到。毛泽东对此还进行了批评。当天,毛泽东致电刘邓:“(一)刘邓8 月6 日电(迟到)今悉,决于10日开始作战,时机甚好。(二)程潜所属十三个旅,刘峙所属(潼关以东信阳以北)十三个旅,胡宗南所属(潼关以西)六个旅,重庆行营所属五个旅及桂军两个旅,共计三十九个旅,其中除一个旅(五十三旅)人晋,六个旅守备洛阳、潼关、西安线外,全部用于对付我中原军,故我中原军负担极重,急需援助。(三)8 月10日至9 月10日一个月内,如果粟裕军能在苏中歼敌二至三个旅,陈宋军能在徐蚌线及其以东歼敌二至三个旅,刘邓军能占领汴徐线及豫东、淮北十余城,并歼敌二至三个旅,共歼敌六至九个旅,则于大局有极大利益。一则蒋军向苏中、苏北之进攻必受顿挫,二则新黄河受我军威胁,这两点均将迫使蒋介石从我中原军方面抽调至少数个旅向东向北增援。如嗣后我军有更大胜利,中原军面前之蒋军被调向东向北者必愈多,因而使我中原军能在陕南、豫西、川东、鄂西、鄂中、鄂东、皖西等七八处地方站住脚跟,即是战略上一大胜利。”
收到毛泽东电报后的次日,刘邓统率五万太行雄兵,似蚊龙出海,向陇海路及以南地区的国民党军发动强大的攻势,揭开了晋冀鲁豫野战军从南线中路出击的序幕。
刘邓大军从8 月初开始南下,犹如下山的猛虎,在2 个月内连续发起4 个战役,继上党、平汉之后再次狠狠教训了蒋介石及其手下的一群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