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老百姓把林彪的这一战略称作:“筛豆子”。这是非常形象且生动的一种比喻。
所以说1946年冬是东北民主联军最困难的时期,是因为国民党军军事上仍然强于东北民主联军,东北解放区仍不十分巩固。当时东北民主联军的总兵力36万人,其中野战军15万人。特别是东北民主联军的士兵大多是东北新翻身的农民,部队中关内来的战士不到1 /4 ,这比国民党军差得很远。此外,东北各地特别是解放区的匪患仍未能彻底平息,必须以部分兵力去镇压土匪的暴乱。这些情况,使林彪在与杜聿明进行新的较量之始,就面临了更大的挑战。
对于东北战场的情况,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始终以巨大精力关注着。新开岭战役一结束,毛泽东就开始和东北的领导人分析东北国民党军下一步的行动和东北民主联军要采取的对策。
1946年12月上旬,国民党军集结重兵于南满,并乘南满军区部队撤离战场之机,占领了宽甸、桓仁。辽东军区的机关、学校、医院、工厂被迫转移至通化的四道江地区。由于国民党军大举进犯,南满解放区仅乘下临江、抚松、长白、蒙江4 个完整县,人烟稀少,粮食困难,回旋余地狭小,形势相当严峻。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南满解放区军民一度出现思想混乱,党政军领导层也对于南满地区的斗争方针出现了分歧意见东北战场的严峻态势牵动着延安总部的神经,12月13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林彪并告东北局电:“在目前情况下暂取守势,力求拖延敌对北满的进攻,并准备迎击敌之进攻,部署甚妥。南满方面应集中主力各个歼敌,收复失地,于拖延敌对北满进攻必有帮助。”
林彪对毛泽东的意图自然心领神会。南满解放区和北满解放区,应当成为支撑东北解放区的两大支柱,缺一不可。同时南满解放区还是联系关内外的战略枢纽,坚持南满,对于保持与华北、华东解放区的联系,策应关内各战略区的作战,也有重大意义。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立即制定了坚持南满、巩固北满、南打北拉、北打南拉的战略,完全针对杜聿明的先南后北、各个击破的计划,迫使东北的国民党军处于南北两面作战的不利状态。基本的部署是:以南满部队在临江地区迎击进犯之国民党军,保卫解放区;以北满地区的主力伺机南渡松花江,在长春、吉林以北地区寻歼分散之国民党军和长春、吉林出援之国民党军,策应南满部队作战。
与此同时,1946年12月11日至14日,南满分局、辽东军区在通化七道江召开纵队以上干部参加的军事会议,讨论如何坚持南满的斗争问题。出席会议的有辽东军区和第3 纵队。第4 纵队的领导人以及两个纵队的师长、政治委员。
会议开始时,只有少数人同意辽东军区司令员萧劲光提出的以主力机动作战与敌后游击战争相配合、坚持南满的主张。
中共南满分局书记陈云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连夜从临江赶到七道江,传达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电报精神,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最后作了重要讲话。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疏通所有指战员的思想。他说:“东北的敌人好比一头牛,牛头牛身子是向北满去的,在南满留了一条尾巴。如果我们松开这条尾巴,那就不得了,这头牛就要横冲直撞,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就危险了;如果我们抓住了牛尾巴,那就了不得,敌人就进退两难。因此,抓住牛尾巴是关键。”南满的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坚决丢不得。要是我们5 个师北上,敌在南满就无后顾之忧,就会有十个师跟着进北满。就算我们两个纵队都到北满,顶多能对付敌一个军,如果能在南满坚持,即可牵制敌4 个军,权衡利弊,还是坚持南满,这也是党中央、毛主席的思想,也是中共东北局和东总作出的决定。“
会议于14日形成决议:坚持南满,巩固长白山,坚持敌后三大块(即盖平、庄河、青城、凤城之间地区;宽甸、桓仁、本溪、抚顺之间的地区;铁岭、西丰、清原之间的地区)的总的战略指导思想,钳制国民党对北满的进攻。
12月16日,萧劲光、陈云、萧华、程世才致电林彪并东北局、中共中央,报告会议确定的方针与部署。并希望“北满、西满和东满能牵制住当前之敌人。”林彪代表东北局立即回电,同意会议的决定,并强调指出:“坚持南满,意义甚大,使我们仍能保有广大领土与人口,使敌不能全力向北摧毁北面的根据地,使我南北互依互存。因此,盼你们一切打算都放在如何使三、四纵队于南满坚持的上面。……在困难局面下,主要靠巩固内部,发动群众,依托广大的山区,加强下层领导,采取大胆而精细的处置,各个歼灭分散的敌人。只有在这种斗争中,采取局部的坚持,以待东北与全国形势之逐渐好转。”
这就是东北民主联军第二个四个月作战中采取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