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蒋介石》9.13 大决战前夕双方摩拳擦掌


一九四八年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二日,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们云集南京国防部,“戡乱军事检讨会”在那里举行。蒋介石主持会议。会议的气氛是悲凉的。谁都意识到,与中共主力的最后决战就在眼前。然而,取胜的希望却是那么渺茫。

与此相应的,一九四八年九月八日至十三日,在河北平山县滹沱河北岸一个长满古柏的柏树坡,有座七八十户人家的名叫西柏坡的小村,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那里举行。

毛泽东主持会议。

会议的气氛是欢乐的。谁都意识到,与国民党主力的最后决战就在眼前。与会者充满着必胜的信心。决战前夕,这两个会议在唱对台戏。南京国民政府的国防部长,原本是白崇禧。自从李宗仁当上副总统,蒋介石便令国防部长换马。他把白崇禧调任华中“剿总”司令,让何应钦继任国防部长。蒋介石此举,当然是为了削弱桂系的势力。

会议开幕的那一天,蒋介石作了《改造官兵心理,加强精神武装》的报告。蒋介石的报告调子是低沉的。他说:“就整个局势而言,则我们无可讳言的是处处受制、着着失败!到今天不仅使得全国人民的心理动摇,军队将领信心丧失,士气低落,而且中外人士对我们国军讥刺诬蔑,令人实难忍受。”蒋介石严厉批评了他的部属:“我们在军事力量上本来大过共匪数十倍,制空权、制海权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论形势较过去在江西围剿时还要有利。但由于在接收时许多高级军官大发接收财,奢侈荒淫,沉溺于酒色之中,弄得将骄兵逸,纪律败坏,军无斗志。可以说,我们的失败,就是败于接收。”蒋介石向他的高级将领们发出了严重警告:“现在共匪势力日益强大,匪势日益猖獗,大家如果再不觉悟,再不努力,到明年这个时候能不能再在这里开会都成问题。万一共产党控制了中国,则吾辈将死无葬身之地。”毛泽东呢?他在西柏坡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口号。

毛泽东告诉与会者,中共党员已从一九四五年中共“七大”时的一百二十万猛增至三百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则从一九四六年的一百二十万猛增至二百八十万!毛泽东在说及这两个数字时,脸上挂着笑容。毛泽东正在考虑着“夺取全国政权”,他提出“必须准备好三万至四万下级、中级和高级干部”。蒋介石和毛泽东报告的调子截然相反,正是反映了蒋败毛胜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南京,新任国防部长何应钦报告了两年来国民党军队的损耗数字:“死伤、被俘、失踪总数为三百多万人,损失步枪一百万枝,机枪七万挺,山野重炮一千多门……”西柏坡,朱德也在报告两年来的战绩,其统计数字竟与何应钦十分相近,只是比何应钦更为精确:“人民解放军歼敌二百六十四万人,其中俘虏一百六十三万人。两年主要缴获,计有步枪近九十万枝,重轻机枪六万四千余挺,小炮八千余门,步兵炮五千余门,山野重炮一千一百余门。”会议的第四天,眼看着将领们个个垂头丧气,大有“败军之将,不敢言勇”之态,蒋介石又发表演说加以打气:“我自黄埔建军二十多年以来经过许多艰难险阻,总是抱着大无畏的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决心,坚持奋斗,终能化险为夷,渡过种种难关。自对共匪作战两年来,军事上遭受了挫折,这是不容讳言的事实。但今天最重要的是我们大家同心同德,共济时艰,抱定‘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激励士气,来挽救危机争取胜利,而不是要相互埋怨,互相倾轧。”毛泽东依据“第一年歼敌正规军折合成九十七个旅(师),第二年歼敌正规军折合成九十四个旅(师)”的歼敌速度,提出了这样的战略计划:今后每年歼敌一百个旅(师),则再花三年时间,歼敌三百个旅,就可以“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他又同时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要发展到五百万人。

毛泽东这一计划,人称“三五计划”,即以五年时间(包括前两年),消灭国民党五百个旅(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扩大到五百万。蒋介石呢?面对败局,仍要作最后的挣扎。他作这样的战略估计:“现在我们在军事上,海军、空军占绝对优势,陆军还有几百万人;在经济上,有九亿美元的基金,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物产丰富,粮食绝无问题;国民政府仍然统治着广大地区,有众多的人力可以征调。就总的力量对比来说,我们要比共产党大过许多倍,没有任何悲观失败的理由。‘破山中之贼易,去心中之贼难’,现在最要紧的就是要打破大家害怕共匪的心理。”与毛泽东的“三五计划”相对应,蒋介石制定了“苦撑三北,确保二华”的计划。“三北”,即东北、西北、华北;“二华”,即华中、华南。蒋介石和毛泽东都很看重这大决战前的会议。蒋介石称南京会议确定的方针是今后“剿匪成功之关键”。

毛泽东称西柏坡九月会议是“从日本投降以来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会议。会议检查了过去时期的工作,规定了今后时期的工作任务”。在大决战前夕,南京和西柏坡各自运筹,蒋介石和毛泽东摩拳擦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