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择了毛泽东》2.18 井冈山在风雪中陷落


井冈山上风雪迷漫,一片银白世界。

一九二九年一月十四日,冒着刺骨的寒风,一支身穿单衣的队伍——红四军二十八团、三十一团和军部特务营、独立团,三千六百多人携一千一百枝枪,在毛泽东、朱德率领下,告别了井冈山。他们南下,经过遂川,朝江西的南端,朝赣、湘、粤三省交界的大余县进发。在毛泽东的心目中,大余县成了“魏国”。他要利用进攻大余县,吸引包围井冈山之敌南下,以求“围魏救赵”。沿途,到处张贴着《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下署“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那布告是四言体的:红军宗旨,民权革命,赣西一军,声威远震。

此番计划,分兵前进,官佐兵夫,服从命令。平卖平买,事实为证,乱烧乱杀,在所必禁。全国各地,压迫太甚,工人农人,十分苦痛。土豪劣绅,横行乡镇,重息重租,人人怨愤。……

打倒列强,人人高兴,
打倒军阀,除恶务尽。
统一中华,举国称庆,
满蒙回藏,章程自定。
国民政府,一群恶棍,
合力铲除,肃清乱政。
全国工农,风发雷奋,
夺取政权,为期日近。
革命成功,尽在民众,
布告四方,大家起劲。

布告的作者究竟是谁,已无从查证。有人以为可能出自毛泽东手笔。如此通俗、生动的四言体布告是罕见的。主力红军下山才两天,一月十六日,井冈山吃紧了。敌军把井冈山围得水泄不通。彭德怀如此形容当时的形势:“进攻井冈山之敌,全部兵力大约是十二至十四个团。每团平均以二千人计,当在二万四千至二万八千人之间。我以七八百人对上述敌军兵力,敌优我劣,是三四十倍之比。”②《彭德怀自述》,第一百一十七页,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倘若在平川,彭德怀部队须臾之间便会被踏平。所幸井冈山乃天然屏障,敌军虽众,无奈兵力无法展开。五个哨口之下的五条小路,挤满黑压压的敌军。毕竟双方力量悬殊,井冈山已岌岌可危。一星期后,一月二十三日,毛泽东、朱德率主力部队虽然攻占了大余县城。但是,不久敌军追兵即到,突围战时,红军损失巨大,因而没有达到在井冈山外围调动敌人的预期目的。正在攻山的敌军不仅没有解除对井冈山的围困,而且攻势更加猛烈了。

敌军组织了一千人的敢死队,每个哨口二百名,要拼死往上冲。

一月二十六日,敌军经过十天的准备、部署,以二万多人之众,向井冈山发起了凌厉的总攻击。主攻的方向是黄洋界、八面山和白银湖。据参加过战斗的李聚奎(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回忆,一时间,山下的机枪声此起彼伏,听上去像煮稀饭似的,扑噜扑噜没个完。彭德怀则忆及:“时值严寒,天下大雪,高山积雪尺许,我的干粮袋炒米丢失了,我不愿别人知道,两天未吃一粒米,饥饿疲乏,真有寸步难行之势。可是枪声一响,劲又不知从哪儿来的。”②大雪不住地下着。红军用炒米(不是炒面) 和着雪块充饥。雪地里,红军的身影变得很醒目。敌军调来了大炮,猛烈地轰击着。八面山的工事,是就地砍下树木建造的。那哒哒哒哒的机关枪,把木头打得千疮百孔,酥松了。再用炮一轰,工事垮了。只有十几个红军战士跑出了工事,其余的全被压在里面,当场阵亡。

没有工事,怎么办?再搬来树枝,搬来桌子,搬来门板,铺上棉被,浇上了水。经一夜冰冻,建成了新的工事,继续战斗着。黄洋界成了两军争夺的焦点。上一回,靠着一声炮响,吓得敌军宵遁。这一回,攻黄洋界的是湘军,他们知道红军主力已经下山,一个劲儿猛攻。激战进行了三天三夜,红军依据井冈山天险,抵住了三四十倍的敌人的轮番进攻。最难受的是,夜里寒气逼人,而红军战壕里一片泥泞,下面的稻草被泥水浸湿,上面的稻草被雨雪打湿,通夜无法合眼。一月二十九日清早,天空仍是一片浓重的铅灰色。正在黄洋界哨口迎着料峭晨风放哨的号兵田长江(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副政委),从前哨到后山洗脸、吃饭,忽听得背后雪地里传来嚓嚓声。回头一望,见好多人正朝这边蹑手蹑脚走来。“口令!”田长江大声喝道。对方没有回答。田长江知道不好,叭、叭放了几枪。田长江立即就地卧倒,呼叫同伴。正迷迷糊糊、似睡非睡的红军战士,马上闻警而动,奔上各自的战斗岗位。就在这时,山下的枪声乒乒乓乓地响了起来。大批湘军的敢死队,向黄洋界发起冲锋,而山后那影影绰绰的一支队伍,也劈头盖脑朝红军阵地射击,使红军腹背受敌,处于夹击之中。山后怎么会突然杀出一彪国民党军队?原来,这一回湘军攻黄洋界,已经有了经验。他们得知,附近村庄里住着一个名叫陈开恩的农民,此人常常上山捕蛇、抓石蛙(一种山地青蛙)、采中草药,以此赚钱,对井冈山的山山岭岭了如指掌。国民党军官把二百枚亮锃锃的银元放在陈开恩面前,他顿时眼花缭乱,当即答应他们的要求:为湘军的敢死队带路,从黄洋界侧面一条鲜为人知的秘径上山。这条秘径是陈开恩采中草药时走过的。

这样,昼伏夜出,夜里借着雪地的反光,陈开恩带着那支敢死队在密林里、在绝壁上登攀。花了两天两夜,他们悄然爬上了黄洋界后山!那支敢死队在出发前,已与山下湘军大部队约定,鸣枪为号。一旦山上枪响,便是山下发起总攻击的讯号。田长江叭、叭几枪,山下湘军一听,以为是总攻讯号,便大举进攻。上下夹击,顿时使守卫在黄洋界哨口阵地的二百多名红军血肉横飞,真个是雪白血红!大部分红军战死在阵地上。负责指挥的是红五军一大队队长、二十八岁的李灿,他带领四十多个存活者钻进了老林。湘军随后紧追。跑到前面,便是悬崖。摆在红军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举手投降,要么跳崖。李灿对战士们说:“我们坚决不当俘虏,大家跟着我跳下去!”李灿带头,第一个跳了下去。借助于树木的阻挡和厚厚的积雪,李灿居然没有摔伤!李灿的成功,鼓舞了战士们,他们纷纷往下跳。

李灿带着这四十多人,居然杀下了山!他的勇敢精神得到了嘉奖,翌年被任命为红八军军长。一九三一年他因病被送往上海医治。由于叛徒告密,他在上海被捕。他在悬崖前没有投降,被捕后理所当然也不会投降。他被押上了刑场,在枪声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那个田长江也很勇敢。他在叭叭打了几枪、发出紧急讯号之后,一路疾奔,奔向茨坪,向彭德怀报告。彭德怀连忙调集身边所有的人员,包括红军学校十五六岁的学员八十多人、机关干部几十人,加上警卫人员,准备冲向黄洋界,夺回失守的阵地。

彭德怀集合了队伍,正要出发,又传来了不幸的消息:由于黄洋界失守,湘军又攻下了八面山阵地。赣军则攻取了白泥湖阵地。这样,再向黄洋界反攻,已经很艰难。井冈山已经守不住了。在这岌岌可危的关头,彭德怀把从各处溃退的部队以及后方勤杂人员集合起来,冒死突围下山。这时,数万湘军、赣军正在沿五条上山的小道冲上来。因此,无法从五条小路中的任何一条下山。没有路,闯出一条路!彭德怀选择了井冈山主峰腹部悬崖峭壁处,在猎人和野兽爬行过的小道上,艰难异常地率领部队突围。前面由身强力壮的战士开道,勤杂人员、机关干部居中,后面也是一批精干的战士。就在湘军、赣军呼喊着冲上山时,这支六七百人的队伍在彭德怀的统率下,在密林中攀行了一天一夜,总算冲出了敌军的第一层包围圈。突围后的第三天,彭德怀部队被敌军发觉,三面围攻。彭军又累又饿,奋力再突围,终于跳出死神的魔爪……彭德怀竭尽全力守卫井冈山。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还奋力抵抗了半个月。可是,在“文革”中,他为此事受尽污言恶语的攻击。彭德怀在他的自述中写道:

在一九六九年国庆节后,我被《人民日报》通讯号说成是彭德怀不要根据地,违反毛主席指示。我看这种人对根据地不是完全无知,就是打起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红旗反对毛泽东思想。他不了解什么叫根据地,也不了解如何才能创造根据地,更不知道如何才能坚持根据地的斗争,只是一位信口开河的主观主义者,他现在肚子吃得饱饱的,身上穿得暖暖的,也在随声附和地大骂违反毛泽东思想。让他胡说八道罢,防止某天一跤跌倒,跌落自己的牙齿啊!《彭德怀自述》,第一百一十八页,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

在井冈山的小井村那里,有一座红光医院,是红军自己动手兴建的。那里的一百二十多名红军伤病员,无法随彭德怀突围,全部被捕。他们被集中在医院旁的一块水稻田里,机关枪啾、啾响起,水稻田水变成一片红色,伤病员全都倒卧在血泊之中!

井冈山上浓烟四起,大批的民房被付之一炬。“挨户团”在挨户搜查。山上笼罩着一片恐怖气氛,多少人头在那几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