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战争秘录》59.男性维纳斯美神


咯达咯达咯达,一溜拐杖落地的声音。

几十个伤员一起在街上走,都只有一条腿,都架着拐杖,形成了一个步点,一个节奏。

要横向过马路了,拐杖落在柏油路上格外响,一长排的拐杖队,缓慢地一步一响地向马路那边移动。

路上各式各样车辆都停下来,等待拐杖队过去,比遇到红灯还灵。

在春城,伤员们坐公共汽车、进公园、看电影都不要票。黑洞洞的影院内,拐杖声一响,服务员就打着手电来给伤员找座。

伤员自己打过一个比方,好比在过一个独木桥,你要是扶过他一把,即使你落入河里,他拐村一甩,也准跳下去救你,宁可和你一块死;你要推过他一把,他宁肯抱着你一块跌到河里同归于尽。

在年三十,马洪林他们几个去买鞭炮,架着拐杖的手冻得生疼,他们在一家商店门前问了一句:"卖手套吗?"

人家这儿是个食品店,哪儿来的手套,店里的中年人就追了出来,一定要把自己的那双手套给他们戴。

他们一下买了四十多块钱的鞭炮,回来该坐汽车的,但都架着拐杖走回来,把手套还给那个中年人,还想送人家好多鞭炮。此刻他们是语言也美,行为也美真他妈的,是男性维也纳纳斯美神。

伤员周文新他们六人,很有些音乐细胞。这个伤员演出队又上电视又上广播,邀请他们演出的单位多,很难排上号。

他们又往那台上一站,就够让人吃惊的了,那老人们一迭连声:"真可惜了,这么好的小伙子,就差条腿,真可惜了。"

他们一演完,人们会把他们抬起来,目光都注视着请来的美神。

咯达咯达咯达。

拐杖队的节奏分明,奏的是凯旋曲。

咯达咯达咯达。

这次是五个人,四个断腿的,马洪林打头,拐杖声是五重奏,直奔演出大厅。

他们渴望已久的"太平洋之声"在这里演出,票很紧张,黑市15元也弄不到。

他们弄到了几张,还不够,只能架着拐杖在那里挪动,希望能有退票的,管他多少,老子看定了,一百块一张也看。

来了一个穿西服的:"看吗?"

"票不够!"

穿西服的扭头走了,不一会这个人返回时,手里一大把票,全是主席台上的票,一下就撕了五张。

"一定得给钱。"

"不用,我是'太平洋之声'的团长。"

咯达咯达咯达。

拐杖五重奏进入了演出厅。人们的目光在注视他们,他们现在不怕看,抬头挺胸,目光平视,神态自若,宛如运动员入场,故意把拐杖落地重重的。

这长长的木制拐杖最下边,平时都钉着一块皮子,使拐杖不容易打滑,落地声很小。现在这几个人早把拐杖下的皮子取下来扔了,拐杖落地声响亮有力,余音不断。

整个演出大厅内变得鸦雀无声,只有他们的拐杖落地的声音。

那圆形的演出大厅,所有观众都能看着主席台,他们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主席台上走,这里可不能跌倒,众目睽睽之下呢。工作人员赶过来了,彬彬有礼,扶着他们,确切说是架着他们,把他们架到了那座位前。

演得真棒,果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厚福,能如此这般地看一次演出,也算是厚福。

"咱们点一支歌吧!"

"别丢人了!"

"点吧,就点《血染的风采》,这歌给老百姓最出效果,一唱,咱们就高大了!"

拆了一个烟盒,背面写上点唱的歌曲,落款是"老山前线伤残战士"。

那烟盒由茶座递上去了。

报幕者捏着那烟盒纸走上台,宣读了他们的心愿,然后用高昂的声音说:"这首歌献给老山前线的战士!"

全场掌声雷动。

那大灯转过来了,一起照到五个伤员身上,不知什么时候,他们军装上的风纪扣都扣上了,帽子整的那么正,连拐杖也都顺着一个方向,像是排列有序的十支桨,灯光下,五个伤员面色红润,神态端庄,眼睛亮而有神。

没有人下口令,五个伤员竟齐刷刷地站了起来,同时举起右手,端正地停在那帽檐下,啊!标准的军礼!

全场的观众都看到了,看到了那拐杖,看到了那断肢,看到了年轻的刚毅的面容,看到了那神圣的军礼。在这一刹那,永远留给观众的整体印象是五座神圣的男性维纳斯雕像。

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场合。伤员们拄着拐杖下楼了,那拐杖声如此慢,如此轻,轻得周围的人竟听不出来。他们是来看望正在住院的子弟兵母亲戎冠秀。老人九十高龄了,她一见伤员们,一见那一条条断腿,喊了一声"孩子!"便哭了起来。

伤员们含着泪向前喊了一声:"妈妈!"

他把自己胸前的立功奖章,献给子弟兵的母亲。

老人说:"你们好,好,你们把鬼子打得远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