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战事珍闻全记录》09章 志愿军乘胜越过三八线


突破三八线

伴随着朝鲜半岛的风雪,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志愿军6个军23万人和人民军3个军团7万余人浩浩荡荡直逼三八线……

前线几十万大军的补给牵动着全中国的心,在沈阳,一场别开生面的“炒面煮肉会议”,在周恩来主持下召开了。在会上,周恩来鼓动大家一定要完成炒面煮肉的指标。于是,整个中国从南到北,家家户户炉火熊熊,炒面飘香。甚至周恩来也亲自动手,为志愿军烹制炒面。

在朝鲜三八线地区一个山头,彭德怀和洪学智、韩先楚正在视察前线。彭德怀拿望远镜观看了一下前方,对韩说:“按主席的意见,目前我们集中6个军和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实施进攻,有把握粉碎敌人在三八线的防御,争取歼灭南朝鲜军4个师一部,相机占领汉城……”

洪学智、韩先楚信心百倍:“如果不出现特殊情况,我们的决心完全可以实现。”

彭德怀放下望远镜,内心充满了期待,但也有一丝隐忧……

大战将至,美军却临阵换将。

12月23日晚,55岁的美国陆军副总参谋长李奇微中将正在和朋友们一起喝酒,酒桌上的话题自然离不开最近的朝鲜战场。李奇微毕业于西点军校,相貌堂堂,严峻简朴,在美军中以“坚强意志和指挥才能”著称,同僚们都公认,李奇微迟早有一天会攀上美国陆军的权力顶端。麦克阿瑟曾是李奇微的校长,但李奇微对这位校长的评价则是其具有“夸大其辞和自吹自擂的恶习”“把子虚乌有之事归功于自己的癖好”。

一阵电话铃声打断了酒席。李奇微接过电话,柯林斯将军语调急促:“马特,出事了,沃克死了,立即到五角大楼开会。”

李奇微立即登上了去日本的飞机,甚至对妻子也没有透露他的目的地。中国在朝鲜战场上最难对付的角色就这样走进了朝鲜战争。

到东京的第二天,李奇微先是得到了麦克阿瑟热情的拥抱,然后,麦克阿瑟的咆哮开始了:“马特,我们在朝鲜遇到了战争,战争中最宝贵的是胜利!不用说,军事上的胜利可以加强我们在外交上的地位,可令人担心的是,我们在战场上无所事事,而听任一些傻瓜政客在外交途径上寻求出路,那还要我们这些军人干什么?”

李奇微虽不露声色,内心却极度反感。那仗是谁打输的呢?

麦克阿瑟喋喋不休,又重谈了一番派蒋介石军队入朝作战的老调,然后照例臭骂了优柔寡断的杜鲁门。骂得精疲力竭后,麦克阿瑟才转入正题。他让李奇微一定要坚守阵地尤其是汉城,然后又痛骂在朝部队一片混乱,美国空军尤其饭桶,骂完了又哀叹一声:“我一定支持你,我对你完全放心,阿尔蒙德的第10军交你统一指挥,你的前任沃克从未有过此种权力。”

李奇微喜出望外,这等于授予他在战场对整个美军地面部队的指挥权,他站起身真心实意地说:“谢谢总司令对我的信任,今天下午我就飞到朝鲜去。只是有几个问题想请示您。”

略显老态的麦克阿瑟又焕发了神采:“当然,我应该回答你的任何问题,特别是有关作战方面的,请你提吧!”

李奇微没有上钩,向他请教军事问题将会束缚自己的手脚,他只想问几个政治问题。李奇微说:“将军,假设发生苏联军队参战的情况,那么,您会命令第8集团军采取何种行动?”

“嗯,我想这不大可能,“麦克阿瑟沉吟:“如果发生那种情况,我将命令第8集团军撤回日本。”

“如果我发现战局于我有利,您是否给予我向敌人发动进攻的决定权?”李奇微得寸进尺,他要的是绝对的指挥权。

“马特,第8集团军是属于你的,你认为怎么好就怎么干吧。”麦克阿瑟无可奈何,最近的失败消磨了他的锐气,不放手也不行了。

李奇微的目的达到了。麦克阿瑟在最后还是摆出校长的架子发了一通议论:

“千万不要小看黄皮肤的中国人,他们常常避开大路,利用山岭丘陵渗透,习惯于夜间行动和作战,他们是最危险的敌人。稍有不慎,就会铸成大错。”

这是麦克阿瑟在这场战争少有的完全正确的言论之一。李奇微应该是记住这句话了,他离开东京直飞南朝鲜大丘机场。

在机场上的记者们惊呆了。李奇微的个性装束比起麦克阿瑟来毫不逊色!他歪戴着一顶古怪的毛边帽,空降战斗服衣领上三颗将星和伞兵徽章闪闪发亮,一件马甲随意套在战斗服外,更让人提心吊胆的是,脖子上还挂着两颗黑不溜秋的瓜形手雷!麦克阿瑟可从来不喜欢摆弄这玩意。这两颗手雷可是真家伙!一直在李奇微脖子上陪着他度过了朝鲜岁月。每当有人就手雷的必要性问他时,他总是怒吼一句:“他妈的,这是战争!”

到第8集团军走马上任后,李奇微干的第一件事是扔掉了铺在司令部餐桌上的肮脏床单和盛饭的瓦罐。堂堂司令部居然用这种东西凑合着招待客人,足见部队已失去了最基本的荣誉感!

然后,李奇微下令拆掉吉普车上的帆布车篷:“把所有的车篷都给我拆下来!在战场上乘坐有篷的汽车,是在封闭的车厢里骗取一种自欺欺人的安全感和没有根据的舒适感。篷布挡不住子弹,这你们知道,这是一种同走投无路的鸵鸟把脑袋钻进沙子一样的心理状态。”从此,美军的军官在零下30℃也得坐在光秃秃的吉普车里来回奔跑……

李奇微在各个阵地到处视察,和宪兵一起用手枪逼着南朝鲜兵返回前线,他当然清楚这样做的效果:“一会儿他们就会以更快的速度开回来的……”

部队的状况让李奇微深感沮丧,第8集团军已丧失了所有的信心,士兵不相信指挥官,指挥官不相信还能打胜仗,所有的人一门心思就想着回家……

李奇微决定先拿前线指挥官开刀,每到一地,他就把军官们集合起来进行一番训话:

“诸位,美国步兵的老祖宗要是知道第8集团军现在这副样子,准会气得在坟墓里打滚儿!”

吊儿郎当的军官们被镇住了。

“你们再看看中国军队,他们总是在夜间行军,他们习惯过清苦生活,甚至吃的是生玉米粒和煮黄豆,这对你们来说,简直是饲料,简直是不可忍受的!他们能用牛车、骡马和驴子来运送武器和补给品,甚至用人力肩扛背驮。可我们呢?我们的军队离开了公路,就打不了仗!不重视夺占沿途高地,不去熟悉地形和利用地形,不愿离开汽车,结果连汽车带人一块儿完蛋!”

李奇微对美军弱点有相当清醒的认识,他还必须消除军官们对志愿军的畏惧感:

“我要你们记住,你们是步兵!你们必须学会走路!要知道中共军队并不是什么天兵天将,他们也是人,靠的是两条腿和步兵武器作战。他们的坦克和大炮数量少得可怜。他们没有制空权,他们的粮食和弹药供给几乎都是靠人力和畜力运送的,这必然会影响他们连续作战的能力。由此看来,第8集团军不能采取一味退却的战术,而是应代之以进攻。一旦实力允许,就应该使第8集团军转入攻势。当然,这种攻势必须协调一致,不能重复分兵冒进的错误。

“为了恢复第8集团军的荣誉,我要求全军军官必须以身作则,在战斗时刻,我希望师指挥官们和他们的先头营在一起,我还希望团指挥官和战斗最激烈的连在一起。总之,哪儿炮火连天,指挥官就应该在哪里!”

李奇微到处发表类似的训话,他甚至杀气腾腾地要求陆战1师:“把赤色中国血洗成白色!寻找敌人,再把他们盯在一个地方。找到他们!咬住他们!打击他们!消灭他们!”

接下来,李奇微一气撤了5个师长,几乎换光了美军师一级指挥官,提拔了一批愿意跟着自己卖命打仗的少将。麦克阿瑟的宠儿阿尔蒙德将军同李奇微的第一次谈话就挨了批,很显然,他以后再也不敢像对待沃克那样和李奇微捣乱了。

李奇微清楚,即使他像只铁皮屋顶上的猫一样到处跳来蹦去鼓舞士气,但彭德怀根本不会给他多少时间,败仗还是要吃的,这都是那个老家伙麦克阿瑟造成的。不过时机成熟时,他会立即发动反扑……

第三次战役于除夕之夜展开。

1950年12月29日黄昏,大雪纷飞,山林粉妆玉琢。志愿军的三个炮兵师进入了阵地,次日,所有的重炮四周用树枝和雪巧妙地伪装起来。志愿军向汉城进攻的各战斗梯队都已各就各位。31日黎明,所有的战士都已经在地下掩体里藏好,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里,没有一个人、一匹马、一杆枪或一枚炮弹暴露目标。

下午5时,志愿军100多门火炮在主突方向进行了火力准备,一束束火光,一阵阵天崩地裂似的轰鸣,震破了战场周围的宁静。成群的炮弹,暴风雨似的飞向“联合国军”的工事,地垒,雷区,铁丝网阵地。敌阵地顿时成了一片火海……江南岸的土地在颤抖!伏在战壕里准备冲击的步兵们兴奋地高叫:“咱们的炮兵,咱们的炮兵!”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炮兵。

短暂的炮击一结束,3颗信号弹升起,冒着零下30℃严寒,志愿军将士从战壕中跃出,军号声、冲锋的喊叫声,震荡山谷和野岭。将士们闯过雷场,徒涉临津江,英勇地杀向敌阵,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开始了。这次战役被美军和南朝鲜军方面称之为“新年攻势”。

彭德怀在指挥部的地图前低着头,来回踱步,焦急地等待着前线的消息。这次是中朝两国军队第一次联合作战,也是志愿军进入朝鲜以来第一次对有准备的防御之敌发起的进攻战役,潜伏在皑皑白雪中的中朝军队30万大军能不能突破防线,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突破临津江防线的重任,是由四野的精锐39军116师承担的。

116师师长汪洋和政委石瑛在进攻前将地形摸个一清二楚,回去后经慎重考虑,决定走一着险棋,将突破点选在临津江对岸易守难攻、弯向敌方的地段,理由是地形对我不利,敌必防范疏忽。

更大胆的是,116师还提前一天将7,500人和70门火炮潜伏在距敌阵地前沿仅150~300米的地段,连惯出奇招的军长吴信泉都给这个作战方案吓了一跳。在军作战会议上经过激烈争论后,吴信泉最后拍板:不出奇兵,难以制胜!

果然,战斗一打响,防守此处的南朝鲜1师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116师7,500名将士从空无一人的雪原上忽然跃起,仅用5分钟就渡过临津江,大多数南朝鲜士兵几乎未及反应就被打了个落花流水。多年后,在南京军事学院给将官们上战役课的刘伯承元帅对116师突破临津江破天荒地打了满分,总参谋部则将这次战斗作为师进攻的典范,印发材料供院校和部队学习。

116师还创造了一个抗美援朝之最。突破临津江后,该部继续向南猛攻100多公里,一直打到了三七线附近的水原,成为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往南攻得最远的一个师。

在39军突破临津江的同时,38军仅用10分钟就在汉川滩上架起了一座浮桥。千军万马从这座桥上一举突破成功,放倒一片敌军后才发现这批尸体的鼻子特别大,是美国人。原来还以为全是南朝鲜兵守第一道防线呢!这一下38军更来了劲,一举攻克了号称“固若金汤”的敌阵地不说,有一个尖刀营竟孤军插入敌后40多公里,并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泅渡汉江,奇袭敌人老巢,一路所向披靡,缴获无数。

40军、50军在38、39军两侧也全线突破临津江,左翼的42军、66军同样进展顺利……200公里宽的战线上,20万志愿军将士冒着弹雨奋勇向前,与“联合国军”展开了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艰苦搏杀。仅仅一个小时,志愿军就全线突破了“联合国军”吹嘘为“铜墙铁壁的临津江”防线。这次战役企图的隐蔽性和中国军队出色的伪装技能,在世界军事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连李奇微都不得不沮丧地承认:“真没想到中国军人在这片毫无生机的荒原上发起了元旦攻势。”

全线突破的消息传来,彭德怀心里像打开了一扇亮窗。除夕夜,他高兴地喝了好几杯酒,又和洪学智杀了两盘棋。

韩先楚此时已经到了前线,他自己和志司作战处副处长杨迪外带一名参谋,组成朝鲜战场上赫赫有名的“韩指”,统一指挥右翼的4个军向前猛攻。韩先楚作战一直提倡机关必须精干高效,从长白山打到海南岛,他的指挥所也就十几个人,打到朝鲜竟越发少了,现在是3个人指挥4个军。不久,他调任西海岸指挥所司令员,统辖7个军,他的指挥所竟只增加了一个警卫员、一个炊事员,人称“5个人指挥7个军”。

韩先楚跟着40军司令部一起过了三八线,路上险些挨了敌人的地雷,但不久就传来了好消息,继A防线之后,李奇微的B防线也被突破了,而且部队还在十几处地方包围了美军士兵,每一处少说也有1个营!

大家都非常高兴,但韩先楚却冷静地说:“可能也就高兴一会儿吧,等天亮了,还不知怎么样呢。”

果然,被围美军晚上用坦克围个圈,躲在里面不出来,志愿军手中的轻武器打不动铁乌龟,炮兵又跟不上来,只好望着瓮中之鳖叹气。到了天一亮,大批飞机过来低空扫射轰炸,掩护美军突围,地面上的铁乌龟也爬起来了,汽车也动起来了,躲在山上防空的战士们只好大眼瞪小眼地看着敌军逃跑,只有少量美军被歼。唉,手中的家伙不如人啊!

在志愿军右翼4个军向南猛攻的同时,左翼的2个军也在奋勇争先。42军先用125师一举突破天险道城岘,又用124师顺着突破口向南猛插。吴瑞林要占领交通枢纽济宁里,堵住南逃的南朝鲜第2师、第5师退路,与正面进攻的66军全歼这2个师。

372团2营教导员带了1个重机枪排、2个步兵排,从南朝鲜溃军中杀开一条血路向济宁里猛插。疯狂的追击开始了,沿路的南朝鲜兵“像只猴子上树打几枪”又缩回去了,这支100人都不到的志愿军小部队向几千敌人的腹心冲去。一路上,他们逮着个毛衣仓库,还俘虏了南朝鲜2师的美军上校顾问。一名叫冷树国的班长带着5个战士追赶一辆美军吉普车,率先跑到了济宁里,美国人的四个轮子竟让中国人的两条腿给撵上了!冷树国将这几个美军俘虏后,才发觉自己一直赤着双脚。他后来被志愿军授予了“追击英雄”的光荣称号。

至此,像无法遏制的雪崩一样,“联合国军”全线大溃败。李奇微决心以身作则地去阻止溃军,把他们赶回前线,但形势是令人绝望的,他后来回忆道:

……在元旦拂晓,我乘吉普车想去找这支溃退的部队。要是可能的话,我想方设法阻止它一个劲儿冲到后方去。在汉城北面几里路,我碰上了第一批败兵,他们想尽快南逃到汉城去。他们把武器抛掉了,只有几个人还带着步枪。我把吉普车横在路中心,阻止这条人流,然后设法找出他们的长官来。以前我从来没有这种经验,我希望以后再也不做这种事,因为要设法拦住一支败军,就等于拦一次雪崩一样……

这当然说的是南朝鲜人,李奇微的讽刺挖苦伤了南朝鲜人的自尊心,因此他们的战史也毫不客气地反击说:

“联合国军”的士兵扔掉了所有的重炮、机关枪等支援武器,爬上卡车向南疾驰,车上的人挤得连个小孩子都不能挤上去了,甚至携带步枪的人也寥寥无几。他们只有一个念头:把那可怕的敌人甩掉几英里,拼命跑呀!跑呀!控制不住的后退疯狂蔓延开了。

这部分反映了美军的实际情况。李奇微也试图去拦住美24师的溃兵,发现“他们像皮球一样泄了气”。

由于汉城以东南朝鲜部队的溃逃,使汉城地区的十余万“联合国军”陷入被中朝部队从右翼实施深远包围,在汉江以北背水作战的危局,李奇微只好无奈地下令:有秩序地放弃汉城。

在汉城屁股还没坐热的李承晚一听傻了眼:“将军不是讲过,准备长期留在朝鲜吗?怎么刚到朝鲜一个星期,就要放弃汉城?”

李奇微愤怒了,他反唇相讥说:“总统先生,我只是暂时撤离汉城,并没有离开朝鲜。请看看你的军队在中国人面前的表现吧,除非我们有绝对的指挥权,否则没法同你的军队办成事。”

他又看了看脸色灰暗的李承晚:“另外,必须将那些南朝鲜军队的无能者立即撤职,否则,我不会再继续供给你们装备和增强你们的实力。”

然后,李奇微敦促总统同他上前线,恢复南朝鲜军队的一些信心,虽然这根本不会起一丝一毫的作用。为了防止第一次撤离汉城时汉江大桥那悲剧性的一幕再次发生,李奇微立即命令帕尔默准将到汉江大桥全权负责交通管制,这次第8集团军几十万人就靠那座桥保命啦:

“你要以我的名义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保证第8集团军源源不断地通过……从下午3时起禁止非军方以外的一切车辆和行人通过,以免堵塞交通……我最担心的是,汉城的数十万难民拥上大桥,那就帮了中共军大忙了!”

“将军,如果成千上万的难民拒绝离开汉江大桥呢?”

李奇微杀气腾腾地回答:“那就让你的宪兵向他们头上鸣枪示警,如果还不能阻止,那么就直接向人群开枪!”面对美国兵一排排黑森森的枪口,几十万汉城难民默默地看着美国兵过江。李奇微还觉放心不下,亲自赶到了汉江桥头。只见一批批士兵缓缓拥过汉江桥,庞大得看不到边的机械化部队从江面上的浮桥上慢慢驰过,重型武器将浮桥压入了冰层下的江水……李奇微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1月3日下午,志愿军司令部的情报参谋向彭德怀报告:“收听到美国无线电报话机里要撤离汉城的对话。”彭德怀立刻命令39军、50军和人民军一军团攻击汉城。

中朝两国军队在数百里长的战线上展开了排山倒海般的追击。尽管“联合国军”是机械化,跑得快,志愿军靠两条腿很难抓住大股敌人,但士兵们依然士气高昂,扩大战果。

志愿军第50军的部队在追击途中,打垮了美军一个营的阻击,然后与在议政府担任掩护美军撤退任务的英军第29旅“皇家重坦克营”及皇家来复枪团第1营狭路相逢。英军第29旅曾是蒙哥马利麾下的部队,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役。虽然大部分英军在坦克飞机掩护下逃跑,但还是有一支分队永远回不了英国了。英国军队的一支王牌装甲部队——29旅皇家重坦克营被50军团团包围!

1月3日晚,一场惊心动魄的步兵打坦克的好戏开始了。

朦胧的夜色中,英军的大队坦克像一群钢铁怪物,向志愿军埋伏圈逼近。从未见过坦克的志愿军战士提着爆破筒、扛着炸药包冲向50吨重的英国坦克,有些战士离炸点太近,竟被震得吐血。一个名叫李士禄的战士只身冲入坦克群,一人就击毁了3辆坦克。他荣立特等功,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经过3个多小时,战斗结束了。公路上、田野里,到处燃烧着的团团大火,这是被击毁的31辆英军坦克在燃烧。一夜下来,皇家坦克营全部报销!

一群群英军士兵举着双手,盯着志愿军士兵手中的爆破筒和炸药包,有个英军士兵困惑地说:“天上的飞机是我们的,地下的坦克、大炮是我们的,可是,谁知道,最后当俘虏的也是我们。”

1951年1月4日傍晚,雪花轻轻飘着,志愿军第50、39军各一部和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进入汉城。

汉城如同古老的北京一样,是一座历史悠久、繁华昌盛的城市,有着辉煌的宫殿、典雅的城楼、狭窄的街道。此时,汉城已遭到严重破坏,大火在蔓延,马路上的几辆汽车被毁坏。在一个石塔周围,躺着10多具手被反绑的、早已僵硬的尸体。政府大楼顶部重新飘扬起一面红白兰色相同、中央有一颗红星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国旗。这样,第39军因为解放朝鲜平壤和汉城两个首都而名扬天下。

在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部,墙上钉了一件睡衣,旁边还有一行字——“第8集团军司令官谨向中国军队总司令官致意!”

这是李奇微亲手钉的。

志愿军攻克汉城的消息传回中国,全国人民沸腾了,人民自发走上街头,热烈欢呼。天安门广场上祝捷活动通宵达旦……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消息是《中朝军队发起新攻势,光复汉城向南急进》,同时刊登通讯《午夜的欢声——记北京大学同学庆祝汉城光复大游行》和社论《祝汉城光复》。1月6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中国各民主党派致电朝鲜人民:祝贺光复汉城大胜利》。1月7日,头条新闻又是《全国各地人民欢庆汉城解放》。

《人民日报》的社论中写道:“向大田前进!向大丘前进!向釜山前进!把不肯撤出的美国侵略者赶下海去!”

但是,国内人民所不了解的是,志愿军此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从三八线到三七线100多公里的地区,由于战争双方残酷的拉锯战,敌人的欺骗宣传,老百姓跑了个精光。房子全烧没了,志愿军本来就脆弱不堪的补给线又急剧延长了200公里,已经拉到要断裂的程度了。粮食这种生存最基本的物资都不能保障,更不要说御寒衣物和弹药了。部队中疾病蔓延,尤以冻伤为最严重。二次战役的冻伤兵员还未恢复,三次战役徒涉临津江后又增加了大批手脚发黑的战士。彭德怀忧心忡忡,下定了决心,不能再盲目追击了!

1951年1月8日,在侦悉美军在乌山设伏后,彭德怀断然命令50军正向南挺进的一个团转入防御,同日,中朝部队在三七线全线停止前进。经过九天九夜的血战,中国军队向南推进了100多公里,不但越过了三八线,而且打到了三七线,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胜利结束。

停止追击的命令传到各部队,斗志旺盛的指战员们傻了,甚至有人以为听错了命令,纷纷打电话到志愿军司令部核实。有的说,打美国鬼子比打蒋介石还容易,现在胜利了,应该乘胜追击,快打,快胜,快回国。还有的说,从北到南,一推就完,消灭鬼子,回家过年。

底下的议论传到彭德怀耳朵里,他觉得并不奇怪,也不生气,只是想,看来“速胜”思想在志愿军中很有市场,有必要开个会统一一下认识了。

在总部召开的中朝联军领导干部会议上,面对下面狐疑的目光,彭德怀的语气少有的沉稳平缓:“同志们,第三次战役我们胜利收复了汉城,把拥有三军绝对优势的‘联合国军’打得潮水般败退。祖国人民只知道我们的战果,往往不了解真情,不了解我们志愿军面临的困境和严重的困难。新华社如此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我的心里很不踏实,因为美军没有整军整师地被我歼灭,战斗力仍很强大,他们的海空军占绝对优势。敌人不是傻瓜,他们会不会设下了圈套让我们去钻呢?会不会利用我们现在的战线过长,再制造一个仁川登陆计划呢?”彭德怀语气变得沉重。

接着,彭德怀讲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麦克阿瑟和李奇微不会甘心失败,也不会就此罢休,他放弃汉城很可能是权宜之计,在退到一定的程度后,经过休整和补充,很可能会以百倍的疯狂,向我卷土重来。”

彭德怀提醒大家,从打扫战场的战果来看,敌人主力并没有损失,技术装备仍占优势,飞机仍猖狂地飞来飞去。与敌人的损失相比,志愿军入朝2个月连续三次作战,部队已很疲倦,兵力损失不少,又没有海空军的保护。

彭德怀沉痛地说:“同志们,我们的战士是可敬可爱的,是绝对服从命令的,挨冻受饿时毫无怨言,直至自己为国捐躯,也从没向我们抱怨半句,这是什么精神?”

彭德怀的鼻子有点酸,声音很低,突然,他大声说:“同志们,战士们把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要珍惜每一个战士的宝贵生命,我们要适可而止,要尽量减少伤亡!”

洪学智插话说:“由于粮食和棉衣供应不上,冻死的不说,现在靠一把雪一把炒面幸存下来的战士,长期吃不到蔬菜,吃不到肉,已有不少人得了各种各样的怪病,患夜盲症的战士少说有万人。过了三八线,我们的战线过长,粮食的供应就更加艰难了!”

彭德怀手指地图,继续说:“朝鲜地形如伸向日本海和黄海的长长的冬瓜,三面临海,联合国的海军三面包围着朝鲜这块土地,我们仅仅是在陆地从三八线向南延伸了一点,三面临海的陆地时刻有被敌人登陆占领的危险,况且,三七线以南的地形是平原,便于敌人机械化部队活动。我们在这样的地形作战,无山无树作掩护,一定会吃亏。因此,要继续南进,必须先停止追击,经过补充休整后,才能继续再战。”

很多人听后,拍着自己的脑袋,似乎明白了彭德怀的心思。

会议结束时,苏联驻朝大使兼人民军总顾问拉佐瓦耶夫怒气冲冲地走进总部大门,大声嚷嚷要找彭德怀谈话。彭德怀立即迎过来,伸出手准备与他握手问好。但拉佐瓦耶夫推开彭德怀,板着脸责问:“你思想右倾,为何停止追击?世上哪里有打了胜仗不追击的总司令?美军已被打得难以招架,如果你下令追击,再打几天,美军必然会撤退,失败得更惨!”

彭德怀礼貌地让他坐下,然后耐心地解释说:“顾问同志,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我认为你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歼灭‘联合国军’是个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企图通过一两次战役是根本不可能的,必须分成若干阶段来完成。你们苏联人喜欢吃面包,一口能将一个大面包吞下去吗?朝鲜战争起码要打两三年,希望速战速决,希望在半年或几个月解决战斗是行不通的。”

“我要告你!”一席话说得拉佐瓦耶夫无言以对,憋半天蹦出一句话,“我马上发电报向斯大林告发你,要他撤职查办你!”

“那就悉听尊便。”彭德怀强压着怒气说。拉佐瓦耶夫气冲冲地走了,回到大使馆,就发电报给斯大林告彭德怀的状。

彭德怀也将第三次战役及拉佐瓦耶夫的态度向毛泽东作了报告。毛泽东十分赞成彭德怀的意见,马上将他的报告转给了斯大林。

斯大林不失为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家,对彭德怀在朝鲜战场上的作战指挥和志愿军的英勇表现却由衷地敬佩和赞赏。他同时收看两份电报后,对政治局委员米高扬说:“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中,指挥了那么多漂亮仗,我斯大林都不敢与他争高低。彭德怀按照毛泽东的方针,在朝鲜打得十分出色,这是个天才的军事家。我们亲爱的拉佐瓦耶夫却在彭德怀面前指手划脚,大发雷霆,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这是个没有教养的蠢才,立刻将他调回国,严肃地处分他,才能让毛泽东和彭德怀消除对我们的误会。”

在彭德怀与拉佐瓦耶夫争论的第三天,金日成又来到君子里中朝联军司令部。彭德怀已从拉佐瓦耶夫的口中得知金日成也存在乘胜追击的思想,并对自己的做法十分不满,所以,早有了思想准备。在金日成来后,彭德怀拉着邓华、洪学智、韩先楚等一起会见了他。

果然不出所料,金日成一进门,劈头就问:“好戏才开场,双方刚接触不几天,怎么就鸣金收兵了呢?”

彭德怀笑着说:“请你先听听我的意见,不妥之处,再请批评。”然后他脸色一变,心情沉重地说:“志愿军入朝作战已连续进行了三次大的战役,将‘联合国军’驱逐到三七线上。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金日成默默地听着,没有说话。彭德怀又说:“我们没有制空权,运输困难,前方没有粮食供应,棉衣不足,战士们在如此寒冷的冰天雪地里赤着脚、饿着肚子,叫他们怎么再追击?我们的志愿军将士虽有钢铁般的意志,但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啊!”彭德怀指着窗外飘着的漫天鹅毛大雪,情绪激动地说:“我们的战士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能坚持多久呢?”

“再说,”彭德怀继续陈述他的理由,“据侦察,敌人退到洛东江,是想利用洛东江的天然屏障,在两岸加筑工事,诱我南进,加以歼灭。”

金日成听后觉得无话可说,态度比一开始缓和了许多。但是,他仍旧认为,在敌人大崩溃的情况下,如果加一把油,乘胜追击,就可以将敌人赶下海。他说:“我对志愿军休整并不反对,只希望你们可以边休整边追击,比如,可以先出动几个军追击,其余几个军休整一个月再南进不行吗?”

彭德怀果断地回答说:“不行,敌人是诱我南进,想将我军逐个围歼,如果继续追击,我军一定会吃亏的。”金日成又说:“南下如果不能歼灭敌人,解放城镇乡村,扩大领土也是好事啊!”

此时双方的谈话陷入了僵局,谁也说服不了谁。彭德怀只好拿出最后一张王牌,默默地将毛泽东的复电递到金日成的手上。金日成低头看电报,只见毛泽东在电文中说:“如朝方同志认为不必休整补充就可前进,则亦同意人民军前进击敌,并可由朝鲜政府自己直接指挥。志愿军则担任仁川、汉城及三八线以北之守备。”

金日成看了电报,显得尴尬且又不甘心,他仍不想放弃自己的想法。彭德怀只得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无可奈何地说:“那只好你们人民军自己南进了,向釜山方向打。你们看行不行?”

“不行,不行!”金日成连声反对说,“你老彭怎么拿我们开玩笑?我们力量单薄,上次打釜山吃过大亏。”彭德怀说:“怎么不行呢?我一再告诉你们不能追击,理由说得那么充分,你们就是不听,你们以为我们不想早早结束这场战争吗?不想回到祖国而在这里挨冻受饿吗?可是,想归想,做归做,不是心想就能事成的。”

最后,金日成觉得彭德怀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但仍有些不甘心。恰好此时斯大林撤换拉佐瓦耶夫的电报到了。电文还指出,强行南下的观点是错误的,彭德怀是久经考验的指挥员,天才的军事家,他指挥志愿军打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有斯大林的这番话,金日成才彻底无话可说了。

事实证明,彭德怀的估计完全正确,李奇微在美军将领中绝非泛泛之辈,不但不准备像拉佐瓦耶夫、金日成说的那样一打就会撤退,相反,他马上就要用坚决的反攻来结束金日成和彭德怀互相争论带来的痛苦……

“一旦实力允许,立即恢复进攻”

胜利使中、苏、朝内部出现了意外和短暂的争论,但失败已经让美国内部乱成一锅粥了!

失败的耻辱让麦克阿瑟歇斯底里大发作,他要求空袭中国东北,封锁中国海岸,起用国民党军入朝作战,同时攻击中国东南沿海,为此,他甚至秘密邀请国民党军头何应钦访日,策划国民党军入朝参战。

当他的幕僚们小心翼翼地提醒,扩大战争会不会引起苏联参战,麦克阿瑟轻描淡写地说——再给我4个师就行了!事实上,麦克阿瑟在向华盛顿摊牌:要么同意我扩大战争,要么大伙儿都乖乖地滚出朝鲜!

国务卿艾奇逊对麦克阿瑟的这套把戏已经腻歪透了:“……其目的不仅是在一旦事情弄糟时可以使麦克阿瑟免于指责,而且还向华盛顿尽量施加压力,以使之后退,转而接受他扩大战争的建议……无需任何证明,我完全相信这位将军正是桀骛不驯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而且对其总司令的意图基本上不忠顺。”

杜鲁门气得无话可说,时至今日,他真的不知道拿这个老家伙怎么办才好。这个昏聩的老混蛋会把美国拖进一场世界大战的……他决定暂时咽下恶气,耐着性子给麦克阿瑟写了一篇长得莫名其妙的私人电报,希望麦克阿瑟在说话时要考虑美国的外交政策。同时,他派出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将军和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将军前往南朝鲜实地考察,看看战场形势是否真如麦克阿瑟所说的不扩大战争就得撤出朝鲜那么糟。

最后,杜鲁门还是要面对吃了败仗的现实,由于害怕中朝军队继续南进,美国于1951年1月13日让联合国通过了先停火后谈判的“五步建议”并转交中国。美国人主动求和了,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应该说,美国人由于连吃败仗,发生了战略性判断错误!他们过低估计了志愿军的困难,过高估计了志愿军的实力,如果此时接受停战,正好把停战线置于三七线,朝鲜的经济中心、战略要地和大部分国土都将控制在北方。

可惜的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彭德怀,都错过了这个战略机遇……

1月14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认为美国人接下去可能有两个动向,一是在我军冲击下,略微抵抗便退出南朝鲜;第二是在大丘、釜山顽强抵抗,被我军打得无法立足退出南朝鲜。不可否认,毛泽东在战略判断上对志愿军的能力估计过高了。

彭德怀虽有真知灼见,但他认为,志愿军入朝以来连战皆捷,只要粮弹充足,休整得好,他觉得没有理由消灭不了美军,解放不了全朝鲜。根据中央军委的要求,志司迅速制订了下一战役的目标:“争取下一次战役开始后,连续作战,一气呵成,全歼敌人,全部解放朝鲜……”

历史总是充满了遗憾,但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面对现代化战争所必须付出的学费,尽管代价高昂了点……

这时,李奇微日夜奔波在前线忙着调兵遣将,向第8集团军补充了大批老兵,把从元山撤回来的美10军也填进了第一线,还调来了许多重型武器。此时,美军在前线的作战部队就有7个美军师、8个南朝鲜师和2个英国旅共计25万人,而彭德怀的一线部队只有28万人,其中志愿军就6个军21万人,兵力虽略多于美军,但火力和后勤与其差距太大,志愿军形势严峻。

老谋深算的李奇微就要实践他上任时讲过的“一有机会,就实施反攻”的允诺了。他向视察前线的柯林斯、范登堡断言,中国军队因运输线延长,补给困难,已经达到进攻的顶点,成为强弩之末了。不但如此,大反攻的准备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杜鲁门松了一口气——麦克阿瑟在危言耸听,战局已经好转!美国政府的腰杆子马上挺了起来,谈判已经没有迫切的必要了……

1951年1月15日,小心翼翼的李奇微发起“猎犬行动”,采取了试探性的进攻。

果如其名,被打怕了的美军像嗅觉灵敏的猎犬,试探着猎物的反应。一个加强团的美韩军在水原与利川之间开始试探性进攻,每天用汽车装上步兵跟在小群坦克的后面,在正面上进行火力侦察,一旦碰上志愿军主力就立刻后退,然后用炮兵、空军猛轰志愿军阵地;如果发现对方阵地薄弱,立刻强攻抢占要点。一个星期内,美军3次进出乌山里,4次进攻金良场里,3次夺占利川,来来回回忙个不停。这是李奇微所谓的“磁性战术”。李奇微要用这种和对手贴在一起的战术,同希望转入休整的中朝军队保持接触,消耗疲惫已极的对手,同时侦察清楚对手的布署。

李奇微仍然心怀疑惧,因为频繁的空中侦察并未发现志愿军这支庞大军队的踪迹。他决心亲自出马,来一次“麦克阿瑟式”的空中侦察行动,查明中国大规模集结的部队是否存在,然后才能放心大胆进攻。

李奇微和第5航空队司令官帕特里奇少将登上一架老式教练机,由帕特里奇驾驶。李奇微则用望远镜仔细侦察搜索中朝军队的阵地。整整飞行了一个下午,他只看到墨绿色的松林随山势蜿蜒起伏,厚厚的白雪覆盖着大地,事后他回忆道:“我们很难发现一个活动的生物,既没有篝火的烟雾,也没有车辙痕迹,甚至没有被人践踏过的积雪,以表明那里驻扎着大部队。”

一无所获的李奇微赶回第8集团军指挥所。晚上,在经过潜心研究最近同中国军队交战的机密战斗记录,他终于窥破了中国军队的秘密!

他发现,中国军队三次对“联合国军”发动的攻击每次都正好持续了8天,这说明中国原始的后勤供应只够部队维持8天攻势!那些中国士兵消耗完了背在身上的粮食弹药后,就不得不停止战斗!这是典型的“礼拜攻势”!看来,只要顶住中国军队7天的进攻,就可以趁其粮弹皆尽时发起反攻!

李奇微又想,为什么中国军队总在夜里发起攻势?而且往往在满月之时?若有所悟的李奇微仔细翻了一下日历,明白了!中国人只能在晚上打仗,以避开强大的美国空军的攻击,发挥他们的夜战优势。但要进行大规模夜战必须要靠月光照明,所以中国人总是选择月圆期攻击!而且是选在月圆期前几天发动攻击,因为这时的月亮会越打越圆越明亮,打到他们的礼拜攻势高潮时正好月亮最亮!

“上帝!这是典型的‘月夜攻势’!”

窥破了天机,李奇微的秃顶都兴奋得发光,这下美国人肯定在朝鲜站得住脚了!不但如此,我还要向北进攻!看来,他就要成为扭转战局的战争英雄了!他眼前又浮现出麦克阿瑟那张高烧病人的面孔,不由轻蔑地一笑,校长先生,你做不到的事,我李奇微要做到了!

1951年1月25日,李奇微断然展开了“霹雳行动”。向志愿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攻。

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彭德怀,都没能预见到这次进攻。彭德怀在召开中朝高干联席会,而入朝部队大部分的军师团长们甚至都已回到东北沈阳,参加苏联顾问主办的《联合兵种作战训练班》,为换装苏式武器进行现代化战争作准备……

此时,志愿军的领导班子出现了一位新面孔,他就是刚从越南北部回国,又紧急赶到朝鲜的大将陈赓。这是彭德怀亲自出马向中央军委要过来的。当总参称陈赓在越南担任顾问团团长脱不开身,可否另选他人时,彭德怀的回答是:“谁也不要,就要陈赓!”但是陈赓多年征战满身痼疾,还得先回国养病,要到五次战役后才正式入朝担任副司令。

在气氛热烈的中朝高干联席会上,彭德怀满面笑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忽然一个情报参谋匆匆走到彭德怀身边递上一沓电报,彭德怀的笑容马上敛住了,脸上立刻严肃起来,陈赓走过去问:“老总,什么事?”

“前线侦察部队说李奇微已经开始进攻了。”

此时,志愿军入朝连续三战,首批入朝的6个军已是兵疲马乏,伤亡减员很大。部队的老骨干几乎拼光了,国内原定补充的4万老兵、8万新兵迟迟未到。一线部队不能打。后续入朝的部队暂时又上不来。19兵团尚在东北换装苏式武器,3兵团还在出川途中,东线宋时轮9兵团冻伤减员太大了,一时半会缓不过气来,尚在元山、咸兴一带休整,2个月内休想投入作战。

这样,彭德怀不得不拉出仅有的疲惫不堪的6个军和人民军3个军团迎战李奇微。是役,不但技术装备上敌优我劣,连兵力对比上彭德怀也失去了优势。“唉,”彭德怀叹口气:“本来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春季攻势的准备上,现在只好被迫打这一仗了,想不到李奇微来得这么快。”

李奇微的进攻彻底解决了中朝两方是否南进追击敌人的激烈争论。2天后,前线传来的消息证实,美军主力沿水原至汉城公路两侧向汉城猛烈突击!连朝鲜同志也不得不承认,美军原来完全是有计划南撤,引诱中朝两军上当!

当日,彭德怀不得不向部队发出了“停止休整,准备作战”的电报。那些刚要喘口气的战士们又开始擦拭武器。赶回东北参加《联合作战培训班》的军师团长们,一个个风尘仆仆从前线赶回沈阳,有的只赶上看了一场京剧,一堂课都没听成,又匆匆赶回几千里外的前线。

当夜,彭德怀预感到一场前所未有的恶战的来临,在这场被迫进行的战役中,在美军的现代化武器面前,疲惫不堪、武器极差的志愿军将士将要付出重大代价。他沉思片刻,向毛泽东发去一封电报,提出:“……可否以中朝两军拥护限期停战,人民军与志愿军……北撤15~30公里。”另外,志愿军“最快亦须下月初旬,才能勉强出动。我暂时放弃仁川及桥头阵地,在国内外政治是否许可?……”

但次日毛泽东回电,不但不同意后撤,而且要求立即发动第四次战役,战役目标是更远的三六线!电文说:“我军没补充弹药也不是很大的困难,但集中全力向原州打下去,歼灭几部分美军及四五个南朝鲜师的力量是有的。”彭德怀心里暗暗叫苦,主席啊主席,部队此时恨不得高挂免战牌休整,李奇微已经打到大门来了,三七线眼看都要保不住,还能打到三六线去消灭几部分美军和四五个师的南朝鲜军!

但毛泽东的命令是必须执行的。不过,彭德怀决定量力而行决不能盲从蛮干。29日,第四次战役动员会召开了。邓华回国办事去了,彭德怀、韩先楚、洪学智、解方围着地图仔细地分析敌我态势,李奇微的进攻重点在西面,即汉城和汉江这一面,这条线以美军为主,进展较快。而东面以南朝鲜军为主,进展缓慢。洪学智等人笑起来:“伪军不禁打,这就是李奇微的破绽哪。”彭德怀一拍桌子:“老办法,西顶东放!”

彭德怀说完凝视着韩先楚:“先楚,你还是要去西线组织指挥部,你的担子不轻哪,河流封冻,美国人的坦克可以纵横无阻,你打的是阻击战,正好利于美国人发挥火力优势。你得多争取一些时间,千万不能收缩太快,否则时间不够,东线部队来不及补充粮食弹药啊。”

韩先楚缓缓点头,低声道:“要打一场血战了……”

与前三次的运动战不同,志愿军西线的阻击战是摆开阵势进行的阵地防御战,守不住就将被敌全面突破。这场志愿军从未打过的血战开始了。

曾泽生军长率50军在硝烟与烈火中坚守修理山主阵地整整7天,让美25师碰得头破血流,再一次打垮了土耳其旅……打到后来,美军实在不明白,汽油弹烧过、炮弹犁过的志愿军阵地上怎么还会有人在抵抗。为了保障一个排的攻击行动,在反复的火力准备后,一次就有20挺重机枪、5辆自行高射炮伴随四五十个士兵扑向志愿军的阵地。在那美国人以为不可能还有任何人生存的废墟上,奇迹般地又站起来一群志愿军士兵将这四五十个美国兵撂倒了一半……

2月6日,在给美军以极大杀伤后,曾泽生奉令率部撤出修理山阵地,接着又和人民军一军团退回汉江以北。伴着纷飞的炮火,春天已经快到了,汉江在悄悄解冻,志愿军阵地离汉江很近,如果美国人冲到江边,那就是背水作战了,搞不好会全军覆没的!

满身硝烟的曾泽生来到志司复命,彭德怀紧紧握住这位前国民党中将的手:“50军打得好,你指挥得好,我要给你补兵,苏式武器来了,优先给你们50军换装!”

作为一名国民党军起义将领,曾泽生闻语眼泪都快流下来了。由于是滇系部队,他和部下受尽了蒋介石嫡系“中央军”的歧视和白眼。

在友邻部队纷纷撤过汉江北岸之后,只有38军不但不能撤,还要将唯一没有过江的114师也调到江南岸。他们的阵地位于东西线敌人的结合部,为了保障东线邓华集团的反击,他们必须在汉江南岸背水作战,死死顶住西线敌军主力的进攻,隔断东西线敌人的联系。

现在,西线几乎所有的敌军都将攻击矛头指向了38军。骑1师、美24师、英27旅、希腊营、南朝鲜6师……一支支敌军部队向38军小小的防御阵地扑去。38军建军史上最严峻的考验到了!

从1月28日起,空中无数敌机在阵地上空扔下成千上万吨的高爆弹、燃烧弹、照明弹……地面上,美军各类重炮日夜不停地倾泻装满烈性炸药的弹丸……炮火犁松了高地上的每一寸土地,防御阵地的山头普遍被削低一米……炮击过后,成群的坦克,无数的美军、南朝鲜军开始发起冲锋,被打退之后再重复一次轰炸、炮击、冲锋的程序,这是李奇微的“火海战术”。38军伤亡惨重,不少阵地经常是全部壮烈牺牲,而没有一兵一卒补充,眼看着兵力逐渐消耗殆尽!

2月4日,美24师19团在夜间大胆穿插,渗透到了38军侧后,一直插到了113师侧后的山中里、洗月里地区。炮弹围着113师指挥所爆炸,情况危急万分。军部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消灭这股敌军。338团连夜奔袭反穿插,将这股美军反包围,2天2夜后,洗月里、山中里地区的枪声渐渐平息,美军两个营基本被歼,338团也所剩无几。

许多执行命令极其坚决的干部战士面对惨重的伤亡、奇缺的弹药和粮食困惑了,个别的还气愤地发牢骚:“还要不要38军了?!林总在的时候可没这么打过……。”

2月7日,梁兴初等军师团领导终于从沈阳赶回38军军部,连夜召开了军师首长作战会议。也就在这一天,梁兴初接到彭德怀的命令,今夜50军和人民军一军团都要开始撤过汉江,汉江南岸将只剩下38军孤军苦战。前一段防御战还有兄弟部队共同承担压力,而现在所有的重负都将压向38军。

会上,梁兴初先是安抚一番,然后斩钉截铁地说:

“无论困难多大,也要守住阵地!如果我军的阻击线垮了,不要说东线的反击,整个战线都要崩溃!大家不要忘了38军的传统!上级的任务必须完成,没有二话!为了保证东线部队胜利出击,38军必须血战汉江南岸!谁也不许再提撤字,谁也不许再讲山头主义的牢骚话!”

更加惨烈的战斗又在38军的阵地上打响了。

坐镇志司的彭德怀急了。38军阻击西线美军主力的代价太惨重了,再这样打下去,即使是“万岁军”也经不起消耗!彭德怀致电邓华,必须在2月11日向东线敌军发起反击。他明白这也是强人所难,东线各军均已退离战线100多公里准备休整。刚到休整地又接令反击,只好匆匆忙忙往回跑。前线只有人民军金雄集团二、五军团节节抗击北进美军,掩护邓华集团向前开进。

2月9日,邓华集团4个军克服众多困难基本到位,人民军三军团也在迅速前调。东线反击战就要发起,但统帅西线的韩先楚和统帅东线的邓华为攻击目标发生了分歧。砥平里位于东西线敌军接合部,横城则有大量美伪军。打横城可以大量歼敌,打砥平里敌军很少。但砥平里却是一个要点。砥平里是位于横城、汉城之间偏东的一个小村,它几乎就位于朝鲜半岛的“肚脐”位置。如果砥平里失守,西线美9军右翼和东线原州美10军左翼就将全部暴露。彭德怀当然想同时打下砥平里和横城,可惜,这一线有美军5个团,南朝鲜3个师,还有其他“联合国军”配属部队。以志愿军实力只可能各个击破。或者先打砥平里再打横城,或者先打横城再打砥平里,两者只能选择其一。

彭德怀罕有地犹豫不决。只好分别致电邓华、韩先楚。邓华说要先打横城,理由是可以有把握地大量歼敌,如果先打砥平里,东西线敌军往后一缩,我军又追不上,还是个击溃战,理由很充分。可韩先楚认为要先打砥平里,如此可以一举拿下关系战役全局的枢纽,理由也很充分。这下彭德怀越发举棋不定。在征求毛泽东意见后,他决定同意邓华意见,先打砥平里。

1951年2月11日夜,在38军仍在血战汉江南岸的同时,邓华集团4个军向横城敌军猛扑过去。揭开著名的横城反击战的序幕!

战斗进行得十分顺利,志愿军4个军和人民军2个军团以迂回穿插战术,在夜间利用敌空隙大胆深入,一夜间就粉碎了横城地区南朝鲜军3个师的抵抗,歼灭了南朝鲜第3、第5师各一部。

13日清晨,邓岳师长麾下352团一下干掉了美2师一个营。美军军史记载道:“当时,美军一个炮兵连在一支护卫队掩护下,正沿着横城西北5公里一条狭窄公路北上,显然没有任何侧翼保护……接着中国人突然向美军炮兵蜂拥而来。500多人仅3人幸存。”这是整个朝鲜战争中美军生命损失最惨重的一仗,陪葬的还有南朝鲜军4个炮兵营。这一仗缴获的火炮之多,足足可以装备志愿军一两个炮兵师!

这次失败之惨,连一贯自吹自擂的《韩国战争史》也不得不伤心地记述:“2月11日夜,中共2个军和北傀军(对人民军的蔑称)的一个军团发起大规模反攻,前线国军3个师顷刻溃散。”

李奇微对南朝鲜人的贬低当然更为不遗余力:“在中共军队的进攻面前,美2师又一次首当其冲,遭受重大损失,尤其是火炮的损失更为严重。这些损失主要是由于南朝鲜第8师仓皇撤退造成的。该师在敌人的一次夜间进攻面前彻底崩溃,致使美2师的翼侧暴露无遗。南朝鲜军队在中国军队打击下损失惨重,往往对中共士兵怀有非常畏惧的心理,几乎把这些人看成天兵天将。所以,过了很长的时间才使南朝鲜军队树立起抗击敌人夜间进攻的信心。脚踏胶底鞋的中共士兵,如果突然出现在南朝鲜军队的阵地上,总是把许多南朝鲜士兵吓得头也不回地飞快逃命。”

2月13日,有名的横城反击战结束。志愿军在两天一夜的战斗中歼敌12,000人,其中俘南朝鲜兵7,100人,美军500人,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俘获南朝鲜军数量最多的一次。

挟余胜之威,隶属于3个军的6个团共1万多人,在40军军长温玉成统一指挥下杀向砥平里。

在东线大胜之时,38军的在汉江南岸的阻击战打到白热化的程度了,一半以上的步兵连已不足40人,每个班只有三四支步枪还能打响,其余的战士只有手榴弹可用。

美国军队虽有着几百倍于38军的火力,9倍于38军的兵力,却表现出极虚弱的战斗力。在38军将士们的钢铁意志面前,美军还是表现出了极度依赖火力而贪生怕死的弱点,没有必死的战斗意志去突破雷池一步。

此时,志愿军几乎所有的部队都抽到东线打反击去了,西线只有38军,如果被美军突破分割,不仅整个志愿军主力的反击将化为泡影,甚至有可能重蹈人民军8月失败的覆辙……

牺牲是惨重的,2月12日,38军公认最优秀的“钢铁营长”曹玉海和教导员方新也一起倒在了阵地上。他们面对美国精锐王牌骑1师的进攻,英勇抗击7昼夜不眠不休,击退了敌军上百次进攻。每天,曹玉海一营人要吃美国人几万发炮弹,几百枚炸弹。在钢铁营长的阵地前,美国人不知扔下了多少死尸。只是,英勇的1营也消耗殆尽了……

2月12日,最后的时刻终于到了,曹玉海、方新用生命实现了和阵地共存亡的誓言,他们的阵地上仅有2人幸存……在7昼夜的血战中,他们率领的营队消灭了600多美军。战后,曹玉海最后战斗时所在的3连被记特等功并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连”的光荣称号,而1营则被中国军队总部授予了“抗美援朝英雄营”的光荣称号。以这场战争的名字命名一个步兵营,这是无上的荣誉了。在中国军队中,没有任何东西比荣誉更重要。

到了16日晚上,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38军终于完成了阻击任务,开始向汉江以北撤退……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38军最后2个营撤过汉江后的第二天,汉江就解冻了。113师、114师都已经作好了一旦撤不过汉江就上山打游击的准备了。

恐怕38军将士此时不会去考虑,不是说美军在东线大败吗,西线怎么还敢进攻?如果东线的反击战真的达到了目的,当面进攻的美军只怕早就要往南逃命了。这一切都是因为,在东线那个小小的村庄砥平里,志愿军入朝以来遭受了第一次失利……

砥平里之夜

很遗憾,在邓华执意要先打横城的时候,李奇微的看法却和韩先楚一样。李奇微认准了“砥平里是阻止中国军队前进的关键性所在”。

如果志愿军占领砥平里,西线美9军右翼会全部暴露。志愿军只要从砥平里继续打下去,李奇微的战线就会全部龟裂,西线美军将丧失进攻的据点,非大步后撤不可。邓、韩两案之争的关键就在于此点。韩先楚认为,西线付出那么大的牺牲就是为了给东线反击造势,而东线反击的目的是要打开缺口迂回西线美军侧翼,然后迫使李奇微全线后撤以稳定战局。从这个战役目的出发,砥平里才是转换战局的关键所在。打下横城,不管歼敌多少,都只是个战术胜利,打下砥平里才可以改变全局。先打横城再攻砥平里则我军锐气已失,而美军利用强大的机械化力量可以迅速增援砥平里堵住缺口,东线反击就达不成迫使李奇微停止进攻的目的了……

果然被韩先楚不幸言中。横城失败后,李奇微拼命调兵增援砥平里,与此同时,志愿军围攻砥平里的部队由于分属3个军,6个团,建制不一,作战时发生了一系列混乱……

东线反击战开始时,砥平里只有一个法国营在坚守。这是赫赫有名的法国“外籍兵团”的一支部队。统帅这个营的是个标准的老牌职业军人拉尔夫营长,他率法国营坚守砥平里时真是胆战心惊,东边横城方向的炮声震天动地,可以想像那边的仗打得如何激烈,如果中国军队马上攻击砥平里,一个营如何守得住?

“挖工事,他妈的快挖工事!等中国人来就一切全完了!”拉尔夫不断踢着那些放下铁锹朝东边眺望的士兵的屁股。拉尔夫中校的担忧没有持续多久,很快,美2师23团团长弗里曼上校率部赶到了砥平里。小小的砥平里一下就被美法军4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1个坦克营共6,000余人挤得水泄不通。

横城那边的炮声一开始的确让弗里曼上校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到第三天,侦察报告表明四面八方都有中国军队扑向砥平里,弗里曼更是下定了赶紧开溜的决心。美10军军长阿尔蒙德飞过来看了看形势,也点头“同意撤退”。弗里曼立刻着手准备撤退。

然而,此时李奇微的电令到了:“不准撤退,坚守砥平里!”这条老狐狸看出砥平里的重要性了。丢了砥平里,不要说他的西线攻势“霹雳作战”要泡汤,搞不好会全线崩溃。他的结论很简单:“敌军认为攻占砥平里是绝对必要的,因此我军无论如何都要确保砥平里,不管付出多大的牺牲。”

无路可退的弗里曼上校把所有的部队收缩到一个直径为1.6公里的圆圈里,组成环形防线。环形阵地中央是6门155毫米榴弹炮,10辆坦克。

在预计的志愿军进攻点,弗里曼甚至命令士兵泼水成冰,阻挡志愿军步兵冲锋,直升飞机又运来了10天的食品和堆积如山的弹药。弗里曼一番布置,对于主要依靠步兵攻击的志愿军来说,砥平里已经成了一个难啃的钢核桃。

2月13日,志愿军围攻砥平里的战斗打响了。

这场战斗的准备工作就出了问题——地形没看,地图不可靠,和实地存在差异;敌情不明,一开始的情报是砥平里只有要逃命的一两个营敌军,可侦察报告说敌人在大挖工事要坚守,人数也远远不止一两个营;指挥系统一片混乱,负责战场统一指挥的40军119师师长徐国夫最担心的是,攻击部队建制混乱,前后投入3个军的6个团,有些团长的名字徐国夫都叫不出来,而且,由于通讯手段落后,打起仗来各团根本不可能协同,只能各打各的。

经过通宵血战,主攻的2个团竟没能占领一块敌人的主阵地,反而有大量伤亡,在砥平里其他几个方向,另几个团队也进展不顺。由于地形不熟,有个团黑灯瞎火攻下了和砥平里地形差不多的马山,另一个团则兴奋地报告:“已经占领砥平里!”事实上攻占的却是叫田谷的地方,是朝鲜中部几千个外观都差不多的山村中的一个。这些情况弄得指挥部无所适从,等情况弄明白天也亮了。

白天就是美国飞机的天下了。在这样一个弹丸之地,集中了无数的敌机,整整轰炸了一个上午,到了中午,砥平里被包围的美法军用坦克开路,在飞机掩护下,中心开花,大举反击!志愿军士兵只好固守几个简陋的出发阵地,西线惨烈的阻击战场面在这里重演了,大批英勇的战士倒在美国人的立体火网下……

终于撑到了天黑,白天出击的美法兵全部缩回了环形防线。于是头天的攻击又重演了,黑夜是中国人的。

14日夜,美军飞机扔下了大批照明弹。在那刺眼的白光下,上万名志愿军从四面八方猛攻方圆不到2平方公里的砥平里防线,美军则凭借炮火织成一道密集的火力屏障,竭力组织志愿军战士接近阵地,而志愿军的攻击部队只有3个炮兵连十几门火炮掩护,全部炮弹只有不到400发,2分钟不到就全打没了……

打到午夜时分,志愿军在付出惨重牺牲后终于冲过了一道道炮火屏障,靠近了环形防线。惨烈的白刃战开始了。劈断骨头的“劈啪”声在双方肉搏交战地响成一片,美法军士兵的惨叫声此起彼伏。砥平里环形阵地岌岌可危,就连弗里曼上校也吃了一颗子弹。眼看美国人就要顶不住了,可这时天空又浮现了志愿军士兵不愿看到的亮色……乌压压的美军飞机又要下蛋了……

15日,砥平里的战局仍僵持不下。李奇微也沉不住气了,他严令美骑1师5团23辆坦克搭载160多名步兵解围砥平里。经血战,美军十多辆坦克突进了砥平里环形防线,守军顿时士气大振……

而参战的志愿军部队此时接近弹尽粮绝。15日下午,邓华命令40军军长温玉成统一指挥围攻砥平里部队,16日必须拿下砥平里!可此时部队伤亡过大,歼敌战机已失,即使能够攻克,对整个战役态势于事无补,除非在拿下砥平里的同时,能够歼灭相当数量的援敌。心情沉痛的彭德怀再三斟酌,亲自下了撤退令。

当日夜,在漫天的大雪中,志愿军向北方撤去……

《韩国战争史》大肆吹嘘:“砥平里战斗,是美军同中共军作战中在战术上取得的第一个成功战例,鼓舞了全军的信心,解除了美军决策当局对战局发展所抱的疑虑。这次胜利的意义可与英国第8军在阿拉曼取得的胜利比拟,也可以说是‘第二仁川’。”美军战史也大言不惭地说:“第2师在砥平里的英勇坚守后来证明是挡住共产党进攻的转折点。”而李奇微则在砥平里战场巡察时还较为实事求是地说:“算是幸运,总算没有被中国人整垮。”

志愿军砥平里之战失利,虽只是小挫刀锋主动撤围,却在美军面前完全暴露了自己的主要弱点,从此,美国军方认准了志愿军火力极弱,攻坚能力太差,即使穿插突破也难以大纵深攻击。侵朝美军再也不像从前那样一遭迂回穿插即全线撤退,开始敢于固守据点了。美国政府于此役后坚定了在朝鲜打下去的决心,李奇微也以此战证明了他堪为彭德怀的对手!

砥平里战后,一代名将邓华在志司作了深刻检讨,他的挚友韩先楚,则至死都认为应该先打砥平里。这次失利打破了彭德怀稳定战局的希望,东线反击未能达到破坏敌军战役布防的目的,西线的阻击也就失去了意义。1951年2月16日,38军全部撤过汉江。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结束了。2月17日,中朝联司决定,全线转入防御。

李奇微则得势不让,全线越过汉江继续北进,可惜美军战斗力太差,空有那么优势的火力,一天也只能推进1公里左右。2月20日,李奇微又发起“屠夫作战”,继续北进,踌躇满志的李奇微刚下完命令,扫兴的消息就到了——“太上皇”麦克阿瑟又要到朝鲜前线视察了。李奇微知道,这个刚刚丢尽了脸面的“联合国军”司令是来抢夺自己头上的荣誉桂冠的。

此刻,在东京的麦克阿瑟尴尬万分。没想到,李奇微居然打退了中国人,世人会怎么看待他呢?为挽回面子,麦克阿瑟只好老着脸皮向新闻界吹嘘,美军以前的后撤是“一种巧妙的战略行动”,“拉长了中国人的后勤线”……然后,他一下子就把李奇微的一切努力成果归功于自己这项子虚乌有的巧妙的战略行动。他说:“现在的局势证明了我的战略的有效性!”

美国华盛顿的高官们既哭笑不得又怒不可遏,艾奇逊写道:“很难设想还有任何人能作出比这更可恶和更愚蠢的声明了……最明显和最傻气的企图,想硬说我们通过在朝鲜半岛上的一路撤退,真的骗过了中国人,真是荒唐透顶。”

在第10军的战术指挥部里,李奇微靠着后面的一张桌子,刚下飞机的麦克阿瑟面对十来名来访的战地记者,镇定自若地说:“我刚命令恢复进攻。”李奇微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被这种赤裸裸的无耻惊呆了。

事实上,麦克阿瑟已经成了华盛顿最讨厌的麻烦制造者,杜鲁门和艾奇逊显然认为,他去马戏团扮演小丑角色一定比在朝鲜指挥军队称职。既然李奇微可以带来了胜利,那么还要这个老朽有什么用?不过,此时李奇微名不符实的“屠夫行动”进展极度缓慢,他语无伦次地向华盛顿报告:“由于敌军在‘联合国军’部队进攻前早已撤退,因而在行动中很少遇到敌军……”没有敌军阻击却进展缓慢?美国人实在是被中国人打怕了……

2月24日,美9军军长穆尔少将乘坐的直升机在汉江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穆尔军长成为继沃克之后又一名殒命朝鲜的美国高级将领。

又一支志愿军部队正在进入朝鲜。这是杨得志的19兵团。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由于原始的运输手段,杨得志至少还要2个月才能到达前线。无法给兵力捉襟见肘的彭德怀以任何帮助。

在美军进攻势头正猛的情况下,彭德怀却决定非回国一趟不可了。一定要向毛主席说清楚朝鲜战场的真实情况,一定要为志愿军争来必须的增援,部队打得太苦了。

20日,彭德怀恋恋不舍告别硝烟弥漫的前线,心急如焚地启程回国……

21日晨,在躲过美军数次空袭后,彭德怀的吉普车终于驶进了中国的边城安东。他沿途除吃了几口炒面外一顿饭都没吃。

然而,彭德怀被窗外的情景惊呆了——鸭绿江边,粮食垛成山高,猪牛羊鸡成群结队,弹药箱看不到边,御寒衣被上万捆上万捆地一堆堆码在一起。彭德怀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多少战士就在离这些物资一天车程内活活冻饿而死,端着打光了子弹的步枪冲向敌人……

“唉!”彭德怀痛心疾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他放弃了在安东吃顿饭的想法,饿着肚子又登上了去北京的飞机。

当日下午1时,彭德怀一下飞机就驱车直奔中南海,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告知主席在西郊玉泉山静明园,赶到时,毛泽东正睡午觉,秘书和警卫拦住彭德怀不许进。毛泽东经常严重失眠,入睡艰难,睡着后连江青都不敢打扰。

彭德怀急了,眼一瞪,一伸手把工作人员全扒拉一边去了:“我有急事向主席汇报!”言毕不由分说,推门而入。

毛泽东已被外面的吵嚷闹醒,不由一阵烦躁,可转头一见是彭德怀气立刻就消了。他无奈地叹口气:“也只有你彭德怀才在人家睡觉的时候跑进来提意见。”

听说彭德怀一路没吃一顿饭,毛泽东挥手:“去吃饭,你不吃,我不听汇报。”

彭德怀三下五除二就扒拉下最后一口饭,向毛泽东汇报的第一句话就是:“主席,前线的困难是难以想像的,你们坐在城里,很难体会得到。”然后他详细反映战场上的严酷困难,仔细阐明了不能速胜的观点。末尾他看了毛泽东一眼:“我又乱放炮了……”

毛泽东动容了:“你说得对,身在后方总不能有前线的切身体会哪。”接着,他说出了彭德怀最想听的话:“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不要急于求成。”

彭德怀一闻此语不禁长出一口粗气。只要毛泽东转变观念,许多事情就好办了。但是,还有一件更为难的事得向毛泽东开口。

彭德怀语调沉重:“主席,岸英牺牲了,怪我没有保护好他……”

毛泽东沉默地吸着烟,很长时间才叹息一句:“打仗总是要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