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表示愿意先听听总统的意见。
罗斯福说:"我认为,朝鲜从日本手中解放后,还不具备行使和维持一个独立政府的能力,要由一个苏联代表、一个美国代表和一个中国代表进行托管。"
他接着说:"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所取得的唯一经验是在菲律宾,我们大约花了50年时间,来为那里的人民作好自治的准备。就朝鲜的情况来说,托管期也许要20年到30年。"
斯大林回答说:"我没有其他的意见,但托管期愈短愈好。不过,总统先生,是否有其他国家军队进驻朝鲜呢?"
罗斯福给予了否定的回答,并接着说:"关于朝鲜有一个问题是棘手的。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邀请英国参加朝鲜的托管,但英国人也许对此感到不愉快,我想听听元帅的意见。"
斯大林回答说:"我了解英国人,他们肯定会因为被排除在朝鲜托管之外而恼火。"他做了个杀头的手势,"事实上,丘吉尔首相也许会干掉我们。您知道他的脾气。"
两人大笑,仿佛看到丘吉尔气急败坏的神情。
美苏之间的交易就此达成。罗斯福将与苏联达成的交易通知了丘吉尔。自知实力不济,丘吉尔也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最终"三巨头"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协定规定了苏联对日作战条件,确定了包括外蒙古独立、苏联使用中国大连港和苏联通往大连铁路的优先权益、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等条款。这些协定是完全背着中国政府做出的,完全是赤裸裸的强权政治交易,严重践踏了中国主权。连号称"五大强国"的中国在主权问题上都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何况小小的日本殖民地朝鲜呢?朝鲜问题不仅没有按照大国的安排发展,而且愈加复杂化,为朝鲜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4月中旬,美国总统罗斯福突然病逝,由当时的副总统哈里·杜鲁门接任总统。斯大林仍向美国保证,苏联执行4国托管朝鲜的政策不变。
4国托管朝鲜,因英国此时国力军力大衰,有些自顾不暇;中国的蒋介石政权奉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一心想着尽快占领国内各大城市和解放区,根本无暇顾及什么朝鲜问题,实际上只剩下苏联和美国托管朝鲜。随着二次大战结束后,两大阵营的对立,南北朝鲜作为美苏对抗的抵押品,就必然地走向战争。所以说,雅尔塔会议实际上是朝鲜半岛分裂乃至爆发战争的祸水酿造者、始作俑者。
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战败投降后,7-8月,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后为艾德礼)在柏林西南的波茨坦再次举行会议。会议发表了《波茨坦协定》和《波茨坦公告》。
公告中对朝鲜问题重申了《开罗宣言》中的内容。在会议期间,苏联通报准备于8月8日对日本宣战。苏军总参谋长还在会谈中告诉马歇尔将军,苏联在对日宣战后将进攻朝鲜。他问美国是否可以配合这个进攻,在朝鲜海岸实施军事行动。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回答说,在日本未被摧毁,日本在朝鲜的军事力量未被消灭以前,美国不准备对朝鲜实施两栖作战。
事实上,美国人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企图独占朝鲜。杜鲁门曾说:"国务院极力主张在整个朝鲜的日本部队应由美国受降,但是我们要是不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军队运送到朝鲜北部,那就无法保证我们在日本抢先登陆。"此外,美国估计攻占朝鲜将付出重大代价,因而想把攻占朝鲜的战役连同"可能遭到的重大伤亡"留给苏联去承担,自己坐收渔利。因此,美国虽然知道苏联将对日宣战,但并未准备近期内在朝鲜实施登陆作战。会议期间,美苏两国只划定了空中和海上对日作战的分界线,而没有划定地面部队作战的分界线。
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广岛和长崎实施两次原子突击。苏联于8月8日对日本宣战,苏远东战区司令华西列夫斯基指挥远东苏军很快突破了日本关东军的防御体系。中国战场八路军、新四军也展开战略反攻。日本政府眼看失败已成定局。为使本土免遭毁灭,8月9日,日本统治集团准备接受波茨坦公告,有条件的投降。10日把这个意向告诉了美国政府。美国于当天下午就研究好答复的意见,声明:自投降时刻起,天皇和日本政府统治国家的权力,即隶属于盟国最高统帅,该统帅将采取他认为必要的步骤以实施投降条款。这里承认了天皇的权益。虽然还没有明确谁是盟国最高统帅,但美国政府想扩大势力范围,多吞胜利果实的野心已经显露出来。8月11日夜,日本政府得悉这个答复。12日正式作出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
在此同时,朝鲜怎么办?美国国务院经过研究,认为战后美国要保住在日本的利益,就必须占领朝鲜,这样既可作为掩护日本的前哨,又可作为前进的跳板。因此,抢占朝鲜就是当务之急。美国总统杜鲁门同意了这个意见。但是,当时美军还远在几百公里以外的冲绳作战,没有能力快速运送军队到朝鲜。如果勉强把主力抢先运到朝鲜,那么就要减弱在冲绳等地的作战力量,战争势必拖长。美国军方匡算了一下,再打下去,战争至少要到1946年底才可能结束,美国军队还要付出50万人左右的伤亡代价。
为阻止苏联独占朝鲜,美国的唯一方法,就是尽快在朝鲜划定一条军事分界线,以让美苏分别在朝鲜接受日本投降。这个任务,就落到了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三部协调委员会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