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月,朝鲜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战场上形成了边打边谈的复杂局面,敌我双方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为配合谈判,侵朝美军空军也从主要支援地面作战转为主要轰炸朝鲜北方目标的空中阻滞作战。侵略美军总司令李奇微要求美军空军"在此谈判期间,应采取行动以充分发挥空军威力的全部能力"。为此,从国内不断增调大量飞机进驻日本、朝鲜,侵朝美军空军增至19个联(大)队,作战飞机1400余架。
8月18日,美军地面部队发动"夏季攻势",美军空军开始执行以切断朝鲜北部交通线为目标的"绞杀战"计划,妄图彻底摧毁志愿军的后勤供应线。9月开始,美国空军集中轰炸破坏清川以南、平壤以北的铁路。在地图上这一地区的铁路近似于三角形,因此,这一地区铁路被称为"三角铁路",总长180公里,是朝鲜北方的铁路咽喉。美军为完成这一计划,使出了"看家本领",将大批最新式的F-86"佩刀"式喷气战机送到了朝鲜战场。中美双方在朝鲜上空展开了一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战斗机的最高水平的较量。
F-86是由美国著名的北方航空公司研制的美国第一种采用后掠翼的喷气战斗机,绰号"佩刀",也是美国空军当时最先进的喷气战斗机。1945年5月开始设计,1947年进行试飞,1948年4月25日,F-86在一次试飞中曾超过音速,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动。
F-86有多种机型,其中投入朝鲜战场的就有A、D、E、F4种机型。F-86A是第一种生产型,为单座昼间战斗机,1949年5月开始交付部队使用。F-86D为全天候截击机,除换装推力更大的发动机外,机头上侧加装了搜索雷达,机身腹部装有可收放的火箭发射巢,内装有24枚71毫米火箭弹,该机1951年4月交付部队使用。F-86E是F-86A的改进型,除采用了全动平尾外,其他与A型相同。1950年12月底,米格-15出现在朝鲜战场后,美军将一个F-86A战斗机联队调入日本,这是"佩刀"式飞机首次参战。它的参战在初期确实曾给志愿军空军造成很大损失。而F-86F是F-86家族中性能最好的机型,由E型发展而来,换装了新型发动机,增装了低空轰炸系统计算机,翼展增大,可以说代表了美军战斗机的最高水平,被称之为"不可战胜的"。直到1950年11月底。美军为了对付志愿军的米格-15飞机,才将第一个F-86A战斗机联队(第4联队)送往朝鲜。
但志愿军装备的米格-15也不是平凡之辈。它是由苏联著名的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苏联第一代喷气式歼击机。苏联早在20年代就开始了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研究工作,但进展远远落后于英德两国。1945年5月,德国战败投降后,苏联缴获了大量有关喷气发动机的研究资料,由苏联卫国战争中两家最负盛名的歼击机设计集团雅科列夫设计局和米高扬一格列维奇设计局(简称"米格设计局")同时展开研制,分别利用德国的喷气发动机和苏制飞机的机体,研制出雅克-15和米格-9喷气式歼击机。1946年4月24日,两种飞机同时作了首次试飞,通过了鉴定,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苏联空军。这是苏联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但由于发动机性能差,推力不足,飞机时速只有800公里,无法对付高速度的轰炸机。米格设计局随即按空军的要求。开始研制更新型的喷气式歼击机,机型定为米格-15。此后不久,英国人的一次"慷慨大方"导致了米格-15的诞生。苏联设法从英国进口了25台先进的"尼恩"和"德文特"离心式喷气发动机。1947年6月,米格设计局使用一台"德文特"发动机制成了第一架米格-15原型机。苏联的克利莫夫发动机中心很快仿制出推力更大的"尼恩"发动机,定名为PД-45,为米格-15的批量生产创造了条件。1948年底,米格-15开始大量装备苏联空军,最初集中部署在莫斯科周围,并迅速成为苏军的主力歼击机.主要用来对付美军的轰炸机。
米格-15是战后第一代喷气式战机中的"佼佼者"。苏联专家吸收了德国技术,完善了后掠翼设计,并应用于米格-15。它采用了半硬壳式结构,为全金属(铝合金)机身,机翼为后掠中单翼,尾翼很大,带后掠角向后倾斜,水平尾翼高高装在垂尾上,成为米格-l5的显著标志。武器系统为3门机炮,1门为37毫米口径的H-37型,2门为23毫米的HC-23KM型,均装在机头下部,备弹200发。机载设备有瞄准具、无线电台、无线电罗盘、高度表、信标接收机等。飞机翼展10.08米,机长10.10米,机高3.7米,空重36吨,最大平飞速度每小时1070公里,飞行高度1.55万米。
米格-15的飞行性能在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中可以说"出类拔萃",它的飞行速度、火力、机动性远远优于美国的F-80和F-84,只有美军的F-86堪与其比。它的37毫米机炮可轻松地击穿F-86的飞机装甲,虽然在水平盘旋、俯冲加速性和作战半径上不如F-86,但由于推重比大,爬升性能出众,在此方面压倒了美国的所有同类飞机,使它的垂直机动能力非常优异。所以米格-15和F-86的性能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