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援朝纪实》第65章 毛泽东运筹援朝"初战必胜"(4)


毛泽东在北京对形势很焦虑,对我军能否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很担心。10月23日下午5时,他指示邓、洪、韩并告彭德怀:敌进甚急,捕捉战机最关紧要。两三天内敌即可能发觉是我军而有所处置,此时如我尚无统一全军动作的处置,即将丧失战机。

这时候,由于彭德怀过鸭绿江后电台车未跟上,邓华、洪学智过江后两天未与彭总联络上,故毛泽东说:你们应迅速乘车至彭处,与彭会合,在彭领导下决定战役计划,并指挥作战。何日动身,何日可到,望即告。

毛泽东时刻不停地在密切注视和指挥着志愿军入朝第一仗,他觉得朝北战场的态势对我军发起突然袭击实现初战必胜十分有利。只要彭、邓、洪、韩、解抓住战机,指挥部队英勇作战,就能歼灭南朝鲜军的这几个师,争取全胜。我军背靠东北大片国土打这么一仗,有什么可怕的?美军天寒地冻,异国作战,后方补给线长,又有敌后朝鲜人民军的抵抗和破坏,很不利。要坚决打!不怕艰苦,不惜牺牲,力争朝鲜战局出现有利于我军的变化。斯大林越怕,中国人民志愿军就越要勇敢地打,打出中国军队的威风来!

5.改变原定的作战方针与计划,从运动中歼敌

在志愿军入朝之前,我曾估计敌人占领平壤、元山线后继续向北推进时,尚需一定时间。

因此,志愿军首长遵照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决定志愿军入朝后采取"以积极防御,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以反击、袭击、伏击来歼灭与消耗敌人有生力量"的作战方针,先在龟城、泰川、球场、德川、宁远、五老里一线,利用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组织防御,制止敌人进攻,稳定战局,以争取时间,掩护朝鲜人民军北撤整顿,为尔后作战创造条件。

当时,根据敌人进展情况,估计敌人在发觉我军入朝参战之前仍可能继续冒进,要求部队以战斗姿态开进,随时准备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为了达成战略、战役上的突然性,还要求各部队采取夜行昼伏、严密伪装、封锁消息、控制电报通信等一系列保密措施,以隐蔽我军的行动和企图。

我军渡江后,敌人正在继续分兵冒进,而且前进速度很快。10月20日,西线南第2军团之第6、第7、第8师已进至顺川、新仓里、成川、破邑之线,距离球场、德川、宁远我预定防御地区仅90至130公里;东线南朝鲜首都师已进占五老里、洪原等地,到达了我预定防御地区。这时,我军已渡江之5个师,仅进至鸭绿江南岸之义州以东和朔州、满浦镇以南地区,距离预定防御地区尚有120至270公里,已不可能先敌到达我预定地区。但敌人仍未发现我军入朝,还在放胆分路前进,兵力分散,而且中路南朝鲜军3个师态势突出,其东西两线之间又敞开着80余公里的大缺口。

这一形势,便于我军利用敌人战略上的判断错误和分兵冒进的弱点,从运动中对敌实施突然攻击,是我各个歼灭敌人的极好战机。毛泽东主席审时度势,当机立断,于10月21日指示志愿军放弃原定计划,改取从运动中歼敌的方针,指出:"现在是争取战机问题,是在几天之内完成战役部署,以便几天之后开始作战的问题,而不是先有一个时期部署防御,然后再谈攻击的问题"。在战役部署上指出:我军第一仗如果不准备打东线的南朝鲜首都师、南朝鲜第3师,则以第42军的1个师位于长津地区阻敌即够,第42军的主力则宜放在孟山以南地区(即南朝鲜第6师的来路),以便切断元山、平壤间的铁路线,钳制元山、平壤两地之敌,使之不能北援,便于我集中3个主力军各个歼灭南朝鲜第6、第7、第8等三个师。并要注意控制妙香山、小白山等制高点,隔断东西两敌。同时,还特别指出:此时是歼灭南朝鲜军三几个师,争取出国第一个胜仗,开始转变朝鲜战局的极好机会。

志愿军首长遵照毛泽东主席电令,迅即于21日21时改变部署,决定集中3个军于西线作战,各个歼灭南朝鲜第6、第7、第8师:以第42军1个师附炮兵第8师第45团坚守长津地区,阻击南朝鲜首都师和第3师;以该军主力首先控制小白山地区,视情况向孟山以南地区挺进。以第40军进到德川、宁远地区,第38军进到熙川地区,第39军进到龟城、泰川地区,视情况各个歼灭当面之敌。同时,为弥补第39军东进后新义州至定州之间的空虚,防敌从我侧后登陆,保护交通运输线,还建议中央军委调1个军到安东地区。

中央军委同意了这一建议,决定将正在从事生产的第66军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并令该军立即于10月23日自天津地区车运安东,之后,以1个师负责维护新义州、定州线交通,主力为志愿军预备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