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到的俘虏似乎是一群缺乏训练的乌合之众。所有的人都没有任何正式的标记,尽管其中几个人用墨水在他们的军上衣里写了他们的姓名和部队番号。他们的棉服里塞满了棉花,通常是深黄色,与朝鲜的荒山秃岭颜色相仿。军官服装的不同之处仅仅是在裤线、上衣左面、领口周围和袖口有红饰线。棉军装在干燥天气中十分暖和,但浸水后却无法使之干燥。在棉衣里面,中国人穿的是夏季军装和他们碰巧穿上的任何衣服。布鞋没有鞋带,鞋底是橡胶做的。
大部分步兵装备着日式步枪,显然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满洲缴获的。然而迫击炮和轻机枪却是美国制造的,是从中国国民党人那里缴获的战利品。至少百分之七十的俘虏都是来自中国军队的1个师,即124师,他们都说他们曾经与蒋介石打过仗。由于山地关系,中国军队没有装备大炮。
麦克阿瑟和威洛比认为,这样的军队敢于和美军作战,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另外,就是还有一个至今仍令军事专家们反复研究的问题:中国军队参战的时机。如果中国真的想帮助北朝鲜统一全朝鲜,那么,北朝鲜军队打到釜山或者美军刚刚在仁川登陆时,是中国军队参战的最好时机。那时候是南朝鲜军队和联合国军队最脆弱的时候,会在中国军队的进攻下立即土崩瓦解。如果是这样,朝鲜战争的历史将重写。但是中国军队没有介入。在联合国军已经占据绝对主动地位的今天再投入军队,这等于往虎口中送食物,没有人相信精明的中国领导人会犯这样的军事常识上的错误。
至于中国领导人为什么会决定在这个时候参战,仅仅从军事上解释是不够的,这一点很久以后联合国军方面才隐约悟出了一点儿头绪,而那是两年以后,战争的双方已坐在板门店的谈判桌旁时的事了。
威洛比说,由于地理、历史和政治上的缘故,战场上出现少数中国的志愿人员不足奇怪,其人数不会超过5000人。
在威洛比下这个结论的时候,已经与南朝鲜军队打响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依照彭德怀的命令,正向依旧北进的联合国军队包围而来,其兵力总人数已达25万余人。
10月29日,韩国军队的1个军团在战场上被彻底打垮,其对手是中国共产党的3个整军,此时此刻,威洛比所承认的仅仅是:
看来,可能是为数不详的中国人加入了……北朝鲜部队,以加强边境地区的防卫。然而,由于只抓住了几个俘虏,以及所发表的声明自相矛盾,因而此时此刻还不能作出进一步的结论。还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已在进行公开干预。
10月31日,威洛比开始改变观点。他在"每日情报综述"的一长段"评论"中,引用了他从关于中国人介入的报告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一系列早期的前兆(他还不厌其烦地提到,当时他并不看重这些报告,认为它们不甚可靠或无法证实),并且还说目前的报告"大概是言过其实了。"尽管如此,他却第一次说,"必须更加相信"中国人已经到达了朝鲜。
美约瑟夫·格登在其《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中这样记载有关中国俘虏的情况:
随着越来越多的俘虏落到美国和韩国军队手里,审讯者也开始拼凑起一幅中国人秘密干预的清楚图画。中国军队从10月13日或14日开始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他们白天躲藏在山洞和林木茂密的地区,只在夜里行军,一直运动到鸭绿江以南大约50英里的崇山峻岭的南坡的阵地---中国的高层指挥机构认为,这显然是美国人和韩国军队不能越过的战线。他们在那里居高临下,俯视着联军的必经之路。
使情报官员感到震惊的是,他们得知,有不少于5个齐装满员的中国野战军(每个军有3个师)悄悄开进了朝鲜,总兵力近10万人。其中有3个军在中部山区与第8集团军和韩国第2军团遭遇。另外2个军,或者是6个师,留在西部的山区作预备队,没有参加后来为人所知的中国人的第一阶段的攻势。与威洛比的情报分析人员的断言恰恰相反,这些部队是清一色的中国人。战地审讯人员没有发现任何北朝鲜人和中国混编的情况。
美军的战地指挥官报告说,中国军队远比麦克阿瑟所嘲弄的"亚洲的乌合之众"要机敏老练。中国步兵除迫击炮外,没有装备任何更重的武器,但他们却能极好地控制火力,进攻美国和韩国军队的坚固阵地,尤其是在夜间。他们的巡逻队在搜寻美军阵地时成效显赫。他们拟定的进攻计划是从背后发起攻击,切断退路和补给线,然后从正面发动攻势。他们的基本战术是一种V形的进攻队形,他们使敌军在这个队形中运动。然后,中国人就会包围V的边沿,与此同时,另一支部队运动到V的开口处,以阻止任何逃跑的企图和阻击增援部队。
根据审讯中国俘虏的报告和中国内战的记录,情报专家知道中国步兵只携带三到五天的食物---炒面,它可以与水和在一起吃,也可以在战场情况紧急时干吃。弹药的配给也同样少得可怜---基本上是一个士兵口袋里和一种粗布卷袋里能够携带的东西。再补给的路线实际上不复存在,尽管朝鲜人用传统的A状的背架运送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