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宗全传》6.2节 兄弟子侄大家族


一、大家族的组成

乾隆皇帝颂扬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之战中获胜时说:“祖同兄弟子侄之众,率股肱心膂之臣,亲冒矢石,授方略。一时圣嗣贤臣,抒劳效悃,用成鸿猷。我大清亿万年丕丕基实肇乎此。”乾隆书萨尔浒战争事碑文。这当中非常强调兄弟子侄在努尔哈赤创业中的重要作用。他们是努尔哈赤的左膀右臂,是大清开基立业的急先锋。

清太祖之后的太宗情况如何呢?历史告诉人们,依靠兄弟子侄的基本事实没有变化。太宗时期仍有一个兄弟子侄的大家族,他们对创建大清国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家族是个经常变化的社会因素。随着清朝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太宗统治时期清皇族已走上了兴旺发达的繁盛道路。仅以男女老少人员而论,这个大家族至少也有几百人。太宗的大家族成员,其横的范围,主要是他祖父塔克世的大量子孙;而纵的系统,基本是三代人,即兄弟辈、子侄辈、孙子辈的成员。

太宗统治时期,塔克世的五个儿子已全部去世,太宗的大家族中大约已没有他父辈以上的男性人物。班辈最高的是他和兄弟们,包括亲兄弟、叔伯兄弟。清太祖努尔哈赤共有十六个儿子,八个女儿,太宗本人以外,有他十五名亲兄弟和八个姐妹。但是其中最年长的褚英,早在后金建立之前已被处死,他还没有成为这时期大家族的成员。努尔哈赤有四个弟弟,其中雅尔哈赤生平不著,有无儿女不详。穆尔哈赤有子十一人,速尔哈赤有子九人,巴雅喇有子九人。努尔哈赤这四个弟弟已知的二十九个儿子,都是太宗的叔伯兄弟。亲兄弟及叔伯兄弟共四十五人,他们是来自祖父塔克世的诸孙,这些人的绝大多数是太宗大家族的成员。另外,塔克世兄弟的子孙后代在太宗统治时期也还有一些人,如塔克世长兄礼敦之孙色勒等,与太宗也是兄弟辈,只是宗支远些。还有更远的如太宗曾祖父觉昌安兄弟德世库等人的后代。天聪九年,太宗下诏德世库等人的子孙以“觉罗”为氏,系红带子。塔克世的本支为宗室,系黄带子。宗室与觉罗有了这种区别,太宗大家族的基本成员也就是宗室。

在太宗的大家族中,他的子侄人数比兄弟人数约多四倍。如以太宗兄弟的儿子数为例,太宗本人有子十一人。各兄弟的儿子数是:褚英三子,代善八子,阿拜七子,汤古岱二子,莽古尔泰六子,塔拜八子,阿巴泰五子,巴布泰三子,德格类二子,巴布海一子,阿济格十一子,赖慕布一子,多尔衮无子,多铎八子,费扬果无子,计六十五人。这是太宗的子侄,总计七十六人。如以亲兄弟及叔伯兄弟四十五人的四倍计算,太宗比较亲近的子侄将达到一百六十七人。而孙子辈的人数当然会有数百人之多。

任何人群或人类集团内部都不能完全一致,清太宗的大家族也非铁板一块。总的趋向是这个家族绝大多数成员拥护和支持他,却也有个别的家族成员同他矛盾很大,演出种种悲剧。

太宗作为大清皇帝,他对家族成员主要的是看其政治态度,不过血缘上的亲疏也起一定作用。一般看来,在整个家族中,他最器重和依靠的多是亲兄弟们。代善、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等都得到了太宗的重用。即以他们为领兵大将军,带着千军万马立功沙场;又在职能机构里任命他们为各部首领,参与国家管理;同时向他们征求有关国家的重要方针大计的各种建议和意见。

二、兄弟的佐助

太宗的兄弟们是他的亲戚手足,也是他的治国重臣。代善在太宗的大家族中是最年长的一个。他因为是皇帝的老大哥,又有拥立之功,个人也比较谦逊,所以得到太宗特殊尊重。清太祖在世时,命四和硕贝勒分直理政事,坐次并列,太宗即位后仍保持这一制度。后来代善主动提出不应继续并列,于是改为太宗南面独坐,代善与莽古尔泰坐于旁侧。朝会班制的这种更定,提高了太宗至高无上的权威。代善因此更受太宗信任和爱护。崇德元年(1636年),代善被封为和硕兄礼亲王。他是最高统治集团中起稳定与平衡作用的关键人物。太宗当政年代,代善还多次参加作战,征蒙古、伐朝鲜、打大明,攻城夺地,功勋卓著。但是,崇德二年(1637年)有关部门揭发代善克朝鲜,违背圣旨,以所获粮米喂马并选用护卫超额。太宗说:“朕于兄礼亲王敬爱有加,何不体朕意若是?”又对代善说:“王等事朕虽尽恭敬,朕何所喜?必正身行义以相辅佐,朕始嘉赖焉。”《清史列传》,卷1,“代善传”。对代善的错误作了批评,又保持了兄弟情谊。崇德四年(1639年)十一月,代善跟着太宗到叶赫打猎,代善射獐子时,马扑地,伤了脚。太宗亲自下马为他裹伤,拿着好酒慰劳他,感叹说:“此番畋猎,原欲巡省,非为从兽习射也。朕以兄年高,不可驰马,曾屡劝之。兄奈何不自爱耶?”说着激动地流出了眼泪《清太宗实录》,卷49,9页。。罢猎而还。命代善坐轿缓行,每天走十几里,一直保护到家。太宗逝世,代善又拥立六岁的福临当皇帝,稳定了一场激烈的权力之争。

阿拜、汤古岱、塔拜、阿巴泰、巴布泰、赖慕布等人,也都受到太宗重视。他们在战场上杀敌立功,也在管理国家等方面发挥了作用。比较而言,他们没有突出的优劣,太宗同他们的关系也一般。其中阿巴泰同太宗的关系有时紧张,而总的来看,尚属和睦。阿巴泰很有才能,清太祖在时,曾让他同四大贝勒接见过蒙古客人,太宗继位后封他为贝勒,他不满地说:“战则环甲胄,猎则佩弓矢,为什么不封我为和硕贝勒?”有人把这些话报告给太宗。太宗说:“你们应当劝说他,告诉我怎么办?”天聪元年察哈尔昂坤杜棱归服后金,设宴欢迎。要阿巴泰参加,他拒不出席,还说:“我与诸小贝勒同列。蒙古贝勒明安巴克位在我上,我感到羞耻!”太宗把这些不满情绪告诉了诸贝勒,代善与诸贝勒共同谴责阿巴泰。他们说:“德格类、济尔哈朗、杜度、岳托、硕托早已从五大臣议政,你不在其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先帝在时使领全旗,诸贝勒皆先你入八分。你现在封为贝勒,得到六个牛录,已超过应得分数,还想与和硕贝勒分庭抗礼,得了和硕贝勒岂不更有别的觊觎?”阿巴泰承认了罪过,接受处罚。以后他在作战中表现很英勇。天聪三年(1629年)与莽古尔泰等和明将袁崇焕、祖大寿战于北京广渠门外,听说明兵设伏于右,他们约定入隘后必趋右,如出中路,与避敌同。豪格趋右,败伏兵,阿巴泰出中路,也破明兵,与豪格会师。战争结束,诸贝勒议阿巴泰违约罪,应削爵。太宗说:“阿巴泰不是怯懦,因顾及二子,与豪格相失,朕奈何加罪于吾兄?”宽大了他。天聪五年(1631年)设六部,阿巴泰管工部事。崇德元年(1636年)他受封为饶余贝勒。阿巴泰在筑城、修路及屯田等方面都做出许多贡献《清史列传》,卷2,“阿巴泰传”。。

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是太宗比较特殊重用的年幼兄弟。他们年龄虽小,地位却比许多兄长高。阿济格以勇猛善战著称。天聪元年(1627年),他跟着太宗伐明,攻锦州,逼宁远。明总兵满桂出城列阵,太宗欲战,诸贝勒认为距城太近不可击,惟独阿济格主张打。太宗领着他驰击明兵至城下,其余诸贝勒无不感到羞愧,见此情景连甲胄顾不得穿戴,也冲上去攻击明朝步兵,明兵死了大半。三年,再次随太宗伐明,在北京广渠门外同明将袁崇焕、祖大寿交战,马被伤返还。后来在山海关与明朝援兵遭遇,和代善一起突入明兵阵内,把明兵打个大败。崇德元年,他由贝勒进封为武英郡王。阿济格为人锋芒毕露,太宗有时对他也不客气,褒则褒,贬则贬。天聪二年他擅自为多铎主婚,削去贝勒爵位,不久又恢复。七年,他同阿巴泰攻略山海关,太宗责备他不深入,他辩解说:“我想息马候粮,诸贝勒不服从。”太宗批评他说:“你如果坚决不还兵,诸贝勒能丢下你不管单独走吗?”崇德元年,他同阿巴泰等蹂躏京郊各州县,五十六战皆捷,获人畜十余万。凯旋时,太宗出迎至地载门外十里,见阿济格积劳瘠瘦,感动流泪,亲自为他酌酒慰劳。阿济格后来又参加松山大战等重要战役,立了不少军功。终太宗之世,阿济格一直是太宗的得力支柱《清史稿》,卷217,“阿济格传”。。

多尔衮也是太宗器重的小弟弟。多尔衮为人多才多智,英武超群。天聪二年多尔衮只有十七岁,因太宗征察哈尔多罗特部,攻破了敖穆楞,他有功,赐号墨尔根代青。五年设六部,多尔衮受命管吏部。太宗即帝位的原因之一是得到元的传国玺,而在得传国玺这件事上,多尔衮是有大功的。那是天聪九年,他奉命招降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哲,因林丹汗先得元玉玺,上有“制诰之宝”四个字,多尔衮又使额哲把传国玺献给了太宗。当时视为吉祥之兆,促成太宗登皇帝大位。多尔衮还在称帝的大典上捧着满文表文请上尊号《清太宗实录》,卷28,13页。,显示了多尔衮的突出地位。崇德元年,多尔衮受封为睿亲王。三年被任为奉命大将军,将左翼,岳托将右翼,分路伐明。在这次出征中,比他大二十多岁的阿巴泰作了他的副手。大军深入明朝腹地,至河北、山西、山东,攻克四十余城,俘获户口二十五万余,立功受赏。两年以后,多尔衮领兵围锦州,移营城外三十里,又今每旗一将校率每牛录甲士五人先归,引起太宗愤怒,派济尔哈朗代替他,并责问了他。多尔衮回答说:“臣以敌兵在锦州、松山、杏山三城,皆就他处牧马。若来犯,可更番抵御。是以遣人归牧,治甲械。旧驻地草尽,臣倡议移营就牧,罪实在臣。”太宗严厉而又惋惜地说:“朕爱尔过于群子弟,赐予独厚。今违命如此,其自议之。”《清史稿》,卷218,“多尔衮传”。多尔衮自己提出罪当处死。太宗命令降为郡王,罚银万两,夺去二牛录。后在松山大战中多尔衮重立新功,复爵为亲王。太宗死后多尔衮得为摄政王,掌握大清最高权力,实与太宗生前对他的培植有关。

太宗众多兄弟中多铎年岁可能最小。他在天聪二年因功赐号额尔克楚呼尔。三年,后金与明在北京广渠门外大战,多铎年幼留在后方,他打败了来犯的明朝溃兵。之后他几乎连年从军作战,在多次出生入死的戎马生活中经受了考验和锻炼。天聪九年,太宗遣诸贝勒伐明,攻向山西,命多铎领兵入宁锦牵制明军。他从广宁进入,先遣固山额真阿山、石廷柱领四百兵为前驱,祖大寿合锦州、松山三千五百兵屯大凌河西,多铎率所部驰击,祖大寿军惨败,又分道追击,斩获无数。第二天返抵广宁。师还,太宗出怀远门五里迎劳,赏赐马、甲各五,夸奖多铎说:“朕幼弟初专阃,即能制胜,是可嘉也!”《清史稿》,卷218,“多铎传”。崇德元年,多铎被封为豫亲王,掌礼部事。在这之后发生了不愉快的事。多铎与明将祖大寿作战败走,损伤人马数十,崇德四年五月,太宗召见他,数其罪,说明多铎年幼,已对他作了种种照顾,而临阵败走必须惩治《清太宗实录》,卷46,20~21页。。由亲王降为贝勒,夺其奴仆、牲畜三分之一。后来虽然多铎在修城、屯田及作战等方面立了功,迄太宗逝世止,仅恢复为豫郡王。

太宗的兄弟中,与他关系最不好的是莽古尔泰、德格类、巴布海、费扬果。莽古尔泰也是太祖努尔哈赤爱如心肝的儿子之一,年岁比太宗大,天命元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地位同太宗等。早在攻打乌拉布占泰时,太宗就同他一起并肩作战。太祖在世,兄弟二人没有发生什么明显之争。太宗继位后,矛盾逐渐尖锐。然而天聪初年,莽古尔泰南征北伐,还有机会立功沙场。天聪五年围大凌河时,他在太宗御前露刃,众贝勒因此议定莽古尔泰犯了大不敬罪,夺和硕贝勒,降为多罗贝勒及削去五牛录《清太宗实录》,卷9,28、29页。。从此他遭厄运,第二年十二月暴死《清太宗实录》,卷12,19页。。天聪九年,莽古尔泰的同母妹家仆冷僧机告发他暗地结伙图谋危害太宗,抄了他的家,发现有牌印十六块,上刻“大金国皇帝之印”等字,追夺封爵,六个儿子降为庶人,所有人口财产入官《清太宗实录》,卷26,10~11页。。

德格类年岁比太宗小,莽古尔泰同母弟。天聪三年征伐蒙古及明朝有功,进封为和硕贝勒。五年设六部,分掌户部事。以后连连在关内外多次领兵作战,九年十月死,太宗亲临其丧,甚表沉痛。一个月后冷僧机揭露莽古尔泰阴谋危害太宗,德格类坐与同谋,追削贝勒《清史稿》,卷217,“德格类传”。。巴布海是太宗的又一个幼小兄弟,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派他入质于明,明不纳而还。因地位无足轻重,一直不满。天聪八年得授一等甲喇章京。曾奉太宗之命同阿拜祭陵,不等阿拜同去,自己先行。牛未到,取老百姓牛替代,以祭牛偿还,老百姓嫌牛小不要,告了状,罚银三十两偿还,他又不给银子,以致引起再次告状。巴布海向太宗说这件事,太宗责备他办事糊涂,还说他都是听妻子的话。崇德四年任他为梅勒额真,封镇国将军。七年,他对固山额真谭泰发牢骚说:“请罢我梅勒额真,能作梅勒额真的人多如草木。”谭泰不敢相信,问他说的是真话吗?巴布海发誓说:“如果口是心非,老天爷看得最清楚!”图海奉命调查牛录贫富,以便派差,巴布海以挑衅地口气说:“我领的牛录很富。”这些话被太宗知道,巴布海大言不惭地说:“我就不是太祖儿子吗?谭泰等人这样诬告我!”廷讯一切属实,论罪该死,太宗宽大处理,仅夺爵位《清史稿》,卷217,“巴布海传”。。费扬果是努尔哈赤的小儿子,一说他可能是莽古尔泰的同母兄弟唐邦治:《清皇室四谱》,卷3,“皇子”。,太宗时因获罪被杀《清史稿》,卷218,“费扬果传”。。

太宗的叔伯兄弟中,拥护他的代表性人物是济尔哈朗,矛盾到不可调和地步的是阿敏。济尔哈朗是太宗叔父速尔哈赤的第六子,自幼为清太祖抚育,封为和硕贝勒。太宗即位后,他多次随从太宗或自己领兵出征。天聪五年初设六部,他被命掌刑部事。无论用兵、行政,他都惟太宗之命是从,因此虽属叔伯兄弟,却胜过亲兄弟。崇德元年他被封为和硕郑亲王。历太宗执政十七年,他是少有的没有受责罚的兄弟《清史稿》,卷215,“济尔哈朗传”。。

阿敏是速尔哈赤第二子,年长于太宗,天命元年与代善、莽古尔泰和太宗并授和硕贝勒,以序称二贝勒。天命年间,他经历萨尔浒之战、辽沈之战,攻叶赫,击毛文龙,伐蒙古等战斗,一直是主将之一。太宗即位后,从伐朝鲜开始,他的行动越来越受到非议。他羡慕朝鲜的城郭宫殿,要与褚英的儿子杜度同居于朝鲜。杜度很不安地当着岳托的面表示不同意。他说:“今汗是我叔父,我怎么肯远离他,与你共同住在朝鲜?”济尔哈朗亦竭力劝阻,诸贝勒定议许朝鲜王李倧结盟,阿敏纵兵大掠三天,回师。天聪四年后金攻克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太宗命其同硕托领五千兵驻守,明经略孙承宗反攻,阿敏抵御不利,兵死四百余人,弃四城,尽杀明将吏降者,屠城民,掠金帛而还。已派杜度赴援,听说阿敏弃四城,太宗命阿敏屯驻城外十五里并责问原因。三天以后召集诸贝勒大臣,太宗坐大政殿上命岳托当众宣布阿敏十六大罪,指出:阿敏的罪恶由来已久,当太祖时,他就唆使其父叛逃,太祖论处他们父子罪,后来赦免了他。他父亲死后,太祖待他像亲儿子一样抚养,封为和硕贝勒。今汗继位,礼待如初。但他领兵征朝鲜,既已结盟受质,犹不愿班师,想同杜度居王京,被济尔哈朗制止。这暴露出阿敏已有异志。俘虏一个美女献给了汗,然后自己又想要去。汗知道他很不满,便说:“为什么让一个妇女影响了我们兄弟之好?”把那个美女赐给了总兵冷格里。征伐察哈尔,土谢图额驸背约与之通好,汗大怒,同他断绝关系。阿敏却送给他甲胄鞍辔,把汗说的话全告诉了对方。诸贝勒子女婚嫁,一定让汗知道,阿敏私自把女儿嫁给蒙古贝勒塞特尔,举行宴会时,汗不去,他一直怀恨在心。汗出征,让阿敏留守,只知吃喝玩乐,屡出行猎。岳托、豪格出师先还,坐受其拜,好像国君一样。轮到他守永平,胡说:“既攻克其诚,为何不杀其民?”又告诉众兵:“我既已来此,怎能不让你们饱掠而回?”在关内大肆抢掠财物,又驱降人分给八家为奴。明兵围滦州三昼夜不亲援,屠永平、迁安官民,尽载财帛牲畜以归。太宗命令大家议定他的罪行和处理办法,都说:“当诛!”太宗下令幽禁阿敏《清太宗实录》,卷7,10~20页。。崇德五年十一月阿敏死于幽所《清太宗实录》,卷53,14页。。

三、子孙在成长

太宗的子侄人数多,年富力强,是他家族中生机勃勃的第二代,创建大清的生力军。

在子侄中,太宗虽然有十一子,但是除长子豪格年岁稍大,才能不凡,其余均无足轻重。他的儿子远不如侄儿们出类拔萃。如杜度、岳托、萨哈廉等一个个从斗争中成长起来,英姿焕发,年轻有为。这些人在太宗统治时期,是拥护和支持他的新一代著名人物。

杜度为褚英长子,太宗之侄。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世时,他已长大成人,参与军国大事,被封为贝勒。太宗继位后,他随从阿敏伐朝鲜,阿敏想同他占据朝鲜不回来,被他拒绝。以后又跟随太宗伐明,多次获得胜利。天聪七年,太宗下诏询问伐明及朝鲜、察哈尔三者何先?杜度提出应以伐明为先,并要深入内地。崇德元年进封安平贝勒。三年,他作为岳托的副将领右翼兵和多尔衮领的左翼兵共同伐明。进攻墙子岭堡等明边要塞,岳托病死军中,杜度即代他独当一面。大军南进至山西、山东,所战皆胜,俘斩数十万明兵,师还,得赏驼、马、银等,又受命掌礼部事。以后参加松山大战。六年因从多尔衮离城远驻,遣军私还,论罪受罚。七年六月死于攻锦州军中。病危时,诸王贝勒正集中在笃恭殿议出征功罪。太宗得知杜度病危,立即宣布罢朝,各回本第。听说他死,又特派人往吊《清太宗实录》,卷61,8页。。

岳托是代善长子,太宗的年岁较大的侄儿之一。清太祖时已立战功,封为贝勒。天聪元年同阿敏、济尔哈朗伐朝鲜,阿敏想直攻王京,岳托与济尔哈朗议驻平山,要求朝鲜国王李倧议和。李倧表示愿意进贡土物,岳托提议说:“我们的事业正在兴旺,蒙古与明朝都是我们的敌人。一旦打了起来,能不防备吗?应当同朝鲜结盟。”结盟以后,告诉阿敏。阿敏自己因未与盟,纵兵大掠。岳托说:“已经结盟还掳掠,这是非正义的。”劝阿敏停止掠夺。又让李倧弟弟李觉同阿敏结盟,撤了军。岳托始终表现出既有军事才能,又有政治策略。他随从太宗转战关内外,立功很多。天聪五年三月,征求诸贝勒对制止国人埋怨“断狱不公”的意见,岳托提出“刑罚舛谬,实在臣等,请选正直大臣,接近忠诚良吏,杜绝谗佞小人,实行奖惩制度,使所有的大臣都知道追求上进。”当年设六部,他被任命管兵部事。太宗攻大凌河,趋广宁,岳托领兵别自义州进发。明将祖大寿请降,以子祖可法为质,到后金营中见诸贝勒欲拜,岳托制止说:“战场上我们是仇敌,和好了是兄弟,何必拜呢?”顺便问他为何守空城?回答:“怕屠戮。”岳托好言抚慰,放他回去。三天后,祖大寿投降。六年正月,岳托上奏疏提出:“以前攻克辽东、广宁,汉人抗拒的都杀,以后又屠戮滦州、永平,因此人民都怕我们。现在天把大凌河城给了我们,正想使天下人都知道我们是善于抚养人民的。我认为把这些人抚养好,来归服我们的人一定更多。”他还具体说明暂时如何安置,长久如何治理,等等,所有抚恤办法都得到太宗的称赞和采纳。他治军、从政的成就博得太宗的欢心,崇德元年封他为成亲王。但是,就在这一年,他因庇护莽古尔泰及离间济尔哈朗等犯了死罪,太宗宽大处理,降为贝勒,罢去管兵部事。不久又恢复掌部事。第二年八月,太宗命两翼较射,岳托说不能拉弓,勉强再三才拉开弓,弓五次掉在地上,扔了弓。诸王一致认为这是对皇帝傲慢,应处死。太宗再次对他宽大,降为贝子,但仍然重用他。后来同多尔衮分统两翼大军伐明,被任命为扬武大将军,统右翼军,深入内地,攻下了济南。岳托在这次出征时死于军中。崇德四年多尔衮奏捷,没有岳托的名,太宗十分惊奇,才知道他已死。太宗痛悼岳托,饭吃不下,下令不让代善知道。岳托的灵柩运回时,太宗又到沙岭遥奠。回到宫里,停朝三天,下诏封岳托为克勤郡王《清史稿》,卷216,“岳托传”。

太宗对萨哈廉的亲近超过一切子侄。萨哈廉是代善第三子、岳托之弟。天命末年他驰援科尔沁和征代喀尔喀巴林部连续立功,封为贝勒。太宗继位后,他随从伐明,表现极为英勇果敢。天聪三年,太宗率伐明大军至菠罗河屯,代善等密请班师,太宗不高兴,萨哈廉与岳托力主进取,从而攻克遵化,迫近北京。第二年后金兵攻下永平,萨哈廉与济尔哈朗驻守这里。杀了一个散布谣言说后金兵要屠城的李春旺,招降了迁安、滦州、建昌、台头营、鞍山堡等地。后来的事实还证明,萨哈廉在政治上更有卓越的见解和才能。天聪五年太宗下诏让诸贝勒指陈时政,萨哈廉提出:“图治在人。人君清楚地分辨邪正,臣下自然重视名节,只希望汗慎择众僚,委任政事。遇大战争,汗亲在行间,诸臣皆按方略行动,如派遣军队,应选德才兼备的人作统帅,给他符节,有职有权,并限制某等官以下的人干预军令,违者应军法从事。”设六部以后,命他掌礼部事。议论征明及察哈尔,朝鲜何先?萨哈廉明确主张专征明,而且要紧急动兵,理由是“我少缓,则彼守益固”。他也曾与多尔衮往收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既收之后,诸贝勒大臣再一次请太宗上皇帝尊号,没有答应。萨哈廉诚心拥护太宗即皇帝位,叫内院大臣希福等上奏说:“臣等屡请,未蒙应允,日夜惶恐,不知所措。深思汗不受尊号,罪在诸贝勒不能竭尽忠信,提出好的办法,为长久之计。现在诸贝勒决心一改前非,竭忠为辅,开太平基业,汗应接受尊号。”太宗这一次非常高兴,表示“好!萨哈廉为我设想,说到这种程度,很符合我的心意。诸贝勒应否宣誓,你掌礼部,由你决定。”第二天萨哈廉召集诸贝勒到朝廷,写好誓词送上去。太宗命令把这一决定告诉朝鲜,萨哈廉补充说:“诸贝勒亦应派遣使者,表示各国来归附,兵力强盛。”太宗同意他的建议。崇德元年正月,萨哈廉患病,太宗命希福传达他的话说:“在这么多的子弟中,能提出切实可行治国方案的,启发我所想不到的,协助我所办不了的,全都依靠的是你。你应静心调护,像我希望的那样好起来。”萨哈廉无比感激说:“蒙汗如此关心照顾,真希望托您洪福,得以活下去。如有不幸,我先去世,也没有任何遗憾。只是大业即将告成,却不能为国尽力,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最可恨!”希福把这感人的情景奏告太宗,这位胸怀大志的金国汗沉痛地说:“一个国家哪有专靠坚甲利兵进行治理的?一旦疆土越来越大,统一全国,而懂得治国的有识之士先死了,谁还能帮助我理政?”病重时,太宗屡次去看,见萨哈廉消瘦,不禁流泪,萨哈廉也悲不胜悲。这年五月初九日,三十三岁的萨哈廉病故。太宗进前哭了四次。为他举行隆重的悼念仪式。太宗亲奠,痛哭。表扬萨哈廉聪明敏捷,深明事理,精通满、汉、蒙古文义,贡献很大,追封颖亲王。六月六日,太宗在翔凤楼上偶尔打了个瞌睡,梦见萨哈廉要牛。醒来之后命希福查阅会典,知道凡是亲王逝世,初祭赐牛一。萨哈廉是追封的亲王,初祭未用牛,十一日命礼部备牛如礼致祭《清太宗实录》,卷29,8页;卷30,7~8页。又《满文老档》,太宗崇德16,1111~1113页。。

在侄儿中,同太宗关系不好的一个突出人物是硕托。他是代善的次子,天命末年他有同萨哈廉一样的经历,也被封为贝勒。但是,太宗继位后,他却缺少萨哈廉那种光彩夺目的事迹。天聪四年,硕托同阿敏驻永平,阿敏犯罪,他被削爵。第二年参加攻锦州和在大凌河追击明兵,伤股、伤手,又挽回一些荣誉。太宗还亲自酌酒慰劳,得封贝子。崇德四年,因僭上越分,降为辅国公。五年六月,从多尔衮围锦州,因离城远驻及遣卒私归,被论罪削爵。太宗气愤地说:“你罪太多了!我屡次宽大,你屡次犯,像和自己没有关系一样。以后要主管部门惩治,不能再宽大你!”大概因为这种矛盾,太宗死后,硕托和阿达礼想拥立多尔衮当皇帝,没有成功,硕托自己被处死《清史稿》,卷216,“硕托传”。。

在清初最上层统治集团的婚姻制度中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影响到家族的变化,一是多妻多子,使家族发展特别庞大;二是早婚早育,使家族发展又特别迅速。太宗的大家族因有这两个特点影响,在他统治的后期,孙子辈的人逐渐成长起来,其中有些人已在政治上崭露头角。由于年龄关系,较早登上政治舞台的是褚英、代善等人的孙子。褚英儿子杜度有七子,如杜尔祜、穆尔祜、特尔祜等都在崇德年间参加过松山大战等战役。历史上说:“杜度诸子,惟第六子杜努文无战功”。其余诸子都有战功,多数又是从太宗时开始投身行伍的《清史稿》,卷216,“杜度传”。代善的诸孙中,岳托之子罗洛辉是较早成熟的一个。他在崇德五年迎蒙古多罗特部苏班岱、阿尔巴岱,在杏山遇到明兵,经过一场激战,获胜,得赐一匹御厩良马。后来又参加松山大战。崇德八年因嗜酒妄议,被削爵。不久,再复封《清史稿》,卷216,“罗洛辉传”。。还有萨哈廉长子阿达礼,崇德三年参加征伐喀尔喀。五年五月,同济尔哈朗驻义州,迎接来归的蒙古多罗特部,遇明锦州、杏山、松山兵拦截,交战得胜,受赐一匹御厩良马。后参加松山大战立功。受命管礼部,参加议政。太宗死后,因与硕托谋立多尔衮被处死《清史稿》,卷216,“阿达礼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