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19.孝庄后下嫁摄政王


皇叔变成了皇父,母后变成了婶娘,都说脏唐臭汉,大清就那么干净吗?顺治百思 不得其解,只好闹起了绝食斗争……

纷纷扬扬的雪花,随风飘洒。紫禁城里银装素裹,眨眼间周围便成了一片混饨的灰 白世界。好冷的天哪,呼啸的西北风像刀子似的,宫里大大小小的太监们个个缩着脖子, 步履匆匆,谁也不愿意在这冰天雪地里多呆一会儿。

此刻,在乾清宫后院的侧房里却是人声鼎沸,场面十分火热。

“稀里哗啦……”一阵洗牌的声音。

“兀里虎,沏点儿茶。”

“来喽!万岁爷给您手捂子。”

太监们七手八脚地在正中的一只八仙桌上洗着牌,小皇帝顺治坐在铺着皮褥子的大 师椅上兴致勃勃地观战。小太监兀里虎跑前跑后,忙上忙下的,颠颠儿用托盘端来了热 茶,再拿碟子盛着黑白瓜子和一些蜜饯干果子,小心翼翼地码放在牌桌一边,还不时地 向小皇帝嘘寒问暖的。

“糊了……”“满贯!”“给钱给钱!”一阵七嘴八舌地议论之后,又是“稀里哗 啦”的洗牌声。

“好玩。吴良辅,让朕也试试!”

“万岁爷,奴才们可是玩真的,您身上有银子吗?”

“这个……”福临在衣袍上四处乱摸了一气,有些沮丧:“莫说银子,就连铜板也 没有哇。”

“您脖子上围着的这条黑白相间的兽毛领子,倒也值些银子。”吴良辅说着伸手解 下了毛领子,小眼睛一睐:“万岁爷,您舍得拿它做赌注吗?”

“这,这可是我皇额娘亲手缝的,若是她问起来,我可怎么交待呢?”

“嗐,太后娘娘整日呆在慈宁宫里,她怎么会想起这条皮围领子来呢?放心吧,要 不,您还是坐着看吧。”

“不,我一定要试试手气!”福临不由分说,坐在了吴良辅的位子上。其它的三个 太监一起挤鼻弄眼交换着眼色。

“掷色子吧!”

“臭手,怎么摸了这多风?”福临小声地埋怨着,吴良辅悄声说道:“别乱说话, 小心给他们听了去!出牌呀!”

“稀里哗啦”又是一圈。几圈子下来,福临这个初人赌局的新手便不那么生疏了, 他伸着小手飞快地洗着牌,踮着小脚伸长了胳膊去摸牌,有时候摸了一张牌后还学着吴 良辅的样子放在手心里摸几通,猜一猜是什么牌。赢的时候,他眉开眼笑,输了则急得 脸红脖子粗的,鼻尖上直冒汗珠子。

每逢年节假日,赌钱便成了宫里大小太监们不可缺少的一种消遣活动了。宫里谁都 知道,打明朝传下来的规矩,司房的牌桌整天摆着,太监们不分白天黑夜地聚赌,消磨 时光,只要有其他的太监按时值班当差,这儿的赌局就没人管了。太监们因为生理上的 后天缺陷,手里有了些银子也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去逛窑子、嫖妓女,所以除了吃喝抽大 烟以外,便只有以赌钱自娱了。

“咚!咚!咚!”从神武门的城楼上传来了咚咚的更鼓声,在宁静的紫禁城的雪夜 中显得分外响亮。

“万岁,时辰不早了,已经是二更天了,您该歇着了。”兀里虎见皇上一心迷恋在 牌桌上,心里有些不安。

“啪!”吴良辅一个巴掌甩过去,眼珠子一瞪:“多嘴!这儿有你说话的地方吗? 掌嘴!”

兀里虎自从跟了吴良辅,这罪可没少受哇。年纪不大的吴良辅是个从底层熬出来的 太监,十几年来他学会了察言观色,见风使舵,既知道怎么侍奉“上边”,也明白如何 使唤下人。现如今他在小皇帝身边,更是高人一等,宫里各处的大小太监们无不对他点 头哈腰的,这吴良辅的腰杆子直了,心却变得又歪又黑了。他脾气大,规矩多,绝不是 个容易伺候的主子。兀里虎挨骂被打是常事儿,但最令他难以忍受的是,有时候他一觉 醒了,觉得脸上有湿呼呼的东西,伸手一摸,原来是从吴良辅那张臭烘烘的嘴里淌出来 的口水!这吴良辅尽管白天对兀里虎百般挑剔、刁难,可每到夜里却想着法子笼络兀里 虎,每每钻到兀里虎的炕上又搂又抱的说着一些肉麻的话,兀里虎起初十分厌恶,但渐 渐地便也忍受了下来,除此以外他又能怎样呢?这时的兀里虎十五六岁的年纪,细高挑 的身材,面白无须,嗓音温柔甜美,说话走路比女孩儿还像女孩儿,另有一番俊俏。对 此,兀里虎也明白,因为他常常看到一些太监们不怀好意的目光,有的还不失时机地在 他身上摸上几把。兀里虎受到了吴良辅的淫害,产生了与常人相悖的变态心理。反正已 经走了这一步,何不将它当成本钱来赌一回呢?也许有朝一日能作威作福地使唤其他的 太监?

于是,兀里虎扬起了手,乜斜着吴良辅:“师傅,奴才可就真的掌嘴了。”声音分 外的柔媚。吴良辅心里一动,一把抓住了兀里虎的手:“得,饶了你这一回,看在万岁 爷的份儿上。”

“嗨!我糊了!”福临正玩在兴头上,呼啦一声将牌推倒在桌子上。众太监们伸着 头仔细地盯着那些牌,忽然喊了起来:“万岁爷,您这是诈糊!这两张七万一张九万是 怎么回事儿?”

“不对吧?明明是七八九万嘛,怎地少了张八万多出了个七万?”福临摸着脑袋有 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罚银子,加倍地罚!”太监们一齐起哄。

福临没辄了,看着吴良辅:“你个奴才,怎么给朕长的眼?这回得罚你,喂,你们 要罚多少,全找吴良辅要!”

太监们不吭声了,吴良辅在宫里是什么样的人物呀,谁敢找他要银子?巴结他还来 不及呢。

“行行,都算在我的头上,明个儿咱们接着玩!兀里虎,给万岁爷弄些宵夜来,这 大冷的天儿,让万岁爷暖暖身子。”

“嗻!可是,这半夜三更的,御膳房早已关了门,上哪儿弄吃的去?万岁爷若是不 嫌弃,咱们就凑份子吃锅子吧。”

“什么叫凑份子?”

“嗐!就是每个人都凑几块钱,拿去买酒买肉买佐料,然后往这碳炉子一丢,这锅 子就立马能吃了。”

“好呀,吴良辅,你先给朕垫上吧。”

“万岁爷,咱们可得说好了。赌场上无父子,您欠下的银子奴才可都记着呢,有这 些公公们作证,您想耍赖也不成。”吴良辅半真半假地对福临说道。

“成!谁耍赖谁就是阿其那(满语:猪)!”

“哗!”太监们被小皇帝认真的样子逗得乐不可支,一起笑着嚷着:“对,对,谁 要赖就是阿其那,就是塞思黑(满语:狗)!”

一天一夜的大雪下白了紫禁城,满眼晶莹洁白,白得如银缕,白得如玉雕。霜前冷, 雪后寒。此刻虽是艳阳高照,可仍让人觉得冷到了骨头缝里了。

“不写了!”福临把毛笔重重地往书案上一掷,墨汁溅了一桌子,刚刚临摹的几个 字立时一片模糊,黑乎乎的一片。

“太后娘娘心也够硬的,一天得临摹十张字帖呢,万岁爷,您还得写呀。”吴良辅 一面利落地拾极着,一面有意无意地嘟哝着。

这么一说,福临立即觉得手腕子酸疼难忍。

“万岁爷,您手冷吧,给您手捂子暖暖吧。”

“哼,不是手冷是手酸。对了,兀里虎,你接着在上面临摹,吴良辅,你给兀里虎 磨墨。”福临灵机一动,手也不觉得酸了。

“这……”吴良辅心里虽不情愿,但也不敢不听呀。“小奴才,倒叫爷们伺候你了, 请吧。”兀里虎朝福临一乐,捋起袖子拉开架式,一笔一划地认真在纸上临摹了起来。 不一会儿,十张大纸全都写完了,兀里虎这才放了笔,看那样子还有些恋恋不舍的呢, 也难怪,小时候兀里虎好歹也在村子里的私塾先生那里学过几个月的课,什么《诗经》 《论语》里的故事和句子,他也能结结巴巴照着念上一大段哩。对学习颇感兴趣的他此 后却再也没有机会进学堂了,现在他正好可以过一下子瘾呢。

“以后就这样,兀里虎,你与朕每人各临五张,这送水磨墨的事便全由吴良辅去做 吧。走喽,出去打雪仗去喽!”福临将手捂子一丢,抬脚便向门外跑去。

“帽子,万岁爷,您没戴暖帽!”吴良辅忙不迭地抓起了福临的黑狐帽和狐皮大衣, 还不忘回头瞪着兀里虎:“狗奴才不要太得意了,看晚上爷爷怎么收拾你!”

兀里虎扭着腰,媚眼一抛:“师傅,徒弟给您赔不是啦!”

“哎哟喂,我的心肝宝贝疙瘩,师傅我可舍不得收拾你哟。”吴良辅恬着脸,贴在 兀里虎的腮上亲了一口,这才慌慌张张向外跑去。

“呸!什么玩意儿!大丈夫能屈能伸,等到有朝一日,老子非要把你个奴才踩在脚 底下!”兀里虎恨恨地朝着吴良辅的背影啐了一口,在心里咬牙切齿地痛骂着。

“来呀,你们一起上!”福临索性甩掉了大衣,两手搓着雪团,左闪右躲朝太监们 喊着。

“万岁爷,奴才们可动真格的了。”一直缩手缩脚的太监们有些憋不住了,他们像 只木桩子似的只挨打,弄得脖子里袖笼里全是雪,多冷哪。

“慢着,皇上,让奴才与您一起对付他们。”御前小侍卫铁穆尔纵身一跳,灵巧地 站到了福临的身旁。“他们人多,您得当心哪。”

“嘻,狗二,你倒还真有两下子。好啦,奴才们接着吧!”福临一声高喊,手一抬, 一团雪不偏不倚地砸到了吴良辅的鼻子上。

“呀,你们看多美呀,这地上竟开了一朵朵梅花!”福临快活地喊了起来。原来, 吴良辅的鼻子被砸出血了,血一滴一滴地洒在洁白的雪地上,殷红雪白煞是好看。

兀里虎急忙掏出手绢要给师傅揩鼻血,福临跳着脚喊:“不许擦!就让血滴在雪地 上!”脸色蜡黄的吴良辅硬着头皮陪着笑脸:“万岁爷,只要您高兴,奴才怎么着都 成。”

“那你怎么还不动手呀,再吃朕一招!”又是一大团雪迎面飞来,这一下正砸在了 吴良辅的眼睛上,疼得他眼冒金星。

“好玩,好玩!狗二,朕的飞镖功夫练得不赖吗?说打眼睛就不打鼻子!哎哟!” 正得意的福临额门上也挨了一招,疼得他跳着脚一蹦老高:“是哪个黑心的奴才扔的? 反了!真是反了!”

“奴才该死!请万岁爷饶恕!”一个小太监惶恐地跪在雪地上。

“娘的塞思黑,吃了豹子胆啦!交喽!”福临上前抬腿一脚端在了小太监的胸口窝 上,可怜小太监抱着胸口便倒在了地上,疼得都不敢叫唤。

“拉下去,让司房给些银子,卷了铺盖让他走人。”吴良辅的鼻子还在滴着血,此 时却凶神恶煞般地教训着别人了。

“万岁爷,求,求您开恩,出了宫奴才就没法活啦!”小太监忽然醒悟过来,在雪 地上爬着向福临求情。

“哼,朕不想再看见你!”

“求吴爷开恩,吴爷饶命哪!”小太监又可怜巴巴地跪在了吴良辅的面前,头像鸡 啄米似地磕个不停。

“少啰嗦,你就是求天皇老子也不成了。”这名小太监就这样被撵出了宫,下落不 明了。

福临这位十一岁的少年天子只顾得在宫中玩乐嬉戏,他还不知道兄长豪格的冤死和 亲嫂博尔吉济特氏容儿被叔父摄政王霸占之事,即便是知道了,他又能怎样?他有能力 改变他的处境吗?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亲王豪格,转瞬间就被废为庶人并下狱致死, 他这位手无缚鸡之力的小皇帝也只能逆来顺受了。

然而这件事在朝野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震动。那豪格已经被贬为庶民,是死是活又有 什么关系?就连堂堂的信义辅政叔王济尔哈朗如今都是自身难保了。在政治斗争中,他 的智谋和能力都远不及多尔衮,于是被迫将第一辅政之位拱手相让,成为表面上的一个 装饰品。进取中原时,他留守盛京从而失去了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所以当迁都到北京 之后,济尔哈朗与多尔衮之间无论是在名分上还是在俸禄、冠服上都明显拉开了距离, 而地位逐渐上升的豫亲王多锋又被加封为辅政叔德豫亲王,意在取代信义辅政叔王济尔 哈朗的地位。自此济尔哈朗虽万般谨慎,小心迎合着多尔衮,但还是受到了打击和迫害, 被降为多罗郡王,并罚银五千两,而且被派上前线率兵征讨去了。重新披甲执锐的济尔 哈朗侥幸地躲过了一劫,却再也不能进入紫禁城的决策核心而重抖往日的威风了。

与此同时,两黄旗大臣谭泰、巩阿岱、冷僧机、拜平图等人也弃幼主而追随摄政王 多尔衮,至于稍有不满的索尼和鳌拜等人则遭到了革职降罚的惩处,由是,多尔衮的专 横跋扈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上上下下都怕他,据说就是达官显贵往往也不能直接同 他说话,要趁他外出守候在路旁,借便谒见”。

于是在这种情形之下,在幼主顺治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宫中上演了一出“喜剧”。

“据院部诸大臣集体议定,摄政王多尔衮治安天下立下不世之功,宜增加殊礼,以 崇功德。现加封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凡进呈本意旨意,俱书皇父摄政王。钦 此。”

朝鲜国的使节在殿下听得有些糊涂,便低声询问老臣范文程:“范大学士,刚才礼 部大臣在公文中提到了‘皇父摄政王’之语,请问该作何解释?”

“这个……”范文程略一思忖,闪烁其词地说:“臣曾与同僚们反复探讨过,如今 去掉叔字换成父字,就表明此后朝贺之事,与世祖章皇帝同等对待。”

“那不如改成太上皇算了。不对呀,这摄政王其是世祖皇帝的叔父,而皇父是古已 有之的名词称谓,表示与皇帝的宗亲血缘关系,即为皇帝之父。叔父与皇父不可混淆, 意义不同的嘛。”看来这位朝鲜使臣倒是位饱学之人,对中国文化说起来头头是道,这 一来倒难倒了素有“诸葛”之称的范文程了。

老谋士捋着胡须,仔细斟酌着:“大使阁下言之有理。叔父为皇上之叔父,皇父为 皇上之父,两者不可混淆。但我大清朝甚为特殊,顺治帝看来已无法表达对摄政王叔父 的敬爱之情了,只加封‘尚父’、或是‘仲父’、‘亚父’之类的头衔都不足以表明摄 政王的功德,所以便使用了‘皇父’一词。幼帝视叔父亲如父皇,而叔父则视幼主为己 出,一心一意辅弼幼主,父子携手,我大清必立于不败之地!”

“可在卑职看来,大清朝似乎有了一老一少两个皇帝了。他们真的能亲如父子吗?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是王权?”朝鲜使臣边说边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端坐在殿 堂之上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

“唉,你这不是淡吃萝卜咸操心吗?好好想想怎样让你们朝鲜国强起来吧。”范文 程在心里说道。对这位穷究不舍的使臣,他可真的是没辄了。

这时候,大学士冯铨起身说话了:“摄政王功高盖世,深孚众望,而且谦逊自持, 无丝毫之骄奢,其功德难以言表。皇上深感其德,却无以报答,摄政王虽然只是皇叔父, 实际上却是以帝位相让于世祖章皇帝,就好像父传子一样,既然摄政王都将皇上视为儿 子,皇上也理应以父礼对待叔父摄政王。所以卑职以为,这皇父摄政王虽是一字之差, 却意义重大,恰如其分,诸位以为在下说得对吗?”

群臣们齐声回答:“所言极是。”

“卑职也有一事要说,请皇父摄政王恩准。”

“准奏。内大臣冷僧机有话直说吧,不必顾忌。”

“嗻。”冷僧机虽然出身为家仆,地位卑微,但他善于察言观色,投机钻营,见风 使舵。他的心血没有白费,终于得到了摄政王多尔衮的宠信,成了清廷里掌有实权的头 面人物。

“卑职等沐浴皇恩生活在幸福甜蜜之中,可是皇父摄政王尽管功高位尊却新赋悼亡, 正值续弦。有道是高处不胜寒哪。皇父摄政王现方鳏居,其身份容貌皆为中国第一人。 而我皇太后又寡居无偶,正是春花秋月悄然不怡。秋宫寂寂,非我皇上以孝治天下之道。 依臣等愚见,宜请皇父皇母合宫同居,以尽皇上孝恩。诸位以为如何?”

“妙计!”“可以。”群臣纷纷表示赞同。老臣范文程、洪承畴以及礼部尚书金之 俊等互相对望了一眼,知道大功即将告成,他们精心策划的这出好戏很快便可以收场了, 这才如释重负。要知道,这不只是要奉行太后的懿旨,更重要的是要确保幼主顺治帝能 够长治久安呀。

“可是,叔嫂成婚为汉人所不解,那南明小朝廷以及一些骚人墨客会不会借此来大 做文章诋毁我大清朝,说这种事情有伤风化?”

满朝的赞成声中突然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声音,看来,这位不知好歹的故明降官的 仕途也就到此而已了。

气氛骤然沉闷起来,群臣面面相觑。其实他们心里又何尝没这样想过呢?须知,堂 堂一国之母竟下嫁臣王,弟弟竟娶亲嫂子,这可是空前罕有的人伦大变,是大丑特卫之 丑闻哪!汉族百姓最讲究的就是孔夫子的“三纲五常”,这大清为何要甘愿冒天下之大 不韪呢?

皇父摄政王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心里恨不得立即将这唱反调的臣子亲手砍了!

“诸位,且听老夫解释。”范文程不慌不忙地上前一步,提高了声音:“我大清国 自有大清国的章法,何必事事要顾着汉人的风俗习惯?如果我们跟在汉人的屁股后面慢 慢爬,能有今天人主中原的大好局面吗?”

众人觉得有理,纷纷点头称是。

“所以说,这汉人的传统不一定适合于我满人的习惯。我满族人素来豪放,是马上 民族,能骑善射,思想单纯,君臣常常同川而浴,并肩而行。因此,父死于妻后母,兄 终弟娶寡嫂之事屡见不鲜,这本是我满人的婚俗呀。有事实为证,”范文程也顾不得捋 那几根宝贝胡子了,索性掰着手指头数了起来:“太宗时,莽古尔泰贝勒死后,其妻被 分给了侄子豪格和岳托;德格类贝勒死后,其一个妻子被英郡王阿济格带走。就是太宗 皇帝的皇后和嫔妃中,正宫娘娘博尔济吉特氏、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和宸妇博尔济吉特氏 又是姑侄关系。她们姑侄二人同事一夫,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妥吗?”

众人先是点头,醒悟过来之后又连连摇头。也难怪,随着对汉文化的逐渐了解和欣 赏,汉族的伦理道德观念也渗透到这些思想相对落后的满族之中,他们似乎才开始认识 到这种婚俗的不合理性,但还没有将此视为悖伦。传统的陋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满族已经意识到了他们这种带有原始意味的婚俗虽不以之为辱,但也决不以之为荣。所 以,面对范文程的解释,他们也只有认同了。

于是,当即由礼部查明典礼,援引此附,向国人发了一道上谕,说得尽善尽美: “朕以冲龄贱柞,定鼎燕京,抚有华夷,廓清四海,内赖圣母皇太后训迪之贤,外仗皇 父摄政王匡扶之力。一心一德,方能仰承大统,幸免失坠,今顾念皇太后自皇考宾天之 后,攀龙髯而望帝,未兑伤心;和熊胆以教儿臣,难开笑口。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 悄然不恰,郁郁寡欢。皇父摄政王之嫡福晋新近仙逝,摄政王现方鳏居,形影相吊,朕 躬实深歉厌。幸以皇父摄政王托服肱之任,寄心腹之司;宠沐慈恩,优承懿眷。功成逐 鹿,抒赤胆以推诚;望重扬鹰,掬丹心而辅翼。与使守经拘礼,如何通变行权?今诸王 大臣台词吁请,金谓父母不宜异居,宜同宫以便定省,斟情酌理,具合朕心。既全夫夫 妇妇之伦,益慰长长亲亲之念。圣人何妨达节?大孝尤贵顺亲。朕之苦衷,当为天下臣 民所共谅。爱择吉日将恭行皇父皇母大婚之仪典,谨请合宫同居,着礼部核议奏闻,毋 负朕以孝治天下之美意!钦此。”

“太后下嫁”虽由于政治原因非嫁不可,但也决不宜大张旗鼓地加以宣扬。中国乃 礼仪之邦,臣民在暗中自然将此事视作败俗之举,有伤大雅而嗤之以鼻。果然,南明的 文人骚客们立即抓住了满清这一悖理乱伦之事,进行口诛笔伐了。

且看南明鲁王政权的大臣张煌言所作的《建夷宫词》,其中关于讽刺鞭挞大清皇太 后下嫁的就有三首词:

“十部梨园奏上方,穹庐天子亦登场,缠头岂惜千金费学得吴俞醉一场。”

“上寿筋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时新仪注大札恭逢太后婚。”

“掖庭又闻册阏氏,妙选孀姬足母仪。椒殿梦回云雨散错将虾子作龙儿。”

张煌言妄加揣测,大加讥讽,满洲人万万想不到他们会留此笑柄让世人耻笑!多尔 衮与太后大玉儿,俩个聪明绝顶的人,却是机关算尽,聪明反被聪明误!与太后成婚, 使多尔衮无论是从权欲上还是从名分上都满足了他做皇帝的心理。三十过半的皇父摄政 王虽然正值壮年,却因多年的鞍马劳顿而染了风疾,加之纵欲好色,虚淘身体,所以他 时时有力不从心之感。加上尚无子嗣,即使夺得皇位也是无法传之子孙后代的,这一点 尤其令他心灰意冷。所以多尔衮此时便心甘情愿做一个握有实权而功德圆满的太上皇了。

至于孝庄太后大玉儿,内心更是充满了幸福与甜蜜。尽管她纤尊下嫁主要是出于政 治上的考虑,而非所谓“寡居不欢”,但毕竟她要嫁的是一位权倾朝野而又相貌堂堂的 男子汉,俩人以前的相思之苦从此便可结束,用不着再偷偷摸摸的了。这个令她心仪的 男人正是她梦寐以求的,谁让她才三十几岁正值情欲的顶峰呢?从此,一家三人共享天 伦,嫡子福临的御座是稳如泰山的了。孝庄后首先是一个女人,一个寡居多年美貌多情 的女人,其次才是一个政治家,一个母鸡似的不顾一切要护着小鸡的母亲。可是才十多 岁的福临又怎么能理解和接受呢?

“启禀太后娘娘,皇上他,他又哭又闹,寻死觅活地要绝食呢?”小太监兀里虎跑 得上气不接下气。

“这孩子,真是不懂事!”

慈宁宫里喜气盈廷,一班子太监宫女们正忙前忙后地布置着洞房呢。孝庄后也正在 试着刚赶做成的凤寇和霞帔,却想不到福临正在乾清宫胡闹呢。

“娘娘,皇上一向任性,该不会发生意外之事吧?”乌兰一边帮着大玉儿理着霞帔, 一边担心地问道。

“唉,此刻想必哀家也难能劝得了他。都怪我平日里宠坏了他,撒野耍赖也不分个 时辰!”大玉儿略一思忖,告诉兀里虎:“让奶娘和铁穆尔他们都去陪着皇上,让吴良 辅想想法子,不能任由他胡闹,明儿一早就得行大礼了,先给他煨些参汤补补身子提提 神吧。”

“嗻。”

乾清宫里,杯盘碗盏被摔了一地。吴良辅苦着长脸想了半天,暗暗地让御膳房的太 监一趟趟地送膳来,福临不知是计,便一件件地摔,一盘一盘地砸,直弄得地上饭菜四 溢,满屋里飘香。到了后来,福临只有坐着干瞪眼的份儿了,他实在没有力气去摔那些 盘子碗儿了。再说,他什么时候挨过饿?这时候便觉得那饭菜格外的香甜,饿得肠子骨 辘辘直叫唤。

“快,快些弄干净,瞧你们几个笨手笨脚的样子!”吴良辅朝打扫抹擦的太监们吹 胡子瞪眼睛下着命令。

“慢着!”福临突然发话了,他手一指杯盘狠籍的桌子:“你们不许擦,全给我用 舌头舔!”

几个太监不敢怠慢,像猪拱食似地趴在桌子上“味溜哧溜”地舔了起来。

“你,吴良辅,你为什么不舔?你个狗奴才,阿其那,我看你舔不舔!”福临一边 骂着一边从书案上摸了一根鸡毛掸子,调过头用光溜溜的青竹杆狠命抽着吴良辅的屁股。

“万岁爷,您就饶了奴才吧。太后大婚本是件喜庆的事儿,您却拿奴才们出气,这 也太不公平了吧?”

“公平?你个臭奴才也想要公平。我看你还耍不耍贫嘴了?还有你,快些舔!”

福临挥舞着鸡毛掸子,照着太监们的身子就是一阵乱敲乱打。吴良辅疼得吡牙咧嘴 地跪地求饶:“万岁爷,您心里憋得慌,这股子怨气发出来就好了,来,您往这儿狠抽 吧,奴才认了!”

吴良辅用手指着自己的屁股和大腿,却用胳膊紧紧抱着头,哭丧着脸:“万岁爷总 得给奴才们留些脸面吧?”

他这么一求饶,福临反而不抽了,上去就踹:“该死的奴才,阿其那,塞思黑,居 然用屁股对着寡人,岂有此理。”

“万岁爷脚下留情!实不相瞒,奴才每日穿衣起来时,就将护身符绑在屁股和大腿 上,奴才是随时准备挨打挨踢哟。”

“真的?什么护身符?”火也发了,气也消了,福临将掸子一丢,好奇地问道。

“嗨!就是两块长一尺、宽半尺的牛皮呗!这是自打明朝宫里就传下来的护身符。 万岁爷,奴才听先前的师傅说,那明朝的神宗皇帝要是打起太监来,殿上能跪下黑压压 一片哟,所以从那时候起,奴才们惶惶不可终日,便想方设法准备了这‘护身符’。”

“管用吗?”

“可管用哩!”

“那朕下一次专抽你的腮邦子,看看你那臭牛皮能不能派上用场。”福临一乐,眼 睛里带着顽皮的笑意。

“万岁爷,您的气也出了,好歹吃些东西吧?赶明儿个您还得主持大典呢。”

“不吃!朕现在就睡觉,任何人等不许打扰,你们全都给我退下!”小皇帝的脾气 挺大的,说变就变。

“万岁爷,奶娘来了,您见是不见?”

“谁说不见?废话!快请奶娘进来!”

福临从床上一骨碌坐了起来。“奶娘,我只有你这一个亲人了!”说着眼圈就红了。

“主子,可不敢这么说,从明儿个起你又多了一个亲人。你想啊,你母后和叔父是 为了彼此相爱才结合的,叔父既爱你母后,自然也就会把你当成是嫡亲的儿子了。再说, 叔父本来就没有子嗣,现在忽然有了个当皇帝的儿子,还不知是几世才修来的呢,他能 不好好待你?”

“奶娘,十四叔这个人很凶的,我不愿意提他。我不明白,母后为什么偏偏跟他好? 听人说,一女不嫁二夫,母后这样做不是有失我天子的龙颜吗?”

“主子,这一点奶娘也弄不明白。不过有一点奶娘是知道的,就是天下做父母的无 论做什么都是为了自己的儿女。我猜想太后肯定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你得体谅她呀,要 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哪。”

“哼,他们只知道及时享乐,何曾考虑到我的感触?这么大的事儿,也不跟我商量 一下,她还当我是她的亲生儿子吗?”

“好啦,别再跟你母后呕气了,这会儿你母后还不知道有多担心呢。是她派人让我 来劝劝你的,喏,奶娘一时来不及准备,只带了些包儿饭来,趁热吃两个?”

李氏打开了带来的食盒子,顿时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福临伸头一看,只见小蒸笼 里放着四只晶莹透亮的油滋滋的饭团子,外面用鲜嫩雪白的大白菜叶子裹着,那里面不 用看,福临也知道。

“这一只里面包的是肉丝韭菜,这一只里面包的是小肚和酱肘,那一只剁了些腊肉 腊肠,还有一只里包的是炒豆腐和大葱辣酱。说吧,先吃哪一只?”

“四只我全吃了,恐怕还不够哩?”福临胃口大开,伸手拿了就往嘴里塞,咬一口, 嘴里直冒油,“香,真好吃!”

李氏笑了,从食盒子的下层又端出了一碗香喷喷的小米粥:“主子,您慢些用别噎 着。看来这御膳房里的山珍海味还不如奶娘的包儿饭和小米粥呢。”

“奶娘,你也别闲着,说个故事听听。”

“嗬,主子可真会支使人。好吧,奶娘就给你说说这‘包儿饭’的故事吧。”

李氏坐在御榻前,眯缝眼睛,缓缓地讲了起来:“吃包是咱们满人一种特有的食品, 还跟英明汗王努尔哈赤有关哩。当初努尔哈赤以‘十三甲’起兵反明,有一次因势单力 弱被敌兵围困,全军绝绝,人乏马困十分危险。恰巧周围菜地里有不少村民们扔的烂白 菜叶子,努尔哈赤就令人全部捡起来,包着野菜野果子充饥,终于度过了难关。此后, 领土增加,军队壮大,但以菜叶包食物的吃法却一直传了下来,大概也有忆苦之意吧。 包饭吃到现在,花样可多啦,摊开一张洗净的嫩大白菜叶儿,莴苣叶也是一样,都是又 脆又嫩又可口的,然后在菜叶上涂抹黄酱或辣酱,再把炒肉丝、炒腰花、酱肥肠、酱肘 子等各色菜肴拌在米饭里,拌匀了舀在菜叶上,双手一按,包严实了,就做成了。咦, 我说主子,你还真把这几只包儿饭都吃了!”

“好吃,可惜没了。”福临一抹嘴打了个哈欠。

“吃饱了就睡吧,时辰不早了,奶娘也该回去了。”

“不行,你得再讲个故事,要不我就不睡。”福临哈欠连连已经闭上了眼睛。

“好吧,奶娘肚子里的这些故事早就被你听得滚瓜烂熟了,再说个努尔哈赤汗王出 生时的故事吧。努尔哈赤的阿玛是塔克世——就是祖庙里的显祖宣皇帝,他的额娘名唤 大女,是喜塔拉氏族人的格格。二人欢合之夜,大女梦见天眼大开,飞出一只雪羽金瓜 神鹰,直扑到自己的怀里,遂身怀有孕。这便是天赐龙种,天神阿布凯思都里身边的小 白鹰下凡投胎爱新觉罗哈拉,日后一统天下的努尔哈赤大汗。”

“不对,努尔哈赤大汗还没出生哩,大女怀胎一十三月,还是没有生养,直到第十 四个月才疼痛难忍快要生了。”福临闭着眼睛给奶娘补充着。

“对,对。”李氏笑了,“主子的记性可好了,上回说过的故事这回再说,字、词、 句都得不能更改,多一个或是少一个都记得清清楚楚的。”

“奶娘这记性是越来越差了。那塔克世当时被逐戍边,大女孤零零在冰天雪地里哭 着呼唤着他,哭得天河里花摇坠,化作阵阵殒雨;白头山积雪融消,严冬时分山洪倾泄, 流入三江;古埒寨中牛生羊首,声如羔啼;圈中多年不孕老马,连产三匹双足怪驹;苏 库素护河里,有人看见了九龙戏波。此时风雪大作,山林呼啸,地上积雪没膝,大女哭 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正要闭目等死,忽见五只色彩斑斓的猛虎从山林中腾空而起, 它们团团围在大女四周,大女顿时觉得浑身温暖舒适,心中惊喜万分。这时,天空又飞 来三只神鹰,在大女头顶盘旋鸣叫,大女心中轻松,加上疲乏已极,昏然睡去。此时, 天鼓轰鸣,大地震动,天眼开合,一束神光从天眼中射向大女腹部。只听‘哇!’地一 声响亮的啼哭声,小汗裂腹而出,呱呱落地。神光照处,大女腹部的伤口立时愈合,并 无半点不适,她睁开了眼睛一看,虽是夜间,但满山雪松俱被神光映得如同白昼,满山 红遍,一个又白又胖的小哈哈珠子(即:小娃娃之意)正踢蹬着手脚咧着嘴咯咯笑哩。

大女怕冻着孩子,就撕下了身上穿着的野猪皮大衫裹起了小汗,因此小汗就以努尔 哈赤为名(努尔哈赤:一说女真语为野猪皮之意)。此人日后一统天下,创下了大清基 业。人赞道:天鼓轰鸣裂地弦,祖龙出世定坤乾。愤然起兵十三甲,赫赫声威万古传。”

李氏不敢怠慢,轻声细语地一口气说完了,这才侧身看着福临。嘿,主子早已呼呼 大睡,眼角上还挂着一颗泪珠子呢。

“哟,这炕烧得太热了些,难怪主子把被子都蹬开了。”李氏轻轻起身给福临掖好 了被子,轻声叹息着:“可怜的小人儿。”

话说礼部接了圣旨,便拟定了太后大婚的各种礼节,派了和硕亲王充作大婚正使, 绕得郡王为大婚副使,择定了下聘吉日,由正副使引导摄政王到午门外行纳采礼,礼单 上写着:文马二十匹、甲胄二十副、缎二百匹、布二百正、黄金四百两。银二千两。礼 物陈放在太和殿,均蒙着大红喜字,一时间喜气盈庭。

宫里的太监、宫女们早早地起床,将紫禁城里收拾得妥妥贴贴,一尘不染,然后便 换上了礼袍,穿靴戴帽,拾掇得整整齐齐,相邀着瞅着空子去看热闹。

五更时分,紫禁城刚刚泛出亮光,那东方天际也刚泛出一抹鱼肚白,午门外已经人 头攒动,热闹起来了,摄政王的迎亲仪仗已经开到了紫禁城下。打头的是一队白象,披 红挂绿,身上坠满响铃,叮叮噹噹与迎亲的乐曲和谐相配。各色的旌、旗、钺、扇灯、 伞盖等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旗有翠华、金鼓、日月、五雷、风雨、 列宿、五星、五岳、朱雀、白虎、青龙、天马、赤熊、彩狮、黄鹤、孔雀仪风等;那族 有进普纳言旌、敷文振文旌、褒功怀远旌、行庆施惠旌、明刑弼教族、教孝表节旌;那 幡有龙头幡、豹尾幡、驾凤赤方幡、雉尾幡、孔雀幡;那扇有单龙赤团扇、双龙赤团扇、 双龙黄团扇、寿字扇、福字扇;那伞有赤方伞、紫方伞、五色花伞、五色五龙伞、黄九 龙伞;那盖有紫芝盖、翠华盖、九龙黄盖。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面黄龙大旗,摄政王多 尔衰端坐在金辇里,后面有六百名御林军,各个掮着豹尾枪、仪刀、弓、矢,骑在马上, 耀武扬威。一千多名宫里的太监捧着这些旗、幡以及金炉、拂尘、金盥、金水瓶、金交 椅等,一队队的缓缓走进了宫门。

小皇帝顺治在一班王公大臣的陪同下,到内宫向太后行了三跪九叩首礼。摄政王的 金辇在慈宁宫外停下,自有女官上前,扶出了摄政王,另有女官扶出了戴着凤冠霞帔的 太后。这时候只听一阵惊天动地的锣鼓和乐声后,摄政王与太后行完了合卺礼,被送入 洞房。

“咦,这到底是摄政王下嫁还是太后下嫁呀?”爱管闲事的太监们沉不住气了,三 三两两凑在一起嘀咕开了。

“都一样。反正人家满族的规矩就是这样,兄弟,将来有那么一天哥哥我娶了你的 媳妇,你在九泉之下还得感谢我一声呢。”在宫里呆了多年的太监,有的拼命攒了些钱, 在京里或是家乡置了田产,也有的买了房子娶了亲还抱养了儿子以传宗接代呢,所以这 才有此番玩笑话。

“胡扯!人家满族的规矩是死死弟娶嫂嫂,你既然自称是哥哥,死也得在前头哇, 到时候兄弟我就把你在天津老家的妻小全都收了,让你在地下也不能安生!”

两个太监互不相让斗起嘴来。

“我只是纳闷儿,这摄政王爷大婚应该把太后娶回亲王府呀,怎的洞房却设在了慈 宁宫?”

“李爷,这您还不懂?这就是咱们乡下说的‘倒插门’,这样一来,太后的地位不 变,而王爷却又成了太上皇,这是一举两得的美事儿呀!”

“不对,是一举三得!幼主打今儿起又有了皇阿玛,他这儿皇帝还就真的稳稳当当 地坐着了!”

众太监们捂着嘴一阵嘻嘻哈哈地怪笑。太后下嫁,这可是亘古未有的稀奇事儿,看 来也只有那不通风化的满洲鞑子才能做得出!难怪后人盛传这样的说法:“汉经学,晋 清谈,唐乌龟,宋鼻涕,清邋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