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捻结束之后,李鸿章看出清廷对自己的猜忌,于是效仿曾国藩,开始裁撤淮军。李鸿章为了保留淮军的精锐,求助于新上任的两江总督马新贻,希望在军饷上能够继续得到他的支持。湘军和淮军的军饷一直主要来源于两江地区。马新贻不顾得罪李鸿章和曾国藩,是爽快地答应了李鸿章的要求。李鸿章还把湖广的厘金和关税的百分之四十充作军饷,使淮军的军饷比以前大大增加了。
李鸿章在湖广期间,清廷给他安排了很多杂事。一会儿被派去四川,一会儿被派到贵州,还派他去协助左宗棠到陕西镇压回民起义。李鸿章实在不喜欢左宗棠这个人,不愿意再与左宗棠合作,他写信给曾国藩说,和左宗棠共事的滋味如同嚼蜡。于是李鸿章找种种理由拖延去陕西的时间,直到接受命令的四个月之后,才赶到西安。这时候,是 1870 年的 7 月。
1870 年 6 月 21 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教案的起因是这样的:在此前后,法国天主教育婴堂的婴儿由于传染病死了 30多个,老百姓纷纷谣传,说是教会的人雇人用迷药拐骗儿童,然后把孩子弄死,挖出心肝做药。这一天,天津的群众抓了一个拐骗儿童的人贩子叫武兰珍。武兰珍交代说,卖给自己迷药的是一个名叫王三的教徒。群众群情激愤,跑到教堂去要人,结果教堂里没有王三这个人。闻讯赶来的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气势汹汹地要求崇厚(当时的三口通商大臣)镇压,崇厚没有答应。丰大业气急败坏,朝崇厚连开两枪,崇厚躲开了。丰大业后来遇见了前来劝和的天津知县刘杰,又向刘杰开枪,打伤了刘杰的助手。群众见丰大业如此蛮横,冲上去打死了丰大业和他的秘书。然后,冲进教堂,打死了 20 名洋人和传教士,并放火烧毁了法国教堂望海楼和育婴堂、法国仁慈堂、美国布道堂、英国讲经堂等多处。
事后,法国联合美、英、俄、德等多国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各国军舰聚集于天津和烟台,进行武力恐吓。在剿捻成功之后,清廷因为曾国藩的赫赫军功,同时也是惧他坐大地方,就以裭夺兵权、明提暗抑之手段,将他直接调来中枢,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天津教案一发,朝廷即派曾氏前去处理。曾国藩深知,此事事关洋人,干系十分重大。临行前,他甚至给儿子写好了遗书,并买好一口楠木棺材,准备以死赴任。曾国藩这一生,自杀多次,多次写过遗书。也许,这是曾国藩内心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悲观主义色彩的体现。在处理天津教案过程中,曾国藩迫于洋人的压力,先后逮捕了 80 多人,其中定为死罪的20 人,流放的 25 人。还把天津知县刘杰、知府张光藻革职充军。一时间,舆论哗然,纷纷指责曾国藩“卖国求荣”,“为洋人献媚”。曾国藩面对内外压力,支撑不住,希望朝廷另请高明。
事实上,自天津教案发生之后,李鸿章一直在观望曾国藩的处理方式。说实话,他对曾国藩的做法也是不甚满意。恰在这时,李鸿章忽然接到诏令,让他火速带兵到京畿一带备战,并任命他为直隶总督以接替曾国藩。李鸿章马上渡过黄河,到达直隶边境,但是他并不急于马上去天津接任。他给清廷写信说,淮军只能在直隶边境驻扎,如果离北京、天津太近,容易引起列强的疑心,引发战争。他到达保定之后,又给曾国藩写信说,自己的肝病复发,需要调养一段时间。李鸿章把自己处在一个可进可退的位置,并不去理会曾国藩的烦恼。这时候的李鸿章,在官场使用手段谋略,远远超过自己的老师。这也应验了曾国藩当年对李鸿章的评价。当年,提到对李鸿章未来的展望,曾国藩曾对李瀚章说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话。
李鸿章在奏折中明确提出,第一,说教堂拐卖儿童、挖心肝、挖眼并没有确凿的证据。第二,崇厚平时对外国人献媚的行为早就深深引起了百姓的不满,所以此事是个导火索。第三,丰大业开枪射的朝廷命官,也是罪不可赦。第四,群众仅打死 20 个洋人。可见中外双方各有不是。所以处理时应本着和平解决的原则,一是必须捉拿凶手,一个是应当赔钱。但是,赔钱一定要有限度,更不能以割地为要挟。李鸿章在奏折上还说,如果我方在于情于理都站得住脚的原则下妥善处理之后,洋人还敢无理取闹,我们就和他们决一死战。李鸿章和外国人巧妙周旋,据理力争。他通过谈判,把死刑犯人数减少了4 名。有人提出火烧望海楼的主谋是陈国瑞,李鸿章多方努力,保住了他。此外,协助办理教案的丁日昌,偷偷用大牢里的死刑犯换出了真正的反洋教领袖。据说,这也是李鸿章授意所为。李鸿章还筹集各方面的捐助并和曾国藩拿出自己的积蓄,总共凑了 2 万两银子,送给张光藻和刘杰,算是对他们经济上的一点补偿。
李鸿章后来给曾国藩写信说,和洋人交往,不妨稍微用一点“痞子腔”,不要轻易用死来逃避责任。说起“痞子腔”,还有一个故事。李鸿章在接办教案前,曾国藩问他,去天津之后会经常和洋人打交道,你准备用什么方式和洋人交往呢?李鸿章回答说,和洋人交往,我不妨就用点“痞子腔”(安徽话,就是耍一点青皮流氓的手段)。曾国藩劝慰道,我认为,洋人也是人,你和洋人交往还是应该笃信一个“诚”字,以诚待人。李鸿章总结多年和洋人交往的体会,好像并没有听从老师的话。
1872 年 3 月 12 日,曾国藩因病去世。临死前,他对“天津教案”一事的处理悔恨交加,自责不已。曾国藩一辈子都讲究处事原则,讲究品德和修行的重要性,未料到自己晚节不保,心中的苦楚可想而知。李鸿章闻讯悲痛不已,热泪盈眶,他提笔写下挽联:
天津教案之后,李鸿章开始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他在这个位子上整整坐了25年。在这 25 年的时间里,李鸿章开始了他的多方面的活动。其中包括政治活动、洋务运动,军事活动和主理清朝的外交事务。